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本检测卷分试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曹植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是同根生”可以用来形容人类和现代人类猿之间的关系。“根”与下列生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森林古猿B. 黑猩猩C. 狒狒D. 长臂猿
【答案】A
【分析】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答题。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如图为人的生殖及胚胎发育过程示意图,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过程I的场所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卵巢和子宫
B. 在过程Ⅱ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C. 怀孕又称着床,是指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D. 胚胎发育到8周左右开始呈现人形,然后再过10个月可分娩为新生儿
【答案】B
【分析】如图是人的生殖过程流程图,首先是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I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受精卵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泡,并且埋入子宫内膜,胚泡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熟,最后分娩产出新生儿。
【详解】A.女性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过程Ⅰ发生在母亲体内的输卵管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是子宫,A错误。
B.在过程Ⅱ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新细胞与母细胞遗传物质一样,B正确。
C.怀孕又称着床,是指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而不是受精卵,C错误。
D.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D错误。
故选B。
3. 电影《少年的你》中讲述了陈念和胡晓蝶被魏莱等三人欺凌的事情,陈念和胡晓蝶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却不愿跟家长和老师报告,凸显出青春期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变化上的误区。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不想跟别人说
B. 学生之间的恩怨要靠自己的拳头来解决
C. 男女要正常交往,建立纯真的友谊
D. 男生的青春期一般比女生早两年
【答案】C
【分析】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其中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身体突出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突增;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征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易冲动并富于幻想,性意识萌动并表现为初期的与异性琉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等正常的心理变化。
【详解】A.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要回避性知识,因为这是同学们生长发育所必须了解的知识,A错误。
B.学生之间的恩怨不能靠自己的拳头来解决,要找老师协调解决,B错误。
C.男女同学应保持正常的交往,建立真正的友谊,C正确。
D.男生的青春期一般比女生晚两年,D错误。
故选C。
4. 在某楼房倒塌的意外事件中,有位女孩埋在废墟中88小时后最终获救。当时让这位女孩生命得以延续的最必需的营养物质是( )
A. 水B. 糖类C. 蛋白质D. 无机盐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人体内的一切化学反应离不开水,因此,一旦人体长时间缺水,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有些人被长时间深埋废墟之中,但最终获救,这些幸运者当时生命得以延续的最必须营养物质是水。
故选A。
5. 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 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 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而不是“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A错误;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C错误;②与③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而不是“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D错误。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6. 分类是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垂体、肾上腺、肝脏等
B. 分布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C. 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胰蛋白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
D. 需要消化才能吸收且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膳食纤维
【答案】B
【分析】(1)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输送;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
(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3)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只有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通过各种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详解】A.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肝脏是外分泌腺,A错误。
B.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B正确。
C.唾液腺分泌唾液可以初步消化淀粉;胃腺分泌胃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C错误。
D.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都是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被消化道壁直接吸收,它们只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为甘油、脂肪酸、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的物质后才能被吸收。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也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B。
7. 下列有关消化和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胃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B. 胆汁中的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
C. 水、无机盐、维生素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D. 大肠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答案】C
【分析】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再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先经过胆汁的乳化作用,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
【详解】A.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经过小肠多种消化液的作用,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
B.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内不含消化酶,但是能将脂肪乳化成微小的脂肪颗粒,加速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水、无机盐、维生素能被人体直接吸收,C正确。
D.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而葡萄糖已经被小肠全部吸收了,D错误。
故选C。
8. 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①应该为20
B. 为了尽量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C.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仅要浸入水中,还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D. 从实验结果可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答案】C
【分析】(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A正确。
B.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B正确。
C.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C错误。
D.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D正确。
故选C。
9. 如图1、2分别表示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的变化曲线、膈肌的状态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c段曲线对应的膈肌状态是收缩,如图2中B所示
B. 当膈肌由A向B变化时,膈肌舒张
C. 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吸气
D. ab段曲线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
【答案】C
【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膈肌收缩时,膈的顶端下降。
【详解】A.ab段曲线表示肺容积变大,对应的膈肌状态是收缩,膈肌收缩时,膈的顶端下降,如图2中B所示,A错误。
B.膈肌由A向B变化时,膈的顶端下降,表示膈肌收缩,B错误。
C.ab段和cd段曲线都是肺容积变大,都表示吸气过程,C正确。
D.ab段肺容量增大,表示吸气,此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D错误。
故选C。
10.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情况将直接影响( )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 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呼吸的过程主要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其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哮喘一般是由于吸入了过敏性物质引起的支气管感染,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情况将直接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
故选A。
11. 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被用于( )
A. 在肺泡中与二氧化碳交换
B. 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
C. 在组织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D. 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
【答案】D
【分析】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其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详解】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的功能,氧进入血液后和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在氧的作用下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能量,并维持人的正常体温。由此可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 图一是人血细胞形态示意图,图二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所示细胞1、2、3都可以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B. 人体出现炎症时,图一所示细胞2的数量会增加
C. 图二中判断②为毛细血管的主要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 图二中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为③>①>②
【答案】B
【分析】图中:1红细胞、2白细胞、3血小板;①毛细血管、②动脉、③静脉。
【详解】A.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2白细胞可以用来做DNA亲子鉴定,A错误。
B.2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2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B正确。
C.图二中判断①为毛细血管的主要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C错误。
D.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管的内径十分小,血流速度最慢;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图二中③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②动脉、①毛细血管,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为②>③>①,D错误。
故选B。
13. 小明左手内流动的血液到达右脚中去的途径是( )
A. 左手→心脏→右手→肺→右脚B. 左手→心脏→肺→心脏→右脚
C. 左手→肺→心脏→肺→右脚D. 左手→肺→右手→心脏→右脚
【答案】B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详解】小明左手内流的血液到达右脚的途径是:左手→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 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右脚动脉,即:左手→心脏→肺→心脏→右脚,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血管是血流的管道。如图为三种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B. 在四肢处,②中常具有静脉瓣
C. ③内径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D. 血液流动的方向为②→③→①
【答案】D
【分析】①动脉血管较厚、弹性大,属于动脉,②管腔大,管壁较薄,弹性小,属于静脉,③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属于毛细血管。
【详解】A.①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A正确。
B.在四肢处,②静脉中常具有静脉瓣,B正确。
C.③毛细血管内径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C正确。
D.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①→③→②,D错误。
故选D。
15. 输血是抢救失血危重病人的有效措施,但血型不合,会引起血液凝集反应,阻碍血液循环,导致死亡。若在A型血人的上肢输入了B型血,则成团的血细胞最可能滞留的部位是( )
A. 上肢静脉B. 心肌毛细血管
C. 肺部毛细血管D. 肺静脉
【答案】C
【分析】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三种血管的比较: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A型血的人输入了B型血会发生凝集反应的,而凝集成团的红细胞最先堵塞的部位应该是血液循环中最狭窄的部分。从上肢血液输入后血液循环途径为: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在上面这个循环途径中,肺部毛细血管的管腔最窄,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血细胞最可能滞留的部位是肺部毛细血管。故选C。
16. 下图中,图甲x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 ②中血液的气体含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血管②为肺静脉B. X可以表示心脏
C. 血管①内流动脉血D. 血管②为下腔静脉
【答案】A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外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详解】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血管①是动脉血管,血管②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血管①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因此血管①内流静脉血;血管②中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因此血管②内流动脉血,由此可以推断:血管①为肺动脉,血管②为肺静脉,血管②内流动脉血,X表示肺。 故选A。
17. 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只有通过排尿才能排出尿素
B. 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只有一条途径
C. 人体水分的排泄有4条途径
D. 人体不需要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答案】B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详解】A.尿素、水分和无机盐除通过排尿排出外,还可以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A错误。
B.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只有呼气一条排泄途径,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人体水分的排泄有3条途径:呼气、排汗、排尿,C错误。
D.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D错误。
故选B。
18. 很多物质在人体中都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下图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若Ⅰ所示结构为肺动脉,则Y可能是氧气
B. 若Ⅱ表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
C. 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管,则Y一定是尿素
D. 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可能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
【答案】D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物质Y依次经过结构Ⅰ、Ⅱ、Ⅲ时含量逐渐减少。
【详解】A.血液流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后经肺静脉流出,这个过程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下降。若Ⅰ所示结构为肺动脉,则Y可能是二氧化碳,A错误。
B.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若Ⅱ表示肾小球,则Y可能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B错误。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管,流经肾小管后尿素浓度升高,则Y一定不是尿素,C错误。
D.小肠细胞需要消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血液流经小肠处的毛细血管,氧气含量下降。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可能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D。
19. 小涵同学观看电影《夺冠》时全神贯注,激动不已。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当他走进昏暗的影厅时,瞳孔由小变大
B. 小涵是近视眼,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C. 主题曲在小涵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D. 激动时,他的胸腺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加
【答案】D
【分析】(1)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此外,看远处物体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近处物体时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最,使成像清晰。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
(2)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详解】A.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从明亮的室外刚进入昏暗的电影放映厅时,瞳孔由小变大,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多,才能看清室内的物体,A正确。
B.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B正确。
C.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故人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C正确。
D.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故激动时,他的肾上腺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加,D错误。
故选D。
20. 某学习小组利用光具座、可变焦的水透镜等器材,模拟人眼球成像原理。(说明: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曲度变大;向外抽水,曲度变小。)“F光源”此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物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透镜和光屏分别模拟眼球的晶状体和视网膜
B. 模拟看远处物体时,“F光源”适当左移,用注射器向外抽水,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物像
C. 向水透镜内注水,物像不再清晰,可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安装凸透镜调节
D. 通过该实验可知:在人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
【答案】C
【分析】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
【详解】A.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到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水透镜内注水,曲度变大;向外抽水,曲度变小模拟的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化,光屏上显示像模拟的是视网膜上形成物像,A不符合题意。
B.模拟看远处物体时,眼睛和物体距离增大,“F光源”应适当左移,模拟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应变小,即应用注射器向外抽水,减小曲度,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物像,B不符合题意。
C.向水透镜内注水,曲度变大,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导致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不是视网膜上。而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即在本题中应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安装凹透镜调节,C符合题意。
D.通过该实验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的物像,即在人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 当你听到开考铃声,开始答题时,精神高度集中,心跳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试卷上文字反射的光线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B. 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思考答题时,需要大脑的参与
D. 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传导声波,听觉感受器位于鼓膜上
【答案】D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A.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可见,试卷上文字反射的光线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A正确。
B.当你情绪激动时,你的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因而显得面红耳赤。可见,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可见,思考答题时,需要大脑的参与,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传导声波,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不是鼓膜上,D错误。
故选D。
22.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反射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与此最相似的是( )
A. 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B. 谈虎色变
C. 看见青梅,津液顿生D. 惊弓之鸟
【答案】B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人类特有的反射是由语言中枢参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是由语言中枢参与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详解】A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C看见青梅,津液顿生,D惊弓之鸟这些反射活动都是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反射,而“谈虎色变”是由语言中枢参与的条件反射,与题干中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最相似。
故选B。
23. 学校消防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X表示感受器B. 同学们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反射
C. 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D. 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A.根据图中箭头可见:X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A正确。
B.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同学们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反射,B正确。
C.若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不能分泌激素,C错误。
D.据图可见: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内分泌腺,D正确。
故选C。
24. 下列哪组疾病属于缺乏激素起的?( )
A. 甲亢、麻疹、坏血病
B. 巨人症、地方性甲状腺肿、脚气病
C. 夜盲症、艾滋病、破伤风
D. 糖尿病、呆小症、侏儒症
【答案】D
【分析】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注意:激素既不组成细胞机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对生理生化反应起着调节作用。
【详解】A.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坏血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C造成的,均不是缺乏激素引起的,A错误。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长期缺碘引起的;脚气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1造成的,均不是缺乏激素引起的,B错误。
C.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艾滋病是由病原体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疾病,均不是缺乏激素引起的,C错误。
D.糖尿病是缺乏胰岛素引起的;呆小症是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侏儒症是缺乏生长激素,都是缺乏激素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25.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活中要注意绿色出行,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
B. 要想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需尽量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C. 利用微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D. 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D
【分析】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详解】A.生活中要注意绿色出行,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
B.当前,我们人类还不能完全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只能开发新能源,尽量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B正确。
C.利用微生物制造清洁能源,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C正确。
D.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因为没有天敌,会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和破坏,因此不能大量引进外来植物,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道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试管婴儿是指用药物促使女性短时间内产生多个成熟的卵细胞,取出后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的卵细胞取自女性生殖系统中的_______。
(2)以上“试管婴儿”技术的过程②和③,自然生殖过程中是在女性生殖系统的______中完成。
(3)女性因病造成输卵管堵塞,但仍然能表现出女性的第二性征,原因是女性第二性征的维持是由其生殖器官产生的______来调节的。
(4)过程④中,早期胚胎被植入女性生殖系统的________中,逐步完成发育。
(5)在试管中,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________提供营养,当胎儿体内的循环系统开始工作后,胎儿通过________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获得养料和氧气。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负担大大增加,我们都应铭记母亲的恩情!
【答案】(1)卵巢 (2)输卵管
(3)雌性激素 (4)子宫内膜
(5)①. 卵黄 ②. 胎盘
【分析】图中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A表示受精过程,B表示胚泡。
【详解】(1)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过程①中的卵细胞取自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卵巢。
(2)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为受精卵,受精卵在向子宫移动的过程中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形成胚泡。因此,以上“试管婴儿”技术的过程②和③,自然生殖过程中是在女性生殖系统的输卵管中完成。
(3)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输卵管堵塞的女性其卵巢并没有发生病变,仍能分泌雌性激素,而雌性激素不通过输卵管输送,是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因此仍然具有女性的第二性征。
(4)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的试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把胚胎移植进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中进行,直至发育成熟,分娩产出。因此,过程④中,早期胚胎被植入女性生殖系统的子宫中,逐步完成发育。
(5)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等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在试管中,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当胎儿体内的循环系统开始工作后,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获得养料和氧气。
27. 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诱发因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日常饮食中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可有效减少人体脂肪的过量堆积。魔芋富含膳食纤维,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研究人员探究了魔芋膳食纤维对脂肪消化的影响。
①配制浓度分别为0、0.1%、0.3%、0.5%的四组魔芋膳食纤维溶液各100mL。
②向各组溶液中分别加入5mL玉米油,混合均匀,制成四组混合液。
③从四组混合液中各取30mL分别加入4个烧杯,按魔芋膳食纤维的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标记为A、B、C、D组。
④向各组分别加入20mL人工肠消化液,充分搅拌。37℃下反应2小时,每隔20分钟测量脂肪酸相对含量。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结果如图甲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主要在人体消化道的_______中被消化。该器官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_________,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根据图甲所示实验结果,分析得出此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作出假设:魔芋膳食纤维可以使分散的脂肪微粒聚集,减少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接着,他们测量了上述实验完成时每组烧杯中脂肪微粒的直径,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测,魔芋膳食纤维可能与人体的__________(填消化液名称)的作用效果相反。
(5)虽然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但脂肪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做到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①. 小肠 ②. 小肠绒毛
(2)减小实验误差 (3)魔芋膳食纤维能抑制脂肪的分解(合理即可)
(4)胆汁 (5)科学的摄入脂肪,荤素合理搭配,合理膳食,全面营养(合理即可)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因此脂肪主要在人体消化道的小肠中被消化。
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内还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每组实验重复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该实验中,按魔芋膳食纤维的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标记为A、B、C、D组。由图甲可知,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随着魔芋膳食纤维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脂肪酸是脂肪分解的产物之一,脂肪酸相对含量低表明脂肪分解的少。可见,该实验结果说明魔芋膳食纤维能抑制脂肪的分解。
(4)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但胆汁不含消化酶,由此推测,魔芋膳食纤维可能与人体的胆汁的作用效果相反。
(5)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所以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做到科学的摄入脂肪,荤素合理搭配,合理膳食,全面营养。(写1条,合理即可)
28. 随着科技发展,人工器官的应用更加广泛。图甲是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的示意图,其中的血泵可保证血液单向循环流动,人工肺可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人工肺中血液和气体虽然不直接接触,却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血泵”实际上相当于人体的________(填器官名称);血液流经人工肺后,血液中气体成分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
(2)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__________。
(3)人工肺内半透膜模拟的是_________。
(4)与人工肺不同,正常人体的肺富有弹性,当肋间肌和膈肌_______时,肺就会扩张完成吸气,此时,肺内的气压会如图乙中__________段曲线所示发生变化。
【答案】(1)①. 心脏 ②. 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2)气体的扩散作用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4)①. 收缩 ②. Ⅱ
【分析】气体扩散作用是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的过程。在正常呼吸过程中,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的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肺内的气压降低,低于大气压,空气被吸入肺中,完成了吸气动作。
【详解】(1)图甲中的“血泵”在人工心肺机中起到推动血液单向循环流动的作用,这与人体中心脏的功能相似。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其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因此,图甲中的“血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
人工肺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当血液流经人工肺时,由于半透膜的存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扩散到膜外(即外界环境),而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则会扩散到膜内并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其主要的气体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在人工肺中,由于膜两侧的气体浓度存在差异(如膜外氧气浓度低于膜内,膜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膜外),因此气体会通过扩散作用与半透膜进行交换。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3)人工肺内的半透膜模拟了人体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关键结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这两层壁都非常薄,且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分子的快速扩散。因此,人工肺通过模拟这种结构来实现血液与外界气体的有效交换。
(4)与人工肺不同,正常人体肺富有弹性。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的体积会增大,导致肺内气压降低。由于外界大气压大于肺内气压,空气因此被吸入肺部完成吸气过程。此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乙中的Ⅱ段曲线所示发生变化。
29. 我国“神舟十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一号”对接,三名宇航员将在“天宫一号”轨道舱内生活一段时间,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请结合下面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的过程②叫________,A表示_______系统。
(2)④进入组织细胞后,在航天员细胞中的________内被利用。
(3)航天员的食品中除了含有人体必须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含有_______。他们的食品都是流质的,是为了避免固体食品颗粒在失重条件下进入呼吸道影响③、④过程,③、④过程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
(4)图中能表示航天员体内排泄途径的是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5)航天员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从产生到经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并排出体外的过程中,至少透过了_____层细胞膜。
(6)航天员突患肠炎,服用青霉素消炎,药物到达患病部位前,需经过心脏_____次。
【答案】(1)①. 吸收 ②. 循环
(2)线粒体 (3)①. 膳食纤维 ②. 呼吸运动
(4)③⑤⑥ (5)7
(6)两##二##2
【分析】题图中:①消化,②吸收,③呼气,④吸气,⑤排汗,⑥排尿,⑦排遗;A代表循环系统;Ⅰ代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Ⅱ代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详解】(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循环系统的功能是为全身各组织器官运输血液,将氧、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走。结合题图可知,②是吸收,A表示循环系统。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可见,④吸气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在航天员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被利用。
(3)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较复杂糖类物质,包括纤维素和果胶等,这些复杂的糖类物质人体是不能消化的。但是,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航天员的食品中除了含有人体必须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含有膳食纤维。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可见,③呼气、④吸气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4)人体内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图中能表示航天员体内排泄途径的是③呼气、⑤排汗、⑥排尿。
(5)航天员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从产生到经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并排出体外的过程中,至少透过了7层细胞膜:组织细胞1层+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壁2层+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2层+肺泡壁2层。
(6)航天员突患肠炎,服用青霉素消炎,药物在小肠处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小肠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病患处的组织细胞。可见,药物到达患病部位前,需经过心脏2次。
30. 下表是甲、乙、丙三名成年男子的尿检和血检结果,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治疗甲所患疾病的措施之一是多吃含_______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2)乙患的疾病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发生了病变;
(3)丙患的疾病是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的分泌减少;
(4)写出上图中所示结构名称:b______、c_______。
(5)当血液流经a时,血浆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质过滤到b中形成_______。
(6)图中c处的几个向上的箭头的含义是________,若某人每天的排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肾功能发生障碍的部位很可能是________。
【答案】(1)铁 (2)肾小球
(3)①. 糖尿病 ②. 胰岛素
(4)①. 肾小囊 ②. 肾小管
(5)原尿 (6)①.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②. 肾小管
【分析】(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少,胰岛素能调节血糖的浓度,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
(2)肾小球的作用是对原尿进行滤过作用,如果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可以滤过到原尿中并进入尿液。肾小管的作用是对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
(3)如果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比正常值偏低,就可能会贫血,多补充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4)图中: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f动脉。
【详解】(1)甲血检结果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比正常值偏低,说明可能患有贫血。由于血红蛋白是含有铁的蛋白质,因此治疗此病的措施之一是多吃含铁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对一些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滤过回血液,而尿液中有血细胞则说明肾小球发炎。乙的尿液中有血细胞,说明乙可能患有肾小球炎,导致血细胞进入尿液。因此,乙患的疾病可能的原因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3)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丙的尿检中有葡萄糖,说明体内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少,可能患有糖尿病。
(4)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结合题图可知,b是肾小囊、c是肾小管。
(5)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6)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作用是对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因此,图中c处的几个向上的箭头的含义是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对原尿中大部分水进行了重吸收,所以若某人每天的排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肾功能发生障碍的部位很可能是肾小管。
31.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图是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某些生命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形成视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上。(填字母)
(2)小明同学骑车看到前方有警示牌“前方施工,请绕行”,他只能改道走离家比较远的路,这一反射过程的神经中枢在[__](填字母),完成该发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3)从反射类型来看,膝跳反射属于______反射(反射类型),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_________。
(4)如果⑥受到损伤,膝跳反射能否进行?______,人能否感受到橡皮锺的敲击?__________。
(5)醉酒司机步履蹒跚,动作迟缓,给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醉酒司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①. A ②. 反射弧
(3)①. 简单##非条件 ②. ⑨→⑦→B→⑥→⑧
(4)①. 不能##否 ②. 能
(5)小脑
【分析】图中A脑,B脊髓灰质,C脊髓白质;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上行神经纤维,⑤下行神经纤维,⑥传出神经,⑦传入神经,⑧效应器,⑨感受器。
【详解】(1)视觉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因此,人体形成视觉的神经中枢位于[A]上。
(2)小明同学骑车看到“前方施工,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行走路线,是通过A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因此,小明同学骑车看到前方有警示牌“前方施工,请绕行”,他只能改道走离家比较远的路,这一反射过程的神经中枢在[A](填字母),完成该发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是低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非条件反射,因此,图中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⑨→⑦→B→⑥→⑧。
(4)如果⑥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反射弧不完整,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神经冲动会沿着脊髓的白质上行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感觉。因此膝跳反射不能进行,但能感受到橡皮锤的敲击。
(5)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醉酒司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小脑。
32.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负氧离子,乙房间不进行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 _____,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 ________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PM2.5浓度在逐渐 _____,且速度比乙房间 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对照 ②. 负氧离子
(2)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
(3)①. 降低 ②. 快 ③. 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
(4)保护森林,多植树等
【详解】(1)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进行处理。因此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负氧离子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应该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降低,且速度比乙房间快,由此可得出结论: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我们的启示:保护森林,多植树。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样品
项目
甲
乙
丙
尿检
葡萄糖
0
0
1.8
蛋白质
微量
1
微量
红细胞
0
较多
0
血检
血红蛋白
8
14
14
[生物][期末]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