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练习第4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检测(练习)(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练习第4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检测(练习)(原卷版+解析)第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练习第4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检测(练习)(原卷版+解析)第2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练习第4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检测(练习)(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练习第4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检测(练习)(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练习第4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检测(练习)(原卷版+解析),共28页。
    第4章 多彩的光 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雨后彩虹 B.江中倒影C.海市蜃楼 D.皮影戏3.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C. D.4.如图,教室里装有智能大屏,老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书写,大屏两侧装有普通板,老师也可以在两侧黑板上直接书写,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关于每位同学都能看到字的主要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B.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都发生了漫反射C.屏幕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D.屏幕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5.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6.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A.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B.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C.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D.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7.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  )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 2.1 m B.小春距离她的像 5 mC.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 4.6 m D.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 2.1 m8.利用下列四幅光路图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正确的是(  )A.图甲是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的物体 B.图乙是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C.图丙是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 D.图丁是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9.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如果将入射光线适当顺时针偏转一个角度,杯底光斑会适当左移C.如果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折射角为90°D.如果往杯中再继续加水,入射光线保持不变,杯底的光斑会向左移动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cmB.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C.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需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二、填空题11.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③小孔成像④池底“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_____,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前两空选填序号);我们能看到各色花瓣,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花朵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光的三原色是______。12.1666年,最早发现白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______、蓝叫做三原色。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紫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是______色的。13.“猴子捞月”这一成语故事中,猴子在水中看到的是月亮的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已知月亮距离地球3.8×108m,水深2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m。14.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30°增大到35°,则反射角___________(增大/减小)_____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____度。当反射光线与镜面成60°时,入射角为___________度。15.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根据图甲所示的原理,在空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塑料薄膜,制作成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乙)。(1)图甲所示的现象可以用 _____来解释;(2)图乙中,将易拉罐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_____(倒立/正立)的 _____(实/虚)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将会 _____(变大/变小/不变)。16.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是反射光线, 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折射角为__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__。 17.如图所示,一束光AO斜射到平面镜M1,经M1、M2反射后,沿原路径OA反射回去,已知两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______。18.阅读《光的全反射》,回答问题。光的全反射如图所示,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里的时候,一部分光会进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β大于入射角α。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值时(小于90°),折射角会增大到90°。若继续增大入射角,此时空气中没有折射光射出,光线全部反射回玻璃,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时,只要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就会发生全反射。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奇景如图所示,就是因为光的在空气层中多次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所以在海面上方的空气出现下冷上暖的现象。由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疏,景物的光线先由密的空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空气层,并在上层发生了全反射,光线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人的眼中、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因此看到的“景物”比实物抬高了许多。人们利用光的全反射的现象制成了光缆,用于通信等方面。光在均匀透明的玻璃棒中传播,即可在弯曲的玻璃棒的光滑内壁上,借助于接连不断地全反射,可以将光从一端传导到另一端,即使棒的截面直径很小,甚至到微米数量级,传导的效果也不变,这种导光的细玻璃丝称为光导纤维如图所示。光导纤维束已成为一种新的光学基本元件,在光通信、光学窥视及光学特殊照明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在此方面贡献突出,被世界誉为“光纤通讯之父”。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里的时候,一部分光会进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反射角______折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反射光线亮度会越来越______(填“强”或“弱”)(2)光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______临界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海市蜃楼情景中,人眼看到的空中的“景物”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4)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5)请你写出光纤的一些具体的应用______。三、作图题19.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并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物体B点的像B'的光路图。20.完成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1.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四、实验题22.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1)如果我们把一支温度计放在①区域,发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说明这种光线具有___________。(2)在②区域中我们看到彩色光带,这是_________现象。自然界中属于这种现象的有______(请举一例)。(3)下列应用中:①遥控器;②验钞机;③防晒伞,属于③区域光线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4)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留下______(填“红色” “彩色光带”或“除红色外其他颜色”,下同)。(5)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__________。23.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甲中的__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3)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4)实验中的可活动纸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拿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________完全重合(选填“A蜡烛”或“A蜡烛的像”);(2)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若将玻璃板左右移动时,像________(选填“随”或“不随”)玻璃板左右移动;前后移动玻璃板时,像________(选填“随”或“不随”)玻璃板前后移动;(4)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选填序号)A.玻璃板太厚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点燃蜡烛一侧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点燃蜡烛一侧25.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塑料板由E、F两部分组成,F部分可绕接缝MOM向后翻折,塑料板上有刻度,在塑料板上安装一支可在塑料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下方容器中可装水,NQ是法线所在位置。(1)小明将一束激光贴着塑料板E沿AO射至P点,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向容器内慢慢注水,容器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当入射光线AO沿板E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会 _____法线(选填“靠近”“远离”);(2)小明发现光在水面处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当入射光线沿AO射向水面时,小明将板F向后翻折,这样做是为了验证 _____;(3)小明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60°,测得折射角为40°。由此就得出“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结论。同组的小刚认为不妥,原因是 _____;(4)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你能得出:光在反射时,反射角 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_____;(5)当入射光线AO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是 _____度,小明此时没有发现反射光原因是 _____。26.小滨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小滨让凸透镜正对平行光,调整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2)小滨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3)如图乙所示,小滨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此时,若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放置一远视镜片,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选“左”、“右” )移动;(4)小滨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突然,一只飞虫落到了凸透镜表面上,则光屏上出现________。A.飞虫的像  B.飞虫的影子  C.仍是烛焰的像27.小华同学利用焦距f为15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实验中,所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像高h分别记录在表中.(1)根据实验序号1~6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变小,__________.(2根据实验序号1~6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物距u的大小及发光体高度和像高h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_____________.(b)同一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_____________.(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及像高h与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4)根据表中信息,可以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距 u等于某-值时,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为了验证这-猜想,可以在本实验中将物体置于离凸透镜__________厘米的范围中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120°20°10°240°40°30°360°60°40°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厘米)160.0020.001.00245.0022.501.50333.7527.002.40427.5033.003.60525.0037.504.50622.5045.006.00第4章 多彩的光 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答案】D【解析】A.光只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A错误;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仅仅只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C.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C错误;D.综上所述,以上说法均不对,故D正确。故选D。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雨后彩虹 B.江中倒影C.海市蜃楼 D.皮影戏【答案】D【解析】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时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所以说雨后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江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皮影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把影子的影态反映在荧幕上,故D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如图,教室里装有智能大屏,老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书写,大屏两侧装有普通板,老师也可以在两侧黑板上直接书写,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关于每位同学都能看到字的主要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B.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都发生了漫反射C.屏幕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D.屏幕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说明光线向各个方向都能传播,因此,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老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书写,此时所写的字属于发光体,相当于光源,因此,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看到这些字。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5.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答案】C【解析】AB.甲图是远视眼的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的矫正方法,需配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A错误,B错误;CD.乙图是近视眼的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近视的矫正方法,需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C正确,D错误。故选C。6.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A.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B.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C.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D.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答案】A【解析】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0°;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时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  )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 2.1 m B.小春距离她的像 5 mC.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 4.6 m D.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 2.1 m【答案】B【解析】A.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所以,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由图知道,视力表距离平面镜2.9m,则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2.9m,故A错误;B.由图知道,小春距离平面镜为2.5m,则她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2.5m,则小春距离她的像为2.5m+2.5m=5m故B正确;C.由图知道,视力表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2.9米,人到镜面的距离为2.5米,故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2.9m+2.5m=5.4m故C错误;D.由图知道,人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2.5米,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2.9米,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2.9m-2.5m=0.4m故D错误。故选B。8.利用下列四幅光路图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正确的是(  )A.图甲是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的物体 B.图乙是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C.图丙是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 D.图丁是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答案】B【解析】A.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的物体,是岸上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到水中,图中的箭头方向标反了,故A错误;B.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属于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图中的光路图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故B正确;C.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应该是由树木射向湖面的光线被反射进入人眼,而图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图中两个表面的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都错误,故D错误。故选B。9.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如果将入射光线适当顺时针偏转一个角度,杯底光斑会适当左移C.如果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折射角为90°D.如果往杯中再继续加水,入射光线保持不变,杯底的光斑会向左移动【答案】B【解析】A.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B.如果将入射光线适当顺时针偏转一个角度,此时的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杯底光斑会适当左移,故B正确;C.光线垂直水面入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的折射角为0°,故C错误;D、当杯子内逐渐加水时,光的折射程度不变,但是水面上升,入射点会向右移动,所以光斑将向右移动,故D错误。故选B。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cmB.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C.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需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B【解析】A.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u=26cm>2f解得f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