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学语文五上 教案
- 五上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上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上《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上《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上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揭题解意,分层朗读,初感诗意,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构建话题,品读诗句,了解诗人,拓展延伸,想象写话,升华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了解诗句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解意
师:公元1210年初,一位老人重病在床。弥留之际,他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一直被世人所传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示儿》。“示儿”的意思是?
生:写给儿子看。
师:而写诗的老人便是?
生:陆游。
师:在他临终之时,还有什么事让他牵肠挂肚,需要交代呢?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二、分层朗读,初感诗意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
师:我们选一位同学来读吧。谁来读?
(师指名读,生读得很标准)
师: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该怎样读出这首诗的节奏呢?谁来试一试?
(师指名读,生读每一句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后都有停顿)
师:听出来他是如何停顿的吗?这样停顿,读起来很有感觉。谁再来读?
(师指名读,生不仅读得有节奏,还把每句的后三个字读得慢一些,读出了韵味)
师: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直白,并不难懂。请大家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自主理解诗意,然后与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原本知道人死了,所有事都成空了。
师:对,“元”同“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
生:但是悲伤的是,没有见到全国的统一。
师:是的,“九州”就是全国。请大家注意这个“但”字。“但”现在的意思是“但是”,而在古代的意思是“只是”,古今的意思不一样。
生:南宋朝廷的军队向北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师:是的,“王师”就是南宋朝廷的军队,“乃翁”就是你们的父亲。抓住这些关键字词,就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四、构建话题,品读诗句
师:在这首诗中,有一个字明显地表达了陆游的感情,那就是——
生:悲。(师板书“悲”)
师:“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陆游悲从何来?学习古诗文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了解写作背景。课前,第一组同学收集了相关资料,我选取了纪沁华收集的资料。请纪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资料)
师:我们在收集资料时,还要学会整理和筛选信息。从这份资料中,你读出了哪些关键信息?
生:金兵入侵中原,占领汴京和北方大片土地,宋朝当权者建立南宋却苟且偷安,没有收复失地。
师:你说的这些信息就是诗中所写的“不见九州同”。现实生活中,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会对什么感到悲伤?
生:他可能会因再也见不到老伴和孩子而悲伤。
师:但悲不见亲人面。
生:他可能会为自己还有很多事没做而悲伤。
师:但悲生命易流逝。可是陆游唯独想不
开、放不下的却只是——
生:不见九州同。
师:这是他一生的心愿,临终前却未实现。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悲痛。(师板书“痛”)
师: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诗,体会他内心的这份悲痛。
生:(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陆游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的中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第二组同学在课前收集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景象,请林玉涵同学来分享。(生读资料)
师:多么繁华的汴京啊,画家张择端还用画笔记录了当时的景象,创作了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但是,自金兵攻破城门的那一刻起,这一切就不复存在了。(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生:老百姓衣衫褴褛,无家可归,到处流浪。
生:我看到金兵在烧杀破坏,老百姓家破人亡,十分悲惨。
师:我们仅仅是通过资料了解到这些,可陆游目睹了这一切,亲身经历了这一切。他因百姓流离失所而悲痛,因哀鸿遍野而悲痛,他把所有的悲痛都融入了这短短的诗中。谁来读一读?
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你把“悲”字重读,让大家感受到了陆游的“悲痛”。想到百姓们在金兵的铁蹄下备受折磨,躺在病榻上的陆游,悲痛地说——
生:(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当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中时,南宋的官员、皇帝在干什么?请看!(出示《题临安邸》)
师:课前我们对这首诗进行了预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生:他们在喝酒、看歌舞,只知享乐。
生:他们喝得烂醉如泥,每天苟且偷生、不思复国。
师:百姓们流离失所,忍饥挨饿,他们却在“寻欢作乐”;中原地区哀鸿遍野,他们却“不思复国”。所以诗人林升不由地质问——
生:(齐)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天下的老百姓齐声质问——生:(齐)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可面对质问,南宋统治者并不理会,仍旧享乐。想到这些,看不到“九州同”的陆游还仅仅是悲痛吗?
生:还有“悲愤”。(师板书“愤”)
师:陆游一边看到的是南宋权贵尽享乐,一边看到的是百姓们盼统一。想到这些,他悲愤地说——
生:(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五、了解诗人,拓展延伸
师:可即便陆游心中万分悲愤,他心中仍坚信“九州同”!所以他在临终之时,嘱托儿子
——
生:(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陆游对收复失地有着一份信念、一份渴望。因为这份信念、这份渴望、这未了的心愿,他念念不忘地嘱托着——
生:(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这可是他临终时的牵挂啊,所以他一再叮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生:告乃翁。
师:可是他不是说“死去元知万事空”吗?为何还念念不忘地叮嘱儿子?
生:因为他实在是放不下这个心愿,他实在太想收复失地了。
师:这一切都源自陆游心底那份深深的?生:爱国之情!(师板书“爱国”)
师:课前大家还收集了陆游的生平资料。有请贾子墨为大家介绍一下。(生读资料)
师:从这段资料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陆游从小就接受爱国教育,一直积极抗金,到老了还想着收复失地。
师:原来陆游对“九州同”的渴望,不仅是他临终的愿望,更是他一生的追求。应悦同学还收集了各个时期陆游写下的爱国诗,请她来分享。(生读资料)
师:年轻时,陆游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当他遭受挫折时,仍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当他悲痛于北方遗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时,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多少辛酸!年老时,英雄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两鬓青丝已变白发,他只能将这壮志未酬的凄凉化为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如今,他再也不能如以前一般“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但他却在临终之际创作了《示儿》,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吟诵一遍这首如泣如诉的感人诗篇。
(生齐诵)
六、想象写话,升华情感
师:陆游一生追求的被收复后的中原,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生:早晨百姓们坐在门前听着小贩的吆喝声,夜晚他们带着家中老人,牵着小孩高兴地去逛逛灯火通明的夜市。
师:好一个太平盛世!
生:四海人民亲如一家,城市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师:真是一派国泰民安的好景象啊!陆游是多么渴望见到这样的景象,难怪他在临死前还这样嘱咐——
生:(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在陆游的有生之年,他万事不悲,只悲九州未同。九泉之下,他万事不盼,唯盼北定中原。我们被陆游的这首诗感动着、震撼着、影响着,让我们再次细细地品味它,感受陆游这份执着、热烈、真挚的爱国深情。(生齐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示儿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初读感知,读出韵律,走进历史,抓住诗眼,课外延伸,丰富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谈话,导入新课,自读古诗,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