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8.2《登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8.2《登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内容,结束语,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抓取主要意象,描述“自然之秋”。
    2.能从诗歌中总结出“人生之秋”和“国事之秋”。
    3.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鉴赏“三秋图”,领悟“悲”的内涵。
    2.难点:品味诗歌的“人生之秋”、“国事之秋”,理解杜诗的整体风格——沉郁顿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56岁还是客居他乡的杜甫,带病登高,面对秋江秋景,将怎样书写一腔深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登高》,感受杜甫深沉的家国情怀。
    二、诵读诗歌
    1.初读诗歌,先找出诗歌中的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
    要点:悲
    (在诗中,作者是因何而悲呢?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接下来我们细读一下诗歌中对秋景的描绘的内容,也就是诗歌的前两联)
    三、品味诗歌内容。
    (一)赏“自然之秋”
    找学生朗读诗歌前两联,标出前两联中的意象,描绘出诗歌前两联所描绘的画面,并总结诗歌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要点: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群在迎风飞翔、盘旋往复。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奔流不息。
    意境——肃杀苍凉,雄浑壮阔
    (二)品“人生之秋”
    律诗一般前两联侧重在写景,后两联侧重在抒情,写景是为后文抒情做铺垫。我们这首诗前两联也是侧重在景物描写上,极力地描写秋景,但是直到颈联,诗中才第一次出现“秋”字,而且还是“悲秋”,“悲”这个字和首联的哪个字又是相契合的呢?(“哀”),那么诗人悲哀的除了秋景还有什么呢?
    合作探究:品味诗歌的颈联,你能读出几层“悲”?
    要求:抓关键词赏析。
    句式:从(关键词),我读出了老杜悲 。
    示例: 从“万里”二字,我读出了老杜悲“身居万里之外,远隔千山万水,有家难归。”
    要点:
    ①“万里”,身在万里之外,远隔千山万水,浓浓的思乡之悲。(空间)
    ②“悲秋”:草枯叶落,百花凋零,韶光易逝。
    ③“作客”:寄居他乡,有家难归。
    ④“常”:飘泊之久,常年羁旅。
    ⑤“百年”:时值暮年、生命短暂、壮志难酬。(时间)
    ⑥“多病”:垂垂老矣,年老多病。
    ⑦“台”:太至高迥,人之渺小。
    ⑧“独”,亲朋远隔,孤独无依。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诗人面对着阔大苍凉的秋景,无边无际的萧萧落叶,奔流不息的滚滚江水,不由地就联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无限的悲愁在这一瞬间就涌上了心头,感情也在这重重叠叠的愁绪中陡然变得深沉了许多。
    (三)悟“国事之秋”
    颈联诗人悲自身命运多舛,已到感情的制高点,那么诗歌的尾联又有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呢?
    重点:联系写作背景,抓住“艰难”和“潦倒”,重点看课下注释
    补充资料:
    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 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解读:自身命运“艰难”颈联我们已经感知,对于国家来说,当时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所以此时国家也正是“艰难”之时。“潦倒”,是言自己面对如此动荡的局势,自己虽心念家国,心忧苍生,但是却因病断饮、仕途失意,至此为止,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操,也就跃然于纸上。所以尾联由抒写个人的命运悲苦,转向国运多艰——国事之秋,尾联扩大了诗的意境,升华了诗的主题,情感显得深沉而博大。
    联系诗歌《蜀相》(写自己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诸葛亮的称颂和惋惜,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自己的数间茅屋,想到了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表面写的是自己,但实际上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总结杜甫诗歌的情感和风格
    情感——忧国忧民 风格——沉郁顿挫
    小结:三幅“秋景图”,述说重重悲,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也推崇此其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诗歌节奏的抑扬顿挫,意境的雄浑苍凉,情感的博大深沉,使得诗歌有了沉郁顿挫之感。
    四、结束语
    古代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无论穷达,心心念念的永远是家国,永远是黎民苍生。所以我们透过这一幅幅“秋景图”,看到的是一颗忧思沉郁的“忧国忧民心”。这样的杜甫,值得我们点赞,值得我们深深佩服!
    五、作业
    写作:
    1、以杜甫的口吻,将本首诗改写成一段现代文。
    2、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对杜甫说什么?以“老杜,我想对您说”开头,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相关教案

    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总结写法,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教案,共15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内容研读,拓展探究,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