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4.1《故都的秋》任务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14.1《故都的秋》任务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写景状物散文单元的必讲篇目,也是一篇历久弥新、传吟久远的散文名作。本文通过对北平秋景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秋的自然景色,风物人情,抒发了对北平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一种忧郁、孤独的心绪,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
    预习指导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圈点勾画触动你心弦的句子。
    2.结合学案的背景资料,做到知人论世。
    3.读背“飞花令”中古诗词里有关“秋”的诗句。
    学习目标
    1.赏秋景、品秋味、析秋情,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内心的忧思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赏秋景、品秋味、析秋情,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内心的忧思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秋挥毫泼墨,为秋放纵笔端,酝酿吟秋之佳句,流淌诵秋之美文。看图猜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秋有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有色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秋有声
    古人写秋,赏其形,观其色,听其声,那么郁达夫不远千里,颠沛流离来到北平,饱尝一尝什么?秋味。那么,我们就跟随郁达夫一起来品尝一下这独有的“秋味”。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诵读,知秋意
    自学指导:快速诵读,思考:
    任务一: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郁达夫先生对于故都的秋,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圈点勾画,找出直抒胸臆的句子。
    【点拨】: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者意念之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和底色。
    任务二:郁达夫钟情于这独有的秋味飘荡在何处,流落到哪里,又体现在哪些北平的景物中?请大家快速浏览文段3-11,找出相关的景物。
    点拨:秋院(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细咀嚼,品秋味
    自学指导:再次诵读、美读,读出独有的“秋味”。
    【注意:任选一幅秋景图,读准字音、节奏、情感。】
    小组合作: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巧妙地表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注意:以秋院、秋槐、秋雨为例,任选一幅画面,组长统筹安排】
    秋院组:
    点拨:一椽破屋:陈旧、凋敝,衰败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驯鸽的声音极微小,衬托出环境的寂静、幽静,体现出作者那种宁静、悠闲。
    泡一碗浓茶:喝茶是闲人雅趣,特别是“浓”字更能传达出一种苦涩的味道。 清苦、清闲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蓝白色是冷色调,能传递出心情的低落和凉意 。 清冷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几根疏疏落落”数量上稀少,“尖细且长”写出秋草的外形:枯瘦、衰弱,生命的悲凉。
    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郁达夫在秋院细数漏光与王安石罢相后“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异曲同工,都体现出作者的清闲和淡淡的落寞情怀。
    秋槐组:诵读 如何 体现静
    点拨:“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通过触觉来写静。这句话能感受到一种安静和一丝寂寞、失落。
    如果不是万籁俱静的环境,就不会有这样细微的体验,如果没有宁静似水的情怀就不会有这么精致的触觉。
    纵才八斗,也“有志不得骋”,国事艰难,郁达夫不得不从上海退隐到杭州,人生短暂,而坐看年华付水流,是何等苦闷,何等寂寞!
    秋雨组:
    点拨:“灰沉沉的天底下”、“一阵凉风”、“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这些语句能看出作者哪种清闲的感觉,从文中我们读到了凉,那么悲从何来呢?其实这里面化用了辛弃疾的名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请看下面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天气转凉了,一年剩下的光阴就不多了;言外之意,人到中年,剩下的光阴也不多了。这尾音一拖,那种感叹悲凉的味道就出来了。作者这里话秋凉,言外之意是,如今历尽沧桑,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作者谈天气不谈国事,反映的正是一种政治高压。化用名句,含蓄隽永。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感其意, 悟秋情
    深入思考:为什么故都的秋特别的清、静、悲凉 ,作者还要像品味美食一样欣赏他,愿意折寿去留住它,深爱它?(联系时代和创作背景)
    点拨: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对于同一轮明月,高兴的人写她,她在笑;忧郁的人写她,她在愁。通过对郁达夫孤独秋景的感受,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清、静、悲凉”,这就是北国秋的味道,这就是作者辗转千里饱尝的故都的秋味。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作者在景物中融入了自己特有的主观感情色彩,这种情与景的高度和谐统一在故都的秋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总结: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就在故都的民宅内外、胡同两旁、槐树前后,就在天上,枝头,嘴边……从这些存在于天空地面,千家万户的秋姿秋态秋色秋声秋实秋意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具有浓厚的北国地方特色的人情风物的热爱赞美,对故都的秋的神往、眷恋,可以看出作者借此流露出的真切深沉的民族感情和追求淡泊恬静、悠闲的生活情趣,也可以看出作者流露出的深沉的苦闷、忧思和落寞之情。
    结束语: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含蓄而深沉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碗茶,苦涩而清醇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让郁达夫沉醉,也让我们痴迷,感谢郁达夫,感谢这篇优美散文,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秋天之旅,也祝愿我们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秋天。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绘秋,比秋,诵秋,议秋,结课,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获奖教学设计,共1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