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
2.考试时一律用黑色笔答题,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胶带纸、修正液。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 =12 Ar (O) =16 Ar(Fe)=56 Ar(Cl)=35.5 Ar (Cu) =64 Ar (Mn) =55 Ar(Mg) =24 Ar(N)=14 Ar(K)=39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一定的认识,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化学能创造新的物质B. 化学可以保护环境
C. 化学能帮助人们改善生活D. 化学只会破坏自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可以理解为化学是研究物质、创造新物质的学科。
【详解】A、化学能创造新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可以消除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化学能创造新物质,帮助人们改善生活,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只会破坏自然,符合题意。故选D。
2.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 酸奶B. 玉米糊C. 雪碧D. 冰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酸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A错;B、玉米糊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C、雪碧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正确;D、冰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
3.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3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A。
点睛∶空气组成是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4.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制陶瓷B. 裁剪窗花C. 雕刻玉石D. 编织竹篮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A、烧制陶瓷的过程包含着物质的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裁剪窗花只是将纸剪裁成不同的形状,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雕刻玉石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编织竹篮只是将竹子编成不同的形状,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点睛】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试管底部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试管基本持平。故B正确。C.滴管悬空竖直。故C正确。D.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別氧气和二氧化碳
B. 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创造
D. 加热碳酸氢铵时,白色固体消失,说明该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
选择正确说法。
【详解】A、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別氧气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1%,而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从新结合成新的分子,而不是被消灭但不能被创造,不符合题意;
D、加热碳酸氢铵时,白色固体消失,是因为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氨气,该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需注意一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从新结合成新的分子,产生新物质,并且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刻划玻璃B. 活性炭吸附异味
C. 干冰人工降雨D. 锌与稀盐酸制氢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推知性质。
【详解】A、金刚石刻划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吸附异味,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有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干冰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锌与稀盐酸制氢气,利用了金属或酸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以及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推知性质。
8.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氯化钠B. 硝酸铵C. 蔗糖D. 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溶解过程中包括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分散的过程,这一过程吸收热量,也包括扩散后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放出热量;二者的热量代数和决定了溶解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若前者吸热量大于后者放热过程中的热量,则整个溶解过程为吸热,反之,为放热。A、氯化钠,钠离子、氯离子向水中分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扩散后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结合过程放出热量,故温度不变,错误,B、硝酸铵,氨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向水中分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扩散后氨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与水分子结合过程放出热量,故温度下降,正确,C、蔗糖,蔗糖分子向水中分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扩散后蔗糖与水分子结合过程放出热量,故温度不变,错误,D、氢氧化钠,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向水中分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扩散后钠离子、氢氧根离子与水分子结合过程放出热量,故温度升高,故选B
考点:物质溶解吸热、放热现象
9.次氯酸(HC1O)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可以用来消毒杀菌,下列有关次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B. 氢、氯、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35.5:16
C. 氯元素化合价为-1D. 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次氯酸的化学式HC1O分析,选择正确的说法。
【详解】A、次氯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氢、氯、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35.5:16,符合题意;
C、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利用正负化合价为0列式:+1+X-2=0 ,X=+1,不符合题意;
D、次氯酸由氢、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转化法:碳酸钙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CO2,推测CO2也能转化为碳酸钙
B. 实验法:用红磷燃烧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C. 类比法:铜在空气中灼烧与氧气反应,推测金在空气中灼烧也能与氧气反应
D. 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转化法:碳酸钙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CO2,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也能转化为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红磷燃烧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会产生气体。可以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符合题意;
C、类比法:铜能空气中灼烧与氧气反应,但金在空气中灼烧却不能与氧气反应,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符合题意;
D、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和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春天闻到花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当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说明冰分子比水分子大
C. N2化学性质不活泼,而O2化学性质活泼,说明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春天闻到花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B、当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符合题意;
C、N2化学性质不活泼,而O2化学性质活泼,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说明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 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如图中两圆相交部分表示相邻两种物质反应的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a处无明显现象
B. b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C. c处有红色物质析出
D. d处有气泡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a处是铁与潮湿空气反应,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符合题意;
B、b处是铁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C、c处铁与硫酸铜反应,铁能置换硫酸铜中的铜,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D、d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用“捕捉”的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醇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CH4O+H2O
C. 反应前分子种类有两种D.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来看,该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制取甲醇。
【详解】A、从甲醇中碳、氢、氧的质量比12:4:16分析,氢质量占的比例最小,所以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
B、没有配平方程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有二氧化碳分子和氢气分子,分子种类有两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超细的铁粉是一种钠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转化为炭,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B. 超细铁粉在反应中可能起催化作用
C. 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超细的铁粉可在低温下将CO2转化为炭,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因此,CO2转化为炭,同时还生成另一种物质。
【详解】A、超细的铁粉可在低温下将CO2转化为炭,消耗了二氧化碳,所以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符合题意;
B、超细铁粉在反应中可能起催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因此,CO2转化为炭,同时还生成另一种物质。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15.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得出以下结论: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故选D。
16.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将混合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N2不与铜反应,O2能与铜反应被消耗,不符合题意;
B、NaCl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采用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可以得到NaCl,不符合题意;
C、加入少量MnO2,加热,虽然可以把KCl中的 KClO3转化为KCl,但引进了杂质MnO2,符合题意;
D、铜粉和铁粉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铜粉不溶于稀盐酸,铁溶于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铜粉,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应用化学方法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时,要遵守一个原则:不增不减原则,就不能增加新杂质,也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
17.硅(Si)是半导体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取高纯度Si,其发生主要反应如下:反应①SiO2+2C Si(粗硅)+2CO;反应②Si(粗硅)+Cl2+HClSiHCl3(纯);反应③:SiHCl3(纯)+H2Si(纯)+3H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B. 反应①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C. 地壳中硅元素含量最高D. 反应中的HC1可循环使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反应①、③均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反应①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有毒的CO气体,不可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D、反应②中消耗HC1,反应③中生成HC1,所以HC1可循环使用,符合题意。故选D。
18.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据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乙.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导热性
丙.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丁.①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A. 甲和乙B. 甲和丙
C. 乙和丁D. 丙和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①②对比,物质相同,都是白磷,温度相同,都是在80℃条件下,不同的是①的白磷接触氧气,②的白磷没有接触氧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该说法正确。
B.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导热性,使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温度升高到80℃。该说法正确。
C.烧杯中的热水既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隔绝水中白磷接触氧气的作用。该说不正确。
D.①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和氧气。该说法不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用白磷和红磷两种可燃烧物,利用控制变量法对燃烧的条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1物质要可燃物;2温度要达到可燃烧物的着火点;3可燃烧物要与氧气接触。
1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电解水时产生H2、O2的质量B. 加热一定量的KMnO4固体
C. 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D. 向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对应化学反应,找出图象相关量的曲线的起点和终点进行分析,选择正确的对应关系。
【详解】A、电解水时产生H2、O2的体积比为2:1,而图象表示的是电解水时产生H2、O2的质量比为2:1,不符合题意;
B、加热一定量的KMnO4固体,生成K2MnO4和MnO2两种含锰元素的固体,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反应前后都不变,而图象表示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中逐渐变小,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因为H2O2的量是一定量的,因此产生氧气的量也是一定量的,而图象表示产生氧气的量是无限增大,不符合题意;
D、向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反应前烧杯中固体的质量是铁钉,反应进行时,铁钉置换出铜固体,生成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铁钉的质量,所以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大,直到反应停止就不再增大,符合图象表示,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该类图象的解题方法是观察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量,再根据化学反应判断该变化量的起点和终点是否符合。
20.以300g30.4%的FeSO4溶液为原料制铁黑画料Fe3O4(其中Fe既有+2价,也有+3价)的过程如下:
已知:FeSO4+2NaOH=Fe(OH)2 ↓+Na2SO4;4Fe(OH)2+O2+H2O=4Fe(OH)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制备的过程中只有Fe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 洗涤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除去生成的Na2SO4
C. 理论上Fe(OH)2转化为Fe(OH)3的过程中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3.2g
D. 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46.4g
【答案】D
【解析】
【分析】
依题目可知,FeSO4溶液主要通过三个化学反应制得铁黑画料Fe3O4,根据这三个反应过程分析,选择正确说法。
【详解】A、制备过程中Fe的化合价和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洗涤的目的为了除去生成的Na2SO4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C、设理论上Fe(OH)2转化为Fe(OH)3的过程中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X。
所以,理论上Fe(OH)2转化为Fe(OH)3的过程中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4.8g,不符合题意;
D、设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FeSO4和Fe3O4中含的铁元素的质量相等。
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46.4g,符合题意。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21.(1)用“>”、“<”或“=”填空:
①沸点:蒸馏水__________食盐水。②质子数:氯原子_________氯离子
(2)用化学用语(即符号)表示:
①亚铁离子______;②铝原子______;③氧化镁__________;④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______。
【答案】 (1). < (2). = (3). Fe2+ (4). Al (5). MgO (6). H2
【解析】
【详解】(1)①分子晶体的范德华力低于离子晶体的范德华力,所以蒸馏水的沸点小于食盐水的沸点。
②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质子数不变,所以氯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氯离子的质子数。
(2)①亚铁离子为Fe2+;
②铝原子为Al;
③氧化镁为MgO;
④因为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最小的,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H2。
2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回答下列问题:
(1)铜可做导线,是因为铜具有_______________性。
(2)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__________。
(4)秋葵是一种大众喜爱的食材,其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阿拉伯聚糖,另外含有丰富的铁、锌、钙等元素,人体内若缺铁易得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贫血症 b 佝偻病 c 侏儒症 d 甲状腺疾病
(5)处理自来水时,常用二氧化氯作消毒剂,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6)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
【答案】 (1). 导电性 (2). 乳化作用 (3). 助燃性 (4). a (5). ClO2 (6).
【解析】
【分析】
【详解】(1)铜可做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
(2)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以使油污分散到水中。
(3)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
(4)人体内若缺铁易得贫血症,故选a。
(5)处理自来水时,常用二氧化氯作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lO2。
(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3.20℃时,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然后升高温度到50℃时实验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所示。已知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3可以判断,A、B两种固体物质属于________物(选填:“可溶”“微溶”或“易溶”);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2)图1的两只烧杯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烧杯。
(3)图2的两只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甲________乙(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4)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时__________晶体析出(选填:“一定有”“一定没有”或“可能有”)。
【答案】 (1). 易溶 (2). 在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克 (3). 甲 (4). 等于 (5). 一定没有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在20℃时,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然后利用图示和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题。
【详解】(1)根据图3可以判断,在20℃时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克,所以A、B两种固体物质属于易溶物;P点是A、B两种固体物质曲线在30℃的一个交点,其含义是在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克。
(2)图1的两只烧杯中,甲烧杯中有固体未溶解完,而乙烧杯中固体完全溶解,所以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甲烧杯。
(3)图2的两只烧杯中,质量相同的A、B两种固体物质完全溶解,溶质的质量相等且溶剂质量都是100克,所以甲、乙两只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甲等于乙。
(4)从图1乙烧杯中固体完全溶解可知,在20℃时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0克,也就是说加入烧杯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质量小于20克,而在30℃时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因此,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时一定没有晶体析出。
2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
(1)计算:需要5g氯化钠,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mL-1)
(2)称取氯化钠时,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用镊子移动游码至刻度如________(选填“A”或“B”)图所示。
(3)量取水时,选用_____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当液面接近刻度时改用____(填仪器名称)加水至所需刻度。
(4)在烧杯中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至氯化钠完全溶解,再将其转移至指定容器,贴上标签。
【实验反思】
(5)实验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未经干燥即用来配溶液,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拓展计算】
(6)若将所配的100g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至0.9%,需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
【答案】 (1). 95mL (2). A (3). 100mL (4). 胶头滴管 (5). 偏小 (6). 455.6
【解析】
【详解】(1)需要水的体积:。
(2)天平游砝读数时应看游砝左边,故选A。
(3)需要水的体积为95mL,所以选择量程大于95mL的量筒,选用100mL的量筒,当液面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所需刻度,这样操作简单容易且准确。
(5)实验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未经干燥即用来配溶液,导致烧杯残留有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6)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
需加水的体积为
【点睛】本题难较大的是拓展计算(6),解决方法是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来列出等式求解。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根据下图回答: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是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________(“a”或“b”)端通入。
(3)若用D装置收集O2,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实验时需要1.6g氧气,至少需要加入多少克5%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
【答案】 (1). 长颈漏斗 (2). 2KMnO4 K2MnO4+MnO2+O2↑ (3). A (4). b (5).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6). 68g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计算综合题,根据实验室制氧气方法理解。
【详解】(1)①是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A;若用E装置收集O2,E装置装满水,属于排水法收集氧气,O2应从b端通入,水从a端出来。
(3)若用D装置收集O2,验满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4)设至少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至少需要加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26.产品(CuCl)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生产。CuC1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乙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溶液,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变质。以硫化铜精矿为原料生产CuC1的工艺过程如下图所示:
信息提示:(1).酸浸时发生的反应:CuO+H2SO4== CuSO4+H2O;(2).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3).乙醇与CuC1不发生化学反应。
(1)产品CuCl中铜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2)焙烧前对精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
(3)CuS精矿经250℃低温培烧后生成CuO,该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本流程中可以循坏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用“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1 (2). 增大精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 2CuS+3O22CuO+2SO2 (4). 过滤 (5). 引流 (6). H2SO4 (7). 除去附在沉淀表面的硫酸钠、硫酸杂质 (8). 除去附在沉淀表面的水及防止在潮湿空气中氧化变质
【解析】
【分析】
【详解】(1)在CuCl中铜的化合价为正价,那么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CuCl中铜的化合价为X。则X-1=0,解得X=+1。
(2)焙烧前对精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增大精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CuS精矿经250℃低温培烧后生成CuO,该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S+3O22CuO+2SO2 。
(4)通过操作a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固液分离,所以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滤液中可以回收H2SO4,在酸浸中用到H2SO4,所以本流程中可以循坏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H2SO4。
(5)因为白色固体表面残留有硫酸钠、硫酸杂质,用“水洗”的目的是除去附在沉淀表面的硫酸钠、硫酸杂质;CuC1难溶于乙醇且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变质,因此,“乙醇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附在沉淀表面的水及防止在潮湿空气中氧化变质。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7.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一)铁的应用和防护
(1)常州地铁的轨道主要材料是铁合金制作的,其硬度比纯铁________。
(2)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3)为防止铁生锈,通常会对铁制品进行“烤蓝”处理,烤蓝是用化学方法在铁表面生成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Fe3O4)保护膜。烤蓝的原理是:在高温下,铁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二)铁的冶炼
我国劳动人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治铁炼钢,实验室模拟炼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时,应先注水片刻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黑色粉末中还可能含有Fe3O4。已知:Fe3O4能溶于稀H2SO4,且有Fe3+生成;Fe3+遇到硫氰化钾溶液显血红色。为证明黑色粉末成份,该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过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滴加少量硫氰化钾,证明黑色粉末中含有Fe和Fe3O4的现象是_________。
(4)若取16g氧化铁粉末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剩余黑色固体成份是Fe和Fe3O4,称量固体的质量为X,则X的范围为_____。
【答案】 (1). 大 (2). 水和氧气 (3). 3Fe+4H2OFe3O4+4H2↑ (4).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出现爆炸 (5). Fe2O3+3CO 2Fe+3CO2 (6). 有少量气泡产生,同时溶液显血红色 (7). 11.2 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氘用于热核反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绿色美丽溧阳生态建设应从我做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r=3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