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三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1页
    三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由“兔”说起,“得兔”之人——耕者,“而”字句式,“笑”的延伸,听故事《泓水之战》,谈“宋人”,延伸阅读《南辕北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读准字音、句读,读懂课文,熟读成诵。
    2.学会本课生字词,感受“而”字在文言文中的妙用。
    3.结合课后延伸阅读,进行实现目标与策略运用的初步思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感受“而”字在文言文中的妙用。
    2.结合课后延伸阅读,进行实现目标与策略运用的初步思辨。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寓言故事。你对这三个词语中的哪一个更感兴趣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文言”“寓言”“故事”作简要解释。
    文言——古人用来记录的书面语言或写文章用的语言。
    寓言——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故事——已经发生的事或者想象的事。
    2.看来大家最为熟悉又最为喜欢的是“故事”。那么,你能说说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基本要素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故事。(出示:五个句号,五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故事很短)
    3.文言文相对于白话文来讲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小精练。这五句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故事背后又藏着怎样的道理呢?
    4.爱听故事的人,想象力都是丰富的。希望今天这一节课,你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快乐地在故事中飞翔。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文言文,重点在于培养情趣。上学期学习了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学生对于“文言”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在此用三个词语帮助学生梳理一下本次教学的文体特点——文字:文言;体裁:寓言;形式:故事——便于学生形成一个简单的阅读思维框架。
    一、由“兔”说起
    出示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兔。
    1.说说你联想到的一些故事。(《龟兔赛跑》《守株待兔》《兔八哥》……)
    2.对于这个故事中的兔子,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它做了什么事情?它是一只怎样的兔子?它结局如何?)
    3.这个故事中的兔子结局有点惨——死了。
    4.说说一只兔子可能是怎么死的。(学生发挥想象,各种猜测)
    5.出示:折颈而死。
    你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吗?(脖子折断而死)
    大家刚才猜测的各种死因,也可以用文言文的句式来说一说。
    被猎人的箭射中了——中箭而死(亡)。
    吃了毒蘑菇死了——中毒而死。
    (中弹、溺水、失血、窒息、坠落、撞墙……)
    过渡:回到文本中来,这只兔子究竟怎么就折颈而死了呢?
    6.出示:兔走触株。
    质疑:怎么“走”着就触了株?“株”是什么?
    理解:株——植物露在地面上的茎和根。走——文言文中“走”的意思是“奔跑”。
    7.读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这场事故发生的地点也很重要哦——出示:田中有株。
    8.指名简述两句话的意思。
    过渡:再往后看看——这兔子死了,后面又出现了一个“兔”字。你能根据前面的这个情节,给这个“兔”字组组词吗?
    (吃兔、捡兔、煮兔、烤兔……)出示:得兔。
    根据场景,你觉得得到兔子的最有可能是什么人?
    二、“得兔”之人——耕者
    1.出示:宋人有耕者。
    理解:宋国有一个农民(种田人)。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得兔。
    故事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2.出示:翼复得兔。
    理解:翼——希望;复——再次。
    如果是你,想不想再次得到兔子呢?你有哪些办法可以再得到一只兔子呢?
    (学生自由想象发言)
    而这位种田人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
    理解:因——于是;释——放下;耒——(出示图,与“耕”字结合)
    耕者释其耒而守株,如果是其他不同身份的人,放下的可能是什么呢?结合你的日常观察来回答:
    因释其()而守株。
    如果是一位捕鱼人——因释其网而守株。(读书人、牧羊人、采茶人……)
    过渡:总之,就是放下自己手头的本职工作不干了,来守着。你认为这样的方法有效吗?
    三、“而”字句式
    1.出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理解句意)
    这就是故事的结局:①没有得到兔子;②成为别人的一个笑谈。这两个结局被一个奇妙的字连在了一起——而。
    2.“而”在课文中出现过三次,请画出带“而”的句子:
    A.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B.因释其耒而守株,翼复得兔。
    C.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析:在“而”的前后必定各有一件事情发生,它就像一位特别善于协作的人,能将前后两者手拉手连起来。A句连接的是前因和后果;B句连接的是两项事务;C句连接的是两个不同的结果。
    尝试用“而”说一句话。
    3.读全文。
    4.遮盖演示,引导学生读(背)全文。
    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宋人有耕者”。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是“田中有株”。
    有一个突发事件是“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这次意外的收获使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翼复得兔”。
    如此守旧而固执的结局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指名读故事。
    四、“笑”的延伸
    1.突出“笑”——人们笑耕者什么呢?
    预设:笑其蠢(笨、懒)——方法不对,得到一个偶然的经验就抱定不放,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或者一次偶然的经验是不能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比笑话他更好的做法是教导他。用“……如此,兔可复得”的句式说一说。
    把你们刚才想到的那些主意告诉他吧。师扮演耕者,学生路过劝告。
    师(耕者):谢谢大家的帮助!你们帮我打通了思想,我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意外地得到一些东西——可能是一只“兔子”,可能是一只“羊”;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件“事”;可能是某一个“名”,可能是期盼的“利”;可能是一个小小的“愿望”,可能是一个民族的“期望”……但如果只知道凭借旧有的经验去解决,那肯定行不通,甚至还会成为别人的笑话。
    五、听故事《泓水之战》,谈“宋人”
    1.请根据理解说说宋襄公失败的原因。
    2.谈谈宋襄公和耕者之间的相通之处。
    小结:宋人为殷商之后,又有这样一些典型的守旧故事,所以在许多寓言故事中,宋人常常是被取笑的对象。如《揠苗助长》《智子疑邻》等。
    六、延伸阅读《南辕北辙》
    1.指名分角色读故事《南辕北辙》。
    2.对话练习:当“耕者”遇到“去楚者”,又会发生些什么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宋耕者”和“去楚者”的对话。
    宋耕者: 。
    去楚者: 。
    宋耕者: 。
    去楚者: 。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