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教学ppt课件
展开1、探究本文融合“破”与“立”的写作手法,以及正反两面的对照论述。2、领会文章的核心观点,并尝试用个人的语言进行阐述。3、洞察课文中尊师重道的深远意义,体会作者直面时弊、坚守真理的崇高精神。
每个人的成长都得益于教师不懈的培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敬师长、重视教育的美好传统。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佛学的兴盛,儒学曾一度式微,对师道的尊重也逐渐减少,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唐代。那时,封建门阀制度依旧存在,贵族的后代可以轻松进入弘文馆、崇文馆及国子学学习。他们即使学业平平,也能谋得官职。因此,社会形成了轻视师学的恶劣风气,拜师求学常常会受到旁人的嘲笑。尽管如此,有一个人却无视世俗偏见,毅然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广泛接纳学生,培育才子。他以无畏的勇气,批评时弊,倡导尊师重道的理念,并撰写了中国文化史上首篇专门论述教师问题的传世之作——《师说》。当时,人们称他为“狂人”,那么,这位特立独行的人物究竟是谁呢?
ZHIRENLUNSHI
韩愈(768-824),字退之,来自河南河阳,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祖籍是河北昌黎,亦被誉为“韩昌黎”。晚年担任吏部侍郎,人们又称他为“韩吏郎”。韩愈逝世后,被追赠谥号“文”,因此也尊称为“韩文公”。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古文运动”在唐代文学史上标志着一场以复古为旗号的文学风格革新。韩愈与柳宗元是该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倡导“文以载道”与“文道合一”的理念,强调文章应如先秦两汉散文般内容充实,阐释孔孟思想;同时,他们反对自六朝起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骈文。他们主张“创新为贵”,即便是古文中的精华,也应“取其意而舍其词”,强调“言贵创新,词必己出”。这场古文运动最终将文体从六朝骈文的华丽空洞中解脱出来,为唐代实用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自魏晋时期起,社会普遍推崇无师自通的学问,强调家族传承。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尽管科举制度已经推行,但轻视师承的风气依旧盛行。当时的上层士大夫,不论学业优劣,皆可任职为官,因此他们既不愿拜师学习,也反对他人从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韩愈独自挺身而出,“不顾世俗非议、勇于担当,广收后学”,“毅然以严师自居”,并撰写了流传千古的《师说》。
说:作为一种议论文体,它通常表达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其结构灵活,可以先行叙述再进行议论,亦或是先议论后叙述。比如,我们学过的《爱莲说》便是此类文体的典型例子。
句读( ) 或不焉( )经传( ) 传道( )老聃( ) 苌弘( )蟠( ) 近谀( )
SHUTONGWENYI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在古代,追求学问的人必定会有一位导师。导师的作用在于传授哲理、指导学业、解决困惑。人非生来就通晓哲理,谁能没有迷茫之时?面对困惑,若不向导师求教,那些难题便永无解答之日。对于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理解哲理的时间本就早于我,我跟随他们,尊称他们为导师;对于在我之后出生的人,若他们理解哲理的时间也早于我,我也会跟随他们,尊称他们为导师。我之所以尊他们为导师,是为了学习他们所掌握的哲理,又何必关心他们的年龄大小呢?因此,无论身份的高低贵贱,无论年纪的长幼,哲理所在之处,便是导师所在之地。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唉,古时候尊师重道的风气早已式微,让人不生疑惑实在不易!即便是古代的圣人,他们智慧超群,仍需拜师求教;而现今的普通人,智慧不及圣贤甚远,却往往以向师者学习为耻。于是,圣人愈加睿智,愚人则更加迷惑。圣人之所以圣明,愚人之所以愚昧,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使然。父母疼爱子女,会选择良师教导,然而成年人却以追随老师学习为耻,这真是令人费解。至于那些教授儿童的老师,他们教授孩子读书认字,这并非我所说的那种能传授真理、解答疑惑的导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
译文:不懂得句读,本应请教老师,却有人疑惑不解也不愿向老师求助;学会了小的知识,大的却遗忘。我未曾见识他的智慧。巫医、乐师、各类工匠,他们不以相互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一旦听到有人称“老师”或“弟子”,便聚集起来嘲笑。问他们为何发笑,他们会说:“他们年纪相仿,懂得的也差不多。向地位低的人学习,会感到羞耻;向高位者学习,则被视为谄媚。”唉!求师的真谛难以恢复,由此可见一斑!巫医、乐师、各类工匠,君子不屑一谈,但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不如这些工匠,真是令人惊讶!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圣人求学不拘泥于一师,孔子便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为师。这些如郯子之辈,其才德皆不及孔子。孔子曾言:“数人同行,必有我师。”由此可见,学生未必不如老师,老师亦非必然胜过学生。领悟道理有先后之分,学术技艺各有专攻,仅此而已。李家之子,名蟠,年方十七,酷爱古文,对六艺经典及传记广泛涉猎,不受世俗对师从的偏见所限,向我求学。我欣赏他遵循古人之路,故作《师说》以赠之。
WENBENJIEXI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一段,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心议题,旨在为反驳“士大夫阶层”以从师为耻的心理提供理论支撑。第二段,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批判“士大夫阶层”不愿意向师傅学习的不良习俗。第三段,以孔子尊师重道的典范为例,阐述古代圣人对师道的重视,进一步论述跟随师傅学习的必要性。第四段,称赞李蟠不随俗流,“践行古道”,并说明撰写本文的初衷。
第一层:直截了当提出核心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指的是两汉之前,“学者”指的是求学之人,与现代所指的具有专门学问的人不同。作者意图以“古代学者”为典范,倡导尊师重道的理念,因此文章伊始便明确提出这一观点。“必定有导师”,强调学者之所以取得成就、形成专长,源于从师学习。这句话不仅起到点题的作用,而且贯穿全文,概括了讨论的主旨和范围,成为文章的核心论点。
思考: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几个层面来论述的?
第二层:概述教师的作用,即传道、授业、释疑。第三层:从反面论述,指出没有老师就无法解决困惑,从理论角度阐明跟随导师的重要性。第四层:提出选择导师的标准,即凡先领悟道理的人,皆可成为我们的导师。第五层:总结前文,提出尊师重道的原则。无论贵贱、长短,道理存在之处,便是导师所在之地。此处,作者传达了勇于向下请教,以能力为师的先进理念。
论证方法采用正反对比:第一层:提出分论点:传承师道已断绝久远,欲使人不迷惑,实属不易!“师道”中的“道”指的是风尚;句子中的两个“也”用于表示语气停顿。第二层:针对社会弊端,从三个角度进行对比,深入分析不尊师重道的根源。首先对比“当今众人”与“古代圣人”;其次对比“为子女选择师傅”与“自身却以从师为耻”;最后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流”与“士大夫阶层”。
思考:第二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利用孔子的言行实例来证明“圣人无常师”的观点,作者最终从这些事例中提炼出新的师道理念:“学生无需优于师傅,师傅也不必比学生更优秀,学习道理有先后顺序,专业技能各有专长,仅此而已。”
思考: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对李蟠的赞扬,既是对他坚守独立品格的认可,也映射出对士大夫们不尊师重道的深刻批判;它不仅揭示了时下的弊端,更通过赞美李蟠,倡导尊师重道的风气。
思考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本段揭示了作者创作《师说》的初衷,确立了“不拘泥于时代限制”、“践行古老道德”的典范,并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同时,“不拘泥于时代限制”与第二段相呼应,“践行古老道德”则与第三段形成对应。
思考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1.结合整句与散句。工整的对仗句与自由的散句相互交织,相得益彰,布局自然而不失节奏。
2.同一意思,表达方式多样。第二段中连续运用了三个对比句式,每个句子的结尾都批判了士大夫轻视师道的恶劣风尚,而且语气逐句加强。
3.巧用顶真修辞技巧。顶真修辞,即取前句末尾之词作为后句的开头,形成前后句首尾相接,环环紧扣的语势。本文多处可见此修辞法的应用,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KETANGXIAOJIE
韩愈的《师说》观点明确,核心突出,全文围绕“学习离不开导师”这一中心思想展开。文章开篇即直击主题,紧扣中心,犹如高楼俯瞰。运用正反举例及引经据典的方法来阐释主旨。其思路宽广,见解深邃,气势磅礴,展现出强大的说服力。即便在当代,我们仍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完成同步资源的《课后巩固》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学课件ppt</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环节一审题,环节二搭建框架,环节五概括写作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0.2* 师说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2* 师说评优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02《师说》pptx、102《师说》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102《师说》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试讲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国子监,御史监察之官,研读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我爱挑战,研读第二段,课文内容研习,研读第三段,研读第四段,结构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