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1页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2页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3页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6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6小题,共计42分)
    1. 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用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做亲本,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是( )
    A. 4/16和3/16B. 1/4和3/8C. 1/4和5/8D. 9/16和2/16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F1为YyRr,F1再进行自交,F2为Y_R_∶Y_rr∶yyRr∶yyrr=9∶3∶3∶1。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F1为YyRr,F2为Y_R_∶Y_rr∶yyRr∶yyrr=9∶3∶3∶1,其中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占1/2×1/2=1/4,重组型个体(Y_R_、yyrr)所占的比9/16+1/16=5/8,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基因传递途径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外祖父→母亲→女儿B. 外祖母→母亲→儿子
    C. 祖母→父亲→女儿D. 祖母→父亲→儿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代代相传。
    【详解】A、若外祖父的基因型为XAY,母亲的基因型为XAX-,其XA可以传给女儿,A正确;
    B、外祖母有一条X染色体传给母亲,母亲有一条X染色体传给儿子,B正确;
    C、祖母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父亲的基因型为XAY,父亲的XA可以传给女儿,C正确;
    D、祖母的X染色体能传给父亲,父亲的X染色体不能传给儿子,故不可能发生祖母→父亲→儿子的传递,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关于初级精母细胞中一个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B. 有四个着丝点
    C. 含有四个DNA分子D. 有四条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使得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个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又叫一个四分体。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一个四分体含有2个着丝点。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4. 如图所示某生物基因型,其中的等位基因是 ( )
    A. a与a
    B. a与B
    C. B与b
    D. C与C或D与D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而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a与a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相同基因,不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
    B、a与B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属于等位基因,B错误;
    C、B与b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且控制着相对性状,属于等位基因,C正确;
    D、C与C或D与D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基因,不属于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C。
    5. 关于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四个概念的比较,结合图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b、c图中都有2条染色体
    B. a、b、c图中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C. b图中有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1个四分体
    D. a图中有2个DNA分子,b、c图中均有4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1、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具有两条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同一个着丝点连接。同源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体组成,这两条染色体性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这样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四条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之为四分体。
    【详解】a图,两条染色体性状大小一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两条染色体都没有复制。b图中的同源染色体已复制,但没有联会,没有四分体。c图有1个四分体。
    A、a、b、c图中都有两条染色体,A正确;
    B、a、b、c图中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
    C、b图中没有四分体,C错误;
    D、a中有两条染色体,两个DNA分子,b、c图中均有四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C。
    6. 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个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为
    A. 46个B. 23个
    C. 2个D. 1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卵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X,后期染色体组成为44+XX)+1个第一极体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X)+3个极体。
    【详解】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含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有2个染色体组。在形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为23条,只有1个染色体组。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详细过程,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都减半,进而合理分析选出正确的答案。
    7.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和融合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B. 受精卵细胞核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 未受精的卵细胞代谢很活跃
    D. 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其中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A正确;
    B、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B正确;
    C、受精前的卵细胞代谢较慢,受精后的卵细胞十分活跃,C错误;
    D、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进行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C。
    8.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相对应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类比推理法: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详解】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的假说,后经实验证明了假说,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上的诸多一致性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提出假说“红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后经果蝇杂交实验加以证明,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 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因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获得202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与烟草花叶病毒相同,肝细胞是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宿主细胞,肝细胞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
    A. DNA和DNAB. DNA和RNA
    C. RNA和DNAD. RNA和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和繁殖,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与烟草花叶病毒相同,故为RNA。
    【详解】肝细胞为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DNA,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与烟草花叶病毒相同,因此其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
    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C.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D. 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从而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测
    【答案】C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一词,但并没有发现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没有证明DNA转化因子,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同时提出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C正确;
    D、许多科学家相继发现了逆转录和 RNA 复制过程,从而对传统的中心法则进行补充和完善,而不是推翻,D错误。
    故选C。
    11. 如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为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五碳糖、碱基和磷酸组成,A正确;
    B、染色体有DNA和蛋白质,DNA和RNA不是包含关系,B错误;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染色体和核酸不是包含关系,C错误;
    D、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包含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A。
    12. 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ATTCCGG-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
    A. 5'-CCGGAATT-3'B. 5'-TTAACGCC-3'C. 5'-UUACGCC-3'D. 5'-AHTCCGO-3'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这一端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端。DNA的两条链走向相反,从双链的一端起始,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另一条单链则是从3'-端到5'-端。
    【详解】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即从双链的一端起始,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另一条单链则是从3'-端到5'-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若某DNA单链的序列是5'-AATTCCGG-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3'-TTAAGGCC-5',即5'-CCGGTTAA-3',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3. 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A. 7(a-m)B. 8(a-m)
    C. 7 (a/2-m)D. 8 (2a-m)
    【答案】C
    【解析】
    【分析】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 n-1)×m个。(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详解】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有胞嘧啶m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C=m,T=A=(a-2m)/2=a/2-m,因此该DNA分子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a/2-m;该DNA分子复制3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3-1)×(a/2-m)=7(a/2-m)。C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下列几种遗传现象与其发生的原因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人的白化症—酪氨酸酶缺乏,导致不能合成黑色素
    B. 皱粒豌豆—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导致淀粉含量低易失水显得皱缩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血红蛋白异常,且功能受影响
    D. 苯丙酮尿症—缺乏某种酶导致不能合成苯丙氨酸,苯丙酮酸大量积累,并从尿液中排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1)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
    详解】A、由于基因突变,酪氨酸酶缺乏,导致不能合成黑色素,因此患白化病,A正确;
    B、由于基因突变,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导致淀粉含量低,易失水显得皱缩,B正确;
    C、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血红蛋白异常,且功能受影响,C正确;
    D、苯丙酮尿症也由于基因突变,不能合成某种酶,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酪氨酸,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三者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能够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C. 人的白化病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D. 出现皱粒豌豆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般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有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详解】A、基因能够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直接控制性状表现,这是基因直接控制性状的方式,A正确;
    B、基因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B正确;
    C、人的白化病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导致黑色素不能生成表现为白化,C正确;
    D、出现皱粒豌豆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进而使淀粉分支酶无法合成引起的,这是基因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D错误。
    故选D。
    【点睛】
    16.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人类遗传病,为研究其遗传方式与发病率,正确的方法是( )
    ①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③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④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根据家系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
    【详解】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①正确,③错误;
    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②错误,④正确。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计58分)
    17. 大豆的子叶有深绿、浅绿和黄色三种颜色,由A (a)和B (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将子叶深绿植株(AAbb)与子叶浅绿植株(aaBB)杂交,F1全为子叶深绿植株,自交后代F2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2:3:1。
    (1)该大豆植物子叶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某因型为AaBb的植株子叶颜色为_______,子叶为黄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
    (2)为鉴定一子叶深绿大豆植株的基因型,将该植株与子叶黄色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现为子叶深绿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
    ②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就可以确定待测子叶深绿亲本基因型的有三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其比例,尚不能确定基因型的待测亲本,若子二代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的比及例为_______,则待测子叶深绿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答案】 ①. 自由组合 ②. 深绿 ③. aabb ④. 6 ⑤. AaBB、AaBb、Aabb ⑥. 3:0:1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已知子叶深绿植株(AAbb)与子叶浅绿植株(aaBB)杂交,F1全为子叶深绿植株,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F2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2:3:1,说明深绿色基因型为A___,浅绿色基因型为aaB_,黄色基因型为aabb。
    【详解】(1)根据交后代F2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2: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全为子叶深绿植株,基因型为AaBb,所以某因型为AaBb的植株子叶颜色为深绿,根据分析可知,子叶为黄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①已知子叶深绿色基因型为A___,所以深绿色的基因型有2×3=6种。
    ②子叶深绿大豆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如果基因型是AaBB,与子叶黄色aabb植株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子叶深绿:子叶浅绿=1:1;如果基因型是AaBb,与子叶黄色aabb植株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2:1:1;如果基因型是Aabb,与子叶黄色aabb植株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子叶深绿:子叶黄色=1:1;所以可以确定待测子叶深绿亲本基因型的有三种AaBB、AaBb、Aabb;其余则不能确定,即还不能确定待测亲本基因型的深绿色植株是AABB、AABb和AAbb,因为这三者与子叶黄色植株杂交后,后代都是子叶深绿。
    ③若子叶深绿亲本基因型为AAbb,与子叶黄色植株(aabb)杂交得F1(Aabb),F1自交得F2,则子二代中,只有AAbb、Aabb、aabb,比例为1:2:1.所以子叶深绿(1AAbb、2Aabb):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Aabb)的比例为3:0:1。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题由简入繁层层深入,要对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以及对自由组合定律变式的应用有相当的了解,才能解答完整此题。
    18. 下面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遗传病是_________性遗传。
    (2)Ⅱ5和Ⅲ9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_。
    (3)Ⅲ10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4)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子结婚 ,后代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常染色体隐性 ②. Aa ③. aa ④. AA或Aa ⑤. 2/3 ⑥. 2/3×1/2=1/3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Ⅱ5和Ⅱ6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Ⅲ9),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9患病,基因型为aa,Ⅱ5不患病其基因型为Aa。
    (3)由于Ⅲ9患病,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可见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
    (4)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其与有该病的男子(aa)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为2/3×1/2=1/3。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计算相关概率。
    19.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功能。下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部分的放大。请回答:
    (1)图甲所示过程中新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_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图甲中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3)若用32P和35S共同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标记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肠杆菌细胞中的RNA,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
    A.传递遗传信息 B.作为遗传物质
    C.转运氨基酸 D.构成核糖体
    (5)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并检测其放射性强弱,若保温时间过长则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磷酸二酯键、肽键、氢键 ②. mRNA、tRNA、核糖体 ③. 不完全相同 ④. 没有标记 ⑤. ACD ⑥. 上清液放射性增强 ⑦. 保温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②是转录形成的RNA,③④为核糖体。图乙:乙图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1)图甲所示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的形成,翻译过程中有肽键形成。
    (2)图乙为翻译过程,该图中包含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mRNA、和 tRNA,RNA中含有核糖;图甲①通过转录形成,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C-G、G-C,而图乙为翻译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C-G、G-C,因此这两个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3)用32P和35S共同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由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提供的氨基酸合成的,所以没有被标记。
    (4)大肠杆菌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大肠杆菌细胞内的RNA功能有:传递遗传信息(m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tRNA)、参与核糖体的构成(rRNA)。
    (5)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若保温时间过长则上清液放射性增强,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大肠杆菌细胞的活性,不能裂解。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基因表达的相关内容,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并能分析相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0.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三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甲表示_____________分裂时期,图中有脱氧核苷酸链_______条,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分裂时期,图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
    (3)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细胞。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 细胞。
    【答案】 ①.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②. 16 ③. 2 ④.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⑤. 0 ⑥. 体 ⑦. 精细胞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及同源染色体是否联会、分离判断细胞分裂方式,根据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判断是精子还是卵细胞的产生过程。
    (1)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2个染色体组。
    (2)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乙细胞中移向细胞每一极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根据甲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生物为雄性动物,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A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B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假说—演绎法
    C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法
    D
    类比推理法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选项
    a
    b
    c
    d
    A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碱基
    B
    染色体
    DNA
    RNA
    基因
    C
    核酸
    染色体
    DNA
    基因
    D
    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
    基因

    相关试卷

    青海省玉树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青海省玉树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青海省玉树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青海省玉树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