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生版+解析)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生版+解析)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生版+解析)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生版+解析),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导航
    课前引入
    回顾并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该化学方程式提供了哪些信息?
    2H2 + O2 eq \(=====,\s\up7(点燃),) 2H2O
    “质”: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有10g 氢气,若想让其完全燃烧,需要提供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知识精讲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举个例子
    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eq \(=====,\s\up7(△),) K2MnO4 + MnO2 + O2↑
    2×(39+55+4×16) 1×(2×16)
    6.3g x
    2×15832 = 6.3gx x = 32×6.3g2×158 = 0.6g
    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举个例子——差量法的计算
    在实验室里加热 30 g 氯酸钾 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0.4g。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x 9.6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 未知数一般设为x、y、z等,且不带单位。
    2. 正确书写和并配平方程式,是计算正确的前提。
    3. 相对分子质量要乘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4. 若已知体积和密度,应先转化为质量才能代入,且单位要统一。
    5. 求得的x值后面要带上单位。
    6. 解题步骤规范,过程完整。
    对点训练
    题型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例1】(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
    A.31∶16∶142
    B.31∶32∶142
    C.124∶160∶284
    D.31∶40∶71
    【答案】CD
    【详解】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4×31):(5×16×2):[2×(31×2+16×5)]=124:160:284=31∶40∶71。
    故选:CD。
    题型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基础)
    【变2-2】(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现在要制取16kg氧气,需要电解多少水?小红的解题过程如下,请判断小红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解:设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答:需电解水18kg。
    【答案】不正确。改正答案如下:
    解:设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答:需电解水质量为18kg。
    【详解】
    原题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正确的解题详解见答案。
    题型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差量法)
    【例3】(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将9.8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固体的质量为6.92g,则生成氯化钾(KCl)多少g?
    A.4.04B.6.92C.4.47D.2.88
    【答案】C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氧气质量为9.80g-6.92g=2.88g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x=4.47g。
    故选:C。
    题型四: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含杂质)
    【变4-2】(2020·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KMnO4)样品的纯度,取7g该样品,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3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试计算:
    (1)加热t3时间后高锰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反应?_______(填“是”或“否”)。
    (2)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______。
    (3)求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第2、3问要求写出解答步骤,第3问数值精确到0.1%)
    【答案】
    (1)是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7g−6.36g=0.64g
    答: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64g。
    (3)解:设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
    x=6.32g
    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100%≈90.3%
    答: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0.3%。
    【分析】
    (1)
    由图可知,加热到时间t3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36g,加热的时间t4时,剩余固体还是6.36g,说明加热到t3时,高锰酸钾已经完全反应,故填是。
    (2)
    见答案;
    (3)
    见答案。
    题型五: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综合
    【例5】(2021·四川·仁寿县禾加中学九年级月考)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 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 6gD,则C的质量为
    A.9.6gB.8.8gC.6.8gD.4.4g
    【答案】B
    【详解】
    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
    x=9. 6g
    当2. 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 6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2. 8g+9. 6g-3. 6g=8. 8g。
    故选:B。
    【例6】(2020·重庆忠县·九年级期末)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粉末共33.2g加热制取氧气,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t1时段氧气质量为0,其原因是______;t3→t4时段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______g。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
    (1) 温度较低,未达到KClO3的分解温度(反应吸热需要时间,未达到分解温度) 23.6g
    (2)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有
    x=24.5g
    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分析】
    (1)
    t→t1时段氧气质量为0,其原因是温度较低,未达到KClO3的分解温度(反应吸热需要时间,未达到分解温度);t3→t4时段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33.2g-9.6g=23.6g,故填:温度较低,未达到KClO3的分解温度(反应吸热需要时间,未达到分解温度);23.6;
    (2)
    见答案。
    提分特训
    【题1】(2020·湖北·浠水县英才学校九年级期中)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若要制取2.4 g氧气,至少需要称取多少g氯酸钾 ?
    【答案】6.125g
    解:设至少需要称取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有
    答:至少需要称取6.125g氯酸钾。
    【详解】
    见答案。
    【题2】(2020·山东·聊城市茌平区实验中学九年级月考)某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样品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1)根据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___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4.4
    (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150g+12g-157.6g=4.4g;
    (2)
    列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对应关系,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进一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过程见答案。
    【题3】(2021·黑龙江巴彦·九年级期末)将30.9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得到三种固体混合物。待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6.1g固体物质。请计算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2.25g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氧气的质量为30.9g-26.1g=4.8g,
    设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有,
    答: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详解】
    见答案。
    【题4】(2020·河南·郑州市第四初级中学九年级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2)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
    (3)写出一条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______。
    (4)F装置在化学上被称为“万能瓶”,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从______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
    (5)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8.55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13.75克,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
    【分析】
    (1)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C或E或F收集;为了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A装置中试管要口略向下倾斜;
    (2)
    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要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3)
    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4)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该a端通入;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用排水法收集时,气体在水的上方聚集,气体应该从b端通入;
    (5)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8.55g﹣13.75g=4.8g,设生成4.8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提分作业
    【练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根据化学方程式4P +5O22P2O5可以知:
    (1)各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2)质的读法:________________
    (3)量的读法:________________
    (4)71gP完全燃烧至少需要消耗O2____g,同时生成了____g P2O5。
    【答案】
    (1)31:40:71
    (2)在点燃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3)在点燃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4) 解:设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y
    答:完全燃烧至少需要消耗氧气91.6g。 答:同时生成五氧化二磷62.6g。
    【分析】
    (1)
    根据 可知,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124:160:284=31:40:71。
    (2)
    质的读法是在点燃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3)
    量的读法是在点燃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4)
    见答案。
    【练2】(2020·福建省福州第十六中学九年级期中)甲烷(CH4)和氧气反应生成甲醇,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4+O22CH3OH
    (1)2CH3OH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列式计算)_______。
    (2)CH3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列式计算)_______。
    (3)16g甲烷充全反应理论上得到甲醇的质量是_____g?(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2×(12+1×4+16)=64
    (2)
    (3)32g
    解:设理论上得到甲醇的质量为x
    x=32g
    答:16g甲烷充全反应理论上可得到32g甲醇。
    【分析】
    (1)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当于原子质量总和,所以2CH3OH的相对原子质量=2×(12+1×4+16)=64;
    (2)
    CH3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
    已知甲烷质量为16g,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出完全反应可生成甲醇的质量为32g。
    【练3】(2020·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九年级月考)某同学欲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称取69g试样于烧杯中,加入29.2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内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3.8g(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对质量的影响)。(可能发生的反应有:)请计算: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g。
    (2)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答案】
    (1)4.4
    (2)解:设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x
    答: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20%
    【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69g+29.2g-93.8g=4.4g;
    (2)
    见答案。
    【点睛】
    【练4】(2020·重庆一中九年级期中)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容易变质为Na2O。现有质量为17g的久置钠块样品,为测其变质程度,将该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0.2g氢气生成,且无固体剩余。
    已知:Na2O+H2O=2NaOH,2Na+2H2O=2NaOH+H2↑(参加反应的金属钠和生成的氢气质量比为46:2)
    (1)Na2O中钠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NaOH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样品中未变质的金属钠的质量为______g。
    (3)求已变质的金属钠质量占久置前金属钠质量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 23:8 57.5%
    (2)4.6
    (3)氧化钠的质量为17g-4.6g=12.4g,
    根据元素守恒定律,钠元素的质量为:,
    变质前金属钠的总质量为:9.2g+4.6g=13.8g,
    则变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已变质的金属钠质量占久置前金属钠质量的66.7%
    【分析】
    (1)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Na2O中钠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6×1=23:8;
    NaOH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
    参加反应金属钠和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46:2,生成0.2g的氢气,则消耗4.6g金属钠;
    (3)
    见答案。
    加热时间
    t 1
    t 2
    t 3
    t 4
    剩余固体质量(g)
    6.88
    6.55
    6.36
    6.36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
    样品
    烧杯和其混合物
    150g
    12g
    157.6g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识导航
    课前引入
    回顾并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该化学方程式提供了哪些信息?
    2H2 + O2 eq \(=====,\s\up7(点燃),) 2H2O
    “质”: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有10g 氢气,若想让其完全燃烧,需要提供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知识精讲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举个例子
    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eq \(=====,\s\up7(△),) K2MnO4 + MnO2 + O2↑
    2×(39+55+4×16) 1×(2×16)
    6.3g x
    2×15832 = 6.3gx x = 32×6.3g2×158 = 0.6g
    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举个例子——差量法的计算
    在实验室里加热 30 g 氯酸钾 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0.4g。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x 9.6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 未知数一般设为x、y、z等,且不带单位。
    2. 正确书写和并配平方程式,是计算正确的前提。
    3. 相对分子质量要乘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4. 若已知体积和密度,应先转化为质量才能代入,且单位要统一。
    5. 求得的x值后面要带上单位。
    6. 解题步骤规范,过程完整。
    对点训练
    题型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例1】(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
    A.31∶16∶142
    B.31∶32∶142
    C.124∶160∶284
    D.31∶40∶71
    【答案】CD
    【详解】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4×31):(5×16×2):[2×(31×2+16×5)]=124:160:284=31∶40∶71。
    故选:CD。
    题型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基础)
    【变2-2】(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现在要制取16kg氧气,需要电解多少水?小红的解题过程如下,请判断小红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解:设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答:需电解水18kg。
    【答案】不正确。改正答案如下:
    解:设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答:需电解水质量为18kg。
    【详解】
    原题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正确的解题详解见答案。
    题型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差量法)
    【例3】(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将9.8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固体的质量为6.92g,则生成氯化钾(KCl)多少g?
    A.4.04B.6.92C.4.47D.2.88
    【答案】C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氧气质量为9.80g-6.92g=2.88g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x=4.47g。
    故选:C。
    题型四: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含杂质)
    【变4-2】(2020·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KMnO4)样品的纯度,取7g该样品,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3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试计算:
    (1)加热t3时间后高锰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反应?_______(填“是”或“否”)。
    (2)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______。
    (3)求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第2、3问要求写出解答步骤,第3问数值精确到0.1%)
    【答案】
    (1)是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7g−6.36g=0.64g
    答: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64g。
    (3)解:设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
    x=6.32g
    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100%≈90.3%
    答: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0.3%。
    【分析】
    (1)
    由图可知,加热到时间t3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36g,加热的时间t4时,剩余固体还是6.36g,说明加热到t3时,高锰酸钾已经完全反应,故填是。
    (2)
    见答案;
    (3)
    见答案。
    题型五: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综合
    【例5】(2021·四川·仁寿县禾加中学九年级月考)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 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 6gD,则C的质量为
    A.9.6gB.8.8gC.6.8gD.4.4g
    【答案】B
    【详解】
    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
    x=9. 6g
    当2. 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 6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2. 8g+9. 6g-3. 6g=8. 8g。
    故选:B。
    【例6】(2020·重庆忠县·九年级期末)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粉末共33.2g加热制取氧气,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t1时段氧气质量为0,其原因是______;t3→t4时段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______g。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
    (1) 温度较低,未达到KClO3的分解温度(反应吸热需要时间,未达到分解温度) 23.6g
    (2)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有
    x=24.5g
    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分析】
    (1)
    t→t1时段氧气质量为0,其原因是温度较低,未达到KClO3的分解温度(反应吸热需要时间,未达到分解温度);t3→t4时段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33.2g-9.6g=23.6g,故填:温度较低,未达到KClO3的分解温度(反应吸热需要时间,未达到分解温度);23.6;
    (2)
    见答案。
    提分特训
    【题1】(2020·湖北·浠水县英才学校九年级期中)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若要制取2.4 g氧气,至少需要称取多少g氯酸钾 ?
    【答案】6.125g
    解:设至少需要称取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有
    答:至少需要称取6.125g氯酸钾。
    【详解】
    见答案。
    【题2】(2020·山东·聊城市茌平区实验中学九年级月考)某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样品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1)根据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___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4.4
    (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150g+12g-157.6g=4.4g;
    (2)
    列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对应关系,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进一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过程见答案。
    【题3】(2021·黑龙江巴彦·九年级期末)将30.9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得到三种固体混合物。待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6.1g固体物质。请计算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2.25g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氧气的质量为30.9g-26.1g=4.8g,
    设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有,
    答: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详解】
    见答案。
    【题4】(2020·河南·郑州市第四初级中学九年级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2)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
    (3)写出一条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______。
    (4)F装置在化学上被称为“万能瓶”,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从______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
    (5)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8.55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13.75克,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
    【分析】
    (1)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C或E或F收集;为了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A装置中试管要口略向下倾斜;
    (2)
    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要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3)
    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4)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该a端通入;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用排水法收集时,气体在水的上方聚集,气体应该从b端通入;
    (5)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8.55g﹣13.75g=4.8g,设生成4.8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提分作业
    【练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根据化学方程式4P +5O22P2O5可以知:
    (1)各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2)质的读法:________________
    (3)量的读法:________________
    (4)71gP完全燃烧至少需要消耗O2____g,同时生成了____g P2O5。
    【答案】
    (1)31:40:71
    (2)在点燃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3)在点燃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4) 解:设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y
    答:完全燃烧至少需要消耗氧气91.6g。 答:同时生成五氧化二磷62.6g。
    【分析】
    (1)
    根据 可知,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124:160:284=31:40:71。
    (2)
    质的读法是在点燃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3)
    量的读法是在点燃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4)
    见答案。
    【练2】(2020·福建省福州第十六中学九年级期中)甲烷(CH4)和氧气反应生成甲醇,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4+O22CH3OH
    (1)2CH3OH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列式计算)_______。
    (2)CH3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列式计算)_______。
    (3)16g甲烷充全反应理论上得到甲醇的质量是_____g?(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2×(12+1×4+16)=64
    (2)
    (3)32g
    解:设理论上得到甲醇的质量为x
    x=32g
    答:16g甲烷充全反应理论上可得到32g甲醇。
    【分析】
    (1)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当于原子质量总和,所以2CH3OH的相对原子质量=2×(12+1×4+16)=64;
    (2)
    CH3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
    已知甲烷质量为16g,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出完全反应可生成甲醇的质量为32g。
    【练3】(2020·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九年级月考)某同学欲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称取69g试样于烧杯中,加入29.2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内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3.8g(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对质量的影响)。(可能发生的反应有:)请计算: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g。
    (2)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答案】
    (1)4.4
    (2)解:设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x
    答: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20%
    【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69g+29.2g-93.8g=4.4g;
    (2)
    见答案。
    【点睛】
    【练4】(2020·重庆一中九年级期中)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容易变质为Na2O。现有质量为17g的久置钠块样品,为测其变质程度,将该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0.2g氢气生成,且无固体剩余。
    已知:Na2O+H2O=2NaOH,2Na+2H2O=2NaOH+H2↑(参加反应的金属钠和生成的氢气质量比为46:2)
    (1)Na2O中钠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NaOH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样品中未变质的金属钠的质量为______g。
    (3)求已变质的金属钠质量占久置前金属钠质量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 23:8 57.5%
    (2)4.6
    (3)氧化钠的质量为17g-4.6g=12.4g,
    根据元素守恒定律,钠元素的质量为:,
    变质前金属钠的总质量为:9.2g+4.6g=13.8g,
    则变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已变质的金属钠质量占久置前金属钠质量的66.7%
    【分析】
    (1)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Na2O中钠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6×1=23:8;
    NaOH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
    参加反应金属钠和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46:2,生成0.2g的氢气,则消耗4.6g金属钠;
    (3)
    见答案。
    加热时间
    t 1
    t 2
    t 3
    t 4
    剩余固体质量(g)
    6.88
    6.55
    6.36
    6.36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
    样品
    烧杯和其混合物
    150g
    12g
    157.6g

    相关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41化学式讲义(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41化学式讲义(学生版+解析),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学式的定义与意义,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3水的组成讲义(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3水的组成讲义(学生版+解析),共3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氢气的性质,水的电解实验,水的组成,化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3制取氧气(下)讲义(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题3制取氧气(下)讲义(学生版+解析),共6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氧气的工业制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