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初中语文饮酒其五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饮酒其五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知人论世识体,走近作者,探寻背景,初读感知,朗读课文,理清结构,重点字词,析读诗歌,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酒,更是一种文化,诗与酒,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发的是曹操想要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愁绪;“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抒发的是农家待客想要尽其所有的一片盛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道出了国破家亡时李清照的凄苦,冷寂……可以说,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加酒的韵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这首《饮酒》,一起感受诗人在酒后想要抒发的情志。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其中以《饮酒(其五)》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听课文范读音频,留意诗歌的停顿处,并在教材上做标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文:(我)在东篱下随手摘摘菊花,闲适淡泊地欣赏南山胜景。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归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请在梳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2)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3)悠然见南山:_______________(4)山气日夕佳:_____(5)飞鸟相与还:___________
1.怎样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
(1)这里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园,虽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说“而无车马喧”。(2)“心远地自偏”则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将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悠然”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尘世后自得、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见”字,写诗人不经意间抬头,秀丽的南山之景一下子映入眼帘,表现了诗人的心与山的自然相遇,营造出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见南山”表现的是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时,无意间一抬头,南山之景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恬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较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用了哪些意象?有何深意?
用了日夕之山气与归林之飞鸟两个意象,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美好和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言下之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为什么要奔波于官场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不愿投入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归隐乃是诗人的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6.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1)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奸诈,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2)看到了一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心志高远、闲适豁达的诗人形象。
下列对《饮酒(其五)》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入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D.“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偏僻幽静的环境才能使人恬淡舒适。
D项“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心存高远,哪怕是居所处于闹市也像是在偏僻之地一样。并不是“只有偏僻幽静的环境才能使人恬淡舒适”。
本篇诗歌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2.完成晚练1。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授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饮酒其五,教师指导朗读,如此这样,喧嚣扰攘的尘世,偏远偏僻,诗意解读,闲适淡泊的样子,即庐山,山间的云气,点明归隐之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课文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走近作者,知识链接,古体诗,解题背景,诵读感知,品读赏析,主题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课时《饮酒其五》ppt、音频饮酒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