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课件+练习含答案
新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0七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教学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0七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教学课件,共60页。
考点1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实验方案包括的内容: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 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3.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原理: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理清题给信息,结合已学知识,通过类 比、迁移、分析等明确实验原理。(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是否会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
的范围等,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3)组装仪器、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实 验装置,设计出完整、简明的实验操作步骤。(4)记录实验现象、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5)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方 法,得出正确的结论。4.制备实验方案的评价(1)科学性、可行性视角:原理是否正确、可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步骤是否简单、
方便;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2)绿色化学视角: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反应速率是否合适;原料利用率以 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等。(3)安全性视角: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倒吸;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 要防爆炸、防氧化、防吸水等。(4)规范性视角:①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 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冷凝管等;②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 为蒸气)的及时冷却;③仪器拆卸与组装顺序相反,按照从右向左、从高到低的顺序拆 卸;④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
考点2 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观察物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推理及结论。图示如下:
2.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评价类型(1)装置评价型:对比各方案的装置,从装置的合理性、操作的简便可行性等方面进行 全面分析,选出最佳装置。(2)原理评价型:紧扣实验目的,对各方案的原理综合考虑,从原理是否科学正确、是否 节省原料、涉及的操作是否简便易行、误差是否较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设计或选 出最佳方案。3.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评价角度(1)对实验用品选择的评价:包括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等。①仪 器的选择包括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包括除杂的试剂与顺序)、干燥装置、收集装
置、尾气处理装置等的选择;②药品的选择包括种类、浓度、物质状态等的选择;③ 连接方式的选择包括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导管接口的连接方式等的选择。(2)对不同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几个实验方案从是否准确、严密等方面作出判断。需要 考虑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如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划算,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3)最佳方案的选用:几个实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应多角度分析各方案的优劣并选出 其中最佳的一个。所谓最佳,无非是装置最简单、药品易得且价格低廉、原料利用率 高、现象明显、无干扰物质以及无污染等。
提醒 高考题中常以表格形式考查“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的正误判断。常见的 错误类型:①关系项(实验操作和现象)与推论项(结论或解释)之间出现逻辑混乱(或没有逻辑关系);②实验设计或操作本身就有错误或不严密。
1.(2023北京,8,3分)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
2.(2023北京海淀二模,3,改编)利用下列试剂和图示(右图)装置制备气体并除去其中的非水杂质,能达到目的的是(必要时可加热,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 )
3.(2024届江西抚州临川10月月考,11)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4.实验室以BaS为原料制备BaCl2·2H2O晶体,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根据实验可得酸性顺序:H2SO4>HCl>H2SB.装置乙中的a用于防止倒吸C.将BaCl2溶液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得到产品D.装置丙用于吸收尾气中的H2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实验1可以得出结论:金属铝的活动性弱于金属铜B.实验2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为Al+Cu2+ Al3++CuC.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同可能是导致实验1、2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D.由上述实验可推知: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均为0.2 ml·L-1的盐酸和硫 酸溶液反应,后者更剧烈
5.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金属铝与铜盐溶液的反应:
考法1 制备实验综合题的解题策略一、物质制备一般流程
例如下图所示装置中,最左侧为氯气的发生装置,a为氯气的净化装置,b和c分别为制备KClO3和NaClO的装置,d为尾气处理装置。
注意 关于气体净化与干燥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两种情况:①若采用溶液除杂,应该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其原因是气体除杂过程中会从溶液中带出水蒸气,干燥剂可除去水蒸气。如实验室中利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 欲制得干燥、纯净的CO2,可先将产生的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其中的HCl气 体,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②若采用加热除杂,则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如N2中混有O2、CO2、H2O(g),可先 将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除去CO2和H2O(g),再将从干燥管中导出的气体通过装有灼热 铜网的硬质玻璃管,除去O2,得到干燥、纯净的N2。
二、有机物制备中的典型装置及思维流程1.反应装置
3.解答有机物制备实验题的思维流程
三、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1.沉淀洗涤(1)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操作:将洗涤剂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洗涤剂自然流出,重复操 作2~3次。(3)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出现(或不出现)… …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4)常用洗涤剂①蒸馏水:主要适用于除去沉淀吸附的可溶性杂质。②冷水:除去沉淀吸附的可溶性杂质,降低沉淀在水中的溶解而减少沉淀损失。
③沉淀的饱和溶液:减少沉淀的溶解。④有机溶剂(酒精、丙酮等):适用于易溶于水的固体的洗涤,既减少了固体溶解,又利用有机溶剂的挥发性,带走固体表面的水分,产品易干燥。(5)沉淀剂是否足量的判断方法: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 量。2.容量瓶检漏操作: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将容量 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均不漏水,则容量瓶可以使用。3.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
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后,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 在分液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内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四、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1.性质实验设计:从实验原理(含性质)出发,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 论的顺序来表述答案。答题模板:操作→现象→结论,即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2.实验现象描述: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面,其答题规范可利用 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1)溶液: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 ……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等。(2)固体: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固体逐渐减少;颜色由……变成……。(3)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 浅、褪色)。3.仪器或装置的作用:有利于…… 这样做的好处 ,以防止…… 不这样做的坏处 。如①有机实验中玻璃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②某瓶的作用: 作安全瓶,防止……中的液体倒吸进入……中,或者平衡气压,便于……中液体顺利进 入……中。③尾气吸收: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4.原因、理由:分析(分析试剂的性质、实验目的、装置特点等)→结合(结合已有知识 进行分析)→结论(找出原因)。答题要求:“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① “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②“反说”——“如果……就……”。五、实验条件控制的目的叙述1.调节溶液pH(1)目的:①使某种或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而目标离子不转化为沉淀,达到分离的目的; ②抑制某微粒的水解。(2)调节pH的方法多为加入某种能消耗H+且不引入新杂质的物质。每种离子都有开始 沉淀和沉淀完全对应的pH,一定要正确控制pH的范围(杂质离子沉淀完全,目标离子不 沉淀)。如要除去Cu2+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等来调节溶液的pH。
2.控制体系温度(1)控制低温的目的:①防止某反应物或目标产物分解,如NaHCO3、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②防止某反应物或目标产物挥发,如盐酸、醋 酸溶液和氨水等;③抑制物质的水解;④反应放热,低温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2)控制某一温度范围的目的:①低温反应速率慢,高温浪费能源;②确保催化剂的催化 效果,兼顾反应速率和转化率;③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如乙醇的消去反应需迅速升温至1 70 ℃,防止140 ℃时生成乙醚。(3)加热的目的:①加速某固体的溶解;②减少气体生成物的溶解使其逸出;③加快反应 速率;④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析出或引入新的杂质。
3.调节体系压强(1)改变速率,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2)减压蒸馏,避免目标产物发生热分解。4.反应物配比选择:低于配比,反应物转化率低;高于配比,浪费原料。
例 (2023山东,18,12分)三氯甲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 体,沸点为31.8 ℃,熔点为-126.5 ℃,易水解。实验室根据反应Si+3HCl SiHCl3+H2,利用如下装置制备SiHCl3粗品(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SiHCl3时进行操作:(ⅰ)……;(ⅱ)将盛有硅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炉中;(ⅲ)通入 HCl,一段时间后接通冷凝装置,加热开始反应。操作(ⅰ)为 ;判断制备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 。图示装置存在的两处缺陷是 。(2)已知电负性Cl>H>Si,SiHCl3在浓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采用如下方法测定溶有少量HCl的SiHCl3纯度。m1 g样品经水解、干燥等预处理过程得硅酸水合物后,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① , ② (填操作名称),③称量等操作,测得所得固体氧化物质量为m2 g。从下列仪
器中选出①、②中需使用的仪器,依次为 (填标号)。测得样品纯度为 (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解题导引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连接好装置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添加药品;制备的物质易水解或潮解时,制备物质的装置前后要有干燥装置;HCl气体通入 浓硫酸干燥后,在管式炉中和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HCl3和H2,SiHCl3沸点为31.8 ℃, 熔点为-126.5 ℃,在球形冷凝管中可冷却成液态,在装置C中收集起来,H2则通过D装置 排出,同时D可吸收多余的HCl气体。对于有毒、易燃等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
解析 (1)考虑到操作(ⅱ)为添加药品,操作(ⅲ)中通HCl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操作(ⅰ)应该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从反应物的角度不易判断制备反应何时 结束,应从生成物的角度考虑,结合实验装置可知,装置C用于冷凝产物SiHCl3,因此制备 反应结束的现象为装置C的蒸馏烧瓶中不再有液体滴下。H2的产生量较大,且有加热 装置,容易发生事故,须有处理尾气H2的装置。根据题目信息,SiHCl3易水解,而装置D中 的水蒸气易进入装置C中,造成SiHCl3水解,故装置C、D之间应增加干燥装置。(2)结 合3种元素的电负性可知,SiHCl3中Si为+4价、H为-1价、Cl为-1价,推测SiHCl3与水反 应产生H2SiO3、HCl和H2,H2SiO3、HCl会与NaOH溶液反应,据此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 式。(3)由题中信息可知硅酸水合物脱水变成了二氧化硅固体,故操作①为灼烧,仪器
选择A。灼烧后的高温固体需冷却后再称量,为了避免水分附着,应在干燥器中冷却, 操作②为冷却,仪器选择C。由硅原子守恒可知,SiHCl3~SiO2,则n(SiO2)= ml=n(Si-HCl3),样品中SiHCl3的质量为 g,样品纯度= ×100%= ×100%。
考法2 定量分析实验综合题的解题策略一、定量测定数据的方法1.测沉淀质量法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2.测气体体积法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1)常见测量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
(2)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量气时应使装置处于实验条件下的温度,一般为常温。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 差”,保持液面相平,如图中(Ⅱ)、(Ⅳ)应使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时再读数。3.测气体质量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 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4.滴定法利用滴定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或氧化还原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 行相关计算。
5.热重法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质量变化,都可以用热重法来探究物质的组成。热重法是在控制 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热重曲线,我们可以知道样品及其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情况等。
二、定量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1.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如用托盘天平测得质量的精确度为0.1 g,若精确 度的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2.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3.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 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4.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 况下得出的数据才能进行比较、运算。5.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要舍去。
三、定量分析实验的常用计算方法1.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一种用简化的式子表示出来的方 法。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起始反应与最终反应中物质的比例关系表示出来,把多 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利用关系式法的解题步骤如下。
3.多步滴定计算(1)连续滴定法:第一步反应中加入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得到中间产物,第二步反应中再用标准液滴定上一步的中间产物。可利用关系式法,根据第二步反应中滴定剂的消 耗量,计算待测物质的含量。(2)返滴定法:第一步反应中加入过量试剂(用量已知)与待测物质反应,第二步反应中再 用另一试剂滴定上一步中过量的试剂。用第一步加入的试剂量减去第二步测得的过 量试剂量,即可得到第一步中实际参加反应的试剂量,进而求得待测物质的含量。对 于氧化还原滴定,也可利用得失电子守恒直接进行计算,即滴定过程中,氧化剂得到的 电子总数=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4.热重曲线计算(1)设晶体为1 ml。
(2)失重一般是先失去水,再失去气态非金属氧化物。(3)计算每步的m余, ×100%=固体残留率。(4)晶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不减少。(5)失重最后得到的一般为金属氧化物,m氧元素=m余-m金属元素,由n金属元素∶n氧元素即可求出失重 后物质的化学式。
例 (2023天津滨海三模,15)氮化锶(Sr3N2)是工业上生产荧光粉的原材料。已知:锶与氮 气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氮化锶,氮化锶遇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Ⅰ.利用装置A和B制备Sr3N2
(1)装置A中仪器b的名称为 ,a导管的作用是 。(2)装置B中广口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名称),碱石灰的作用是 。(3)A是N2的发生装置,实验时先点燃装置 处酒精灯(填“A”或“B”)。Ⅱ.测定Sr3N2产品的纯度称取6.0 g产品,放入干燥的三颈烧瓶中,然后加入蒸馏水,通入水蒸气,将产生的氨全部蒸出,用200.00 mL 1.000 0 ml/L的盐酸标准溶液完全吸收(吸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从烧杯中量取20.00 mL的吸收液放入锥形瓶中,先加入几滴酚酞,再用1.000 0 m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16.00 mL NaOH溶液(图中夹持装置略)。
(4)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产生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为 。(6)产品纯度为 (精确到0.1%)。(7)下列实验操作可能使氮化锶(Sr3N2)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填标号)。A.锥形瓶洗涤干净后未干燥,直接装入待测液B.滴定时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D.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解题导引 Ⅰ.N2与Sr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Sr3N2,Sr3N2遇水剧烈反应,故制备Sr3N2的装置前后需要连接干燥装置;同时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与Sr3N2反应,在反应开始 前也要先通N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Ⅱ.Sr3N2与水反应生成NH3,产生的NH3用过量盐 酸标准溶液全部吸收,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盐酸,计算出与NH3反应的盐酸的 量,进而求出Sr3N2的量(返滴定法)。
解析 (1)仪器b名称为蒸馏烧瓶,导管a将分液漏斗液体上方空间和蒸馏烧瓶连通,气压相等,便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顺利滴下,即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利流 下。(2)Sr3N2遇水剧烈反应,制备Sr3N2的装置前后都要连接干燥装置,故广口瓶中盛放的液 体为浓硫酸,作用是干燥N2;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制备装置。(3)实验时需要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利用产生的N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再点燃B处酒 精灯进行加热制备Sr3N2。(4)Sr3N2遇水剧烈反应产生NH3,化学方程式为Sr3N2+6H2O 3Sr(OH)2+2NH3↑。(5)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盐酸,酚酞作指示剂,故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
半滴NaOH标准溶液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30 s内不恢复原来颜色。(6)与NH3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1.000 0 ml/L×200×10-3 L-1.000 0 ml/L×16×10-3 L× =0.04 ml,即NH3的物质的量为0.04 ml,根据氮原子守恒得Sr3N2~2NH3,Sr3N2的物质的量为0.02 ml,则样品的纯度为 ×100%≈97.3%。(7)锥形瓶洗涤干净后未干燥,直接装入待测液,待测液虽然被稀释,但是溶质的量不变, 则不影响测定结果;滴定时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相当于稀释NaOH溶液,滴 定消耗NaOH溶液体积会偏大,则测得剩余盐酸的量偏大,与氨气反应的盐酸的量偏小, 故测定结果偏低;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消耗NaOH溶液的 体积偏大,则测得剩余盐酸的量偏大,与氨气反应的盐酸的量偏小,故测定结果偏低;读
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偏小,则测得剩余盐酸的量偏小, 与氨气反应的盐酸的量偏大,故测定结果偏高。
微专题 探究实验综合题的解题策略1.物质成分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 哪些成分。虽然探究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 基础知识的考查,如:(1)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法、反萃取法 等。(2)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方法。(3)熟悉重点操作:气密性检查、测量气体体积、防倒吸、防污染等。总结 物质成分探究的常见类型
2.物质性质的探究(1)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 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2)物质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 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 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总结 物质性质探究的常见研究内容 3.影响因素的探究物质变化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化学反应与外界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对影 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 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以利于研究过程中,迅速寻找到物质变化的规律。
例 (2020北京,19,12分)探究Na2SO3固体的热分解产物。资料:①4Na2SO3 Na2S+3Na2SO4。②Na2S能与S反应生成Na2Sx,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③BaS易溶于水。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无水Na2SO3固体得到黄色固体A,过程中未检测到气体生成。黄 色固体A加水得到浊液,放置得无色溶液B。
(1)检验分解产物Na2S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证实有S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检验分解产物Na2SO4取少量溶液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增多(经检验该沉淀含S),同 时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由于沉淀增多对检验造成干扰,另取少量溶液B,加 入足量盐酸,离心沉降(固液分离)后, (填操作 和现象),可证实分解产物中含有S 。(3)探究(2)中S的来源
来源1:固体A中有未分解的Na2SO3,在酸性条件下与Na2S反应生成S。来源2:溶液B中有Na2Sx,加酸反应生成S。针对来源1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可证实来源1不成立。实验证据是 。
②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的原因是 。③写出来源2产生S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证明Na2SO3固体热分解有Na2S、Na2SO4和S产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 析产物中S产生的合理性: 。
解题导引 (2)对于物质化学式中有未知数如Na2Sx,在配平时把这个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设为1,然后根据原子守恒配平,最后化为最简比。(3)①可采用假设法进行分析。(4)从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入手进行分析即可。
解析 (1)CuS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2)加入足量盐酸,离心沉降后,排除干扰,再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来检验S 。(3)①若固体A中有未分解的Na2SO3,溶液B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白色沉淀1中含有BaSO4与BaSO3,BaSO3与H2SO4反应生 成的溶液2中含有H2SO3,H2SO3可使少量KMnO4溶液褪色。②酸性条件下KMnO4溶液 可氧化Cl-,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③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单质和H2S。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夯实必备知识,2基本思路,提升关键能力,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浅红色,油浴加热,∶23,球形干燥管,不正确,HC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10.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