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四 促织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四 促织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迂讷(nè) 猾黠(xiá) 翕辟(xī) 裨补阙漏(bì)
B. 爇香(ruò) 藁葬(gǎ) 觇视(chān) 靡计不施(mí)
C. 惭怍(zuò) 跬步(kuǐ) 迂讷(nà) 掭以尖草(tiàn)
D. 不啻(chì) 竦立(sǒng) 厚赉(lài) 抢呼欲绝(qiāng)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喜好)
B.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责令)
C. 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错)
D. 巨身修尾,青项金翅(修长)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成以其小,劣之 / 宰以卓异闻
B. 昂其直,居为奇货 /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 儿涕而去 /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 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B.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C.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D. 两股间脓血流离,虫跃去尺有咫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岁征民间
B. 试使斗而才
C. 裘马扬扬
D. 笼归,举家庆贺
6.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此物故非西产
B.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D. 问者爇香于鼎
7.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B.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C. 《聊斋志异》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以狐仙鬼怪、花妖精灵等为题材,通过奇幻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现实,寄托作者的情感和理想。
D.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促织而兴衰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批判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本文的体裁是散文。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不敢敛户口 古义:住户和人口,今义:户籍。
B. 少年大骇 古义:指青年男子,今义:指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C. 日与子弟角 古义:年轻人,今义:指儿子和弟弟。
D. 不如自行搜觅 古义:自己行走,今义:自己做。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操童子业,久不售
B. 两股间脓血流离
C. 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D.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1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聊斋志异》中有大量的神鬼狐妖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蒲氏的高明之处,他虽然写的是神鬼狐妖,却字字句句都落到了现实社会中。
①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
②这些故事从表面上看荒诞不经
③通过神鬼狐妖来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
④但实际上却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⑤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A. ②⑤④①③⑥
B. ②⑤①③④⑥
C. ①③②⑤④⑥
D. ①③④⑥②⑤
##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 - 14题。(每题3分,共12分)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喜好)
B.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讨好)
C. 假此科敛丁口(凭借,利用)
D. 冀有万一之得(希望)
12.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以一头进”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塞官责
B. 成以其小,劣之
C. 掭以尖草
D.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这为成名一家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B. 成名因“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所以被猾胥报充里正役,陷入了困境,无法脱身。
C. 成名在捕捉促织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艰辛,但始终没有捉到符合要求的促织,最终因无法完成任务而面临被杖责的危险。
D. 成名的妻子建议他自己去寻找促织,希望能有万一的收获,这表明她对成名的困境感到无奈,但也积极为他想办法。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2)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 17题。(每题4分,共12分)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窃发盆(打开)
B. 儿涕而去(眼泪)
C. 气息惙然(微弱的样子)
D. 审谛之(仔细地)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子偷偷打开盆子,导致促织逃脱并死亡,这一情节使故事更加曲折,也为下文成子的恐惧和成名夫妻的悲痛做了铺垫。
B. 成名夫妻在得知儿子弄死促织后,先是愤怒,后又悲伤绝望,最后在儿子“气息惙然”“半夜复苏”后,心情稍有安慰。
C. 成名在发现另一只促织后,因为它短小、黑赤色,认为它不好,表现了成名在经历了多次失望后对促织的挑剔。
D. 这段文字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成名一家在失去促织和得到促织后的不同心情和反应。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 - 20题。(每题4分,共6分)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居之以为利(储存)
B. 径造庐访成(到)
C. 庞然修伟(长)
D. 虫翘然矜鸣(骄傲)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村中少年驯养的“蟹壳青”十分勇猛善斗,在与成名的促织较量前,少年对自己的促织充满信心,对成名的促织则不屑一顾。
B. 成名的促织起初在面对少年的“蟹壳青”时,表现得极为胆怯,一动不动,像木鸡一样,这让少年多次嘲笑成名。
C. 在与“蟹壳青”的搏斗中,成名的促织最终奋起反击,战胜了“蟹壳青”,这让成名十分惊喜。
D. 后来一只鸡突然出现,差点啄死成名的促织,最终促织落在鸡的冠上,用力叮住不放,才逃过一劫,这一情节进一步突出了促织的神奇。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2)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 三、写作训练(40分)
21. 阅读《促织》全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论《促织》中社会现实的批判意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 参考答案
### 一、基础知识
1. D(A项“迂讷”的“讷”应读“nè”;B项“靡计不施”的“靡”应读“mǐ”;C项“迂讷”的“讷”应读“nè”)
2. D(“巨身修尾,青项金翅”中的“修”应是“长”的意思)
3. A(A项“以”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为”,第一个是“当作”,第二个是“被”;C项“而”,第一个表修饰,第二个表转折;D项“于”,第一个是“在”,第二个是“从”)
4. C(A项“裁”通“才”;B项“翼”通“翌”;D项“有”通“又”)
5. B(B项是名词作动词,有才能。A项“岁”是名词作状语,每年;C项“裘马”是名词作动词,穿着皮衣,骑着马,这里是“像穿着皮衣骑着马的人一样”,是名词作状语;D项“笼”是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6. C(C项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少年驯养一虫”。A项是判断句;B项是被动句;D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问者于鼎爇香”)
7. D(《促织》的体裁是小说)
8. A(B项古义是“年轻人”,今义是“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C项古义是“年轻人”,今义是“儿子和弟弟”;D项古义是“亲自去寻找”,今义是“自己做”)
9. C(A项古义是“考取”,今义是“卖”;B项古义是“大腿”,今义是“量词”;D项古义是“年轻人”,今义是“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10. A(②⑤说故事表面荒诞不经及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④①③说故事的实际意义及表现手法,⑥说其艺术感染力,顺序应为②⑤④①③⑥)
### 二、阅读理解
(一)
11. D(“冀有万一之得”中的“冀”是“希望”的意思,这里解释正确)
12. C(“以一头进”中的“以”是“用”的意思,C项“掭以尖草”的“以”也是“用”的意思。A项“以”是“来”的意思;B项“以”是“因为”的意思;D项“以”是“连词,表承接”)
13. B(成名被报充里正役的原因是猾胥借此科敛丁口,而不是因为他“操童子业,久不售”且为人迂讷)
14.(1)里胥狡猾奸诈,借此向百姓摊派费用,每征收一头蟋蟀,就使好几家破产。
(2)县官严定期限,催促追逼,在十几天中,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
(二)
15. B(“儿涕而去”中的“涕”是“流泪”的意思,不是“眼泪”)
16. C(成名认为它不好,不是因为它短小、黑赤色而挑剔,而是因为之前经历了太多失望,且一开始觉得它与之前的促织不同)
17.(1)孩子害怕了,哭着告诉母亲。母亲听了,面色像死灰一样,大惊道:“孽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
(2)成名因为它小,认为它不好。只是徘徊观望,寻找刚才追逐的那只。
(三)
18. D(“虫翘然矜鸣”中的“矜”是“得意,骄傲”的意思,这里“矜鸣”可理解为“得意地鸣叫”,解释“骄傲”不准确,应是“得意地”)
19. C(成名的促织起初不动,并非胆怯,而是在等待时机,最后它突然奋起反击,战胜了“蟹壳青”,这一情节突出了促织的神奇和出人意料,而不是简单的“惊喜”,表述不准确)
20.(1)于是拿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的蟋蟀又大又长又壮,自己越发羞愧,不敢和他较量。
(2)不久看见鸡伸长脖子扑打,到跟前一看,蟋蟀落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
### 三、写作训练
21. **《论〈促织〉中社会现实的批判意义》**
《促织》是蒲松龄的一篇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它以曲折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小说通过描写成名一家因促织而遭遇的种种变故,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朝廷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崇尚促织之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这一行为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生动地展现了官府的横征暴敛对百姓造成的沉重负担。成名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却因无法完成征促织的任务而陷入绝境,不仅财产耗尽,还遭受了身体上的折磨,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不合理和对人民的压迫。
同时,作品也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成名“操童子业,久不售”,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受挫,这使他在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不得不承受更多的苦难。科举制度成为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让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能在封建统治的压迫下艰难生存。这种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弊端和对人才的浪费。
此外,小说中还刻画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如狡猾奸诈的里胥、贪婪的官吏等,他们利用职权欺压百姓,从中谋取私利。这些人物形象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他们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而成名一家在面对这些压迫时的无奈和挣扎,更凸显了封建社会中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
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通过虚构的促织故事,以小见大,将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巧妙地展现出来。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在这奇幻背后却是残酷的现实。例如,成子弄死促织后投井自杀,而后魂化促织,这一情节看似荒诞,却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在无法摆脱的困境中只能寄希望于虚幻的奇迹,揭示了社会的荒谬和人民的绝望。
总之,《促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封建统治下,人民生活的困苦、社会制度的弊端以及人性的扭曲。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我们今天理解社会、关注民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社会环境,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精品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三单元测试卷原卷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第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四 促织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第六单元精品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第六单元测试B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原卷版docx、第六单元测试B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