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清单,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其他部落,阪泉之战,炎黄联盟,涿鹿之战,华夏族,炎黄子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
    龙山文化的陶寺都城 遗址
    良渚文化的良渚古城 遗址
    红山文化的牛河梁 遗址
    中国进入原始社会,并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
    原始农业出现并不断的发展,原始农耕文化产生,成为向文明过渡的里程碑。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①制造并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同时掌握磨光钻孔技术)②会用火(北京人会保存火种,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③以采集狩猎为生,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有审美观念)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我国人类遗址的发现
    2.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
    发现于湖北郧阳,距今约110万一80万年。
    发现于陕西蓝田,距今约100万一50万年。
    通过对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1921——1929 裴文中
    北京人已具备人的特征(像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像猿)
    北京人制作工具的技术比较成熟,使用不同类型的打制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取暖、驱赶猛兽、照明。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2)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山顶洞人的模样已经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属于晚期智人
    使用打制石器、制作骨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知道人工取火会埋葬逝者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1.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2.原始农业的标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3.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家国情怀】
    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时期时代早中期(距今1万年-5000年)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农作物:水稻,生产工具:骨耜
    猪、狗为主,还狩猎野猪、鹿等
    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兽骨制成艺术品。出土了目前已知最早的象牙雕刻器。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想象图
    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河姆渡发掘出土的碳化水稻
    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9000-7500年 河南中部淮河上游
    农作物:水稻,生产工具:精致石器
    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吹奏的笛子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仰韶文化 —— 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粟、黍 磨制石器、弓箭、鱼叉
    陶埙 使用装饰品,会纺织、制衣、彩陶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小米)的朽粒
    2.大汶口文化 和龙山文化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随葬品成套玉器大汶口随葬品
    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磨光黑陶杯
    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时间: 发现地点:考古发现:
    距今约6300-4500年
    精美的陶器、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年)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1.时间地点: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2.古城组成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地位: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3.水利工程城的背面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地位: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4.考古发现(1)内城中部发现了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的炭化稻谷。• 价值: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2)贵族墓地:陪葬品包括数十件至数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价值: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玉琮及其上的神人兽面纹
    1.时间: 2.地点:3.都城概况:(1)陶寺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2)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3)城内有两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
    距今约4300-4000年
    意义: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政局
    禹治水有功,得民众爱戴,被尊为“大禹”
    提示:①体质进步: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工具制作技术: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捕鱼。③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体──形成(血缘)氏族。
    1.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呢?
    2.比较半坡居民和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之处?
    提示:①体质进步: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工具制作技术: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捕鱼。③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体──形成(血缘)氏族。提示: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许多石器已经作了磨光处理。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半坡人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半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粟),发展原始农业。
    提示:相同点:①都位于大江大河流域;②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③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④都已会建房(定居);⑤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不同点: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②房屋的样式不同,半坡聚落房屋是半地穴式,河姆渡聚房屋时干栏式;③种植物不同,半坡聚落种植粟,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
    3.比较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4.我们今天经常自豪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是为什么?
    提示:距今约4000多年前,炎、黄部落联盟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两个部落联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也可以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5.史实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提示:含义:中国的文化格局是一个多元的,所谓多元,就是说每一种文化都有他自己的独立发展性,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但是,同时又是一体的,就是有很好的整合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这些文化又互相融合,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
    1.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A.人类起源B.农耕生活C.部落联盟D.社会制度
    2.参考如下图:假如你在电影中看见一个中国原始人脖子上戴着这样的石珠饰品,并旦在用一根骨针缝衣服,可以推测他可能最早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现代人类
    3.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4.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下列选项中能证实这一说法的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5.中国新闻两报道:“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由此可知,红山文化(    )A.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重要成员 B.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唯一依据C.代表性的器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D.直接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和蚩尤B.炎帝和蚩尤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相关课件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文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展开,远古的传说,3阪泉大战,交战双方,4涿鹿大战,炎黄部落联盟蚩尤部落,炎黄战蚩尤形势示意图,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知识链接,黄帝尧舜禹,素养目标,核心素养,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背景,2时间,大约在5000多年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