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练习4.2平面镜成像(练习)(原卷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练习4.2平面镜成像(练习)(原卷版+解析)第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练习4.2平面镜成像(练习)(原卷版+解析)第2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练习4.2平面镜成像(练习)(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课时练习,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 )
    A.正立的实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2.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B.C.D.
    3.如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电子表所显示时间的虚像,则实际时间是( )
    A.12时15分B.15时12分C.21时51分D.15时21分
    4.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C.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
    D.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凹面镜
    5.如图是张瑞同学(AB表示)站在平面镜前,CD是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像会变小
    B.平面镜虽然没到地面,但是她也能看到自己的脚
    C.如果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放一不透明的木板,她就看不到自己的像
    D.如果是晚上照镜子,要想看清自己的像,一定要用手电筒对准镜子照
    6.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潜望镜。观察到的像是( )
    A.B.C.D.
    7.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实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
    C.若被测者远离平面镜0.1m,他在镜中的像会变小
    D.被测者看到平面镜中“E”的像开口向南,则视力表上“E”的开口向北
    8.如图,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C.实验时桌面上铺方格纸比白纸好 D.实验环境越暗越好,玻璃板越薄越好
    9.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的位置也上移
    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10.小明用甲图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其中AB是两只相同的蜡烛,A点燃,B未点燃,四次实验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同时观察到A蜡烛的像和B蜡烛,方便确定像的大小和位置
    B.B蜡烛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说明像和物等大
    C.要同时观察到A蜡烛的像和B蜡烛,人眼必须处在玻璃板的B蜡烛一边
    D.将A蜡烛放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四次测量,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1.如图所示,三条入射光线会聚于S点,若在S点之前任意放一平面镜,则( )
    A.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B.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会相交于一点
    C.三条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三条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交镜后一点
    12.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改用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二、填空题
    13.某湖泊深度为20m,一架无人机悬停在距湖面200m的高空中,它在湖中的像到湖面的距离为______m;若无人机竖直下降,它在水中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成的像是虚像。
    14.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m处,镜中的像到穿衣镜相距______m,小芳通过穿衣镜能看到旁边的朋友,朋友也能通过穿衣镜看到小芳,说明光路具有______性。
    15.如图,面镜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________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用来会聚太阳光烧水,镜子的内表面应当尽量的________(粗糙/光滑);而牙医利用口腔内窥镜,可以看到牙齿在镜中所成的________像(实/虚)。
    16.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检测视力,视力表镜中的像是一个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是根据光的______原理形成的,图中人的眼睛与镜中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
    17.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体温,身高1.6m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镜中的“自己”身高______cm,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______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与A的像重合,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其像会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9.如图所示,平面镜以45°角倾斜放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长12cm铅笔AB,以5cm/s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则此铅笔的像相对平面镜的速度为______cm/s,方向______,铅笔像的大小为 ___cm。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平视显示系统
    汽车行驶时,驾驶员的视线始终要观察前方区域,当需要观察仪表盘上的信息时,驾驶员的注意力会短暂地转移到仪表盘上,如果此时前方出现异常情况,驾驶员可能无法及时采取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设计了一种平视显示系统。汽车平视显示系统又叫挡风玻璃仪表显示系统,平视显示系统的显示器放置在中控台上,它能把仪表的主要信息映射在驾驶者前方的挡风玻璃上(如图甲所示),驾驶员通过挡风玻璃就可以同时看到前方路况和行驶信息。
    (1)挡风玻璃所成的显示器的像,是光的___________(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2)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和玻璃的夹角___________显示器和挡风玻璃的夹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乙所示,若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置偏低,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4)平视显示系统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容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21.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2.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塔式光热发电站,位于我国敦煌。该发电站通过1.2万面定日镜(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进行发电。某时刻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定日镜的位置。
    23.为了行车安全,在驾驶机动车前必要时先要调节后视镜的角度。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睛所在位置,司机调节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后。能从后视镜AB中看到车尾的C点。请画出司机眼睛从后视镜AB中看到C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题
    2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用来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 “不变”)。
    25.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玻璃板应_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玻璃板后的蜡烛B应与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确定像的___________,并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将蜡烛A点燃,透过玻璃板若能看到蜡烛A的两个像,应使蜡烛B与离玻璃板_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的像重合,出现两个像给观察和测距离都带来不便,可采用换用更___________(填“厚”或“薄”)玻璃板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3)换了玻璃后,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需将镜前蜡烛放在___________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若在镜后与蜡烛B之间加一块挡板,镜前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点燃的蜡烛A的像。
    26.小红同学利用一面镀膜的透光玻璃、白纸板和两支蜡烛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红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板,然后_________放置了一块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做实验;
    (2)如图甲所示为实验中的某个场景,实验时,小红同学首先要确定好蜡烛C的位置,然后应移动图中蜡烛_________(填字母),直到看上去它跟先确定位置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3)如图乙所示,小红将镀膜玻璃、白纸板的位置对调,用激光笔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①小红在白纸板ENF上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左侧墙壁上可以看到光点,若将白纸板的左半部分EN向后折,则在墙壁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点;
    ②壁光点下方有一个目标点,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点,以下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
    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C.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
    D.入射点不变,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27.李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他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选填“A”或“B”)。
    A.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使结论更可靠
    28.俊毅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俊毅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 E 和 F。小明将棋子 E 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 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 E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形相同的棋子E 和F,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
    (2)在这个实验中,纸板与平面镜放置要求是______;俊毅多次测量, 可怎么测量物距也不等于像距,这是为什么呢?请写出可能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______;
    (3)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棋子 E 的像,俊毅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______(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4)俊毅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中的______ 种情形。
    (5)平面镜成像中,若玻璃板倾斜,则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 F”是经玻璃板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
    (6)俊毅在实验时,用一块不透明的纸板粘在蜡烛 F 一侧的玻璃上,则蜡烛E______继续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___________的位置;
    (2)实验时,某小组同学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过程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___的像;
    (3)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的像好像都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向点燃蜡烛一侧倾斜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向未点燃蜡烛一侧倾斜
    (4)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对折,发现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___________。
    30.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如图甲,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3)在该实验中,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其中一面镀了膜,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反射,实验时应选玻璃板______的边缘(选填“镀膜面”或“不镀膜面”)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
    (4)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若图丙中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如图丙所示,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______(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______。(填“变小”“变大”“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
    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4.2 平面镜成像
    一、单选题
    1.关于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 )
    A.正立的实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对应的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电子表所显示时间的虚像,则实际时间是( )
    A.12时15分B.15时12分C.21时51分D.15时21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中的表的数字顺序与实际的表的数字顺序正好相反,所以,此时电子表的实际读数是21:51,故C正确。
    故选C。
    4.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C.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
    D.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凹面镜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具有扩大视野的作用,故A错误;
    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C.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小平面镜,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从而进行观察,故C正确;
    D.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具有扩大视野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5.如图是张瑞同学(AB表示)站在平面镜前,CD是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像会变小
    B.平面镜虽然没到地面,但是她也能看到自己的脚
    C.如果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放一不透明的木板,她就看不到自己的像
    D.如果是晚上照镜子,要想看清自己的像,一定要用手电筒对准镜子照
    【答案】B
    【解析】
    A.因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如图所示:
    从脚处反射出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能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虽然平面镜没到地面,她也能看到自己的脚,故B正确;
    C.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看到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光线会聚成的,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所以如果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放一不透明的木板,她仍能看到自己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物体越亮像越清晰,故如果是晚上照镜子,要想看清自己的像,一定要用手电筒对准自己照。故D错误。
    故选B。
    6.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潜望镜。观察到的像是( )
    A.B.C.D.
    【答案】C
    【解析】
    由于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所以,第一个镜子成正立等大、左右颠倒的像,第二个镜子成正立等大,左右再次颠倒的像,最后的像就是跟原物完全一样的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实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
    C.若被测者远离平面镜0.1m,他在镜中的像会变小
    D.被测者看到平面镜中“E”的像开口向南,则视力表上“E”的开口向北
    【答案】B
    【解析】
    【分析】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虚像,故A错误;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7m,平面镜到测试者的距离为
    那么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到测试者的距离为
    故B正确;
    C.若被测者远离平面镜0.1m,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被测者看到平面镜中“E”的像开口向南,因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则视力表上“E”的开口向南,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C.实验时桌面上铺方格纸比白纸好
    D.实验环境越暗越好,玻璃板越薄越好
    【答案】C
    【解析】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需要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所以要进行多次实验,故B错误;
    C.实验时桌面上铺网格纸更便于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所以比白纸好,故C正确;
    D.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因为物体A的像是由于物体A反射的光源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形成的,所以实验环境需要一定的亮度,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的位置也上移
    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答案】C
    【解析】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点燃的蜡烛发出光经过平面镜反射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成像的蜡烛的位置不变,则像的位置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平面镜截掉仍能成完整像,故C正确;
    D.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若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不影响蜡烛成像,所以从前面看去仍能看到蜡烛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10.小明用甲图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其中AB是两只相同的蜡烛,A点燃,B未点燃,四次实验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同时观察到A蜡烛的像和B蜡烛,方便确定像的大小和位置
    B.B蜡烛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说明像和物等大
    C.要同时观察到A蜡烛的像和B蜡烛,人眼必须处在玻璃板的B蜡烛一边
    D.将A蜡烛放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四次测量,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答案】C
    【解析】
    A.使用透明玻璃板是采用其透明的物理属性,使眼睛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物体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A的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蜡烛A和蜡烛B完全相同,B蜡烛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故在B蜡烛的一边只能看到蜡烛B,看不到蜡烛A所成的像,故要同时观察到A蜡烛的像和B蜡烛,人眼必须处在玻璃板的A蜡烛一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多次测量的目的为了获得普遍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如图所示,三条入射光线会聚于S点,若在S点之前任意放一平面镜,则( )
    A.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B.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会相交于一点
    C.三条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三条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交镜后一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用光路可逆规律分析:把三条入射光线看成平面镜的三条反射光线,S点是镜中的虚像点,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的物点与其像点关于镜面对称的关系,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点光源S′和光路图,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这三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平面镜前S′点,这一点与S点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改用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的大小不变,那么铅笔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这时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是45°,箭头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那么铅笔的像是逆时针方向转动,铅笔的像与平面镜的夹角也是45°,可知道铅笔与它的像夹角是90°,铅笔与它的像垂直,故B正确;
    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镜面,假设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铅笔的位置不变,那么铅笔与它的像,连线不垂直镜面,这不符合规律,假设不成立,所以铅笔的像不会向上移动,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若改用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大小不变,铅笔的像大小将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某湖泊深度为20m,一架无人机悬停在距湖面200m的高空中,它在湖中的像到湖面的距离为______m;若无人机竖直下降,它在水中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 200 不变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无人机距湖面的距离为200m,即物距为200m,由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距等于物距,则像距也为200m,即它在湖中的像到湖面的距离为200m。
    [2]因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只与物有关,故无人机竖直下降时,它在水中的像将不变。
    14.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m处,镜中的像到穿衣镜相距______m,小芳通过穿衣镜能看到旁边的朋友,朋友也能通过穿衣镜看到小芳,说明光路具有______性。
    【答案】 1 可逆
    【解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因为小芳同学与穿衣镜的距离是1m,故镜中的像到穿衣镜相距1m。
    [2]小芳通过穿衣镜能看到旁边的朋友,朋友也能通过穿衣镜看到小芳,说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15.如图,面镜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________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用来会聚太阳光烧水,镜子的内表面应当尽量的________(粗糙/光滑);而牙医利用口腔内窥镜,可以看到牙齿在镜中所成的________像(实/虚)。
    【答案】 凹 光滑 虚
    【解析】
    【分析】
    [1]利用凹面镜可以会聚太阳光,凸面镜发散太阳光,故填凹面镜。
    [2]镜子的内表面应当尽量的光滑,利用镜面反射会聚太阳光。
    [3]牙医利用口腔内窥镜是平面镜,故牙齿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16.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检测视力,视力表镜中的像是一个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是根据光的______原理形成的,图中人的眼睛与镜中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
    【答案】 虚 光的反射 4.6
    【解析】
    【分析】
    (1)[1][2]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镜中的视力表是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3]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视力表距离平面镜2.5m,因为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2.5m,而该同学距离视力表0.4m,则该同学距离平面镜为
    l=2.5m﹣0.4m=2.1m
    所以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s=2.5m+2.1m=4.6m
    17.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体温,身高1.6m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镜中的“自己”身高______cm,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______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60 1.2 不变
    【解析】
    [1][2][3]小明同学身高1.60m,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他在镜中的像高与本人身高相同,镜中的“自己”身高为
    h=1.6m=160cm
    小明他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他的像将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像的大小跟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小明靠近平面镜时,小明像的大小不变。
    18.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与A的像重合,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其像会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 位置 不点燃 远离 不变
    【解析】
    【分析】
    [1]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应该垂直放置。
    [2]如果点燃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无法分清镜中的烛焰是像还是对面B的烛焰,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从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3][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根据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像远离玻璃板;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根据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体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
    19.如图所示,平面镜以45°角倾斜放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长12cm铅笔AB,以5cm/s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则此铅笔的像相对平面镜的速度为______cm/s,方向______,铅笔像的大小为 ___cm。
    【答案】 5 竖直向上 12
    【解析】
    [1][2]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如图所示:
    若铅笔以5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5cm/s速度竖直向上运动。
    [3]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铅笔以5cm/s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时,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为12cm。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平视显示系统
    汽车行驶时,驾驶员的视线始终要观察前方区域,当需要观察仪表盘上的信息时,驾驶员的注意力会短暂地转移到仪表盘上,如果此时前方出现异常情况,驾驶员可能无法及时采取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设计了一种平视显示系统。汽车平视显示系统又叫挡风玻璃仪表显示系统,平视显示系统的显示器放置在中控台上,它能把仪表的主要信息映射在驾驶者前方的挡风玻璃上(如图甲所示),驾驶员通过挡风玻璃就可以同时看到前方路况和行驶信息。
    (1)挡风玻璃所成的显示器的像,是光的___________(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2)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和玻璃的夹角___________显示器和挡风玻璃的夹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乙所示,若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置偏低,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4)平视显示系统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容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___________。
    【答案】 反射 等于 远离 厚度
    【解析】
    (1)[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显示器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2]根据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和玻璃的夹角等于显示器和挡风玻璃的夹角。
    (3)[3]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低,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远离挡风玻璃。
    (4)[4]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厚度,两个面都会反射成像,所以能形成两个像,形成重影。
    三、作图题
    21.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物体与平面镜中的像是对称的,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小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它们的对应点连线垂直平面镜,则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2.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塔式光热发电站,位于我国敦煌。该发电站通过1.2万面定日镜(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进行发电。某时刻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定日镜的位置。
    【答案】
    【解析】
    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过O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如下图所示:
    23.为了行车安全,在驾驶机动车前必要时先要调节后视镜的角度。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睛所在位置,司机调节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后。能从后视镜AB中看到车尾的C点。请画出司机眼睛从后视镜AB中看到C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
    先延长AB,然后过C点作垂直于AB交于AB的延长线于E点,使,故C关于平面镜的的像点就是,然后连接即是光路的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反射点(入射点D),再连接C点和入射点的连线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用来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 “不变”)。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到镜面的距离 大小 不能 虚 不变
    【解析】
    (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同时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比较物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3]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如果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前面蜡烛A成的像能够重合,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
    (4)[4][5]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5)[6]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的大小不变,成的像大小不变。
    25.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玻璃板应_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玻璃板后的蜡烛B应与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确定像的___________,并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将蜡烛A点燃,透过玻璃板若能看到蜡烛A的两个像,应使蜡烛B与离玻璃板_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的像重合,出现两个像给观察和测距离都带来不便,可采用换用更___________(填“厚”或“薄”)玻璃板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3)换了玻璃后,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需将镜前蜡烛放在___________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若在镜后与蜡烛B之间加一块挡板,镜前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点燃的蜡烛A的像。
    【答案】 竖直 位置 近 薄 不同 能
    【解析】
    (1)[1]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前面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前面蜡烛的像与后面的蜡烛就无法重合了。
    [2]玻璃板后的蜡烛应与玻璃板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3][4]用另一个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应使蜡烛B与离玻璃板近的像重合,这样才能保证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3)[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应将蜡烛放在不同位置进行实验。
    [6]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挡光板,蜡烛A的烛焰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不影响眼睛看虚像,则人能看见蜡烛的像A′,但无法看到物体B。
    26.小红同学利用一面镀膜的透光玻璃、白纸板和两支蜡烛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红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板,然后_________放置了一块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做实验;
    (2)如图甲所示为实验中的某个场景,实验时,小红同学首先要确定好蜡烛C的位置,然后应移动图中蜡烛_________(填字母),直到看上去它跟先确定位置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3)如图乙所示,小红将镀膜玻璃、白纸板的位置对调,用激光笔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①小红在白纸板ENF上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左侧墙壁上可以看到光点,若将白纸板的左半部分EN向后折,则在墙壁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点;
    ②壁光点下方有一个目标点,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点,以下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
    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C.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
    D.入射点不变,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答案】 竖直 A 能 CD
    【解析】
    (1)[1]小红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板,然后竖直放置了一块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做实验。
    (2)[2]实验时,小红同学首先要确定好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即图中蜡烛C,根据等效替代法,只需在玻璃板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A直至与C的像重合。
    (3)[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小红在白纸板ENF上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左侧墙壁上可以看到光点,若将白纸板的左半部分EN向后折,则在墙壁仍能看到光点。
    [4]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射中墙上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光斑不会移动,不能射中墙上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大,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射中墙上目标,故C符合题意;
    D.入射点不变,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大,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射中墙上目标,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27.李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他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选填“A”或“B”)。
    A.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使结论更可靠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 未点燃 等效替代法 虚 不变 等于 B
    【解析】
    (1)[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且因玻璃板较厚,两个像相距较远,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1mm厚的,两个像几乎重合在一起,对实验影响不大。
    (2)[3][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5]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且在B侧观察,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6]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
    (5)[7]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相对应的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
    [8]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只进行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研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8.俊毅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俊毅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 E 和 F。小明将棋子 E 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 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 E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形相同的棋子E 和F,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
    (2)在这个实验中,纸板与平面镜放置要求是______;俊毅多次测量, 可怎么测量物距也不等于像距,这是为什么呢?请写出可能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______;
    (3)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棋子 E 的像,俊毅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______(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4)俊毅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中的______ 种情形。
    (5)平面镜成像中,若玻璃板倾斜,则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 F”是经玻璃板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
    (6)俊毅在实验时,用一块不透明的纸板粘在蜡烛 F 一侧的玻璃上,则蜡烛E______继续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垂直放置 没计算玻璃板的厚度 不会 B 偏高或者偏低 折射 能
    【解析】
    (1)[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特点,可以看到后面的棋子F,便于确定棋子E的像的位置。
    (2)[2]在这个实验中,为保证棋子F能与棋子E的像重合,纸板与平面镜放置要求是垂直放置。
    [3]平面镜有两个反射面,测量的物距和像距不相等,可能是因为玻璃板的厚度没有计算。
    (3)[4]玻璃板沿直线 MN 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位置没变,且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平移玻璃板,棋子E的像不会向右平移。
    (4)[5]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拿走棋子 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中的B种情形。
    (5)[6]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若玻璃板倾斜,则会看到的现象是棋子E的像偏高或者偏低,棋子F无法和棋子E的像重合。
    [7]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棋子 F”是F的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再从玻璃板射向空气发生两次折射形成的虚像。
    (6)[8]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其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不透明的纸板粘在蜡烛 F一侧的玻璃上,棋子E仍然可以因为玻璃板的反射继续成像。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___________的位置;
    (2)实验时,某小组同学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过程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___的像;
    (3)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的像好像都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向点燃蜡烛一侧倾斜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向未点燃蜡烛一侧倾斜
    (4)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对折,发现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___________。
    【答案】 像 等大 B 对称
    【解析】
    (1)[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板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的B蜡烛,便于观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
    (2)[2]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取另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像。
    (3)[3]前面点燃蜡烛的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如图所示: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偏向点燃的蜡烛方向,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4]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说明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0.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如图甲,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3)在该实验中,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其中一面镀了膜,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反射,实验时应选玻璃板______的边缘(选填“镀膜面”或“不镀膜面”)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
    (4)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若图丙中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如图丙所示,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______(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______。(填“变小”“变大”“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不点燃 A 虚像 镀膜面 D 曲线 不变
    【解析】
    (1)[1]蜡烛B是替代蜡烛A的像,故不需要点燃。
    (2)[2][3]从A测观察蜡烛A的像,因为是蜡烛A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故应该从A侧观察;光屏无法承接的是虚线,能够承接的是实像。
    (3)[4]镀膜后增强了光的反射,则镀膜面为反射面,而反射面需要与与白纸上的横线标记平面镜的位置重合。
    (4)[5]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由于两个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位置不变,但是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化了,故像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在两个不同的位置成像,由于都是蜡烛全身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成像,故成的完整的像。
    (5)[6][7]如下图所示,作出光斑S的对称点,即为像的位置,发现像的位置是曲线;由于物体S到M点的距离SM不变,根据平面镜的对称性可知,像S’到M的距离不变。
    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相关试卷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同步练习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快与慢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快与慢达标测试,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练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