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论教养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论教养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论教养,利哈乔夫,学习目标,知识备查,疲不堪,附风雅,大发雷,絮叨叨,彬有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人们相互行礼的画面,老师与学生之间,同仁之间,陌生人之间,见面开口前必定要鞠躬行礼,尽管我们想法相悖,甚至争吵不休,但我依旧以礼待你。这样的人,我们会说他们“有教养”。 那什么是“教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共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重点)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难点)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素养)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著作有《善与美书简》《思考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等。
【串句记忆法】教(jiā)书育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有良好教(jià)养的社会公民。
疲惫不堪彬彬有礼大发雷霆漠不关心理所当然随心所欲一意孤行习以为常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指疲乏到了极点。文雅而有礼貌。指大发脾气,高声训斥。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自吹自擂侧目而视矫揉造作附庸风雅忸怩作态轻而易举絮絮叨叨徒有其表随机应变
斜着眼睛看人。表示敬畏、憎恨等。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指空有好看的外表,而实际并不怎么样。故意做出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形容事情很容易做。形容说话烦琐啰唆。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也作“虚有其表”,用于贬义。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句子,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第11段)
结合旁批和阅读提示,梳理行文思路。
1.自读第1段,说说文章开头有何作用?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教养,指出良好的教养来自家庭、学校和自身。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对此你如何看?
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作者观点正确,因为教养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家庭生活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是教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
①不帮妻子洗餐具。②对家人大发雷霆。③对亲人缺乏了解。④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关爱。⑤随心所欲地开大电视或收音机音量或高声说话。⑥开家人的玩笑却不顾及其自尊心。
3.速读第5-10段,作者列举了哪些“无教养”的表现?
①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②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③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④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⑤恪守诺言,不摆架子“翘鼻子”。⑥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
4.齐读第11-12段,作者认为“有教养”是怎样的?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 (反面论证)
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正面论证)
对比论证,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起强调和突出作用,这样写使作者的观点更突出,更鲜明。
5.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文章第1-12段围绕“什么是教养”进行论述,请你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答题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不管是整篇文章或是其中某一段落,都可遵循以下步骤:
1.划分层次。依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划分时,要特别留意过渡段。
2.概括层意。一般是先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概括时要留意中心句和论证方法。
3.合理表达。表达时,要加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之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从反面列举在家庭生活中的六种行为,论述没有教养的表现,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做到有教养。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从正面列举生活中的五种有教养的行为表现,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教养的理解。
默读第13-17段,试着梳理作者在论述“风度”的论证思路。
7.第13段中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有些人有一些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8.作者提出关于“优雅风度”的观点是怎样的?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思考: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9.作者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忌避免吧嗒嘴······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第17段)
举例论证,列举了一系列实际生活中的小细节的例子,具体阐述了什么是不妨碍他人生活、让大家都有良好自我感觉的优雅风度。
10.如何理解第17段中“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一句话的含义?
“有教养的优雅举止”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其“深刻的含义”也就是行为举止体现出的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不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11.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①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②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③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④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教养”是“风度”的内在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是判断一个人教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时时处处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一个人的教养水平越高,行为举止越优雅;反之亦然。
12.回顾第二部分,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3.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14.请简要概述作者论述“风度”的论证思路。
①作者首先从谈论“风度”的书籍说起,指出其缺陷,批驳人们的错误观点;
②然后提出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并以生活中的小细节为例加以阐述;
③接着将“风度”与“教养”联系起来,将论述深化;
④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举止。
15.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1)开门见山,引出论题--教养,指出良好的教养来自家庭、学校和自身。
(2-10)反面论述,列举“无教养”的表现
(13-17)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
(11-12)正面论述,指出“有教养”的本质和表现
(18)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综合运用。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剖析了“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种种表现,在对这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他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针对性很强,文章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
本文循着“教养——风度——优雅举止”这一思路娓娓道来,开篇提出论题后列举无教养的表现,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接着由“教养”转向“风度”,指出“优雅风度”的准则,并进一步论述“教养”与“风度”的关系。最后,重申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这样,层层深入地阐发了对教养的深刻认识,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无教养”及“有教养”的表现,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A.典范 愚蠢 随星所欲 一意孤行B.谦让 难堪 自吹自擂 娇揉造作C.背诵 付诸 絮絮叨叨 理所当然D.恪守 箴言 随即应变 附庸风雅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附庸风雅,有的男青年去染头发、戴耳钉、着异服,这些行为让一些老年人十分反感。B.在工作中,自吹自擂的“孔雀”式干部、撸起袖子不干活的“摆拍”式干部,很难赢得民心。C.在未得到大家同意之前,我绝不会一意孤行地采取行动。D.眼下,达州中小学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解析】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论教养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读读写写,“无教养”的表现,“有教养”的表现,优雅风度,梳理结构,论证思路,论教养,品味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论教养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检测预习,彬彬有礼,大发雷霆,一意孤行,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絮絮叨叨,自吹自擂,忸怩作态,随机应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论教养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梳理字词,预习检测,标题解读,论教养,概括主题,和善亲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