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10必考实验探究题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展开1.(2022七上·绍兴期中)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温度计.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可得.
(1)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根据表中的数据第6次水柱高度为 cm。
(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 (选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无法确定”)。
2.(2022七上·杭州期中)小金家里有一种塑料圆片(放入水中会浮于水面),其形状类似于圆柱形,其表面凹凸不平体积不规则,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金特别想知道一枚塑料圆片的体积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实验步骤:
①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②将铁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适量水中,记下液面读数为V2;
③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塑料片相捆绑,并使其全部浸没,记下液面读数为V3;
④求出塑料片的体积V片
步骤中的实验测量没有必要的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则一枚塑料片的体积V片= (用上述字母表示)。
(2)步骤①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步骤③放入塑料片后,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测得塑料片的体积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
3.(2022七上·柯桥期中)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B 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 的数据是 ℃,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 ℃时,响度最大。
(2)现在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4.(2022七上·浙江月考)用量筒可以测量一些固体的体积。
(1)如图所示,甲同学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改用粗线拴住石块B.放入石块前,俯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D.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3)乙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1与V2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甲同学认为她的这种操作误差太大,请你简要说明改进方法: 。
5.(2022七上·浦江月考)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②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③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 ,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④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⑤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以上步骤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还有一个步骤是错误的,请写出分别是哪两步
(2)错误的步骤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6.(2022七上·浦江月考)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球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
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球,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球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球,用细线把铁球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根据如图1量筒的具体读数,木块体积V为 cm3。(取整数)
(2)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 。(选填“偏小”或“偏大”)
(3)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 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 。(选填“a”、“b”或“c”)
7.(2022七上·东阳月考)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 (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屈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固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
(2)墙纸厚度的表达式是 。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8.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最大刻度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 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 cm3)、两个100 mL的量筒、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用上 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3)(多选)利用100 mL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
A.5 mLB.50 mLC.80 mLD.95 mL
二、必考常见的动植物及观察
9.(2022七上·鄞州期中)小宁购得色黄质硬的新鲜柿子,想带回家待其熟透再吃。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苹果产生的乙烯对柿子有催熟作用。苹果产生的乙烯是否对柿子有催熟作用?于是,他将柿子均分成甲、乙两组,然后在乙组放入2个熟苹果,甲组不放苹果,分别装入两个相同保鲜袋中。记录实验结果如下表: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探究的变量是 ;
(2)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
10.(2022七上·绍兴月考)小柯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STEAM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11.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①中滴加的是 。
(2)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了如图乙的像,这是图甲中哪步操作不当造成的? (填序号)
(3)如图丙所示,小柯用亚甲基蓝溶液给临时装片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滴在①处,将装片左端略提起B.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④处
C.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D.滴在①③处,将装片左右晃动
(4)如图丁所示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若由视野I变为视野Ⅱ,则小柯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填序号)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5)观测得到如图戊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液流动情况,那么细胞液的实际流动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逆时针”)
12.(2022七上·绍兴月考)雨后的一天下午,小柯在观察蚯蚓活动时,想到了一个问题:蚯蚓生活在土中,它们到底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几个无盖且不透明的长纸盒、10条健康状况差不多的蚯蚓、几张黑硬纸板、干燥的土壤、一杯清水。
实验设计:①纸盒底部平铺上一层土壤,并撒上一些清水,使土壤适合蚯蚓爬行。
②用黑色硬纸板将纸盒的一半盖住,另—半________;
③取10条蚯蚓,把它们放在纸盒内;
④二十分钟后观察蚯蚓的分布及数量,并记录数据;
⑤按照以上方法多做几次实验。
请回答:
(1)补充完善步骤② ,此实验的变量是
(2)若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你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若小亮想进一步观察蚯蚓体表的结构,他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是 (选填“显微镜”或“放大镜”)。
13.(2022七上·东阳月考)某中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以下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
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以上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
(3)以上②③①三种处理中,哪种处理不妥,请回答并指正 。
14.(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面是小金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块玻璃板(长20厘米)、10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两支滴管、 。
【实验步骤】 ①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洁净的滴管各滴上一滴清水和一滴浓糖水, 将这10只活泼蚂蚁依次等距离放在两滴液体之间。②观察……。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更清楚地观察蚂蚁的觅食触角、口器等动作,还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 :
(2)步骤②应观察 。
(3)若观察到这10只蚂蚁中,有9只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实验说明 。
15.(2022七上·余杭月考)斑马身上的条纹非常醒目,如图甲所示,条纹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提出以下假说:
①防虫说:条纹能驱虻科昆虫(如舌蝇)。
②防猎杀说:条纹能混淆捕食者的视觉从而逃避天敌。
③条形码说:斑马可以通过条纹识别出彼此。
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挑选一批全白色的马,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套上材质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如图乙所示。放养在同一环境中,分别记录30分钟内降落到各组马外套上的舌蝇数量,并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 (选填“①”“②”或“③”)。
(2)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 。
(3)实验结果能否为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说提供证据?请说明理由 。
16.()如图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用具及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显微镜的物像倍数放大了 倍。
(2)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选用图乙中的 。
(3)图丙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
(4)图丙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A.①⑤⑥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17.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把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作出假设: 。
(2)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为什么? 。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下表。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18.(2022七上·杭州期中)小科同学进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 。 图一是他的部分操作示 意图, 图三是用图二器材观察到的视野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 若装片中出现气泡, 可能是图中步骤 (填序号)操作 不当导致的。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 首先要用 (选填“低”或“高”)倍物镜, 在视野中找到要观察 的物像。
(3)小科在视野中观察到如图三污点“甲”, 他尝试判断该污点的位置: 先移动装片, 若发现污点与装片 的移动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说明污点在装片上, 若污点不动, 再转动物镜及目镜作进一步的判断。
(4)将图三中的污点擦去后开始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 请选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排序 。若视野偏暗,则应该选用 (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
①换用高倍物镜 ②向左移动装片至视野中央 ③向右移动装片至视野中央
④转动粗准焦螺旋 ⑤转动细准焦螺旋
三、必考地球及其运动
19.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20.(2022七上·婺城期末)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后,小科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线模型。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编号)。
A.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
B.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
C.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
(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 。
21.(2022七上·滨江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户外活动专家的陪同和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野外综合实践活动。下图为他们出发前搜集到的目的地等高线地形图。
(1)把红旗插到最高峰,应选择 (选填A或B)。
(2)小滨同学欲攀登A处,有DA和CA两条登山路线,你认为选择哪条较好,为什么?
(3)如若想体验攀岩的刺激和激情,地点应设置在 (选填序号)
(4)帐篷露营是各种户外活动的主要宿营方式,露营地的选择关系到人身安全问题。以下是露营地选择的部分原则:近水、远崖、防雷、防低温等。图中 (选填 “①②③”地最适合作为露营地。
22.(2021七上·定海期末)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
②在B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组斜坡不做处理;
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
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中的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写出2项)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23.小张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后,产生浓厚兴趣,阅读课外书籍,获得以下信息:
材料一:国际上将地球陆地板块上缺乏明显火山活动或大地震的大陆,称之为克拉通(Cratn,源于希腊语中“力量”)。研究发现,其能保持长期稳定,源于地壳下巨厚而刚性的古老岩石圈地幔。
材料二:我国华北的唐山市位于亚欧板块内部,40年余前曾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时至今日中小规模地震仍时有发生。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带领团队研究发现,华北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坏,容易出现大规模岩浆活动、地壳变形、形成矿藏等克拉通破坏现象。根据克拉通破坏理论,我国在胶东地区地下1000米发现了800吨黄金矿藏。
(1)根据世界地震带的主要分布,唐山地震发生地的特殊之处是 。
(2)分析材料,请谈谈发生唐山地震主要的地质原因是 。
(3)通过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板块内部出现的地震现象。
B.华北克拉通地区可能存在着丰富的黄金矿藏。
C.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古老岩石圈正在不断的变厚。
D.克拉通破坏理论拓展了板块构造理论。
(4)小张绘制右图,向同学介绍克拉通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地球最外层约200千米的克拉通,漂浮在软流层上,就像密度比水小的“木板”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推测克拉通虽然主要是岩石组成,但密度也应比软流层小,很长时间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地区。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板块边缘的年轻大陆,由于厚度更薄而更容易发生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介绍过程中,小张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请举证说明?
24.阅读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形成小沟谷。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某同学想:风力不同,吹扬起的砂粒有什么不同呢?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1)实验一现象说明了 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由实验二可见, 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
(3)下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该地貌所属的类型是( ) 。
A.海蚀地貌B.冰蚀地貌C.风蚀地貌D.水蚀地貌
(4)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有 (多选)。
A.东非大裂谷B.喜马拉雅山
C.马里亚纳海沟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F.长江下游三角洲
四、必考物质的特性
25.(2022七上·鄞州期中)天平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宁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先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当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操作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2)测了固体铁块的质量后,小宁想测液体食用油的质量,如图所示,把适量食用油倒入玻璃杯中,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然后把玻璃杯中的适量食用油倒入容器中;再测剩余食用油和玻璃杯的质量,天平再次恢复平衡,此时玻璃杯和食用油的质量是 g;则容器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g。
(3)学过天平使用后,好奇的小宁想用家中一架旧天平称一个鸡蛋质量。在调平时,他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平衡螺母,指针总略偏向分度盘右侧,于是他在天平的左盘中放入几粒米后重新调节平衡并进行了鸡蛋的测量,则鸡蛋测量值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的真实值
26.(2022七上·桐乡期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步骤是: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②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V
乙同学步骤是:
①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3;
②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
③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 。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用题中字母V3、V4表示)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cm3。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
27.(2022七上·杭州期中)小德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 突发奇想, 想测出灯泡的体积, 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 为测量它的体积, 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实验测量没有必要的是 (填图中字母)。
(2)小灯泡的体积是 cm3。
(3)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 并说出理由 。
(4)若测得的小灯泡体积偏小, 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 (写出 1 点即可) 。
28.(2022七上·海曙月考)小宁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 ;
(3)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位置,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
(4)砝码中有因长久使用而磨损的,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 (选“大于”或“小于”)测量值。
29.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 ℃。60 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 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0. 2020年7月,绍兴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5 ℃左右,让绍兴市民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是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
(6)小林同学在公共卫生间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在下方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在烘干机下,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
31.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散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为 ℃。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结论: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支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 。
32.小西看见滴在皮肤上的“风油精”马上就“干”了,就想研究液体在什么条件下“干”得快。
(1)他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表面积有关;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 有关。于是,他按照如图A4-6-1所示的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2)要验证猜想②,应进行 (填序号)组实验,并获得证据 。
(3)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那么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利用这一结果的一项是 。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33.在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时,实验小组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海波 。
(2)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3)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中画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曲线。
(4)分析你所描绘的图线可知,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在此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 ,是否需要继续加热? ,说明海波熔化的特点是持续 ,温度 。 试管中海波在第5 min时处于 态。
3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 (填“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升温较高。(均填“A”或“B”)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 (填“A”或“B”)液体。
35.()某同学捡到一个金属螺母,为了测量此螺母的密度,他做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
(2)把金属螺母放在天平 盘中,并用 向另一侧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螺母的质量是 g。
(3)在量筒中装入20 mL水,用细线系住金属螺母并将其轻轻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金属螺母的体积是 cm3。
(4)金属螺母的密度是 kg/m3。
(5)如果金属螺母的密度恰好和密度表中某一金属的密度相同,那么这名同学据此 (填“能”或“不能”)判断该螺母一定是由这种金属制成的。
36.(2022七上·临海期末)某同学为了测量醋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步骤一: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步骤二: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醋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
步骤三: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1)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移至“0”刻度线,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往 调节。
(2)由图可得,量筒中醋的质量为 克,醋的密度为 千克/米3。
(3)在读取醋的体积时,若他俯视量筒读数,则测得醋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37.(2021七上·嵊州期末)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红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为什么测得的盐水凝固点不相同呢?对比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毫升,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于是他们又做了如下实验:配制了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并测出他们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他们做出的猜想是: 。
(4)结合上表分析,为了更加准确地找到盐水最低的凝固点对应的浓度,你该如何继续操作?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
水温℃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
声强 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
变浑浊
沸腾
时间
甲组
乙组
7个黄色硬柿子
7个黄色硬柿子+2个熟苹果
第1天
几乎没有变化
1个柿子变红,2个变橙色
第2天
1个柿子变橙色
3个柿子变红,2个柿子变橙色
第3天
1个柿子变红,2个变橙色
7个柿子都变红,其中3个柿子变软能食用
第4天
2个柿子变红,3个柿子变橙色
5个柿子能食用
第5天
3个柿子变红,4个柿子变橙色
7个柿子都能食用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6
12
8
4
0
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松香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10 必考实验探究题
一、必考科学测量
1.(2022七上·绍兴期中)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温度计.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可得.
(1)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根据表中的数据第6次水柱高度为 cm。
(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 (选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无法确定”)。
【答案】(1)变小(2)4.2(3)由小到大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变小;
(2)比较第4和5两列数据可知,温度每升高2℃水柱降低:14.6cm-9.4cm=5.2cm。比较第5和6列数据可知,温度再降低2℃时,水柱高度为:9.4cm-5.2cm=4.2cm;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由小到大。
2.(2022七上·杭州期中)小金家里有一种塑料圆片(放入水中会浮于水面),其形状类似于圆柱形,其表面凹凸不平体积不规则,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金特别想知道一枚塑料圆片的体积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实验步骤:
①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②将铁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适量水中,记下液面读数为V2;
③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塑料片相捆绑,并使其全部浸没,记下液面读数为V3;
④求出塑料片的体积V片
步骤中的实验测量没有必要的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则一枚塑料片的体积V片= (用上述字母表示)。
(2)步骤①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步骤③放入塑料片后,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测得塑料片的体积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1)①;V3−V2n(2)偏大
【解析】(1)步骤②测出的V2=V水+V铁块,步骤③测出的V3=V水+V铁块+V塑料片,那么二者体积之差等于塑料片的体积,因此测量水的体积V1是没有必要的,故选①。
一枚塑料片的体积等于它们的总体积除以个数,即V片=V3−V2n。
(2)步骤②中读数正确,即V2测量正确。步骤③中俯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大,根据V=V3-V2可知,测得塑料片的体积偏大。
3.(2022七上·柯桥期中)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B 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 的数据是 ℃,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 ℃时,响度最大。
(2)现在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答案】(1)98;95(2)开水并不是不响,只是响度/声强/声音变小了
【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M的数值为98℃。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为95℃时,气泡最多,响度最大。
(2)“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的理解:开水并不是不响,只是响度/声强/声音变小了。
4.(2022七上·浙江月考)用量筒可以测量一些固体的体积。
(1)如图所示,甲同学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改用粗线拴住石块B.放入石块前,俯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D.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3)乙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1与V2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甲同学认为她的这种操作误差太大,请你简要说明改进方法: 。
【答案】(1)10mL(2)B;C(3)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十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除以十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上两个大格之间的体积为50mL,中间有5个小格,则量筒的最小刻度值为:50mL÷5=10mL。
(2)A.改用粗线拴住石块时,则测出的体积是粗线和石块的总体积,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A不合题意;
B.放入石块前,俯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V1偏大。根据V=V2-V1可知,此时测量结果会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这会导致V2偏小。根据V=V2-V1可知, 此时测量结果会偏小,故C符合题意;
D.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不会影响石块体积的大小的测量,故D不合题意。
故选BC。
(3)甲同学认为她的这种操作误差太大,改进方法: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十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除以十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5.(2022七上·浦江月考)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②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③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 ,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④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⑤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以上步骤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还有一个步骤是错误的,请写出分别是哪两步
(2)错误的步骤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答案】(1)①、③(2)④②⑤③(3)A;B;C
【解析】(1)(2)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④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②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⑤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③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 ,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其中测量拉直后细铜丝的长度L是无用的,因此多余的步骤是①。
应该用线圈的总长度除以圈数n计算出铜丝的直径,而不能用拉直后铜丝的长度去除,因此错误的步骤是③。
改正后,正确的步骤顺序为:④②⑤③。
(3)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会造成测量误差,故A符合题意;
B.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本身刻度不均匀,会造成测量误差,故B符合题意;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会造成测量误差,故C符合题意;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这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6.(2022七上·浦江月考)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球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
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球,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球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球,用细线把铁球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根据如图1量筒的具体读数,木块体积V为 cm3。(取整数)
(2)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 。(选填“偏小”或“偏大”)
(3)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 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 。(选填“a”、“b”或“c”)
【答案】(1)15(2)偏小(3)c
【解析】(1)根据图1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5mL,则木块的体积为:V木=V3-V2=85mL-70mL=15mL;
(2)木块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会导致测出的体积V3偏小。根据V木=V3-V2可知,此时测出木块的体积会偏小。
(3)在图c中,生成的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对瓶内的水施加压强,于是水沿着立管流入量筒。当水不再流动时,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等于生成气体的体积,故选c。
7.(2022七上·东阳月考)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 (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屈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固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
(2)墙纸厚度的表达式是 。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答案】(1)A;BCD或BDC(2)h= D2−D12n(3)A;B;C
【解析】(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则顺序为BCD或BDC。
测量墙纸的长度是多余的,故选A。
(2)墙纸缠绕而成的大圆的半径等于中间铅笔的半径和n层墙纸的厚度之和,据此计算出墙纸的厚度,
即D12+nℎ=D22;
解得: ℎ=D2−D12n 。
(3)根据测量实验的过程可知,每次缠绕的松紧程度、刻度尺的刻度是否均匀、墙纸的厚度是否一致等,都会产生测量误差,故A、B、C符合题意; 读数时小数点点错,这是错误,不是误差。 故选ABC。
8.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最大刻度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 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 cm3)、两个100 mL的量筒、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用上 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3)(多选)利用100 mL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
A.5 mLB.50 mLC.80 mLD.95 mL
【答案】(1)物体恰好浸没或刚好漂浮
(2)方法一: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0,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滴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V1,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V2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V2=V0-V1。(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滴管加水)
方法二: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底部,然后将水慢慢倒入量筒中,当量筒中水面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里水的体积,就是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
(3)A;B;C
【解析】(1)量筒内最低液面能够满足恰好全部浸没时的水量。
(3)A、小石块的体积为15cm3=15mL,5mL+15mL=20mL<100mL,A符合题意;
B、50mL+15mL=65mL<100mL,B符合题意;
C、80mL+15mL=95mL<100mL,C符合题意;
D、95mL+15mL=110mL>100mL,D不符合题意。
二、必考常见的动植物及观察
9.(2022七上·鄞州期中)小宁购得色黄质硬的新鲜柿子,想带回家待其熟透再吃。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苹果产生的乙烯对柿子有催熟作用。苹果产生的乙烯是否对柿子有催熟作用?于是,他将柿子均分成甲、乙两组,然后在乙组放入2个熟苹果,甲组不放苹果,分别装入两个相同保鲜袋中。记录实验结果如下表: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探究的变量是 ;
(2)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甲;苹果产生的乙烯(2)苹果产生的乙烯对柿子有催熟作用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甲,探究的变量是苹果产生的乙烯。
(2)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苹果产生的乙烯对柿子有催熟作用。
10.(2022七上·绍兴月考)小柯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STEAM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1)溶液种类(2)25%的氯化钠溶液(3)细胞已经失去活性(“细胞死了或者细胞膜破了)
(4)B
【解析】(1)实验由于改变的是溶液的种类,故是与溶液的种类有关;
(2)25%的蔗糖溶液用的时间是60s,25%的葡萄糖溶液是65s,25%的氯化钠溶液是25s,25%的硝酸钾溶液是57s,故25%的氯化钠溶液时间最短;
(3)第三组实验中25%的氯化钠溶液没有办法复原,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时细胞完全失去活性;
(4)实验中都可以看到细胞发生分离的现象,需要的时间不同,分离的速度也不同,第三组实验细胞无法复原,故B说法正确,
11.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①中滴加的是 。
(2)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了如图乙的像,这是图甲中哪步操作不当造成的? (填序号)
(3)如图丙所示,小柯用亚甲基蓝溶液给临时装片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滴在①处,将装片左端略提起B.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④处
C.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D.滴在①③处,将装片左右晃动
(4)如图丁所示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若由视野I变为视野Ⅱ,则小柯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填序号)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5)观测得到如图戊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液流动情况,那么细胞液的实际流动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逆时针”)
【答案】(1)0.9%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2)④(3)C(4)⑤④③②(5)逆时针
【解析】(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①中滴加的是0.9%的生理盐水。
(2)图乙的像黑色圆圈部分是气泡,是盖片操作错误引起的。故选④。
(3)染: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亚甲基蓝溶液或碘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后,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故操作正确的是:C: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
(4)视野A说明细胞偏左,若要使视野转为B,则应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④转动转换器,③调节光圈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左侧,而实际上,细胞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右侧;
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
12.(2022七上·绍兴月考)雨后的一天下午,小柯在观察蚯蚓活动时,想到了一个问题:蚯蚓生活在土中,它们到底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几个无盖且不透明的长纸盒、10条健康状况差不多的蚯蚓、几张黑硬纸板、干燥的土壤、一杯清水。
实验设计:①纸盒底部平铺上一层土壤,并撒上一些清水,使土壤适合蚯蚓爬行。
②用黑色硬纸板将纸盒的一半盖住,另—半________;
③取10条蚯蚓,把它们放在纸盒内;
④二十分钟后观察蚯蚓的分布及数量,并记录数据;
⑤按照以上方法多做几次实验。
请回答:
(1)补充完善步骤② ,此实验的变量是
(2)若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你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若小亮想进一步观察蚯蚓体表的结构,他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是 (选填“显微镜”或“放大镜”)。
【答案】(1)敞开;光照(2)纸板盖住一侧蚯蚓比敞开一侧多(3)放大镜
【解析】(1)探究蚯蚓是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则步骤②为用黑色硬纸板将纸盒的一半盖住,另—半敞开 此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2)若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则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纸板盖住一侧蚯蚓比敞开一侧多。
(3)若小亮想进一步观察蚯蚓体表的结构,他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是放大镜。
13.(2022七上·东阳月考)某中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以下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
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以上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
(3)以上②③①三种处理中,哪种处理不妥,请回答并指正 。
【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①④(3)③,把不搅拌变成充分搅拌
【解析】(1)以上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要探究一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就要以该因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要设置除舌的搅拌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即题干中的①和④。
(3)该实验小组的设置意图是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分析①③的处理过程可以发现,在这组对照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馒头的处理方式和搅拌与否(即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这样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应该为充分搅拌。
14.(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面是小金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块玻璃板(长20厘米)、10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两支滴管、 。
【实验步骤】 ①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洁净的滴管各滴上一滴清水和一滴浓糖水, 将这10只活泼蚂蚁依次等距离放在两滴液体之间。②观察……。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更清楚地观察蚂蚁的觅食触角、口器等动作,还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 :
(2)步骤②应观察 。
(3)若观察到这10只蚂蚁中,有9只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实验说明 。
【答案】(1)放大镜(2)蚂蚁爬行的方向 (合理即可)(3)蚂蚁喜欢吃甜食
【解析】(1)为了更清楚地观察蚂蚁的觅食触角、口器等动作,还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放大镜。
(2)步骤②应观察蚂蚁爬行的方向。
(3)若观察到这10只蚂蚁中,有9只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实验说明蚂蚁喜欢吃甜食。
15.(2022七上·余杭月考)斑马身上的条纹非常醒目,如图甲所示,条纹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提出以下假说:
①防虫说:条纹能驱虻科昆虫(如舌蝇)。
②防猎杀说:条纹能混淆捕食者的视觉从而逃避天敌。
③条形码说:斑马可以通过条纹识别出彼此。
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挑选一批全白色的马,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套上材质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如图乙所示。放养在同一环境中,分别记录30分钟内降落到各组马外套上的舌蝇数量,并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 (选填“①”“②”或“③”)。
(2)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 。
(3)实验结果能否为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说提供证据?请说明理由 。
【答案】(1)①(2)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合理给分)(3)能,由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 (或“不能,因为白马和斑马的品种不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根据记录30分钟内降落到各组马外套上的舌蝇数量,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①防虫说。
(2)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能为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说提供证据,因为由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
16.()如图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用具及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显微镜的物像倍数放大了 倍。
(2)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选用图乙中的 。
(3)图丙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
(4)图丙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A.①⑤⑥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答案】(1)200(2)生理盐水(3)右上(4)A
【解析】(1)甲图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5×40=200(倍)
(2)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首先需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然后使用碘液进行染色,可见不需要的是生理盐水。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丙图观察对象在视野右上方,因此需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4)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主要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丙图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壁 ⑤叶绿体⑥液泡。 故选A。
17.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把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作出假设: 。
(2)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为什么? 。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下表。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合理即可)(2)光照;不可以;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3)计算出五次实验结果中,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鼠妇数量的平均值;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5)表达与交流。
【解析】(1)由于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可作出两种假设: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都可以。
(2)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设置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
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3)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一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九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18.(2022七上·杭州期中)小科同学进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 。 图一是他的部分操作示 意图, 图三是用图二器材观察到的视野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 若装片中出现气泡, 可能是图中步骤 (填序号)操作 不当导致的。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 首先要用 (选填“低”或“高”)倍物镜, 在视野中找到要观察 的物像。
(3)小科在视野中观察到如图三污点“甲”, 他尝试判断该污点的位置: 先移动装片, 若发现污点与装片 的移动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说明污点在装片上, 若污点不动, 再转动物镜及目镜作进一步的判断。
(4)将图三中的污点擦去后开始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 请选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排序 。若视野偏暗,则应该选用 (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
①换用高倍物镜 ②向左移动装片至视野中央 ③向右移动装片至视野中央
④转动粗准焦螺旋 ⑤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1)③(2)低(3)相反(4)③①⑤;凹面镜
【解析】(1)小科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 若装片中出现气泡, 可能是图中步骤③盖操作不当导致的。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首先要用低倍物镜,在视野中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3)小科在视野中观察到如图三污点“甲”, 他尝试判断该污点的位置: 先移动装片, 若发现污点与装片 的移动方向相反, 说明污点在装片上, 若污点不动, 再转动物镜及目镜作进一步的判断。
(4)图三中的污点擦去后开始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先③向右移动装片至视野中央①换用高倍物镜⑤转动细准焦螺旋,故是③①⑤。
若视野偏暗,则应该选用凹面镜。
三、必考地球及其运动
19.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答案】(1)②③①(2)C(3)①②⑤
【解析】(1)三种学说,先是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海底扩张说综合了上述两种学说提出来的,是比较完善的一种学说,故先后顺序是②一③一①;
(2)ABD都是是有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作用的结果;
C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外力(流水)冲刷形成的,故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C;
(3)①非洲南美洲横跨大西洋,鸵鸟不可能飞过大西洋到达对岸,可以说明原先两块大陆是一体的;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⑤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也可以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们置是在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这也可以作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①②⑤。
20.(2022七上·婺城期末)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后,小科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线模型。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编号)。
A.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
B.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
C.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
(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 。
【答案】(1)B、C(2)乙(3)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解析】(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故选BC。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乙,因为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21.(2022七上·滨江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户外活动专家的陪同和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野外综合实践活动。下图为他们出发前搜集到的目的地等高线地形图。
(1)把红旗插到最高峰,应选择 (选填A或B)。
(2)小滨同学欲攀登A处,有DA和CA两条登山路线,你认为选择哪条较好,为什么?
(3)如若想体验攀岩的刺激和激情,地点应设置在 (选填序号)
(4)帐篷露营是各种户外活动的主要宿营方式,露营地的选择关系到人身安全问题。以下是露营地选择的部分原则:近水、远崖、防雷、防低温等。图中 (选填 “①②③”地最适合作为露营地。
【答案】(1)A(2)CA(3)②(4)①
【解析】(1)由图可知最高峰在A位置,因此可将红旗插在此处。
(2)小滨同学欲攀登A处,CA路线比DA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攀登,故选CA。
(3)体验攀岩的刺激和激情,地点应设置在②,因为此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4)图中②近崖,不符合题意;③海拔高,温度低,不符合题意;①靠近河流,远崖;故选①。
22.(2021七上·定海期末)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
②在B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组斜坡不做处理;
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
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中的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写出2项)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植被(2)洒水的水流大小、洒水的高度(3)斜坡底下泥沙堆积的多少
【解析】(1)本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中的植被。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洒水的水流大小、洒水的高度需要保持一致。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斜坡底下泥沙堆积的多少。
23.小张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后,产生浓厚兴趣,阅读课外书籍,获得以下信息:
材料一:国际上将地球陆地板块上缺乏明显火山活动或大地震的大陆,称之为克拉通(Cratn,源于希腊语中“力量”)。研究发现,其能保持长期稳定,源于地壳下巨厚而刚性的古老岩石圈地幔。
材料二:我国华北的唐山市位于亚欧板块内部,40年余前曾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时至今日中小规模地震仍时有发生。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带领团队研究发现,华北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坏,容易出现大规模岩浆活动、地壳变形、形成矿藏等克拉通破坏现象。根据克拉通破坏理论,我国在胶东地区地下1000米发现了800吨黄金矿藏。
(1)根据世界地震带的主要分布,唐山地震发生地的特殊之处是 。
(2)分析材料,请谈谈发生唐山地震主要的地质原因是 。
(3)通过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板块内部出现的地震现象。
B.华北克拉通地区可能存在着丰富的黄金矿藏。
C.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古老岩石圈正在不断的变厚。
D.克拉通破坏理论拓展了板块构造理论。
(4)小张绘制右图,向同学介绍克拉通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地球最外层约200千米的克拉通,漂浮在软流层上,就像密度比水小的“木板”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推测克拉通虽然主要是岩石组成,但密度也应比软流层小,很长时间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地区。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板块边缘的年轻大陆,由于厚度更薄而更容易发生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介绍过程中,小张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请举证说明?
【答案】(1)唐山位于板块内部(2)唐山所处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破坏
(3)A;B;D(4)模型法(图像法):绘制模型图来解释问题
类比:克拉通类比木板,软流层类比水
推理(推测):木块密度比水小,漂浮水面,推理克拉通密度比软流层小
【解析】(1)地震一般发生板块交界处,而唐山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却发生了7.8级地震;
(2)由材料可知,华北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坏,导致该处地壳变形、岩浆活动活跃,容易引发地震;
(3)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震是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而唐山处于板块内部,因此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唐山地震的原因;故A正确;
B、由材料可知,当克拉通被破坏时,可能形成黄金矿藏;故B正确;
C、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古老岩石圈被破坏,在变薄;故C错误;
D、克拉通破坏理论补充了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的部分现象,使板块构造学说更加完善;故D正确;
(4)小张绘制了右图来解释克拉通稳定的原因,属于模型法;
小张在解释原因中用木板类比克拉通,水类比软流层,更加形象的解释了克拉通稳定原因;
同时由木板漂浮在水上,推测克拉通的密度要比软流层小,不然无法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24.阅读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形成小沟谷。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某同学想:风力不同,吹扬起的砂粒有什么不同呢?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1)实验一现象说明了 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由实验二可见, 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
(3)下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该地貌所属的类型是( ) 。
A.海蚀地貌B.冰蚀地貌C.风蚀地貌D.水蚀地貌
(4)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有 (多选)。
A.东非大裂谷B.喜马拉雅山
C.马里亚纳海沟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F.长江下游三角洲
【答案】(1)流水(2)风力(3)C(4)A;B;C;E
【解析】(1)实验一模拟的是流水对该地区的地形影响;
(2)实验二模拟的风力对沙砾的影响;
(3)由图可知,这是沙漠地区特有的石蘑菇,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4)上述实验模拟的是流水、风力对地形的影响,都是外力作用;
AC、东非大裂谷、马里亚纳海沟,板块张裂形成,内力作用导致;故AC符合题意;
B、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形成,内力作用导致的;故B符合题意;
D、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是风力导致的;故D不符合题意;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故E符合题意;
F、长江下游三角洲是流水形成的;故F不符合题意;
四、必考物质的特性
25.(2022七上·鄞州期中)天平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宁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先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当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操作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2)测了固体铁块的质量后,小宁想测液体食用油的质量,如图所示,把适量食用油倒入玻璃杯中,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然后把玻璃杯中的适量食用油倒入容器中;再测剩余食用油和玻璃杯的质量,天平再次恢复平衡,此时玻璃杯和食用油的质量是 g;则容器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g。
(3)学过天平使用后,好奇的小宁想用家中一架旧天平称一个鸡蛋质量。在调平时,他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平衡螺母,指针总略偏向分度盘右侧,于是他在天平的左盘中放入几粒米后重新调节平衡并进行了鸡蛋的测量,则鸡蛋测量值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的真实值
【答案】(1)左;调节平衡螺母或左码右物(2)115.8;34.2(3)等于
【解析】(1)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那么天平的左盘轻,右盘重,因此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根据图片可知,小宁同学的错误操作为:测量过程中不应该调节平衡螺母或左码右物。
(2)原来食用油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总=100g+50g=150g,剩余食用油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剩余=(100g+10g+5g)+0.8g=115.8g。则容器中食用油的质量为:m=m总-m剩余=150g-115.8g=34.2g。
(3)在调平时,他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平衡螺母,指针总略偏向分度盘右侧,于是他在天平的左盘中放入几粒米后重新调节平衡并进行了鸡蛋的测量,则鸡蛋测量值等于鸡蛋的真实值。
26.(2022七上·桐乡期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步骤是: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②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V
乙同学步骤是:
①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3;
②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
③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 。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用题中字母V3、V4表示)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cm3。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
【答案】(1)V3-V4(2)20(3)乙同学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使测出的石块体积偏大
【解析】(1)根据乙同学的步骤可知,石块的体积等于拿出石块前后两个量筒示数之差,即V=V3-V4;
(2)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0mL,则石块的体积V=V2-V1=120cm3-100cm3=20cm3;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乙同学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使测出的石块体积偏大。
27.(2022七上·杭州期中)小德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 突发奇想, 想测出灯泡的体积, 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 为测量它的体积, 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实验测量没有必要的是 (填图中字母)。
(2)小灯泡的体积是 cm3。
(3)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 并说出理由 。
(4)若测得的小灯泡体积偏小, 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 (写出 1 点即可) 。
【答案】(1)AC(2)20(3)有影响, 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无法读数或读数错误
(4)B 中俯视读数, 导致水的体积读数偏大(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2)根据B图可知,量筒的示数等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根据D图可知,量筒的示数为水、铁块和灯泡的总体积。那么灯泡的体积V=VD-VB=70mL-50mL=20mL=20cm3。因此没有必要的步骤为AC。
(3)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影响, 理由: 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无法读数或读数错误;
(4)若测得的小灯泡体积偏小, 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B中俯视读数,读出的示数VB偏大, 根据V=VD-VB可知, 导致水的体积读数偏小。
28.(2022七上·海曙月考)小宁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 ;
(3)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位置,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
(4)砝码中有因长久使用而磨损的,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 (选“大于”或“小于”)测量值。
【答案】(1)游码未移到左端零刻度(2)右;指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3)78.4g(4)小于
【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小明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缺少的步骤为:游码未移到左端零刻度。
(2)将游码归零后,天平的右盘上翘,则右盘轻,那么操作为:他需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3)根据图乙可知,石块的质量:(50g+20g+5g)+3.4g=78.4g;
(4)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恰好为10g,那么在右盘放入10g的砝码正好平衡。如果砝码磨损了,那么此时还需要移动游码才能平衡,因此被测物体的质量偏大,而实际质量小于测量值。
29.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 ℃。60 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 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1)湿度(2)30(3)随着水分的蒸发,密闭容器中的湿度增大,而蒸发会随湿度的增大而减慢,所以D组水的蒸发速度会越来越慢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实验一中三组实验中其它因素都相同,只有湿度不同,则小明要研究的是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实验一中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湿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因此C组的温度设定为30℃。
(3)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随着水分的蒸发,密闭容器中的湿度增大,而蒸发会随湿度的增大而减慢,所以D组水的蒸发速度会越来越慢。
30. 2020年7月,绍兴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5 ℃左右,让绍兴市民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是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
(6)小林同学在公共卫生间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在下方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在烘干机下,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
【答案】(1)液体表面积大小(2)控制两滴水其他条件都相同;吹其中一滴水
(3)错误;改变水温度的同时,也改变了水表面空气流速大小(4)避免木板吸水对本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5)液体的蒸发速度还可能与液体种类有关(6)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解析】(1)将一滴水摊开后水的表面积变大,那么得到: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控制两滴水其他条件都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错误的,原因是:改变水温度的同时,也改变了水表面空气流速大小。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是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避免木板吸水对本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我的猜想是:液体的蒸发速度还可能与液体种类有关。
(6)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在烘干机下,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31.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散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为 ℃。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结论: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支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 。
【答案】(1)25.5(2)吸收(3)液体表面空气流速(4)雨天、潮湿天气等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那么a温度计的示数为25.5℃。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热量。
(3)根据图片可知,b没有吹风,而c吹风了,那么空气流速不同,因此得到: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支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雨天、潮湿天气等。
32.小西看见滴在皮肤上的“风油精”马上就“干”了,就想研究液体在什么条件下“干”得快。
(1)他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表面积有关;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 有关。于是,他按照如图A4-6-1所示的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2)要验证猜想②,应进行 (填序号)组实验,并获得证据 。
(3)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那么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利用这一结果的一项是 。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答案】(1)温度(2)A、D;D先变干(3)B
【解析】(1)我认为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2)要验证猜想②,即探究蒸发快慢与是否通风有关,就要改变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而控制液体种类、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故选实验AD。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因此获得证据为:D先变干。
(3)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那么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则液体温度升高,故A不合题意;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则液体表面积增大,故B符合题意;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则液体上方空气流速增大,故C不合题意。 故选B。
33.在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时,实验小组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海波 。
(2)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3)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中画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曲线。
(4)分析你所描绘的图线可知,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在此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 ,是否需要继续加热? ,说明海波熔化的特点是持续 ,温度 。 试管中海波在第5 min时处于 态。
【答案】(1)受热均匀(2)46 ℃(3)如图所示
(4)5;否;是;加热;不变;固液共存
【解析】(1)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海波受热均匀。
(2)根据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向上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上,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为46℃。
(3)首先确定方格纸上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将表格中每组数据在方格纸上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如下图所示: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海波从4min时开始熔化,9min时结束熔化,那么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此过程中,温度不是继续上升,但是需要继续加热。说明海波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加热,温度不变。 试管中海波在第5 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3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 (填“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升温较高。(均填“A”或“B”)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 (填“A”或“B”)液体。
【答案】(1)易拉罐;使液体受热均匀(2)加热时间(3)A;B(4)A
【解析】(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
(3)①根据图像可知,当都升高到30℃时,B吸热2min,A吸热5min,那么得到: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吸收的热量较多;
②根据图像可知,当都加热5min时,A的温度达到30℃,B的温度达到50℃,那么得到: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B升温较高。
(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A的比热容大于A的比热容,那么: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A液体。
35.()某同学捡到一个金属螺母,为了测量此螺母的密度,他做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
(2)把金属螺母放在天平 盘中,并用 向另一侧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螺母的质量是 g。
(3)在量筒中装入20 mL水,用细线系住金属螺母并将其轻轻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金属螺母的体积是 cm3。
(4)金属螺母的密度是 kg/m3。
(5)如果金属螺母的密度恰好和密度表中某一金属的密度相同,那么这名同学据此 (填“能”或“不能”)判断该螺母一定是由这种金属制成的。
【答案】(1)左(2)左;镊子;53.4(3)6(4)8.9×103(5)不能
【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向中线的右侧,即左盘轻右盘重,则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2)把金属螺母放在天平左盘中,并用镊子向另一侧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根据乙图可知,此时螺母的质量为:m=(20g+20g+10g)+2.4g=53.4g。
(3)根据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则此时螺母与水的总体积为26cm3,那么螺母的体积为:
V=V总-V水=26cm3-20cm3=6cm3;
(4)螺母的密度为:ρ=mV=53.4g6cm3=8.9g/cm3=8.9×103kg/m3;
(5)如果金属螺母的密度恰好和密度表中某一金属的密度相同,那么这名同学据此不能判断该螺母一定是由这种金属制成的。
36.(2022七上·临海期末)某同学为了测量醋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步骤一: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步骤二: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醋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
步骤三: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1)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移至“0”刻度线,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往 调节。
(2)由图可得,量筒中醋的质量为 克,醋的密度为 千克/米3。
(3)在读取醋的体积时,若他俯视量筒读数,则测得醋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答案】(1)左(2)46.2;1.1×103(3)偏小
【解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移至“0”刻度线,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左盘轻,右盘重,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往左调节。
(2)根据甲图可知,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总=(50g+20g+10g)+3.4g=83.4g;
根据丙图可知,烧杯和剩余醋总质量:m总'=(5g+20g+10g)+2.2g=37.2g;
则量筒内醋的质量:m=m总-m总'=83.4g-37.2g=46.2g;
根据乙图可知,醋的体积V=42cm3;
醋的密度 ρ=mV=46.2g42cm3=1.1g/cm3=1.1×103kg/m3。
(3)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在读取醋的体积时,若他俯视量筒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大,根据 ρ=mV可知,测得醋的密度偏小。
37.(2021七上·嵊州期末)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红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为什么测得的盐水凝固点不相同呢?对比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毫升,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于是他们又做了如下实验:配制了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并测出他们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他们做出的猜想是: 。
(4)结合上表分析,为了更加准确地找到盐水最低的凝固点对应的浓度,你该如何继续操作?
【答案】(1)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2)-6(3)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浓度有关
(4)分别配置浓度在18%-24%之间且相差1%的7烧杯盐水,测出它们的凝固点,并进行分析对比(合理即可)
【解析】(1)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假设: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根据图像可知,盐水的温度保持-6℃不变,则小红所测盐水的凝固点为-6℃。
(3)根据表格可知,盐水的浓度不同,则对应盐水的凝固点就不同,那么得到结论: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浓度有关。
(4)为了更加准确地找到盐水最低的凝固点对应的浓度,我的操作:分别配置浓度在18%-24%之间且相差1%的7烧杯盐水,测出它们的凝固点,并进行分析对比。(合理即可)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
水温℃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
声强 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
变浑浊
沸腾
时间
甲组
乙组
7个黄色硬柿子
7个黄色硬柿子+2个熟苹果
第1天
几乎没有变化
1个柿子变红,2个变橙色
第2天
1个柿子变橙色
3个柿子变红,2个柿子变橙色
第3天
1个柿子变红,2个变橙色
7个柿子都变红,其中3个柿子变软能食用
第4天
2个柿子变红,3个柿子变橙色
5个柿子能食用
第5天
3个柿子变红,4个柿子变橙色
7个柿子都能食用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6
12
8
4
0
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松香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9必考填空题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9必考填空题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考科学测量,必考地球及其运动,必考常见的动植物及其观察,必考物质的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5地球的结构与内在运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5地球的结构与内在运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结构和岩石,板块,地球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2科学测量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2科学测量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长度体积测量,温度测量,质量称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