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灯随堂练习题
展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窒闷(zhì) 噩梦(è) 飒飒(shà) 阴霾(mái)
B. 憧憬(chōng) 泅水(qiú) 傍山(bàng) 颤抖(zhàn)
C. 袭击(xí) 分辨(biàn) 沉睡(chén) 扫淡(sǎ)
D. 漫长(màn) 闷热(mèn) 火焰(yàn) 安慰(wèi)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夜航 寒夜 漆黑一团 微不足到
B. 温暖 安慰 孤灯长夜 永往直前
C. 灯塔 方向 坚难困苦 不屈不挠
D. 希望 信念 风雨交加 再接再厉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黑暗中,那一点灯光如豆,却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希望,真可谓是雪中送炭。
B. 面对困难,我们要勇往直前,不能畏首畏尾,否则将一事无成。
C. 他在演讲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D. 这座城市在夜晚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到处是一片繁华的景象,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灯》这篇文章,使我对巴金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C. 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 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灯光,在黑暗中给人以______和希望。
(2)哈里希岛上的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______。
(3)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 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______了。
A. 安慰 帮助 微笑
B. 安慰 指引 欢笑
C. 慰藉 帮助 欢笑
D. 慰藉 指引 微笑
下列关于巴金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被誉为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B.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C. 巴金的散文作品情感真挚,文字流畅,富有哲理,常常通过对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的描写,抒发自己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悟。
D. 巴金只擅长写小说,在散文创作方面成就不高。
下列对《灯》的写作背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于和平年代,作者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B. 文章写于抗日战争胜利后,作者回忆战争时期的经历,表达了对和平的珍惜。
C. 文章写于 1942 年 2 月,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作者通过对灯光的描写,寄托了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以及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D. 文章写于解放战争时期,作者通过对灯光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下列对 “灯光” 在文中象征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灯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在黑暗的战争年代,给人们带来了抗战胜利的信念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B. 灯光象征着温暖与安慰,如风雪夜归时家中的灯光,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
C. 灯光象征着指引与方向,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让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迷失方向。
D. 灯光象征着黑暗与恐惧,它的存在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难。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象征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B.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C. 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D.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
下列对《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
B. 文章以灯光为线索,回忆了作者在不同生活场景中与灯相关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C. 文章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对人性美好的赞颂,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战争的批判与对和平的渴望。
D. 文章通过描写灯光在黑暗中的作用,赞扬了灯光的伟大,呼吁人们要珍惜灯光,保护环境。
二、阅读理解(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1 - 14 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 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第一段中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这里的 “噩梦” 和 “窒闷” 象征了什么?
A. 作者个人的恐惧和不安。
B.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C. 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内心的压抑。
D. 夜晚的寒冷和寂静。
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夜晚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A.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晚的黑暗和作者在黑暗中逐渐看清周围环境的过程,象征着人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并寻找希望。
B. 拟人,赋予夜晚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C. 夸张,突出了夜晚的黑暗和作者的恐惧心理。
D. 排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强调了夜晚的不同景象。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 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灯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乐观态度。
C. 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D. 以上都是。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A. 引出下文对灯光的具体描写。
B. 渲染夜晚的恐怖气氛,为后文写灯光的重要性做铺垫。
C. 表达作者在黑暗中的恐惧和无助,与后文灯光带来的希望形成对比。
D. 揭示文章的主题,即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5 - 18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 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这句话中 “扫淡” 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作者描写灯光 “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什么作用?
哈里希岛上的孤灯的故事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结合全文,说说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这句话的含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9 - 21 题。(每题 4 分,共 12 分)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 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作者为什么 “有一两次以为灯会灭了”?
从 “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三、写作(30 分)
请以 “心中的那盏灯”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C
D
A(“如豆” 形容灯光小而微弱,用在这里与 “无尽的希望” 搭配不恰当,可改为 “星星之火”。)
B
A
D(巴金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C
D(灯光象征着光明、希望、温暖等积极的意义,而不是黑暗与恐惧。)
C
C
C
A
D
D
“扫淡” 一词用得好。“扫淡” 形象地写出了灯光虽然微弱,但在黑暗中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驱散黑暗,给作者带来心理上的慰藉,突出了灯光的作用。
这句话描写了灯光在寒气中的状态,一方面表现了灯光的微弱和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灯光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守、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着在困境中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灯光所代表的意义的深入思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哈里希岛上的孤灯象征着姐姐对弟弟的思念和牵挂,也象征着人类在困境中永不放弃的希望和信念。尽管姐姐没有盼回弟弟,但灯光却帮助了其他邻人,说明希望和信念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力量,也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帮助。这个故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强调了灯光所代表的希望和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超越个人的情感,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这句话的含义有以下几点:一是在物质层面,灯光作为一种实际存在的照明工具,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会一直存在并发挥作用;二是在精神层面,灯光象征着光明、希望、温暖、信念等美好的东西,这些精神力量永远不会在人们心中消失。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黑暗,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支持,就像灯光一样,会一直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给予人们勇气和力量。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品质和精神力量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因为灯光带着昏黄色,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显得非常微弱,给人一种随时可能熄灭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环境恶劣,作者内心可能对光明和希望的持续存在产生过短暂的怀疑。
能体会到作者对灯光的怜惜和担忧之情,也能感受到作者在黑暗和寒冷中对灯光所带来的光明和温暖的珍视。同时,还流露出作者对在艰难环境中坚守的灯光所象征的希望和信念的敬畏之情。
这句话在表达上采用了反复和省略号的手法。“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反复出现,强调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对未来的信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省略号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让读者去体会作者微笑背后更多的情感和思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心中的那盏灯” 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题目。“灯” 可以象征着光明、希望、温暖、指引、信念等。在写作时,要明确 “那盏灯” 在自己心中的具体含义,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品质等,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表达出这盏灯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
选材构思: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的鼓励像一盏灯照亮了自己前进的道路;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父母的关爱像一盏灯给予自己温暖和力量;或者是自己在看到某个感人的场景后,从中领悟到的一种坚持、勇敢等精神品质像一盏灯指引着自己的行为等...
部编高教版(2023)一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1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一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课一练</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阅读理解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四 促织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9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四 促织综合训练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种树郭橐驼传习题: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9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二 种树郭橐驼传习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