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科学研究发现,小球藻可以在空间站的密闭环境中生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繁殖能力强,可为航天员持续提供食物和氧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球藻释放氧气、净化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小球藻能繁殖后代,说明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
    C. 小球藻能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属于新陈代谢现象
    D. 小球藻属于植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答案】C
    【详解】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指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小球藻释放氧气、净化空气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
    B、遗传与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和不相似的现象,小球藻能繁殖后代不能说明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B错误;
    C、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包括生物体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以及将自身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小球藻能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合成有机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C正确;
    D、小球藻属于单细胞藻类,其结构层次为细胞,D错误。
    故选C。
    2. 图一、图二分别是显微镜和镜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显微镜对光时应选用镜头②
    B. 当外界光线变弱时,可以使用g的凹面
    C. 选用镜头组合①和④时,显微镜视野较暗
    D. 显微镜视野中发现污点,若移动玻片污点不动,则污点一定在a上
    【答案】B
    【分析】观图一可知:a表示目镜、b表示粗准焦螺旋、c表示细准焦螺旋、d表示转换器、e表示物镜、f表示载物台、g表示反光镜。
    观图二可知:①③无螺纹是目镜;②④有螺纹是物镜;镜身上的数字代表其放大倍数。
    【详解】A、在显微镜对光时应选用④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
    B、当外界光线变弱时,可以使用g反光镜的凹面,B正确;
    C、①③无螺纹是目镜;②④有螺纹是物镜;镜身上的数字代表其放大倍数,选用镜头组合②和③时,放大倍数较大,则显微镜视野较暗,C错误;
    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转动转换器换用物镜,污点移动就在物镜,不动就不在物镜。所以,发现视野中有污点,移动玻片发现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a目镜上或者在e物镜上,D错误。
    故选B。
    3. 植物的根历经一段时间的单侧浇水后发生弯曲生长,弯曲前后细胞形态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造成根弯曲的原因最可能是单侧浇水影响了细胞的( )
    A. 生长速度B. 分裂速度
    C. 排列方式D. 分化情况
    【答案】A
    【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详解】单侧浇水后,发生弯曲生长前后细胞数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不是影响了细胞分裂的速度;其次,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排布上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不是影响了细胞分化的速度和排列方式;但发生弯曲后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所以,造成弯曲的原因最可能影响了细胞生长的速度,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 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
    ①肝脏②心脏③大肠④肾脏⑤胰腺⑥肺⑦皮肤⑧膀胱
    A. ③④⑤B. ②⑦⑧C. ①③⑧D. ④⑥⑦
    【答案】D
    【详解】血液流经肾脏时(产生尿液),血浆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减少;血液流经肺时(进行气体交换),血浆中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时(产生汗液),血浆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减少,而当血液流经肝脏、心脏、大肠、胰腺、膀胱时,均不会导致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减少,④⑥⑦正确,①②③⑤错误,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关于科学家的实验结论或科学成就,叙述错误的是( )
    A. 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疗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B. 巴斯德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发明了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C. 海尔蒙特将柳树苗植入木桶中做实验,证明植物增重的原料来自二氧化碳
    D. 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
    【答案】C
    【分析】‌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并不直接证明植物增重的原料完全来自二氧化碳,他的实验主要揭示了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水,而不是土壤。海尔蒙特通过实验观察到,在给柳树苗浇灌雨水的情况下,柳树的重量显著增加,而土壤的重量减少非常少,这让他得出结论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料来源于水‌。
    【详解】A、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究中医药典籍,开创性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疗由单细胞动物疟疾原虫引起的传染病--疟疾,挽救了数百万计的生命,A正确;
    B、巴斯德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发明了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B正确;
    C、‌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并不直接证明植物增重的原料完全来自二氧化碳,他的实验主要揭示了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水,而不是土壤,C错误;
    D、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D正确。
    故选C。
    6. 某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采摘生长旺盛的树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皿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 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 比较A、B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比较A、C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装置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A正确;
    B、装置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的条件——光,而不是缺乏二氧化碳,B错误;
    C、遮光后B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A、C培养皿的自变量为滤液中是否含有叶绿体,只有当滤液中含有叶绿体时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
    故选B。
    7. 下列选项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
    A.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植物的无性生殖扦插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参与能量循环
    C. “正其行,通其风”——为作物补充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D. “一山难容二虎”——虎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因此个体数量少
    【答案】B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详解】A、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植物的无性生殖扦插,A正确;
    B、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B错误;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栽培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主要目的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较多的 CO2,C正确;
    D、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D正确。
    故选B。
    8. 如图为某生物的体细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①为显性基因,则⑤一定为隐性基因
    B. 图中显示了2对染色体,含有4个DNA分子
    C. 若③所在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则④所在的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
    D. 通常情况下,基因②和④可以出现在同一个生殖细胞中
    【答案】B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详解】A、图中⑤和①是一对等位基因,若①为显性基因,则⑤可能为隐性基因,也可能为显性基因,A错误;
    B、图中显示了4条染色体(2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一个DNA分子,因此含有4个DNA分子,B正确;
    C、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③和④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若③所在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则④所在的染色体不一定来自母方,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会分离,因此通常情况下,基因②和④不可以出现在同一个生殖细胞中,D错误。
    故选B。
    9. 图一和图二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与图一相比,图二状态下呼吸频率较快,呼吸频率为27次/分
    B. 图一中a点、b点肺内气压相等;图二中d点肺内气压高于c点
    C. 图二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 与图二相比,图一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答案】C
    【分析】呼吸频率为一种形容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的医学术语,胸部的一次起伏就是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识图时看单位时间内达到峰值的次数,即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呼吸深度主要看呼吸时肺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详解】A、图二比图一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可知图二此人在进行主动呼吸,呼吸频率较快,且10秒内呼吸5次,呼吸频率为30次/分,A错误;
    B、图一中a点,b点肺内外气压相等;图二中d点和c点肺内外气压也相等,B错误;
    C、图二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不含c、d两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C正确;
    D、图一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不含a,b两点)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属于呼气状态,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错误。
    故选C。
    10. 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②为脑部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B. 若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氧气的含量变化
    C. 若②为汗腺处的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尿素的含量变化
    D. 若②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
    【答案】C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缘在循环过程中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血液流经人体的某一器官后其成分会发生变化.图示中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的变化
    【详解】A、血液流经脑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脑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里,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增大,A正确;
    B、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大,B正确;
    C、汗腺分泌汗液,带走一部分盐和尿素。因此,若②为汗腺处的毛细血管,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C错误;
    D、如果曲线表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由于血液流经小肠后,吸收了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增加,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对应错误的是( )
    A. 利用酵母菌、乳酸菌分别制作果酒和酸奶——发酵技术
    B. 利用草莓部分组织可以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杂交技术
    C. 将环斑病毒株系Ys的复制酶基因转入番木瓜,培育出抗病毒番木瓜——转基因技术
    D. 将北极狼体细胞中的细胞核与比格犬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培育出北极狼——克隆技术
    【答案】B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乳酸菌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故可通过发酵技术利用酵母菌、乳酸菌分别制作果酒和酸奶,A正确;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只需用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B错误;
    C、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即外源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从而使其出现原物种所不具备的新性状的技术,故将环斑病毒株系Ys的复制酶基因转入番木瓜,培育出抗病毒番木,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C正确;
    D、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故将北极狼体细胞中的细胞核与比格犬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培育出北极狼,利用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各项中属于抗原的是( )
    ①输入到A型血患者体内的A型血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己腿部皮肤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A
    【分析】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①输入到患者体内的血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故属于外来物,能够一定程度引起自身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①符合题意;
    ②乙肝病毒疫苗接种到健康人体内,可以使人体产生抵抗乙肝的抗体,为抗原,②符合题意;
    ③免疫细胞受到病原体的刺激后可以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不是抗原,③不符合题意;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都是自身的成分,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不属于抗原,④不符合题意。
    ①②符合题意,A正确。
    故选A。
    13. 一块马铃薯种植地中,甲虫泛滥成灾,农民施用同一种杀虫剂后,一开始甲虫数量急剧减少,然后又逐渐增加。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 农民施用杀虫剂使甲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B. 与不抗药的甲虫相比,抗药的甲虫繁殖能力强
    C. 这是杀虫剂对甲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D. 杀虫剂的质量下降或浓度降低,使杀虫效果降低
    【答案】C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
    【详解】A、甲虫本来就存在抗药性的变异,不是农民施用杀虫剂使甲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A错误;
    B、甲虫繁殖能力的强弱,与是否具有抗药性无关,B错误;
    C、这是杀虫剂对甲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具有抗药性的甲虫可以生存,不具有抗药性的甲虫被淘汰,C正确;
    D、不是杀虫剂的质量下降或浓度降低,使杀虫效果降低,而是因为具有抗药性的甲虫可以生存,不具有抗药性的甲虫被淘汰,具有抗性的个体比例增多,D错误。
    故选C。
    14.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多种多样,与下列图示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的M表示三者的共同点,M可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B. 图二是鸟卵的结构,其中能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2胚盘
    C. 图三中的胎儿通过2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
    D. 图四表示植物嫁接,成功的关键是将1和2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答案】A
    【详解】A、图中的M表示蝗虫、家蚕、青蛙的相同特征,从发育过程上来说,三者都是变态发育。因此图中M可表示有性生殖和变态发育,但完全变态发育只属于家蚕的发育特征,A错误;
    B、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因此,鸟卵中能发育为雏鸟的结构是2胚盘,胚盘是鸟卵中最重要的部分,B正确;
    C、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故图三中的胎儿通过2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C正确;
    D、图四表示植物嫁接,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形成层具有分生能力),D正确。
    故选A。
    15. 正常人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处于动态平衡,这与机体的调节过程有关。当流经主动脉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时,主动脉中的感受器感知这一变化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②,最终使③和④收缩和舒张的频率加快,从而提高排出二氧化碳的效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射弧中的①为感受器
    B. 反射弧中的③和④为效应器
    C. 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②位于脑干
    D. 该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①心脏,②脑干,③肋间肌,④膈肌。
    【详解】AB、当流经主动脉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时,主动脉中的感受器感知这一变化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②,最终使③和④收缩和舒张的频率加快,从而提高排出二氧化碳的效率。因此,反射弧中的①心脏为感受器,反射弧中的③肋间肌和④膈肌为效应器,AB正确;
    CD、由图看出,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②位于脑干,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B. 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C. 人类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
    D. 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答案】AC
    【详解】A、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
    B、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不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如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患者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
    C、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并不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C正确;
    D、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AC。
    17. 如图,曲线a、b、c代表的生物可构成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 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c→b
    C. 若c灭绝,则b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 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成分共同构成
    【答案】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曲线a、b、c代表的生物可构成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据此分析曲线图可知:a代表的生物数量最多,因此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a代表的生物数量最多,b、c代表的生物数量呈现非同步性变化,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因此a是生产者,b是次级消费者,c是初级消费者,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c→b,B正确;
    C、在食物链“a→c→b”中,若c灭绝,b因缺乏食物而导致其数量迅速减少,因此若c灭绝,则b的数量因缺乏食物而迅速下降,C错误;
    D、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仅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中的一员,b、c均为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中的成员,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对生物不同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一表示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曲线,甲是有机物质量的变化
    B. 图二表示将狗和青蛙从5℃移至25℃的环境中耗氧量变化情况,A代表青蛙
    C. 图三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D. 图四可表示b点再次接种a点相同的疫苗后,短时间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BD
    【详解】A、图一表示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曲线,乙是有机物质量的变化,A错误;
    B、图二表示将狗和青蛙从5℃移至25℃的环境中耗氧量变化情况,狗是恒温动物,把它从5℃的室温移至25℃的环境中,体温是不变的,呼吸作用要减弱,因此耗氧量会减小,如图中的曲线B;青蛙是变温动物,从5℃的环境中移到25℃的环境中,青蛙的体温升高,新陈代谢升高,耗氧量增加,如图中的曲线A,B正确;
    C、图三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人是恒温动物,人在寒冷时并不影响体内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C错误;
    D、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 内,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发二次免疫应答;图四可表示b点再次接种a点相同的疫苗后,短时间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D正确。
    故选BD。
    19. 如图是某些生物或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④⑤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①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B. 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可以用于培养①②③
    C. ①②④⑤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③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D. ①②③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④⑤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答案】A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细菌,②为酵母菌,③为病毒,④为动物细胞,⑤为植物细胞。
    【详解】A、①为细菌,属于原核细胞,②为酵母菌,④为动物细胞,⑤为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③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不能独立生存,B错误;
    C、①②④⑤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③病毒的个体十分微小,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C正确;
    D、③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AC。
    20. 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末端液体中尿素的含量增加
    B. 与②相比,①内流动的液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下降
    C. ③中的液体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的
    D. 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ACD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出球小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出球小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A正确;
    B、血液经过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流动的液体含有相同的二氧化碳,B错误;
    C、③是肾小囊腔,④是肾小管,③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原尿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的,C正确;
    D、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可见,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糖尿病是一种能够导致全身各种组织损伤的疾病,从发现胰岛素,到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科学家通过不断地探索,为糖尿病患者减轻了痛苦,带来了希望,充分体现了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869年,朗格汉斯发现,胰腺分成两部分,除了分泌胰液的部分外,还有内分泌部,它分泌的______直接进入腺体内的______中运到全身。
    (2)最初获得胰岛素的方法是从冷冻的牛和猪的胰腺中提纯获取的,由于胰液的存在,导致提取难度很高,产量极低,这是因为胰液中含有分解______的酶。
    (3)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用氨基酸等原料人工合成了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第二阶段由______合成______是可能发生的。
    (4)1978年,科学家利用______技术,将控制人胰岛素合成的DNA片段转入大肠杆菌内,大肠杆菌通过______的方式繁殖,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实现了胰岛素的批量生产,造福了更多的患者。
    (5)2014年,哈佛大学某实验室成功实现了自身干细胞转化为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自身干细胞经过细胞的______转化为胰岛B细胞,可能会使部分糖尿病患者得到根治。
    (6)据下图判断,曲线______代表糖尿病患者。图中CD段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调节糖在体内的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7)Ⅰ型糖尿病是由自身免疫系统破坏胰岛细胞引起的,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因此Ⅰ型糖尿病患者需要______胰岛素进行治疗。
    【答案】(1)①. 激素(胰岛素)②. 毛细血管 (2)蛋白质(胰岛素)
    (3)①. 有机小分子物质 ②. 生物大分子物质
    (4)①. 转基因 ②. 分裂 (5)分化
    (6)①. 甲 ②. 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7)注射
    【小问1详解】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小问2详解】
    胰液中含有分解蛋白质的酶,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冷冻的牛和猪的胰腺中提纯获取的胰岛素,由于胰液的存在,导致提取难度很高,产量极低。
    【小问3详解】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二个阶段是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小问4详解】
    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人胰岛素合成的DNA片段转入大肠杆菌内。大肠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
    【小问5详解】
    自身干细胞经过细胞的分化转化为胰岛B细胞。
    【小问6详解】
    正常人血糖在80~120mg/dL,所以图中乙是正常人血糖曲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超过160 mg/dL,所以图中的甲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小问7详解】
    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因此Ⅰ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22. 果蝇具有分布广、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特点,经常用作遗传学研究材料。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B、b控制。图一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谱,图二是果蝇的长翅、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甲、乙中,______表示雌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图谱,雄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______。若要测定果蝇的基因组,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条。
    (2)图二中,亲代都是长翅果蝇,子代出现了残翅果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与亲代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若子代中长翅果蝇与长翅果蝇交配,其后代出现残翅的概率是______。
    (3)动物中缺失1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该品种果蝇的4对染色体中,Ⅳ号染色体(点状染色体)缺失1条也可以存活,且能繁殖后代。某兴趣小组想探究控制长翅与残翅的B、b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现设计实验并预测结果如下:
    实验思路:选取纯种长翅中的Ⅳ号单体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纯种______(填“长翅”或“残翅”)果蝇杂交。
    预测结果:
    ①若子代______,则该对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答案】(1)①. 甲 ②. 3条常染色体和X或3条常染色体和Y ③. 5
    (2)①. 变异 ②. 相对性状 ③. 长翅 ④. 2/3 ⑤. 1/9
    (3)①. 残翅 ②. 全为长翅 ③. 出现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且比例为1: 1
    【小问1详解】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雄性性染色体是XY,雌性性染色体是XX。图一中甲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甲是雌性,乙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乙是雄性。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果蝇体细胞内4对染色体,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即3条常染色体和X或3条常染色体和Y。
    成对的常染色体基因序列相同,因此可只测其中一条染色体即可,而XY性染色体大小不同,基因序列也不完全一样,都需要测定。如果我们要测定果蝇的基因组,可测3条常染色体和2条XY性染色体,共5条染色体即可。
    【小问2详解】
    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亲代都是长翅果蝇,后代出现了残翅果蝇,体现了亲子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
    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图二表示果蝇翅形的遗传,长翅和长翅杂交子代出现了残翅,由此可以判断长翅是显性性状。
    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长翅的基因型为Bb,所以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与亲代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3。
    子代中长翅果蝇中B的基因频率2/3,b的基因频率1/3,其后代出现残翅(bb) 的概率是1/31/3=1/9。
    【小问3详解】
    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残翅基因是否位于IV号染色体上,选取纯种长翅中的Ⅳ号单体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纯种残翅(bb) 个体。假设该对基因不位于IV号染色体上,则V号单体长翅果蝇即基因组成为BB,染色体正常的残翅果蝇基因组成为bb,两者杂交,杂交后代基因型全为Bb,即全为长翅;
    假设该对基因位于IV号染色体上,则IV号单体长翅果蝇即基因组成为B0,染色体正常的残翅果蝇基因组成为bb,用二者杂交,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Bb: b0=1: 1,即长翅和残翅个体比例为1: 1。
    23. 图一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二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三是生态系统能量沿某食物链流动示意图(单位为千焦)。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2)若图二包含了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则A对应的生物是图一中的______,该生物与杂食性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根据图中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图二中的C对应的生物是图一中的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 ]______,该生物成分通过[ ]______作用从E中摄取碳的速率与______(填字母)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动态平衡。在通常情况下,适度地引种外来绿化苗木,并不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失衡,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______,若图三中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不变,则Z能获得的能量是______千焦。能量流动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图二中碳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填序号)。
    【答案】(1)①. 4 ②. 二、三、四
    (2)①. 蝗虫 ②. 捕食关系 ③. 大型真菌和跳虫
    (3)①. D 生产者 ②. ⑦ 光合 ③. ABCD ④. 自我调节
    (4)①. 太阳能 ②. 32 ③. ②和⑤
    【小问1详解】
    图一的食物网中,食物链有乔木→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草本植物→杂食性鸟,共4条食物链。所以杂食性鸟所处的营养级分别为第二、三、四。
    【小问2详解】
    图二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ABCD都指向E,则E为无机环境,D为生产者,ABD都指向C,则C为分解者,A为初级消费者,B为次级消费者。若图二包含了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则应该是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这条食物链。则A对应的生物是图一中的蝗虫,该生物与杂食性鸟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大型真菌和跳虫以有机碎屑为食,属于分解者。根据图中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图二中的C对应的生物是图一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是图二中的[D]生产者,该生物成分通过[⑦]光合作用从E中摄取碳的速率与ABCD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动态平衡。在通常情况下,适度地引种外来绿化苗木,并不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失衡,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小问4详解】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两个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流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流入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所以XY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00(175+875+ 200)=16%,若图三中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不变,则Z能获得的能量是20016%=32千焦。碳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所以图二中碳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②和⑤。
    24. 阅读资料,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半透膜是一种允许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部分物质通过的薄膜,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就相当于半透膜,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资料二:当液泡中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开来,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图一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原生质层指的是图一中结构______和______(填数字)之间的部分,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______,它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与内表皮细胞不同,洋葱外表皮细胞是紫色的,推测这些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______结构中;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请写出一种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______。
    (2)某同学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反复几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如图二所示,说明原细胞液浓度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0.3g/mL;图二空间①中充满的溶液是______,它的浓度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0.3g/mL;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液颜色会变______(填“浅”、“深”或“不变”)。
    (3)该同学还观察到三个相邻的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如图三所示,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
    (4)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几次,使细胞浸在清水中,此时细胞会因吸水逐渐发生______现象。
    (5)施肥过多会造成植物萎蔫甚至死亡,俗称“烧苗”,请尝试分析原因:______。
    【答案】(1)①. 1 ②. 4 ③. 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 液泡 ⑤. 根尖分生区细胞
    (2)①. 低于 ②. 蔗糖溶液 ③. 等于 ④. 深
    (3)甲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2024_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2024_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学情检测生物试题docx、生物试题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