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3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3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第1页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3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第2页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3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3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3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重庆中考真题)《左氏春秋》记载了稻田杂草——稗草,它与水稻外形相似,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则水稻与稗草的关系是( )
    A.竞争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捕食关系
    2.(2022·甘肃陇南中考真题)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制约生物
    3.(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根瘤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
    4.(2022·广东珠海中考真题)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荷花B.一条河里的所有鱼
    C.一座山D.一块农田里的阳光、空气和水
    5.(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绿心公园B.一块农田C.一条河流D.池塘的鱼
    6.(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相互影响
    7.(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巴林左旗境内数万亩锦鸡儿锁住沙龙,蔚为壮观。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从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8.(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我市今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B.阳光C.空气D.温度
    9.(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资源。豆苗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B.捕食C.互利合作D.竞争
    10.(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11.(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减少水分散失,适应干旱的陆地环境
    B.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是用孢子生殖
    C.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卵外有坚韧的卵壳,适应陆地环境
    D.许多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利于躲避敌害与捕食猎物
    12.(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B.一个池塘C.骆马湖里所有的鱼D.生物圈
    13.(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中所有的鱼B.扎龙自然保护区
    C.长白山景区全部的植物D.内蒙古草原上所有的生物
    14.(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以下谚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瑞雪兆丰年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玉米遇旱穗难伸 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15.(2023·陕西中考真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平原相比,山中桃花开花晚的原因是( )
    A.移栽到平原后,开花时间不变B.地势高,温度比平原低
    C.降水比平原多D.所需温度比平原高
    16.(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沙漠中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
    17.(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
    18.(2023·河南中考真题)草原上,一只饥肠辘辘的猎豹悄悄地逼近瞪羚,瞪羚发现后迅速逃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瞪羚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B.猎豹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C.猎豹和瞪羚之间是捕食关系D.瞪羚逃跑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19.(2022·辽宁朝阳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杂草和玉米互利共生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D.青蛙的生活与昆虫有关,与温度、水分、空气等无关
    20.(2022·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蚯蚓能翻耕土壤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
    C.夏天温度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
    21.(2021·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当全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时,中国帮助世界各国携手抗疫,支持世卫组织主导下各成员国就病毒源头研究开展合作。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
    A.共生B.捕食C.竞争D.寄生
    22.(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下列语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23.(2023·甘肃中考真题)民勤县盛产蜜瓜,其肉嫩汁多、含糖量高,深受人们喜爱。在瓜田中,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水分B.杂草C.其他蜜瓜D.以上都是
    24.(2021·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生态系统,下面不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草原B.一座高山C.一个城市D.一群绵羊
    25.(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26.(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27.(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28.(2023·云南中考真题)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29.(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诗句中的鼠与雀、狐与兔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仅捕食 B.仅竞争 C.合作和捕食D.竞争和捕食
    30.(2023·新疆中考真题)胡杨树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都能生长,这体现了( )
    A.环境能改变生物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会影响环境D.环境会影响生物
    专题3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单选题
    1.(2023·重庆中考真题)《左氏春秋》记载了稻田杂草——稗草,它与水稻外形相似,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则水稻与稗草的关系是( )
    A.竞争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捕食关系
    【答案】A
    【解析】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七星瓢虫不是蚜虫、猎豹不是羚羊。②竞争关系:争夺空间、阳光、食物、配偶等。如: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③合作关系:同种生物之间互助。如蜜蜂、蚂蚁群体内的分工与合作。④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如:人和人小肠内的蛔虫。⑤共生关系: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由题意可知,水稻和稗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A。
    2.(2022·甘肃陇南中考真题)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制约生物
    【答案】A
    【解析】判断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影响结果而定。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是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种树可以产生阴凉环境。在沙地上载种植物如骆驼刺、梭梭等,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根瘤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
    【答案】A
    【解析】A.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豆科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根瘤菌的生活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分解有机物,为豆科植物提供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A符合题意。
    B.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寄生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前者称寄生物,后者称寄主(宿主),C不符合题意。
    D.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为捕食者,后者谓为被捕食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2·广东珠海中考真题)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荷花B.一条河里的所有鱼
    C.一座山D.一块农田里的阳光、空气和水
    【答案】C
    【解析】A.一个池塘中的荷花是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产者,还缺少生物部分的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一条河里的所有鱼是生态系统中的部分消费者,还缺少生物部分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一座山包含了山中的所有生物(动植物、细菌真菌等)及环境(非生物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一块农田里的阳光、空气和水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还缺少生物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绿心公园B.一块农田C.一条河流D.池塘的鱼
    【答案】D
    【解析】ABC.绿心公园、一块农田和一条河流,都包含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符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ABC不符合题意。
    D.池塘的鱼知识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相互影响
    【答案】B
    【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巴林左旗境内数万亩锦鸡儿锁住沙龙,蔚为壮观。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从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答案】D
    【解析】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体现了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我市今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B.阳光C.空气D.温度
    【答案】A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我市今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故选A。
    9.(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资源。豆苗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B.捕食C.互利合作D.竞争
    【答案】D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豆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资源。豆苗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10.(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答案】D
    【解析】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体现了无机盐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11.(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减少水分散失,适应干旱的陆地环境
    B.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是用孢子生殖
    C.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卵外有坚韧的卵壳,适应陆地环境
    D.许多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利于躲避敌害与捕食猎物
    【答案】B
    【解析】A.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A正确。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的能力较强,B错误。
    C.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起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适应陆地环境,C正确。
    D. 许多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属于保护色,利于躲避敌害与捕食猎物,D正确。
    故选B。
    12.(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B.一个池塘C.骆马湖里所有的鱼D.生物圈
    【答案】C
    【解析】A.一块农田,即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
    B.一个池塘,即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正确。
    C.骆马湖里所有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C。
    13.(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中所有的鱼B.扎龙自然保护区
    C.长白山景区全部的植物D.内蒙古草原上所有的生物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松花江中所有的鱼、长白山景区全部的植物、内蒙古草原上所有的生物这三个选项都缺少非生物成分。扎龙自然保护区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B。
    14.(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以下谚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瑞雪兆丰年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玉米遇旱穗难伸 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答案】B
    【解析】A.瑞雪兆丰年指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生物因素蚂蚁对环境堤坝的影响,B符合题意。
    C.玉米遇旱穗难伸,体现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体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和水分对生物瓜豆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3·陕西中考真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平原相比,山中桃花开花晚的原因是( )
    A.移栽到平原后,开花时间不变B.地势高,温度比平原低
    C.降水比平原多D.所需温度比平原高
    【答案】B
    【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C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这说明,山上地势高,温度比平原低,B正确。
    故选B。
    16.(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沙漠中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
    【答案】B
    【解析】沙漠地区干旱、缺水,影响植物的分布,因此影响沙漠植物的环境因素是水分。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
    【答案】D
    【解析】A.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且地上的枝叶部分很小,这是为了增大对水的吸收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A错误。
    B.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故生活在寒冷北极圈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
    C.青蛙是变温动物,冬天外界环境温度低,而泥土中温度较高,为了避免冻伤冬天青蛙钻进泥土里冬眠,是青蛙对冬天环境的一种适应,C错误。
    D.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18.(2023·河南中考真题)草原上,一只饥肠辘辘的猎豹悄悄地逼近瞪羚,瞪羚发现后迅速逃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瞪羚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B.猎豹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C.猎豹和瞪羚之间是捕食关系D.瞪羚逃跑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答案】A
    【解析】A.瞪羚属于哺乳动物,其运动系统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A错误。
    B.猎豹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正确。
    C.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可见,猎豹和瞪羚之间是捕食关系,C正确。
    D.动物表现出来的,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可见,瞪羚逃跑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D正确。
    故选A。
    19.(2022·辽宁朝阳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杂草和玉米互利共生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D.青蛙的生活与昆虫有关,与温度、水分、空气等无关
    【答案】C
    【解析】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错误。
    B.杂草和玉米属于竞争关系,B错误。
    C.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C正确。
    D.青蛙的生活与昆虫有关,与温度、水分、空气等也有关,D错误。
    故选C。
    20.(2022·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蚯蚓能翻耕土壤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
    C.夏天温度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
    【答案】B
    【解析】A.蚯蚓适于穴居生活,在土里钻来钻去,蚯蚓的粪便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
    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利于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正确。
    C.细菌的生活需要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夏季温度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21.(2021·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当全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时,中国帮助世界各国携手抗疫,支持世卫组织主导下各成员国就病毒源头研究开展合作。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
    A.共生B.捕食C.竞争D.寄生
    【答案】D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D正确。
    故选D。
    22.(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下列语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答案】C
    【解析】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B不符合题意。
    C.草盛豆苗稀,草与豆苗竞争阳光、水分等物质,C符合题意。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2023·甘肃中考真题)民勤县盛产蜜瓜,其肉嫩汁多、含糖量高,深受人们喜爱。在瓜田中,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水分B.杂草C.其他蜜瓜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在瓜田中,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环境因素是阳光、水分、杂草和其他蜜瓜。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4.(2021·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生态系统,下面不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草原B.一座高山C.一个城市D.一群绵羊
    【答案】D
    【解析】ABC.一片草原、一座高山、一个城市,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ABC不符合题意。
    D.一群绵羊,只有部分动物,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25.(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答案】C
    【解析】A.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且地上的枝叶部分很小,这是为了增大对水的吸收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A错误。
    B.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故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
    C.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C正确。
    D.炎热荒漠地区缺少水,故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错误。
    故选C。
    26.(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答案】B
    【解析】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了枫林叶色的变化,A正确。
    B.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物质,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B错误。
    C.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因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长开花的影响,C正确。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体现了阳光这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27.(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B
    【解析】A.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A错误。
    BD.甘蓝种到北京时,长成后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甘蓝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叶球可重达6.5千克,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而不是环境适应生物,B正确,D错误。
    C.生物影响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C错误。
    故选B。
    28.(2023·云南中考真题)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生物生存的环境不仅是指生存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故选C。
    29.(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诗句中的鼠与雀、狐与兔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仅捕食 B.仅竞争 C.合作和捕食D.竞争和捕食
    【答案】D
    【解析】诗句中的鼠与雀都要吃粮仓中的粮食,因此两者构成了竞争关系,兔要吃草,狐要吃兔,狐与兔之间构成了捕食关系。
    故选D。
    30.(2023·新疆中考真题)胡杨树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都能生长,这体现了( )
    A.环境能改变生物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会影响环境D.环境会影响生物
    【答案】B
    【解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可见,胡杨树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都能生长,这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故B正确,ACD错误。

    相关试卷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53微生物的分类与应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53微生物的分类与应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50生物的进化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50生物的进化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49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49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