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容包括:第1-7课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涂写在对应的空格内)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2.“银贵钱贱”是一种经济现象,指在货币流通中,银与钱的比价失衡,导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清政府曾规定,白银1两兑换制钱1000文,当白银1两兑换制钱超过1000文就称为“银贵钱贱”,反之则为“银贱钱贵”。据此判断,18世纪末后,银钱比价走势出现“银贵钱贱”的主要原因是()
A.康乾盛世时期物价较稳定 B.鸦片输入引发的白银外流
C.闭关锁国导致的贸易逆差 D.中外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
3.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4.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6.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A.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
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阚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英国官民之间存在权利不平等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8.1860年,翰林院遭到英法联军洗劫,《永乐大典》遭到严重破坏;1900年,《永乐大典》部分毁于大火;1909年,藏书家董康携17册《永乐大典》东渡日本贩卖。据此推断,《永乐大典》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列强掠夺文物 B.商人追逐利润
C.晚清国力衰弱 D.传统文化消亡9.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说:“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在目前条件下,扩大对华贸易,就是扩大鸦片贸易;而增加鸦片贸易是和发展合法贸易不相容的。”为解决该矛盾,英国( )
A.缩减对华的鸦片贸易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扩大中英的合法贸易 D.摧毁中国的自然经济
10.《资政新篇》仅仅成为一纸空谈,除外交和文字改革以外的方案都未能实施,其内容超出了当时疲于应战的将官们的理解范围,而且洪仁玕由于没有立过军功,在太平天国政权内始终无法确立起威信。这反映了()
A.太平军的盲目排外 B.大同理想难以实现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1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上海接收了来自苏州和南京各地的富商大贾来此避难。自此,南京和苏州未能恢复其商业地位,上海迅速跃升为中国顶级都市。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加剧民族危机 B.影响经济布局
C.瓦解自然经济 D.削弱中央权威
12.李大钊曾说:“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
A.缺乏坚决斗争意志 B.没有依靠人民群众
C.没有对外作战经验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列强认为保护大清的统治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他们开始彻底倒向清军。英法不仅出售先进的来福枪给清军,派人帮助训练清军,甚至直接派兵参战,让太平军吃了不少苦头。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爆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B.坚决打击了英法列强嚣张气焰
C.拥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决心 D.面临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14.下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的部分物理教科书的信息。这些翻译活动()
A.宣扬了革命思想 B.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15.李鸿章在筹办洋务的时候提出,“(西方)兵船将弁,必由水师学堂,陆营将弁,必由武备书院造就而出。”他们的文韬武略都是学习和训练的结果。材料反映出,李鸿章旨在()
A.谋划强兵之道 B.探索富国之本
C.主张中体西用 D.倡导实业救国
16.江南制造局共制造车床138台、母机型机器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以及其他机器零件工具110余万件,这些产品除自用外,其余均卖给或调给其他机器局和民用工业厂家。据此可知,洋务运动()书名
原著者
编译者
《格致小引》
(英)赫施赉
(英)罗亨利、瞿昂来
《通物电光》
(美)莫耳登
(英)傅兰雅、王季烈
《物体遇热改易记》
(英)瓦特斯
(英)傅兰雅、徐寿
A.助推民族工业发展 B.避免了官商利益的冲突
C.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旨在传播西方工业文明
17.1895年,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了群众性爱国行动,虽然参加者均是举人,社会阶层狭窄,但对社会的震动和影响很火。这场运动()
A.引进了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B.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C.拉开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序幕 D.带有明显盲目排外的特点
18.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一场战役的记载:“九月十四日,即中秋节,开始攻击。次日战斗剧烈,防守东路的总兵马玉昆及防守南路的总兵卫汝贵力拒,防守北路的总兵左宝贵战殁。叶志超仓惶弃城而走,军械粮精尽失,死伤二千余人。”这场战役是()
A.黄海海战 B.平壤战役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9.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裁撤吉林、黑龙江将军······东北三省正式建立。这反映出清政府()
A.遏制了地方叛乱势头 B.平稳度过了边疆危机
C.明确了边疆主权归属 D.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
20.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中国台湾。1883年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这些史实说明这一时期( )
A.中国边疆危机十分严重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列强已就侵华达成一致 D.清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21.林则徐在寄语某历史人物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然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与材料中的“君”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黄海撞日舰 D.关天培勇抗英军
22.据统计,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实际支出的军费总数不超过1.25亿日元,从中国强行3亿日元,是当时日本全年财政总收入的3倍。据此推断,甲午掠夺的资金高达3亿日元()
A.暴露清政府腐朽本质 B.加剧日本经济的畸形发展
C.导致中国近代化中断 D.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3.1902年,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建厂后,在没有任何条约根据的情况下,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为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等服务,并收购烟叶。据此判断,当时()
A.列强侵略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英美两国已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加深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4.“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画上了休止符。”材料描述的““现代化'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5.据统计,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在1896年销量达到700多份,次年销量高达12000份,最高时竟然达到17000份,出现了“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局面,连《万国公报》的主笔林乐之都称赞其“议论明通,识解超卓”。《时务报》畅销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深入 B.新式学堂的建立 C.公车上书的成功 D.维新变法的开展26.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这些措施() 《清史稿》
A.标志着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
C.推动了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
27.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
A.清朝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28.1900年以前,留学生以学习医、农、工及各项实业为主,19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致力于学习西方的法律和政治。这种变化()
A.适应救亡运动的深入 B.改变传统医学的地位
C.体现自强求富的诉求 D.受到国际共运的影响
29.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直至堕落到去勾结外国侵略者。这表明,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
A.列强实力强大 B.社会制度衰落
C.武器装备落后 D.脱离人民群众
30.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说:“······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人为目的者也······他日必有义和团之子孙······以行义和团未竟之志者。”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振奋了中国人民反帝精神 B.促使一大批学生留学日本
C.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二、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材料三 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鸦片战争侵略军入侵路线的特点。
(2)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竞惨败于日本的根本原因,此后中国海防出现了什么严重局面?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相关条约,并说明“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的理由。
32.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努力探索国家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他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宜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立,培养了大量其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请将李鸿章的实业清单上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结合所学,写出李鸿章发展实业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提示,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方案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33.经济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单位:万两)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与这一变化有关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5分)31.(12分)
(1)路线特点:都是从东南沿海进攻,沿海北上。(2分)
(2)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严重局面:海军全军覆没,威海卫旅顺军港沦陷,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能门户洞开,割让台湾岛,东南海防洞开。(6分)
(3)条约:《辛丑条约》:理由: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4分)32.(13分)
(1)内容: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教育):(2分)
且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2.分)》
(2)方式: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兴办学堂。(3分)
(3)方案变化: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1898年,列强城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兴起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学习西方制度。(4分)
33.(15分)
(1)影响: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逐渐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4分)
(2)变化:农业税收入减少,工商杂税收入增加:工商杂税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入;(4分)事件:洋务运动。(1分)
(3)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巨额战争赔款加刷财政危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清政府为维护经济利益,调整经济政策: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4分)
(4)列强入侵:政府推动: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分)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年
3281
77
969
23
1885年
3071
40
3923
5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