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设计
展开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品味本文极富形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设想
文章对于世界各个民族对文明的创造所做出的贡献,做出了公正的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希望建立东西方之间的桥梁,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和谐世界。中职生由于在校学习的任务繁重,书看得比较少,他们的认知比较片面和零散。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世界史上学过的知识并略作补充,但不要在具体事件上扯开去,着重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比较,以及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表述的。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萨顿说:“东方与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是的,到底是谁说的呢?他竟然否认了事物的发展,东西方已然存在的关联性和相通性。言语之间的决绝,容不得半点思考转圜的余地,似乎是在高速公路上飙车,脑子中只有速度,没有法则。当然,其结果也就必然是可怕的,车毁人亡的恶果是怎么也摆脱不掉的。无论是谁不情愿这样,而我们实际上就这样成为了时代的敌人,阻挠事物健康发展,走向辉煌的黑手。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乔治·萨顿(Gerge AlfredLe⁃n Sartn,1884~1956),出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其父为工程师,还是比利时国家铁路公司的负责人。萨顿18岁入根特大学哲学系,却因不符合自己的兴趣而辍学,20岁再入根特大学,改为进入科学系,7年后(1911年)在根特大学获科学博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入侵比利时,萨顿经荷兰逃往英国,在伦敦为英国陆军部工作了一小段时间,但战乱之中,无法实现他的理想。
1915年萨顿去到美国,1916年哈佛大学与萨顿签约请他讲授科学史,但一年期满后未能续约。1918年萨顿获任卡内基协会(Carnegie Institutin)研究员。1920年起再次在哈佛大学任教,20年后(1940年)他终于成为哈佛大学教授。1951年从哈佛退休,成为“荣誉退休教授”(prfessremeri⁃tus)。
1956年因心力衰竭猝然离世,享年72岁。
2. 背景资料
20世纪,科学史首先在社会建制方面成了一门专业性学科,是以萨顿及其成就为标志的。萨顿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史学之父。除此之外,萨顿坚持自培根到孔德和保尔·坦纳雷以来的主张,即科学史的研究者要把实证知识视为整体,要以通史(综合史)代替专科史。并由他本人里程碑式的工作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正如库恩所指出,虽然“后来的经验表明,各门科学其实并非浑然一体,按照一部科学通史的要求,即使有超人的学识也难以把所有的进步都编到一部连贯的历史叙述之中。”但是,萨顿的尝试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以至于其工作成了现代科学编史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1.明确字音。
衰(shuāi)亡 憎恨(zēnɡ) 骇(hài)人听闻 用之不竭(jié)
重蹈覆辙(chóng dǎ fù zhé) 盛(shèng)气凌 (línɡ)人
2.解释词语。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二、整体感知,全文分析
(一)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二)整体感知
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
明: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
2、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明: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佛曰: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我,或许是得益于我们的上祖张天师的庇佑,才能在今天和同学们共聚一堂,一起聆听乔治·萨顿《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文化之争,我并不陌生,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曾大声疾呼: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然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费孝通先生则说“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那么同学们认为,在科学文明愈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西方的科学文明?(学生自由回答)
二、朗读课文 文本探究
1.前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用意是什么?)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2.仔细阅读本论部分(第4-9节),完成以下练习。
(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
(2)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离开东方的人文理念,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第一问,答案在第5段。
第二问,答案在第6段。
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4.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东方科学和思想思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计。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5.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
明确:东方科学是种子,是母亲;西方科学是父亲。即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
6.古希腊有什么“覆辙”?
明确: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
7.列举古希腊人的例子有何用意?
明确:
(1)引用希腊人拒绝接受犹太文化,把一切外国人视为野蛮人而导致衰亡的历史教训,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
(2)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
(3)说明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辉煌,也会慢慢衰亡,从而使人们对文化有正确的认识。
8.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明确:第一问:用了美国的历史记载短暂来强调必须谦虚,同时也与上文提到的古希腊的例证对照。第二问:“骇人听闻”,除了二战时美国为了逼迫日本投降而在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外,还能指什么呢?这不正是“科学方法”“被错误地应用”吗?第7段的比喻其实也是暗指这一点。
9.为什么西方文化离不开东方文化?
明确:作者认为东方的人文理念可以拯救西方文化。因为西方科学实验偏于方法的应用,而忽视了思想。而离开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
这种局限表现为:其一,许多思想领域不能使用它;其二,“科学方法”容易被错误地应用。
三、分析特色,学以致用
1.多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光明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阳光一样投射过来。
2.文章组合上多变化,比较自然。
自己的担忧--存在的问题--一代人的使命--强调应具有的科学态度--文明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
四、拓展延伸,思维发散
1、“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明确: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2、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明确: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3.写作特色 文章使用了比较的方法,其中有历史的比较,也有各种不同见解的比较如文章采用比较论证方法,或纵向比较,或横向比较。作者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辨明正误,表述自己的看法,这样正反结合起来说理,显得有说服力。
五、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现代科技水平与西方相比还存在很长的差距,有的人于是就妄自菲薄,对我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信心,学过本课之后,你是怎样看待中国科学的?在科学研究全球化的今天,你对中国科学研究以及科技的发展有哪些想法?
明确:不能妄自菲薄,东西方科学文明各有所长,两种文化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与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借鉴.只要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的科学就一定会展现出共同繁荣,异彩纷呈的灿烂前景。
六、课文总结
本文阐述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主要是指出东方对于西方科学的重要性,指出西方文明和科学的缺陷,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来帮助,东方和西方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日两个方面,西方应该采取谦虚的、正确的态度来学习。
七、作业布置:
1.以课文为小阅读文本,拟两个选择题和一个简答题。要求:每个题目都要有详解答案,最好有考查意图。
2.在科学研究全球化的今天,你对中国科学研究以及科技的发展有哪些想法?
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三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49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三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二 陈情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490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二 陈情表教案设计</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一 鸿门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5490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鸿门宴教学设计</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课文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