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2024-2025年初升高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原卷版)第1页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原卷版)第2页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原卷版)第3页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解析版)第1页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解析版)第2页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2024-2025年初升高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2024-2025年初升高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本题4分)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甲图运动员如何踢出“香蕉球”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答案】C【详解】A.研究甲图运动员如何踢出“香蕉球”时,是研究运动员的形体动作的,因此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不可忽略,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A错误;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不可忽略,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错误;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可忽略,因此运动员可视为质点,C正确;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不可忽略,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D错误。故选C。2.(本题4分)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就是路程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C.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D.位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答案】C【详解】A.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二者是不同的物理量。A错误;BC.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B错误,C正确;D.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D错误。故选C。3.(本题4分)下列关于参考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李白的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青山相对出”的参考系是河岸B.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与我俱东”,诗人以自己为参考系C.晋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塞难》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都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D.刻舟求剑的故事家喻户晓,“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舟与剑所选的参照物均是河岸【答案】D【详解】A.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青山”是静止的;以“帆船”为参考系,“青山”和“帆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青山”是运动的,故“青山相对出”的参考系是帆船,故A错误;B.从“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云、船都是向东运动的,即“云与我俱东”,诗人以地面或两岸的红花、榆树为参考系,故B错误;C.诗中的意思是说游云相对地面向西运动,月亮相对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月亮相对云的运动向东。所以“游云西行”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月之东驰”是选择云为参照物,故C错误;D.舟相对于河岸在运动,剑落水后,相对于河岸静止不动,舟与剑所选的参照物均是河岸,故D正确。故选D。4.(本题4分)如图为ABC三物体的运动轨迹,三物体同时从M出发,又同时到达N,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三个物体从M到N的平均速率相同 B.三个物体从M到N的平均速度不同C.三个物体经过N点时的速度可能相同 D.三个物体经过N点时的速度一定不同【答案】D【详解】A.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三物体的路程不同,而运动时间相同,则平均速率不同,故A错误;B.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运动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故B错误;CD.速度是矢量,有方向,根据图像可知,三个物体经过N点时的速度方向不同,则速度不同,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本题4分)如图所示小球以v1=4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Δt=0.1s后以v2=3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0.1s内的加速度为(  )A.10m/s2,方向向右 B.10m/s2,方向向左C.70m/s2,方向向右 D.70m/s2,方向向左【答案】D【详解】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小球的加速度为a=ΔvΔt=v2−v1Δt=−3−40.1ms2=−70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向左。故选D。6.(本题4分)对速度的定义式v=ΔxΔ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C.此速度定义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D.速度只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答案】B【详解】AB.v不是由Δx和Δt决定的,它与Δx及Δt无比例关系,故A错误,B正确;C.速度定义式对任何运动都适用,故C错误;D.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故D错误。故选B。7.(本题4分)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B.第5s初指的是时间间隔C.物体在前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初这1s的时间间隔D.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初这1 s的时间间隔【答案】A【详解】A.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故A正确;B.第5s初指的是时刻,故B错误;C.物体在前5s内指的是物体在零时刻到第5s末这5s的时间间隔,故C错误;D.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末这1s的时间间隔,故D错误。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本题6分)如图所示为某一物体运动的v-t图像,t=0时刻物体开始运动,则关于该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15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15~20s内物体反向做匀减速运动C.20s末距离起点最远D.20s末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答案】CD【详解】A.5~1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B.15~20s内物体正向做匀减速运动,选项B错误;C.0~20s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则20s末距离起点最远,选项C正确;D.20s末物体的加速度为a=ΔvΔt=−20−2025−15m/s2=−4m/s2选项D正确。故选CD。9.(本题6分)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C.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一定具有加速度D.加速度越大,则物体速度的变化一定越快【答案】CD【详解】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可以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或者处于静止状态,A错误;B.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变化,但不一定增加,B错误;CD.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一定具有加速度,CD正确。故选CD。10.(本题6分)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0~10s内的x−t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为4mB.物体在前2s内加速度为4m/s2C.物体在前5s先加速后匀速D.物体在前2s内的速度最大【答案】AD【详解】A.x−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在0~2s速度为v1=8−02−0m/s=4m/s第1s内的位移为x1=v1t1=4m故A正确;B.图像斜率是速度不是加速度,前2s的加速度为0,故B错误;C.前5s先匀速,后静止,故C错误;D.2~6s内物体的速度为v2=06~10s内物体的速度为v3=16−810−6m/s=2m/s由此可知前2s内物体的速度最大,故D正确;故选A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1.(本题8分)如图,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上,从O点开始记录几个计数点,依次编为1、2、3、4、5、6,这些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测得s1=1.22cm,s2=2.00cm,s3=2.78cm,s4=3.62cm,s5=4.40cm,s6=5.18cm。(1)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这两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应当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2)与小车相连的是纸带的 端(填“左”或“右”);(3)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4)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vA=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A 左 0.1s 0.32m/s【详解】(1)[1]在实验开始时,由于实验过程非常短暂,所以需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打出的点非常少,对实验不利,故A正确。故选A。(2)[2]与小车相连一端,是最开始打点的,速度较慢,点间的间距较小,所以应和左端相连(3)[3]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s,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因此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s=0.1s(4)[4]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该段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vA=s3+s42T=2.78+3.62×10−22×0.1m/s=0.32m/s12.(本题8分)某同学在做“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的实验中,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纸带上所示。(1)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除了有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导线、交流电源、小木块、长木板外,下列仪器还需要 。A.刻度尺    B.铁架台    C.秒表    D.天平(2)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1、2、3、4、6这五个计数点对应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计数点5对应小车的速度v5=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3)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v、t数据,请在答题卡上的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 。(4)根据v-t图像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A 0.53 0.42/0.40/0.41/0.43/0.44【详解】(1)[1]A.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点的间距,故A符合题意;B.本实验不是探究落体运动规律,不需要铁架台,故B不符合题意;C.打点计时器本身具有计时功能,不需要秒表,故C不符合题意;D.本实验探究运动学规律,不需要测量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由题意可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f=0.1s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为v5=x6−x42T=26.55−15.95×10−22×0.1m/s=0.53m/s(3)[3]如图所示(4)[4]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ΔvΔt=0.57−0.320.6m/s2≈0.42m/s213.(本题10分)如图所示,在水平面内建立xOy坐标系,一玩具小车该坐标系内运动。小车从坐标原点O出发,先以v1=5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t1=20s,接着以v2=3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t2=20s,最后以v3=2m/s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运动t3=10s。求:(1)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大小和路程;(2)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1)100m,180m;(2)2m/s【详解】(1)由题意可知,小车从坐标原点O出发,先以v1=5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t1=20s,运动距离为s1=v1t1=100m接着以v2=3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t2=20s,运动距离为s2=v2t2= 60m最后以v3=2m/s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运动t3=10s,运动距离为s3=v3t3=20m则路程s=100m+60m+20m=180m位移为s'=602+(100−20)2m=100m(2)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v=s't=10020+20+10m/s=2m/s14.(本题14分)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s,若球获得30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被距离罚球点12米的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s,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的速度沿原路弹回,求:(1)罚点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3)守门员接触球前后球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答案】(1)300m/s2;(2)0.4s;(3)40m/s【详解】解:(1)设球被踢出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罚点球时球的速度由v0=0变到v1=30m/s,用时t1=0.1s,则罚点球时的加速度a1=v1−v0t1=30−00.1m/s2=300m/s2即加速度大小为300m/s2(2)设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t,则t=sv=1230s=0.4s(3)守门员接触球前后球的速度变化量Δv=v2−v1=−40m/s即守门员接触球前后球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40m/s。15.(本题14分)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  t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质点在 AB 段、BC 段、CD 段各做什么运动?(2)AB 段、BC 段、CD 段的加速度各为多少?(3)质点在 1.5s 末的速度为多大?【答案】(1)见解析;(2)1.5m/s2,0,﹣6m/s2;(3)5.25m/s【详解】(1)由图可知,质点在AB段匀加速直线运动;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在CD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对AB段,由a1=Δv1Δt1得a1=1.5m/s2BC段,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为0。CD段,由a2=Δv2Δt2得a2=−6m/s2(3)由v=v0+at得v=5.25m/s 计数点123456t/s0.10.20.30.40.50.6vm⋅s−10.360.400.440.490.57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