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9.3物体的浮与沉(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06725/0-17276843528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9.3物体的浮与沉(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06725/0-17276843528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9.3物体的浮与沉(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06725/0-172768435288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练习)(原卷版+解析)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课后复习题,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氢气球会飞向高空,是因为( )
A.受到空气的升力B.受到大气的压力
C.受到空气的浮力D.不受地球的吸引
2.关于铁球在水中的沉浮,有以下几句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在水中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B.沉入水底的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C.凡是铁球就会沉入水底D.空心的铁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3.如图所示,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潜水艇上浮,应向水舱充水
B.要使潜水艇下沉,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
C.当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
D.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和受到的浮力来实现浮沉的
4.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科研试验和训练。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瓦良格”号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回航母后( )
A.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B.航母将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减小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5.有关物体浮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漂浮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B.当物体上浮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C.当物体悬浮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D.当物体下沉时,它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6.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的“浮沉子”。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上方气压减小,大瓶内上方气压增大
B.适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
D.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小瓶内上方气压增大,大瓶内上方气压减小
7.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别为FA、FB。则( )
A.<、=B.<、>
C.>、=D.>、<
8.将一个小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小球浸没在酒精中,溢水杯中溢出10g的酒精。将这个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小球漂浮在水中。已知ρ酒精=0.8×103kg/m3,g=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若小球在酒精中沉底,它在酒精中所受浮力一定等于0.1N
②若小球在酒精中沉底,它在水中的排水体积一定等于10cm3
③若小球在酒精中悬浮,它在酒精中所受浮力一定大于0.1N
④若小球在酒精中悬浮,它放入水中后,溢水杯中一定溢出10g的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2、V2和F2。现有以下判断:
(1)若m1>m2,则F1一定小于F2;(2)若m1=m2,则F1一定大于F2;(3)若V1=V2,则F1一定小于F2;(4)若V1>V2,则F1一定大于F2
其中正确的是( )
A.(1)(3)B.(1)(4)C.(2)(3)D.(2)(4)
10.底面积为S=100cm2的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A和B是密度为ρ=4g/cm3的某种合金制成的两个小球,A球的质量为mA=80g;甲和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其质量为m甲=m乙=300g。若用细线把球和木块系住,则在水中平衡时(水未溢出)如图所示,甲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乙浸没水中。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木块的密度为0.75g/cm3
B.如果同时剪断木块和球之间的细线,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240Pa
C.如果剪断木块甲和A球之间的细线,A球静止后,所受支持力为0.4N
D.如果剪断木块乙和B球之间的细线,B球静止后,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为1.6N
二、填空题
11.(1)轮船制造的原理是______,轮船自河里开向海里所受浮力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轮船应______(选填“上浮一些”或“下沉一些”)。
(2)潜水艇是靠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潜的,潜水艇自水面下开始下潜过程中所受水的浮力______,所受水的压强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一木块的体积为米,已知木块的密度是千克/米,欲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需在木块下至少吊__________体积的铁块.
13.鱼缸中装满水,在水中轻轻放入一只小船,小船漂浮在水面上,从鱼缸中溢出5×10-4m3的水,则小船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小船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g=10N/kg)
14.某邮轮满载时的排水量为1万吨,则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牛.游客们登上邮轮后,邮轮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邮轮上有几条“吃水线”,如图所示.若线(b)表示在东海航行时的吃水线,则在淡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应是线_____(选填“a”或“c”).
1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0∶7。若将甲乙都放入水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7∶9,则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乙球静止时处于____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乙球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kg/m3。
16.我国“奋斗者”号成功下潜至10909米的深海处,达到了全球深海探测的制高点。如图所示,某潜水器由宁舱体和油囊两部分构成,质量为M、体积为V,悬停在深海中甲处。从舱内向油囊注入质量为m的油后,潜水器的体积增大了0.1V,此时潜水器将___________(填“上浮”或“下沉”),最终悬停在乙处,则潜水器在乙处所排开海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乙处海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上述过程无其他动力)
17.某同学参与制作简易密度计。首先在一根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然后将其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将铜丝缠绕于一端作为配重是为了降低木棒的______ ,从而让它能够竖直的漂浮在液面上。而当密度计漂浮在液面时,所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据下图可判断,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F甲______ F乙,两杯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ρ乙。(后三空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8.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现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 A 浸没在该水中(未与容器底和壁接触),金属块 A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如图甲所示;将木块 B(B 外包有一层体积和质量均不计的防水膜)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静止后木块 B 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浸在水中的体积之比为2∶3;然后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 A 放在木块 B 上面,使木块 B 刚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2;已知金属块 A 的体积与木块 B 的体积之比为 9∶10,则木块 B 的密度为______kg/m3,金属块 A 的体积为VA=______(请用字母 F1、F2、g、ρ水表示)。
三、实验题
19.小明在生活中发现,金属块放入水中后会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会上浮。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细线、金属块A、塑料块B和塑料块C(B与A体积相同,C与A质量相同)。
(1)他按图甲和乙进行了实验,测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并与重力比较,由此得出了物体下沉的条件;
(2)实验时,他无意中发现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某一时刻测力计的示数会突然变小,示数变小的原因是:______;
(3)为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他选择了合适的塑料块,利用现有器材在题中(1)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就完成了探究;
①选择的塑料块是______(选填“B”或“C”);
②增加的步骤是______(用字母表示测得的物理量);
③当满足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条件时,物体上浮;
(4)交流讨论: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同组的)小华找来了体积大约的实心铁块,也想用图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和实验(1)中方法测量出铁块浸没时受到浮力的大小,请评价他的方法是否可行,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0.小华同学在实验室里做系列实验。
(1)他想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设法测得密闭小瓶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1牛,然后装入适量的细砂,将总重为1牛的小瓶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其运动状态如图甲(a)所示;接着他两次调整瓶内细砂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分别如图(b)和(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由图(a)可知: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 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时,物体处于______ 状态;由图(b)可知浮力______ 重力时物体将上浮(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随后他又在探究浮力的实验中把a图中的小瓶放入一装有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的水的重为______(填序号);
A.一定等于1N B.能为0.9N
C.一定小于1N D.可能为1.2N
(3)他又制作如图乙所示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进排气管______(选填“吸气”或“吹气”),使模型下潜直到悬浮,容器中的水面将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不考虑进排气管的体积的影响)。
21.小明同学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成立了家庭实验室,由于家里没有测力计、天平,于是他想到利用水、圆柱玻璃杯、刻度尺、正方体木块等工具进行石块密度测量,主要制作步骤如下:
(1)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一边长为L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静止时木块上表面到水面距离为h1;
(2)将一小石块放在木块上,如图乙所示,静止时木块上表面到水面距离为h2;
(3)若将石块系在木块下放入水中,如图丙所示,静止时,木块上表面到水面距离为h3;
(4)数据分析
本次实验中小明利用了漂浮时,G物_____F浮(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请根据所学浮力知识判断h1、h2、h3的大小关系:_____(由大到小排列);根据实验中的相关数据推导出,木块的密度ρ木=_____,石块密度ρ石=_____(用物理量L、h1、h2、h3、ρ水中的一些或全部表示)。
22.张明同学非常喜欢学习物理,经常在课后自己做些小实验。他按照物理课本中一处“家庭实验”的信息材料自制简易密度计。
(1)他找来一根用完了的签字笔芯,金属笔头向下放入水中。发现笔芯静止时并未像书上那样竖漂浮在水面,而是横着漂浮在水面,他分析可能是因为金属笔头太轻了。以下做法哪些是合理的?(多选)( )
A.在笔芯金属头处缠绕一些细铜丝,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水面
B.立即停止实验,第二天请老师帮助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完成实验
C.尝试选用笔管内有少量“墨水”的笔芯,选择能竖直漂浮在水面的笔芯
D.找到合适办法完成实验后给教材编者写信,讲述自己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他用合适的笔芯放到水中静止后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水面上的长度为;放到另一液体中静止后的情景如图(b)所示,液面上的长度为。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__________。(选填或)
(3)如果笔芯的总长度为L,则与、h及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4)为了检验自制密度计是否准确,他去实验室借来一支真实的密度计进行实验,他观察发现密度计的玻璃管上端部分比下端更细(如图所示),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
A.便于用手取用,易于操作
B.为了节约成本,避免浪费材料
C.减轻密度计的质量,使密度计能够漂浮在液体中
D.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增大,减小读数误差
四、计算题
23.将一体积是1dm3的实心正方体,缓慢放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酒精足够深),待它静止时,从杯中溢出500g的酒精。求:(ρ酒精=0.8g/cm3 ,g=10N/kg)
(1)正方体受到的浮力;
(2)判断正方体在酒精中静止时处于的状态,写出判断的依据。
24.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玻璃杯,杯中有0.13kg的水,水面距杯底10cm,玻璃杯重0.5N,玻璃杯的底面积是1.2×10-3m2。(取g=10N/kg)
(1)求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2)用手拿着一个体积为8×10-5m3,重为1N的实心物块浸入杯中的水里,通过计算判断物块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25.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底部,向容器内加水,物块上浮,被拉直后的细线长10cm。当物块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如图甲)。细线拉力为1N;继续加水,当物块刚好浸没时(如图乙),停止注水,并剪断细线,使物块上浮直至漂浮,求:
(1)物块处于图甲所示状态时所受浮力大小;
(2)物块的密度;
(3)图乙中剪断细线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26.如图所示,实心均匀圆柱体A、薄壁圆柱形容器B和C,三者高度均为H=10cm,都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B(底面积20cm2=2×10﹣3m2)内装有水,容器C(底面积30cm2=3×10﹣3m2)内装有油,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1)求A的底面积;
(2)若将A竖直缓慢放入B内,释放并稳定后,通过计算证明A是否一定会漂浮?
(3)若将A竖直缓慢放入B内,释放并稳定后,再将A竖直向上缓慢提升0.5cm(A未离开水面),求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4)若将A竖直缓慢放入C内,释放后静止时,求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7.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2圆柱形容器中有1kg的水,物体A是重力为4N、高为10cm、横截面积为50cm2的圆柱体,物体B为重26N,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用轻质弹簧将A、B连接,再用一根细线将物体B固定在天花板上,此时A的下表面刚与水面接触。已知弹簧的原长为20cm,弹簧受到1N的力时形变量为1cm。现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所加水的体积为2000cm3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停止加水。(细线体积忽略不计且不可伸长,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范围内A、B不吸水)求:
(1)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多少N?
(2)加水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多少Pa?
(3)若将细线剪断,A、B在竖直方向运动,静止时,B有一部分浸在水中。则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多大?
28.小明在实验室模拟研究浮箱种植的情境。他将重力为10 N、底面积为200 cm2的薄壁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A是边长为10 cm密度均匀的正方体浮箱模型,通过一根长为5 cm的细线连接着底面积为25 cm2的柱形物体B,先将A、B两物体叠放在容器中央,物体B未与容器底紧密接触,然后缓慢向容器中注水,注水过程中正方体A一直保持竖直状态。当水的深度为12 cm时,绳子处于自由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物体B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7 N;继续向容器中注水,整个注水过程中正方体A所受浮力F与水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细线不可伸长,且质量、体积不计)求:
(1)图甲所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物体B的密度;
(3)当注水深度为16 cm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圆柱体A
水
油
质量/g
90
120
54
密度/(g/cm3)
0.6
1
0.9
深度/cm
6
2
体积/cm3
120
60
9.3 物体的浮与沉
一、单选题
1.氢气球会飞向高空,是因为( )
A.受到空气的升力B.受到大气的压力
C.受到空气的浮力D.不受地球的吸引
【答案】C
【解析】A.升力是由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产生的,氢气球没有受到升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大气压力是向各个方向的,不是氢气球上升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球上升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故C符合题意;
D.氢气球也有重力,因此,它也受地球的吸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关于铁球在水中的沉浮,有以下几句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在水中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B.沉入水底的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C.凡是铁球就会沉入水底D.空心的铁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答案】A
【分析】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据此分析判断。
【解析】A.由于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实心铁球在水中一定下沉,所以悬浮在水中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故A正确;
B.沉入水底的铁球可能是实心的,也可能空心的,故B错误;
C.如果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铁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空心铁球将上浮,故C错误;
D.如果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铁球的密度还大于水的密度,空心铁球将下沉,故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潜水艇上浮,应向水舱充水
B.要使潜水艇下沉,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
C.当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
D.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和受到的浮力来实现浮沉的
【答案】C
【解析】A.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浮力与重力相等,要使潜水艇上浮,则重力应小于浮力,由于潜水艇浮力不变,则应把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来减小重力,故A错误;
B.原来潜水艇悬浮,浮力等于重力,要使潜水艇下沉,则重力应大于浮力,由于潜水艇浮力不变,则应向水舱充水,来增大重力,故B错误;
C.当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与潜水艇的体积相等,由于悬浮,浮力与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故C正确;
D.在未露出水面之前,由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故潜水艇所受到的浮力不变,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或下潜,故D错误。
故选C。
4.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科研试验和训练。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瓦良格”号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回航母后( )
A.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B.航母将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减小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答案】B
【解析】当飞机飞回航母后,航母整体重力变大,航母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当飞机飞回航母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大;由可知,液体密度不变,浮力变大,所以航母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大,航母将下沉一些,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有关物体浮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漂浮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B.当物体上浮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C.当物体悬浮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D.当物体下沉时,它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答案】B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解析】A、当物体漂浮时,浮力应等于重力,故A错误; B、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时,故B正确;C、当物体悬浮时,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相等;故C错误;D、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故D错误;故选B.
6.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的“浮沉子”。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上方气压减小,大瓶内上方气压增大
B.适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
D.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小瓶内上方气压增大,大瓶内上方气压减小
【答案】B
【解析】BCD.挤压矿泉水瓶侧面,矿泉水瓶内空气被压缩,矿泉水瓶内上方气压增大,部分水被压入小玻璃瓶中(将玻璃瓶中的空气压缩,小玻璃瓶内上方气压增大),小玻璃瓶的重力增加,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当小玻璃瓶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会下沉,故B正确,CD错误;
A.松开手,大瓶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故A错误。
故选B。
7.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别为FA、FB。则( )
A.<、=B.<、>
C.>、=D.>、<
【答案】C
【解析】由于A、B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由图可知:A在甲液体中漂浮,B在乙液体中悬浮,由物体的漂浮、悬浮条件知道,FA=G,FB=G,所以
FA=FB
甲液体中的A漂浮,ρ甲液>ρA,乙液体中的B悬浮,ρ乙液=ρB,物体A、B完全相同,则ρA=ρB,由于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液>ρ乙液;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所以由p=ρgh知道,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
p甲>p乙
故C正确。
故选C。
8.将一个小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小球浸没在酒精中,溢水杯中溢出10g的酒精。将这个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小球漂浮在水中。已知ρ酒精=0.8×103kg/m3,g=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若小球在酒精中沉底,它在酒精中所受浮力一定等于0.1N
②若小球在酒精中沉底,它在水中的排水体积一定等于10cm3
③若小球在酒精中悬浮,它在酒精中所受浮力一定大于0.1N
④若小球在酒精中悬浮,它放入水中后,溢水杯中一定溢出10g的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若小球在酒精中沉底,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球在酒精中所受浮力为
F酒精浮=G排酒精=m排酒精g=0.01kg×10N/kg=0.1N
故①正确;
②若小球在酒精中沉底,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
G>F酒精浮=0.1N
当小球漂浮在水中时,在水中所受浮力
F水浮=G>0.1N
根据F浮=ρ水gV排得排开水的体积为
故②错误;
③若小球在酒精中悬浮,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球在酒精中所受浮力为
F酒精浮=G排酒精=m排酒精g=0.01kg×10N/kg=0.1N
故③错误;
④若小球在酒精中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G=F酒精浮=0.1N
当小球漂浮在水中时,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F水浮=G=0.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水浮=G排=0.1N
则此时溢出水的质量为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2、V2和F2。现有以下判断:
(1)若m1>m2,则F1一定小于F2;(2)若m1=m2,则F1一定大于F2;(3)若V1=V2,则F1一定小于F2;(4)若V1>V2,则F1一定大于F2
其中正确的是( )
A.(1)(3)B.(1)(4)C.(2)(3)D.(2)(4)
【答案】C
【解析】(1)若m1>m2,则由G=mg可知G1大于G2,由于苹果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梨子下沉,浮力小于重力,则可知苹果所受浮力F1一定大于梨子所受浮力F2,故(1)错误;(2)若m1=m2,则由G=mg可知G1等于G2,由于苹果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梨子下沉,浮力小于重力,则可知苹果所受浮力F1一定大于梨子所受浮力F2,故(2)正确;(3)若V1=V2,由图可知梨子排开水的体积大于苹果排开水的体积,由可知,苹果所受浮力F1一定小于梨子所受浮力F2,故(3)正确;(4)若V1>V2,由图无法判断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无法比较所受浮力大小关系,故(4)错误;综合可知(2)(3)正确,故选C。
10.底面积为S=100cm2的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A和B是密度为ρ=4g/cm3的某种合金制成的两个小球,A球的质量为mA=80g;甲和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其质量为m甲=m乙=300g。若用细线把球和木块系住,则在水中平衡时(水未溢出)如图所示,甲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乙浸没水中。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木块的密度为0.75g/cm3
B.如果同时剪断木块和球之间的细线,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240Pa
C.如果剪断木块甲和A球之间的细线,A球静止后,所受支持力为0.4N
D.如果剪断木块乙和B球之间的细线,B球静止后,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为1.6N
【答案】B
【解析】A.A球的体积为
A球的重力为
甲的重力为
对于甲和A球,整体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的条件可得
设甲和乙的体积为V,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解得,甲和乙的体积为
木块的密度为
故A错误;
B.对于乙和B球,整体处于悬浮状态,根据悬浮条件可得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解得,B的体积为
B的重力为
未剪断线时,甲和A处于漂浮状态,乙和B处于悬浮状态,它们受到的总浮力等于它们的总重,为
同时剪断细线时,甲、乙漂浮、A、B下沉,此时A受到的浮力为
B受到的浮力为
四物体受到的总浮力为
减小的浮力为
由可得排开水的体积减少量为
水的深度减少量为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为
故B正确;
C.如果剪断木块甲和A球之间的细线,A球静止后沉底,所受支持力为
故C错误;
D.如果剪断木块乙和B球之间的细线,B球静止后,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为
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1.(1)轮船制造的原理是______,轮船自河里开向海里所受浮力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轮船应______(选填“上浮一些”或“下沉一些”)。
(2)潜水艇是靠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潜的,潜水艇自水面下开始下潜过程中所受水的浮力______,所受水的压强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可以浮在水面上 不变 上浮一些 改变自身重力 不变 变大
【解析】(1)[1]浮在水面上的轮船也是浮力的应用,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在水面上的轮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受到重力,即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可以浮在水面上。
[2]同一艘轮船从河里驶进海里,船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船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变,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3]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由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海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河水的体积,所以,船身相对于水面将上浮一些。
(2)[4]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5]潜水艇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始终等于潜水艇的自身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可知,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6]潜水艇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水的深度变大,由p=ρgh可知,潜水艇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12.一木块的体积为米,已知木块的密度是千克/米,欲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需在木块下至少吊__________体积的铁块.
【答案】1.2
【分析】铁块恰好能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此时受到的浮力和它们自身的总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出受到的浮力,根据G=mg=ρVg表示出重力,代入数据即可求出铁块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铁块的质量.
【解析】由题意可知,铁块恰好能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即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受到的浮力和它们自身的总重力相等,则ρ水g(V木+V铁)=G木+G铁=(m木+m铁)g=(ρ木V木+ρ铁V铁)g,
整理可得: V铁=V木=×20cm3=cm3=1.2 cm3
13.鱼缸中装满水,在水中轻轻放入一只小船,小船漂浮在水面上,从鱼缸中溢出5×10-4m3的水,则小船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小船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g=10N/kg)
【答案】 5 一对平衡力
【解析】[1][2]小船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V排g=1×103kg/m3×5×10-4m3×10N/kg=5N
小船漂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小船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4.某邮轮满载时的排水量为1万吨,则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牛.游客们登上邮轮后,邮轮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邮轮上有几条“吃水线”,如图所示.若线(b)表示在东海航行时的吃水线,则在淡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应是线_____(选填“a”或“c”).
【答案】 1×108 变大 a
【解析】邮轮满载时所受浮力:F浮=G排=m排g=1×104×103kg×10N/kg=1.0×108N;游客们登上邮轮后,邮轮的总重力变大,因邮轮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所以,邮轮所受的浮力将变大;由邮轮在东海和淡水中均处于漂浮状态,且自身的重力不变,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所以,由F浮=ρgV排的变形式V排=F浮/ρg可知,邮轮排开淡水的体积大于海水的体积,则邮轮要下沉一些,即若线(b)表示在东海航行时的吃水线,则在淡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应是a线.
1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0∶7。若将甲乙都放入水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7∶9,则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乙球静止时处于____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乙球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kg/m3。
【答案】 7∶10 漂浮 0.9×103
【解析】[1]由题意可知
根据可得,则甲、乙两个球体的体积之比
甲、乙两个球体的体积之比为7∶10。
[2][3]设甲、乙两球体积分别为7V、10V,假设两球都漂浮时,浮力等于两球重力,两球质量相等,所以浮力比应是1∶1,所以假设不正确;
假设两球都下沉时,V排=V物,甲下沉时受到的浮力,乙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则甲、乙浮力之比为7∶10,所以假设不正确;
假设甲悬浮乙漂浮,则
因为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为7∶9,所以
解得,小于水的密度,但是甲的密度大于水,不符合题意,假设不正确;
假设甲下沉,乙漂浮,同理可得乙的密度小于水,甲的密度大于,符合题意,假设正确;
假设甲下沉,乙悬浮,则
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为7∶10,不是7∶9,不符合题意,假设不正确;
综上所述,甲下沉,乙漂浮。
16.我国“奋斗者”号成功下潜至10909米的深海处,达到了全球深海探测的制高点。如图所示,某潜水器由宁舱体和油囊两部分构成,质量为M、体积为V,悬停在深海中甲处。从舱内向油囊注入质量为m的油后,潜水器的体积增大了0.1V,此时潜水器将___________(填“上浮”或“下沉”),最终悬停在乙处,则潜水器在乙处所排开海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乙处海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上述过程无其他动力)
【答案】 上浮 M
【解析】[1]根据浮力公式可知,当潜水器的体积增大0.1V时,潜水器收到的浮力增大,而此时潜水器的重力不变,故潜水器将上浮。
[2]潜水器在乙处时处于悬停状态,则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3]根据可得
17.某同学参与制作简易密度计。首先在一根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然后将其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将铜丝缠绕于一端作为配重是为了降低木棒的______ ,从而让它能够竖直的漂浮在液面上。而当密度计漂浮在液面时,所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据下图可判断,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F甲______ F乙,两杯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ρ乙。(后三空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 重心 等于 等于 小于
【解析】[1]重心越低,稳度越大,故自制密度计下端缠上适量的铜丝,主要目的是降低重心使密度计能竖直漂浮在液面。
[2]当密度计漂浮在液面时,只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密度计所受到的浮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
[3]由图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此时
F浮=G
因为两个密度计完全相同,重力相同,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
F甲=F乙
[4]因为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
F浮=ρgV排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即
ρ甲<ρ乙
18.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现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 A 浸没在该水中(未与容器底和壁接触),金属块 A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如图甲所示;将木块 B(B 外包有一层体积和质量均不计的防水膜)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静止后木块 B 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浸在水中的体积之比为2∶3;然后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 A 放在木块 B 上面,使木块 B 刚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2;已知金属块 A 的体积与木块 B 的体积之比为 9∶10,则木块 B 的密度为______kg/m3,金属块 A 的体积为VA=______(请用字母 F1、F2、g、ρ水表示)。
【答案】 0.6103
【解析】[1][2]将金属块A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A=GA−F1=ρ水VAg
即
GA=F1+ρ水VAg
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木块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
FB=GB=mBg=ρBVBg=ρ水V排g
因为静止后木块B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浸在水中的体积之比为2∶3,所以V排: VB=3∶5,因此
FB=GB=ρ水V排g =ρ水VBg
解得
ρB=ρ水=1.0103kg/m30.6103kg/m3
木块B的密度为0.6103kg/m3。
把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把A、B当做一个整体分析,则
F′B+F2=ρ水V′排g+F2=ρ水VBg+F2=GA+GB
即
ρ水VBg+F2=ρ水VAg+F1+ρ水VBg
因为VA:VB=9∶10,所以
ρ水VAg+F2=ρ水VAg+F1+ρ水VA g
解得
VA=
金属块A的体积为VA=。
三、实验题
19.小明在生活中发现,金属块放入水中后会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会上浮。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细线、金属块A、塑料块B和塑料块C(B与A体积相同,C与A质量相同)。
(1)他按图甲和乙进行了实验,测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并与重力比较,由此得出了物体下沉的条件;
(2)实验时,他无意中发现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某一时刻测力计的示数会突然变小,示数变小的原因是:______;
(3)为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他选择了合适的塑料块,利用现有器材在题中(1)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就完成了探究;
①选择的塑料块是______(选填“B”或“C”);
②增加的步骤是______(用字母表示测得的物理量);
③当满足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条件时,物体上浮;
(4)交流讨论: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同组的)小华找来了体积大约的实心铁块,也想用图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和实验(1)中方法测量出铁块浸没时受到浮力的大小,请评价他的方法是否可行,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 金属块触底了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塑料块B的重力G 不可行,理由见解析
【解析】(1)[1]根据称重法,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2)[2]他无意中发现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某一时刻测力计的示数会突然变小,说明金属块受到另外一个向上的力作用,这是因为金属块接触到容器底部,受到容器底部施加的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而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了。
(3)①[3]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题目条件,因B与A体积相同,所以选用塑料B,其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浮力大小都是F1-F2。
②[4]根据称重法可知,增加的步骤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B塑料块的重力G。
③[5]根据浮沉条件,当满足
条件时,物体上浮。
(4)[6]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体积大约的实心铁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根据称重法得到测力计的示数
若用测力计测铁块浸没时受到浮力,测力计示数比物体的重力小,而测力计分度值为,故他的方法不可行。
20.小华同学在实验室里做系列实验。
(1)他想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设法测得密闭小瓶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1牛,然后装入适量的细砂,将总重为1牛的小瓶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其运动状态如图甲(a)所示;接着他两次调整瓶内细砂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分别如图(b)和(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由图(a)可知: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 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时,物体处于______ 状态;由图(b)可知浮力______ 重力时物体将上浮(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随后他又在探究浮力的实验中把a图中的小瓶放入一装有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的水的重为______(填序号);
A.一定等于1N B.能为0.9N
C.一定小于1N D.可能为1.2N
(3)他又制作如图乙所示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进排气管______(选填“吸气”或“吹气”),使模型下潜直到悬浮,容器中的水面将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不考虑进排气管的体积的影响)。
【答案】 等于 悬浮 大于 B 吸气 不变
【解析】(1)[1][2]由图(a)可知:物体处于悬浮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受到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所以得出的结论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在液体中。
[3]由图(b)和(c)可知:物体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是因为受到的力为非平衡力,在图(b)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图(c)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2)[4]总重为1N的小瓶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1牛,把a图中的小瓶放入一装有水的溢水杯中,小瓶处于悬浮状态,则
若溢水杯是盛满水,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小瓶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重,即排出的水重为
若溢水杯中水没有满,则溢出的水的重小于排开水的重,即小于1N,综上,小瓶处于悬浮状态可能为0.9N,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5]必须从进排气管处吸气,塑料瓶内的压强减小,水进入塑料瓶,总重力增大,大于浮力变会下沉。
[6]容器内水的总体积不变,无论模型本身在水中漂浮还是悬浮,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根据阿米德原理,模型自自身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通过进排气管吸气,使模型下潜直到悬浮,容器中的水面将不变。
21.小明同学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成立了家庭实验室,由于家里没有测力计、天平,于是他想到利用水、圆柱玻璃杯、刻度尺、正方体木块等工具进行石块密度测量,主要制作步骤如下:
(1)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一边长为L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静止时木块上表面到水面距离为h1;
(2)将一小石块放在木块上,如图乙所示,静止时木块上表面到水面距离为h2;
(3)若将石块系在木块下放入水中,如图丙所示,静止时,木块上表面到水面距离为h3;
(4)数据分析
本次实验中小明利用了漂浮时,G物_____F浮(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请根据所学浮力知识判断h1、h2、h3的大小关系:_____(由大到小排列);根据实验中的相关数据推导出,木块的密度ρ木=_____,石块密度ρ石=_____(用物理量L、h1、h2、h3、ρ水中的一些或全部表示)。
【答案】 等于 h1>h3>h2
【解析】(4)[1]物体漂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物体的重力与物体受到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G物 等于F浮。
[2]图甲中,木块受到向下的力中只有重力,图乙和图丙中,木块还分别受到向下的压力和拉力,所以图乙和图丙中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都比图甲大,则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都比图甲小,故
h1>h2,h1>h3
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图乙和图丙中的浮力相等,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知
ρ水gV乙排=ρ水gV丙排
故
V乙排=V丙排
即
V乙木浸=V丙木浸+V石
所以
V乙木浸>V丙木浸
则
V乙木露h2
[3]甲图中,木块漂浮,由二力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G木=F浮=ρ水gV甲排
即
m木g=ρ水gV甲排
所以木块的质量
m木=ρ水V甲排=ρ水L2(L-h1)①
木块的体积
V木=L3
木块的密度
[4]乙图中,木块和石块整体漂浮,与上面推理过程相同,可知
m木+m石=ρ水gV乙排=ρ水L2(L-h2)②
②-①可得石块的质量
m石=ρ水L2(L-h2)-ρ水L2(L-h1)=ρ水L2(h1-h2)
由上面的分析知
V乙木浸=V丙木浸+V石
可得石块的体积
V石=V乙木浸-V丙木浸=L2(L-h2)-L2(L-h3)=L2(h3-h2)
石块的密度
22.张明同学非常喜欢学习物理,经常在课后自己做些小实验。他按照物理课本中一处“家庭实验”的信息材料自制简易密度计。
(1)他找来一根用完了的签字笔芯,金属笔头向下放入水中。发现笔芯静止时并未像书上那样竖漂浮在水面,而是横着漂浮在水面,他分析可能是因为金属笔头太轻了。以下做法哪些是合理的?(多选)( )
A.在笔芯金属头处缠绕一些细铜丝,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水面
B.立即停止实验,第二天请老师帮助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完成实验
C.尝试选用笔管内有少量“墨水”的笔芯,选择能竖直漂浮在水面的笔芯
D.找到合适办法完成实验后给教材编者写信,讲述自己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他用合适的笔芯放到水中静止后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水面上的长度为;放到另一液体中静止后的情景如图(b)所示,液面上的长度为。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__________。(选填或)
(3)如果笔芯的总长度为L,则与、h及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4)为了检验自制密度计是否准确,他去实验室借来一支真实的密度计进行实验,他观察发现密度计的玻璃管上端部分比下端更细(如图所示),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
A.便于用手取用,易于操作
B.为了节约成本,避免浪费材料
C.减轻密度计的质量,使密度计能够漂浮在液体中
D.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增大,减小读数误差
【答案】 ACD > D
【解析】(1)[1]A.在笔芯金属头处缠绕一些细铜丝,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水面,可以降低重心,让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液体中,故A符合题意;
B.实验需要自己去探究,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能立即停止实验,第二天请老师帮助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完成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尝试选用笔管内有少量“墨水”的笔芯,可以降低重心,能竖直漂浮在水面,故C符合题意;
D.找到合适办法完成实验后给教材编者写信,讲述自己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让教材编者看到自己的解决方案,可以适当修改实验信息,让学生合理的完成实验,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2)[2]根据漂浮条件可知笔芯所受浮力与重力相等,由于笔芯在图a、b图中均漂浮,所以
F浮=G
则在水和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由图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
V排a>V排b
根据F浮=ρgV排可知
ρ水F浮,因此正方体在酒精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
答:(1)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5N;
(2)处于漂浮状态,理由见解析。
24.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玻璃杯,杯中有0.13kg的水,水面距杯底10cm,玻璃杯重0.5N,玻璃杯的底面积是1.2×10-3m2。(取g=10N/kg)
(1)求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2)用手拿着一个体积为8×10-5m3,重为1N的实心物块浸入杯中的水里,通过计算判断物块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答案】(1)1×103Pa,1500Pa;(2)物块下沉
【解析】解:(1)水的深度
h=10cm=0.1m
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
p1=ρ水gh=1×103kg/m3×10N/kg×0.1m=1×103Pa
水的质量m=0.13kg,水的重力
G水=mg=0.13kg×10N/kg=1.3N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F=G总=G水+G杯=1.3N+0.5N=1.8N
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2)由G=mg得,实心物块的质量
实心物块的密度
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将实心物块浸入水中,物块会下沉。
答:(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1×103Pa,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
(2)将实心物块浸入水中,物块会下沉。
25.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底部,向容器内加水,物块上浮,被拉直后的细线长10cm。当物块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如图甲)。细线拉力为1N;继续加水,当物块刚好浸没时(如图乙),停止注水,并剪断细线,使物块上浮直至漂浮,求:
(1)物块处于图甲所示状态时所受浮力大小;
(2)物块的密度;
(3)图乙中剪断细线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答案】(1)5N;(2)0.4×103kg/m3;(3)300Pa
【解析】解:(1)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处于甲所示的状态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的重力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密度
(3)剪断后,物体漂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即
此时正方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则水面下降的高度
剪断细线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变化的压强
答:(1)物块处于图甲所示状态时所受浮力大小是5N;
(2)物块的密度是0.4×103kg/m3;
(3)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是300Pa。
26.如图所示,实心均匀圆柱体A、薄壁圆柱形容器B和C,三者高度均为H=10cm,都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B(底面积20cm2=2×10﹣3m2)内装有水,容器C(底面积30cm2=3×10﹣3m2)内装有油,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1)求A的底面积;
(2)若将A竖直缓慢放入B内,释放并稳定后,通过计算证明A是否一定会漂浮?
(3)若将A竖直缓慢放入B内,释放并稳定后,再将A竖直向上缓慢提升0.5cm(A未离开水面),求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4)若将A竖直缓慢放入C内,释放后静止时,求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答案】(1)15cm2;(2)A一定会漂浮;(3)1.7N;(4)360Pa
【解析】解:(1)圆柱体A的体积为
VA=150cm3=150×10﹣6m3=1.5×10﹣4m3
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
SA=15cm2=1.5×10﹣3m2
(2)若将A竖直缓慢放入B内,则A与B之间缝隙的面积为
SB-SA=20cm2-15cm2=5cm2
SB-SA=5cm2=5×10﹣4m2
A与B之间缝隙的体积为
VB﹣A=(SB-SA)H=5cm2×10cm=50cm3
VB﹣A=50cm3=5×10﹣5m3
而水的体积为120cm3,因此假如A完全放入B内,水会溢出;
假设A全部浸入B内水中,所受水的浮力为
圆柱体A的重力为
GA=mAg=90g×10N/kg=0.09kg×10N/kg=0.9N
因为A全部浸入B内水中后F水浮>GA,所以A一定会上浮,释放并稳定后,最后漂浮;
(3)由第(2)小题结果可知,若将A竖直缓慢放入B内,释放并稳定后,A一定会漂浮,A所受浮力为
F水浮=GA=0.9N
A排开水的体积为
B内原有水的体积为
V水=120cm3=120×10﹣6m3=1.2×10﹣4m3
V排+V水=9×10﹣5m3+1.2×10﹣4m3=2.1×10﹣4m3
B容器的体积为
VB=SB×H=2×10﹣3m2×10cm=2×10﹣3m2×0.1m=2×10﹣4m3
因为V排+V水>VB;所以若将A竖直缓慢放入B内,水会溢出;
将A竖直向上缓慢提升0.5cm=0.005m后,A排开水的体积会减少,则有
V排减=SA×Δh=1.5×10﹣3m2×0.005m=7.5×10﹣6m3
水面下降的高度为
水面下降后的水的高度为
ΔH水=H-Δh水=10cm-1.5×10﹣2m=10×10﹣2m-1.5×10﹣2m=8.5×10﹣2m
水面下降后对容器B底的压强为
p水=ρ水gΔH水=1×103kg/m3×10N/kg×8.5×10﹣2m=850Pa
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F水=p水SB=850Pa×2×10﹣3m2=1.7N
(4)若将A竖直缓慢放入C内,则A与C之间缝隙的面积为
SC-SA=30cm2-15cm2=15cm2
A与C之间缝隙的体积为
VC﹣A=(SC-SA)H=15cm2×10cm=150cm3
而油的体积为60cm3,因此假如A完全放入C内,油不会溢出;
假设A容器底与C容器底接触,则油的高度为
A排开油的体积为
V油排=SA×h油=1.5×10﹣3m2×0.04m=6×10﹣5m3
A受到油的浮力为
F油浮=ρ油gV油排=0.9g/cm3×10N/kg×6×10﹣5m3=0.9×103kg/m3×10N/kg×6×10﹣5m3=0.54N
因为
F油浮=0.54N<GA=0.9N
所以A容器底与C容器底一定接触;则将A竖直缓慢放入C内,释放后静止时,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油=ρ油gh油=0.9g/cm3×10N/kg×0.04m=0.9×103kg/m3×10N/kg×0.04m=360Pa
答:(1)A的底面积为15cm2;
(2)A一定会上浮;
(3)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1.7N;
(4)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360Pa。
27.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2圆柱形容器中有1kg的水,物体A是重力为4N、高为10cm、横截面积为50cm2的圆柱体,物体B为重26N,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用轻质弹簧将A、B连接,再用一根细线将物体B固定在天花板上,此时A的下表面刚与水面接触。已知弹簧的原长为20cm,弹簧受到1N的力时形变量为1cm。现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所加水的体积为2000cm3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停止加水。(细线体积忽略不计且不可伸长,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范围内A、B不吸水)求:
(1)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多少N?
(2)加水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多少Pa?
(3)若将细线剪断,A、B在竖直方向运动,静止时,B有一部分浸在水中。则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多大?
【答案】(1)4N;(2)1200Pa;(3)2.2×103Pa
【解析】解:(1)当物体A刚要与水面接触时,A受到两个力,一个是重力,一个弹簧的拉力,此时弹簧的拉力为4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体A的重力为4N。当加水的体积到了2000cm3的时候,弹簧的拉力为0,所以,此时物体A受到两个力,一个是重力,一个是浮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
(2)由题意可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
当加入2000cm3的水的时候,弹簧的拉力为0,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
由可得,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
根据
可得
解得,水面升高的高度
加水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为
(3)将细线剪断,A、B在竖直方向运动,静止时B有一部分没在水中,则此时A浸没在水中;假设AB的整体在水中漂浮,则整体受到的浮力
整体排开水的体积
而A、B的总体积
所以,AB的整体在水中不可能漂浮,则一定是A沉底,且静止时B有一部分没在水中,如图所示(红线表示水面的大致位置):
容器中原来水的质量为1kg,由得,原来水的体积
往容器中加水的体积为2000cm3,则
设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浸,则B浸入水中的体积
此时容器中的总体积
设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则由图可知此时水的深度为
容器为柱形容器,所以
即
整理化简可得
①
此时B所受的浮力
由题意可得弹簧给B的弹力
以B为研究对象,此时B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上的弹力和向下的重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则
所以
整理化简可得
②
联立①②解得
则此时水的深度为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答:(1)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4牛;
(2)加水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1200Pa;
(3)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2×103pa。
28.小明在实验室模拟研究浮箱种植的情境。他将重力为10 N、底面积为200 cm2的薄壁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A是边长为10 cm密度均匀的正方体浮箱模型,通过一根长为5 cm的细线连接着底面积为25 cm2的柱形物体B,先将A、B两物体叠放在容器中央,物体B未与容器底紧密接触,然后缓慢向容器中注水,注水过程中正方体A一直保持竖直状态。当水的深度为12 cm时,绳子处于自由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物体B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7 N;继续向容器中注水,整个注水过程中正方体A所受浮力F与水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细线不可伸长,且质量、体积不计)求:
(1)图甲所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物体B的密度;
(3)当注水深度为16 cm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答案】(1)1200Pa;(2)2.7×103kg/m3;(3)42.7N
【解析】解:(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由图像可知物体B的高度为4cm,则B的体积
物体B所受浮力
物体B的重力
物体B的质量
物体B的密度
(3)由图乙可知,当容器内水深度为h1时,图象出现拐点,且随后注水一段时间内A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说明这段时间内A处于漂浮状态,则A的重力
GA=F=6N
当注水深度为16cm时,假设物体B刚好离开容器底,则A浸入水中的深度至少为
A受到的浮力
A、B受到的总浮力
则A、B受到的总重力
因为
F浮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机械效率课后复习题,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当堂检测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测试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