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22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00841/0-17275111558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22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00841/0-1727511155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22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00841/0-17275111560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20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21物质的性质与分类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23质量守恒定律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24气体的制取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25空气成分与氧燃烧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22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22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NH3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9
3.(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是H2O B.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C.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均发生变化
4.(2022·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图乙曲线的c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D.图乙曲线的d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
5.(2021·宁夏中考真题)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B.浓硫酸在制取一氧化碳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D.该实验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6.(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生成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参加反应的与生成的的质量比为
7.(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是碱 B.物质a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
C.物质b的化学式是Fe2O3 D.FeCl3溶液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
8.(2022·上海中考真题)用盐酸除去水垢中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9.(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能在pH=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Ag+、K+、、Cl-B.Cu2+、Ca2+、Cl-、
C.Ba2+、Na+、、D.Mg2+、Na+、、
10.(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根据此反应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D.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11.(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郴州有丰富的溶洞资源。溶洞中钟乳石、石笋的形成与下面反应有关: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2.(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和丁都属于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13.(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D.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变化
14.(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 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甲是H2O,则乙可能是CaCl2
B.若甲是CO2,则丙可能是H2
C.若甲转化为乙是置换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置换反应
D.若甲转化为乙是复分解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复分解反应
15.(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 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6.(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0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2:9
17.(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在NaOH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aNO3 、NH4Cl 、KMnO4 、Ba(NO3)2 B.K2SO4 、KOH 、NaNO3 、NaCl
C.Na2SO4 、Ca(NO3)2 、BaCl2 、 KCl D.KNO3 、 Na2CO3 、MgCl2 、H2SO4
18.(2023·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中有Zn和AgB.金属活动性:Zn>Ag
C.滤液中含Zn(NO3)2和AgNO3D.上述过程中只发生置换反应
19.(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催化剂作用下,N2和H2比反应生成NH3的微观过程示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中原子种类不断发生变化B.过程中H原子数不断减少
C.反应前后分子数未改变D.NH3不具有N2和H2的化学性质
20.(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的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H2O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Cl
21.(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某同学课堂笔记片段如下,其中记录不正确的一处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22.(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A.1种B.2种C.3种D.4种
23.(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题)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B.该变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4:3
24.(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8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C.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之比为3:1
25.(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7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X+Y=Z
D.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26.(2021·河南中考真题)古籍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指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反应得到铜,该反应为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7.(2023·湖北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OH、KNO3、NaClB.Na2CO3、CaCl2、KNO3
C.HCl、Na2SO4、NaHCO3D.Ca(OH)2、KNO3、FeCl3
28.(2023·湖北中考真题)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质量之比为14:3 D.生成物丙的化学式为CH4,属于无机物
29.(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30.(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常温下,X和Y反应生成Z和W,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C.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3种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1.(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78% B.D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NO2
C.E点对应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E与碱反应得到的生成物可代表的点是F
32.(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33.(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1 B.丁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b=3
34.(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明确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之一。某溶液含有Fe3+、Mg2+、Na+、Ba2+、Cl-、OH-、等离子中的若干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最多能有4种离子 B.若溶液pH>7,则阳离子只能有Na+
C.若溶液有颜色,则一定没有OH- D.若溶液中同时含有OH-和则一定没有Cl-
35.(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KOH、MgCl2、NaCl B.BaCl2、Na2CO3、K2SO4、KNO3
C.CaCl2、AgNO3、KCl、HNO3 D.Ca(NO3)2、HCl、Na2CO3、HNO3
36.(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类别相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A.甲可以是硫酸 B.甲可以是氢氧化钙
C.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 D.①②③都可以是置换反应
专题22 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一、单选题
1.(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化合反应的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的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分解反应的定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两个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发生的反应;
由该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金属单质铁与化合物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化合物硫酸亚铁,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2.(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NH3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9
【答案】D
【解析】A、据图可知甲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NH3,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
C、该反应是化合物氨气与单质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水和单质氮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D、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生成的丙和丁质量比为,错误。
故选D。
3.(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是H2O B.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C.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均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丁的化学式是H2O。A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B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12+1×3+16+1):(1×2+16)=16:9。C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种类不变。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4.(2022·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图乙曲线的c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D.图乙曲线的d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丙可知,反应开始后温度上升,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乙曲线的c点时溶液呈中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故图乙曲线的c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图乙曲线的d点pH小于7,说明此时溶液呈酸性,故d点溶液中溶质除了NaCl,还有HCl,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1·宁夏中考真题)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B.浓硫酸在制取一氧化碳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D.该实验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A、a处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A正确;
B、由题中所给化学方程式可知,浓硫酸是催化剂,在制取一氧化碳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B正确;
C、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C正确;
D、题中甲酸反应生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是分解反应,但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D错误;
故选D。
6.(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生成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参加反应的与生成的的质量比为
【答案】C
【解析】A.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该反应不符合此形式,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有2个过氧化氢分子,反应后有2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共3个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 H2O 与 O2 的分子个数比为 2:1,C正确,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 H2O2 与生成的 O2 的质量比=,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是碱 B.物质a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
C.物质b的化学式是Fe2O3 D.FeCl3溶液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Fe(OH)3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因此X是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a的化合价为0,对应的物质是单质,即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氢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物质b为氧化物,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2022·上海中考真题)用盐酸除去水垢中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中,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选:C。
9.(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能在pH=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Ag+、K+、、Cl-B.Cu2+、Ca2+、Cl-、
C.Ba2+、Na+、、D.Mg2+、Na+、、
【答案】D
【解析】A、Ag+能与和Cl-分别结合成碳酸银沉淀和氯化银沉淀,和H+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含Cu2+的水溶液显蓝色,不符合题意;
C、Ba2+与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和H+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题意。
10.(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根据此反应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D.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是分解反应,结论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结论正确;
C、反应物是氧化汞,氧化汞是由氧元素、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单质,结论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结论错误。
故选B。
11.(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郴州有丰富的溶洞资源。溶洞中钟乳石、石笋的形成与下面反应有关: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和丁都属于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A、由图可知,丙中含有多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丁中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减少,该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物中有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但在化合物中不为零,则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D.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A、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A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和乙反应生成丁,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B说法正确;
C、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0g-3g):(36g-15g)=17:21,故C说法错误;
D、由于不知道反应物、生成物的具体种类,因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变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4.(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 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甲是H2O,则乙可能是CaCl2
B.若甲是CO2,则丙可能是H2
C.若甲转化为乙是置换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置换反应
D.若甲转化为乙是复分解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A、若甲是H2O,乙是CaCl2,但H2O不能一步转化为CaCl2,故选项推断不正确;
B、若甲是CO2,乙是H2O,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丙可能是H2,故选项推断正确;
C、若甲为铁,乙为铜,丙为银,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两者的转化都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推断不正确;
D、若甲为碳酸钠,乙为氢氧化钠,丙为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两者的转化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推断不正确。
故选B。
15.(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 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42%-40%-10%=8%,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70%-42%):(14%-8%)=14:3,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0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2:9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5g+2.2g+16.2g+0.9g=ag+4.4g+8.1g+1.8g,a=10,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X的质量增加,X是生成物,Y的质量增加,Y是生成物,Z的质量减小,Z是反应物,W的质量增加,W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Z是反应物,X、Y、W是生成物,故Z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质量比为:(4.4g-2.2g):(1.8g-0.9g)=22:9,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在NaOH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aNO3 、NH4Cl 、KMnO4 、Ba(NO3)2
B.K2SO4 、KOH 、NaNO3 、NaCl
C.Na2SO4 、Ca(NO3)2 、BaCl2 、 KCl
D.KNO3 、 Na2CO3 、MgCl2 、H2SO4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水,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A错误;
B、氢氧化钠、硫酸钾、氢氧化钾、硝酸钠、氯化钠几种物质间不发生反应,且溶液均为无色,B正确;
C、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钠,两种物质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碳酸钠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B。
18.(2023·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中有Zn和AgB.金属活动性:Zn>Ag
C.滤液中含Zn(NO3)2和AgNO3D.上述过程中只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A、根据分析,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锌,而硝酸银完全反应,说明滤渣是锌和银,正确;
B、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则金属活动性:Zn>Ag,正确;
C、根据分析,锌过量,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不含有硝酸银,错误;
D、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都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
故选:C。
19.(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催化剂作用下,N2和H2比反应生成NH3的微观过程示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中原子种类不断发生变化B.过程中H原子数不断减少
C.反应前后分子数未改变D.NH3不具有N2和H2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A不正确;
B、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过程中H原子数不变,故B不正确;
C、由微观过程示意可知,反应前有1个氮气分子,3个氢气分子,反应后是2个氨气分子,则反应前后分子数发生改变,故C不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则NH3不具有N2和H2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20.(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的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H2O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Cl
【答案】D
【解析】A. 从图可知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确。
B. 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均以氯离子的形式存在,氯离子的数目不变。正确。
C. 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减少,水分子增加,反应实质是OH-和H+结合生成H2O。正确。
D.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K+、Cl-、H2O。错误。
故选:D。
21.(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某同学课堂笔记片段如下,其中记录不正确的一处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中,碳单质的化合价为0,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铜单质中铜元素化合价为0,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故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不符合题意;
B、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铜是红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C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3种基本反应类型。
23.(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题)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B.该变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4:3
【答案】C
【解析】 A、该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符合“单换单”特征,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反应物氨气、氧气的质量比为68: 96=17: 24,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24.(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8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C.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之比为3:1
【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x=8,故A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戊,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故B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戊,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由于不知道甲、乙、丙、戊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故C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8g-9g):(8g-5g)=3:1,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5.(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7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X+Y=ZD.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答案】D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7-14):14=3:14,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X+Y=2Z,不符合题意;
D、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设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x:(2×17)=14:17,x=28,符合题意。
故选D。
26.(2021·河南中考真题)古籍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指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反应得到铜,该反应为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同时生成一种亚铁盐,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27.(2023·湖北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OH、KNO3、NaClB.Na2CO3、CaCl2、KNO3
C.HCl、Na2SO4、NaHCO3D.Ca(OH)2、KNO3、FeCl3
【答案】A
【解析】A、三种物质之间不能相互反应,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选项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二者不能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者不能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且氯化铁在溶液中呈黄色,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2023·湖北中考真题)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质量之比为14:3 D.生成物丙的化学式为CH4,属于无机物
【答案】C
【解析】A、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根据方程式,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但是分子的个数改变了;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与H2质量比为(12+16):(3×2)=14:3;符合题意;
D、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生成物丙为CH4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9.(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C
【解析】A. 汞是金属单质,错误;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得种类、数目、质量一定不变,错误;
C. 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
D.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反应中有单质参与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C。
30.(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常温下,X和Y反应生成Z和W,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C.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3种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A
【解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A、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说法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NH3,1个X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说法错误;
C、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做化合物,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2种,说法错误;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说法错误;
答案:A。
31.(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78% B.D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NO2
C.E点对应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E与碱反应得到的生成物可代表的点是F
【答案】D
【解析】A、A对应物质的化合价为0,是单质,则A是氮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错误;
B、D是氧化物则该物质由氮、氧元素组成,其中氮元素为+5价,氧元素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化学式为N2O5,错误;
C、E对应物质是酸,酸溶液为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错误;
D、E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且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E与碱反应得到的生成物可代表的点是F,正确;
故选D。
32.(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B、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但是铝能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可加速铁的锈蚀,故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1B.丁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b=3
【答案】A
【解析】A、由分析可知,a=11,故A说法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丁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B说法错误;
C、与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丙,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b=4,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34.(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明确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之一。某溶液含有Fe3+、Mg2+、Na+、Ba2+、Cl-、OH-、等离子中的若干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最多能有4种离子 B.若溶液pH>7,则阳离子只能有Na+
C.若溶液有颜色,则一定没有OH- D.若溶液中同时含有OH-和则一定没有Cl-
【答案】C
【解析】A、Fe3+、Mg2+均能与OH-结合生成沉淀,Ba2+、可以结合生成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Fe3+、Mg2+、Na+、Cl-、,溶液中可能存在5种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溶液pH>7,溶液一定呈碱性,溶液中一定含有OH-,可能含有Na+或Ba2+,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溶液有颜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Fe3+能与OH-结合生成沉淀,则溶液中一定没有OH-,故选项说法正确;
D、Fe3+、Mg2+均能与OH-结合生成沉淀,Ba2+、可以结合生成沉淀,若溶液中同时含有OH-和则溶液中一定没有Fe3+、Mg2+、Ba2+,可能含有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5.(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KOH、MgCl2、NaCl B.BaCl2、Na2CO3、K2SO4、KNO3
C.CaCl2、AgNO3、KCl、HNO3 D.Ca(NO3)2、HCl、Na2CO3、HNO3
【答案】A
【解析】A.FeCl3溶液显黄色,将FeCl3分别加入其余三种试剂,FeCl3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则产生红棕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则将氢氧化钾加入剩余的两种试剂中,氢氧化钾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钾与氯化钠不反应,则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该选项正确;
B.将四种试剂两两混合,氯化钡与碳酸钠、硫酸钾都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与硝酸钾反应,则能鉴别出氯化钡和硝酸钾,但是不确定碳酸钠和硫酸钾,该选项不正确;
C.将四种试剂两两混合,硝酸银与氯化钙、氯化钾均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与稀硝酸反应,则能鉴别出硝酸银和稀硝酸,但不确定氯化钙和氯化钾,该选项不正确;
D.将四种试剂两两混合,碳酸钠能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与氯化氢、稀硝酸均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能鉴别碳酸钠和硝酸钙,但不确定盐酸和硝酸,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36.(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类别相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A.甲可以是硫酸 B.甲可以是氢氧化钙
C.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 D.①②③都可以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A、甲为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则乙可以是盐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则丙可以是硝酸,硫酸和硝酸钡反应得到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乙可以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钾、氨气和水,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丙可以是氨水,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得到氯化钙、氨气和水,也可得到氨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因甲可分解生成乙和丙,则甲不可能为单质、酸、碱、氧化物,若为盐,则甲分解得到乙和丙,而乙又分解生成丙,不存在这样的盐,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甲可以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得到硫酸亚铁和铜,乙为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丙为银,铁和硝酸银反应得到银和硝酸亚铁,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5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0
16
0
2
反应中的质量/g
7
8
a
2
反应后的质量/g
b
0
22
c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5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0
16
0
2
反应中的质量/g
7
8
a
2
反应后的质量/g
b
0
22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30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3期)专题22物质的推断(原卷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利用图中信息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3期)专题18科学探究题(原卷版+解析),共7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0g,加入100,6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