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2024)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96557/0-17273998913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2024)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96557/0-17273998914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2024)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96557/0-17273998914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2024)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96557/0-172739989151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2024)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96557/0-172739989154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2024)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96557/0-172739989157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2024)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96557/0-17273998916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2024)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96557/0-17273998917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课文课件ppt
展开“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一边自转,一边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还塑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地球上的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是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又是怎样形成昼夜长短和四季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清晰地再现地球运动并解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地球仪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及其运动。
1. 熟悉地球仪并能运用经纬网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空间定位。2. 自制简易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尝试探究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3. 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地球运动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是如何顺应自然规律的。
怎样直观、形象地演示地球运动及其产生自然现象?
2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1用地球仪探究地球自转
一年四季风光不同,是如何产生的?
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产生周期性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需要适应和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了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学生可以意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因为环境的恶化会直接影响地球的气候系统,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分析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导致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长不同,从而产生季节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不同地区的季节特点和变化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地球仪的演示和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空间形态和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从而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
分析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这两种运动形式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的产生。跨学科联系:地球公转不仅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还与物理、生物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例如,地球公转导致的季节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繁殖和迁徙等行为。通过跨学科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地球公转的意义和影响。
动手制作地球仪: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模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点。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观察与记录:利用地球仪进行模拟实验时,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和记录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球仪上地轴的倾斜角度是固定的。在模拟昼夜更替现象的形成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地轴倾斜的作用。但是,在地球公转中,地轴的倾斜角度就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示意
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大约365天。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约成66.5°的夹角。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是,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移至23°26′N时为夏至日(6月21日前后),然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南移,移至赤道时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再向南移至23°26′S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后太阳直射点再一次向北移动,周而复始。
太阳直射点在23°26′N和23°26′S之间来回移动,这样23°26′N和23°26′S就成了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观察不同日期室内正午太阳的光照状况
1. 选择一个窗户朝南的教室或卧室。2. 于当地正午(12 时),观察通过该窗太阳光照射室内的最远位置,并记录在观察卡上。3. 持续一个月以上,每隔一周观察并记录一次。4. 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比较太阳光照射的最远位置的差异,并推测一年中太阳光照射的最远位置、最近位置所对应的日期(或节气)。
某地冬季教室里正午太阳的光照状况示意
一年中由于太阳高度不同,北半球楼房的影子长短不同,冬季时太阳高度小,楼房的的影子长,同时南侧的楼房比北侧的高,因此挡住了北侧楼房的阳光。
季节变化: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冬季小,夏季大。
一天中不同时间,各地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一年中,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最近一段时间,这里太阳整日不落,我们北极考察队员正好可以延长野外勘测时间。
啊,我们太原的白天比黑夜长多啦,5 点多钟太阳就出来了。
近来南极考察站一直处于黑夜,大多数队员已经撤离,只留下一些留守队员在室内整理资料、分析数据。
北半球夏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特罗姆瑟市位于挪威北部,因位于北纬69°34′而获“北极之门”的称号。该市从每年的11月25日到次年的1月20日,为长达57天的极夜期。1月21日11时45分太阳露脸,4分钟后又匆匆离去。见到太阳的人们欢呼雀跃,大唱太阳赞歌,吃“太阳面包”“太阳巧克力”,选“太阳公主”,参加游行、舞会和音乐会,全城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极夜是研究极光的好机会。每年这段时间,这里都会举行一些国际研究与文化交流活动。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66°34′S、66°34′N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66°34′S成为南极圈,66°34′N称为北极圈。
“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夜长,直至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就是北半球白昼变长的过程。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夜长,直至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过程,就是南半球白昼变长的过程。
地球上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在一年之中,因太阳照射角度的不同,昼夜的长短就产生了差异,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经历着季节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为秋季,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为冬季,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为秋季,南半球为春季,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为冬季,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为夏季,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四季更替导致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例如,气温、降水、河水流量以及动植物的生息繁衍等。
通常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开始
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点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
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我生活在寒带地区。这里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少,气候终年寒冷。
我生活在温带地区。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分明。
我生活在热带地区。这里正午的太阳高高悬在空中,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全年炎热。
地球五带与低、中、高纬度地区范围的比较
温馨提示:热带都属于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都属于温带;寒带都属于高纬度地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代中国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人们为了农耕需要,依据太阳变化(周年运动)规律,将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名称点出了这段时间的气候或物候现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现代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符号。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1.作息习惯:昼夜长短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们的作息时间。在夏季,由于昼长夜短,人们通常会早起晚睡,相应地调整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安排。而在冬季,昼短夜长,人们则更倾向于早睡晚起,以适应较长的夜晚和较短的白天。
2.能源消耗:昼夜长短的变化也会影响家庭的能源消耗。在夏季,由于白天时间长,人们使用空调、电扇等制冷设备的时间增加,导致耗电量上升。而在冬季,为了取暖,使用暖气、电热毯等设备的时间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增加能源消耗。
3.户外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还影响着人们的户外活动。在夏季,较长的白天时间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户外运动、旅行等活动。而在冬季,由于夜晚时间较长,人们的户外活动相对减少,更倾向于在室内进行。
4.播种与收割: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在夏季,昼长夜短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农民们会选择在这个季节进行播种和田间管理。而在秋季,随着昼短夜长的变化,农作物逐渐成熟并进入收割期。
5.作物生长周期:昼夜长短的变化还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的白天时间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而较短的夜晚时间则有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和储存。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里,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也会有所不同
能力提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探究公转运动的规律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说出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如何顺应自然规律的。
亚运会是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当天(9月23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地球公转图中,①为春分(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当天是9月23日,正值北半球的秋分,故与地球公转图中的3附近相对应,故选C。
2.当杭州呈现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当杭州处于六月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南北半球正好相反,故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冬季,故选D。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结合图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周年往返路径示意图、图2是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正运行到(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⑤之间
解析:读图,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知,①为春分,日期为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日期为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日期为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⑤为第二年春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为10月16日,此时地球正运行到③-④之间,故选C。
4.图2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的(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解析:图2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因为地球自转呈逆时针,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阴影表示黑夜,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即图1中的②点,故选B。
“北标窥日”是指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以“北”字形支架支撑着一个直径5米的地球仪,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可看到阳光从地球仪中间的小孔照射在地面上。下图为北回归线标志塔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观赏“北标窥日”的最佳时间是(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解析:由题干可知,“北标窥日”是指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可看到阳光从地球仪中间的小孔照射在地面上。观赏“北标窥日”的最佳时间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C正确;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ABD错误。故选C。
6.“北标窥日”时,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北标窥日”时,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能出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景观,故D正确;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春季景观,故A错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秋季,故B错误;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冬季景观,故C错误。故选D。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产生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和时差。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和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形成四季变化和五带。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看极光需要三个最基本的条件:极地附近、天气晴朗、夜晚。寒假某一天,北京的学生小华看到随父母去旅游的小鹏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话和一张图片:“今天的白昼时间特别短,晚上我看到极光了,就在酒店附近的上空,真漂亮。”(1)小鹏最有可能在甲、乙、丙、丁中哪个地点看到极光?你的理由是什么?
小鹏最有可能在甲地点看 到极光。
原因:极光只出现在极地附近,而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甲地位于赤道附近,不符合极光出现的地理条件。小鹏也提到了“今天的白昼时间特别短,晚上我看到极光了,”,说明是夜晚观测到的,也符合看到极光的条件之一,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寒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而甲地位于北极圈以北,丁地位于南极圈以南。故小鹏最有可能在甲地看到极光。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看极光需要三个最基本的条件:极地附近、天气晴朗、夜晚。寒假某一天,北京的学生小华看到随父母去旅游的小鹏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话和一张图片:“今天的白昼时间特别短,晚上我看到极光了,就在酒店附近的上空,真漂亮。”(2)当时是什么季节?判断依据是什么?
原因:根据(1)可知小鹏看到极光的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材料中“今天的白昼时间特别短”可知当地昼短夜长,所以当地正处于北半球的冬季,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看极光需要三个最基本的条件:极地附近、天气晴朗、夜晚。寒假某一天,北京的学生小华看到随父母去旅游的小鹏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话和一张图片:“今天的白昼时间特别短,晚上我看到极光了,就在酒店附近的上空,真漂亮。”(3)小华在朋友圈里给小鹏回复:“明年暑假,我也想跟父母去那里看极光。”从自然因素考虑,你觉得可行吗?为什么?
原因:暑假时,北半球处于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处于极昼或夜晚时间很短,看到极光的可能性很小
初中地理晋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自转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晋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5271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自转教学课件ppt</a>,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EARTH,利用经纬网定位,关于纬度你应该学会的,关于经度你应该学会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1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自转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a href="/dl/tb_c405271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自转课前预习课件ppt</a>,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仪,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课堂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晋教版2.2使用地图课文内容免费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晋教版2.2使用地图课文内容免费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等深线,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处,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