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仍然较大。表示意2023年我国新疆、江西、广东和黑龙江四个省级行政区部分经济指标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 甲省区在四个省区中( )
A. 面积最大B. 纬度最高
C. 位置最东D. 科技最发达
2. 乙省区为( )
A. 江西B. 新疆
C. 广东D. 黑龙江
3. 新疆粮食单产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作物生长周期长B. 黑土地肥力高
C. 光照强,日温差大D. 雨热同期,降水多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甲省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应为广东省,科技最发达,D正确;面积最大的是新疆,A错误;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B错误;位置最东的是黑龙江,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乙省区2023年工业营收最多,工业较为发达,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仅次于广东省,应为江西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新疆粮食单产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温带大陆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日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C正确;作物生长周期长、黑土地肥力高是黑龙江省的农业区位优势,AB错误;雨热同期是江西省的农业区位优势,D错误。故选C。
传统乡村聚落布局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同一区域的聚落景观有着一脉相传的布局思路,如背山、面塘、临路等。湘江流域古村落众多,展现出明显的布局思路的传承演化。图1示意湘江流域甲、乙两地传统乡村聚落形态。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传统乡村聚落共同的布局特点为( )
A. 面塘B. 背山
C. 临路D. 远水
5. 湘江上下游传统乡村聚落布局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下游水源需求小,无须面塘B. 下游受冬季风影响小,无须背山
C. 上游水源不稳定,需要面塘D. 上游受夏季风影响大,需要背山
6. 为促进湘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应( )
A. 大力打造现代村落B. 全面进行复古修复
C. 促进周边均衡发展D. 适度推动旅游开发
【答案】4. B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甲、乙两地的乡村聚落都背靠山脉,面向河流,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背山和临水,B正确,D错误。乙面塘,甲没有;甲、乙都没有临路,AB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传统乡村聚落共同的布局特点是背山,B错误;考虑湘江流域处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吹西北风,背山主要是避开冬季风,D错误;上游河流流速快,水体容易流失,水位季节变化更大,为了保证用水,聚落前增加了水塘,C正确;湘江下游地势低平,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水源需求大,A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传统乡村聚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适度推动旅游开发,K可以促进传统乡村聚落的发展,D正确;大力打造现代村落会破坏传统乡村聚落,A错误;全面进行复古修复不现实,而且会破坏传统乡村聚落,B错误;促进周边均衡发展与传统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青藏高原金矿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金沙江流战金矿点多面广,但贫多富少,小型矿床多,大中型矿床少,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带空间分布一致。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完成下面小题。
7. 金沙江金矿形成的地质过程主要有( )
①出露的金矿石在地壳运动中受挤压破碎②出露的金矿石被江水磨蚀、搬运
③金沙江挟带的金矿石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④出露的金矿石易滚落至金沙江中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8. 为保障该地金矿资源安全,宜采取的措施是( )
A. 继续提高金矿开采量B. 限制开采,全力保护矿区环境
C. 加强矿产的外运能力D. 改善矿区环境,加强开采管理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金沙江沙金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岩浆活动形成金矿石,地壳运动使含有金矿石的岩体出露地表,出露地表后含有金矿石的岩体易被外力风化崩解破碎掉入金沙江中,金沙江水流湍急,搬运和磨蚀能力强,使金矿石从岩体中分离出来形成金沙,金沙江携带的金沙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的,②③正确;出露的金矿石不会直接滚落至金沙江中,只有当出露的金矿石风化崩解破碎才能被带到河流中,④错误; 出露的金矿石受地壳运动影响小,①错误。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为保障该地金矿资源安全,宜采取的措施是改善矿区环境,加强开采管理,D正确;继续提高金矿开采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错误;限制开采,全力保护矿区环境,做法过于极端,限制了地区的经济发展,B错误;加强矿产的外运能力与保障该地金矿资源安全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我国计划在舟山、宁波、大连、青岛建立四大储油基地。由于大型储油罐对钢材的硬度、韧度有严格要求,我国的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多年来一直受制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完成下面小题。
9. 多年来制约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关键因素是( )
A. 交通条件B. 选址问题
C. 技术条件D. 政策力度
10. 我国在沿海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 土地成本较低B. 消费市场广阔
C. 石油储量丰富D. 安全系数较高
11. 我国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意义是( )
A. 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B. 拓宽石油供应渠道,确保石油供应稳定
C. 拓展石油用途,提高能源利用率
D. 提高石油价格,保障国家外汇储备
【答案】9. C 10. B 11. A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由于大型储油罐对钢材的硬度、韧度有严格要求,我国的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多年来一直受制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制约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关键因素是技术条件,C正确;与交通条件、选址问题、政策力度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我国计划在舟山、宁波、大连、青岛建立四大储油基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B正确;土地成本较高,A错误;石油储量少,C错误;安全系数高不是最主要的有利条件,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我国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意义是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A正确;此举不能拓宽石油供应渠道,B错误;并非拓展石油用途,C错误;石油储备基地保障国内的石油稳定供应,并不投放国外市场,D错误。故选A。
坦噶尼喀湖(如图)地处东非大裂谷的西部,形成于100万年前,深度仅次于贝加尔湖,鱼类资源丰富,多特有物种。该湖泊上层与下层的温度差异明显,存在季节性的上升流,湖底沉积者较丰富的营养物质。1913年以来,湖面水温上升了近1℃。完成下面小题。
12. 坦噶尼喀湖多特有鱼类物种的原因有( )
①地形较封闭②湖泊较年轻③湖水深度较大④湖底营养物质丰富
A. ①②B. ①③
C. ③④D. ②④
13. 坦噶尼喀湖形成季节性上升流的驱动力是( )
A. 河流注入B. 上热下冷
C. 信风吹拂D. 人为干扰
14. 近几十年来,坦噶尼喀湖渔获量的变化最可能是( )
A. 呈下降趋势B. 呈上升趋势
C. 先下降后上升D. 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12. B 13. C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坦噶尼喀湖为断陷湖,地形较为封闭,湖水深度大,仅次于贝加尔湖,形成时间早,形成于100万年前,鱼类资源丰富,多特有物种,①③正确;湖泊较年轻,即湖泊形成较晚,不利于特有鱼类物种形成,②错误;湖底营养物质丰富,但不是多特有鱼类物种的原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坦噶尼喀湖形成季节性上升流的驱动力是东南信风的吹拂,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当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控制,坦噶尼喀湖南北走向,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表层湖水向西北方向流动,深层冷湖水上泛,形成季节性的上升流,C正确。与河流注入、上热下冷、人为干扰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由于全球变暖,湖水蒸发增大,水面下降,湖面萎缩。全球变暖导致水温升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改变,影响生存环境,导致鱼类数量减少。从鱼类资源的形成来看,该地鱼类资源丰富与上升流有关,全球变暖导致湖泊表层水温升高,抑制了冷水上升,湖底营养物质上泛至表层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鱼类数量减少。近几十年来,坦噶尼喀湖渔获量的变化最可能是呈下降趋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状况及政策。脱钩指数可以反映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数值越大说明碳排放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下图示意2005-2019年我国脱钩指数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5. 2011年后,我国脱钩指数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人口增速B. 政策引导
C. 经济结构变化D. 环境压力增大
16. 我国为进一步降低脱钩指数应( )
A. 改善能源结构,发展风光电技术B. 优化产业结构,将高排放企业转移至西部
C. 加快经济增速,均衡地区发展D. 限制双碳排放,禁止高排放企业开办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人口增速相对稳定,不会是主要影响因素,A 错误;政策引导可以推动节能减排和经济转型,从而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改善,B 正确;经济结构变化是一个较长过程,不是短期内快速下降的最可能因素,C 错误;环境压力增大不是直接导致脱钩指数快速下降的因素,D 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改善能源结构,发展风光电技术,可以减少对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实现弱脱钩,A 正确;高排放企业转移至西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问题,且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B 错误;加快经济增速如果不注重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不一定能实现弱脱钩,C 错误;禁止高排放企业开办过于绝对,不利于经济发展,应采取合理措施推动其转型升级,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克海峡(如图)位于新西兰南岛(人口371万人)和北岛(人口121万人)之间,由地壳沉陷而成,南北长205km,东西宽23~144km,水深71~457m,水流湍急多变,迄今未修筑跨海大桥。该海峡沟通了南太平洋与塔斯更海,是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航道。
(1)简述库克海峡沿岸的地形特征。
(2)分析库克海峡水流湍急多变的原因。
(3)简述库克海峡迄今未修筑跨海大桥的原因。
【答案】(1)海峡沿岸地势陡峭,多悬崖峭壁;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2)水道较窄,流速易受狭管效应影响而加快;受中纬西风控制(中纬西风冬季较强,夏季较弱),流速多变。
(3)库克海峡由地壳运动断裂沉陷而成,水域较深;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为西风漂流的通道,局部水道较窄,水流湍急;新西兰人口较少,交通需求较少;修筑跨海大桥需应对复杂的海域环境,投资较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南北二岛有山脉直逼海岸,海峡沿岸地势陡峭,多悬崖峭壁;由海岸线形状来看,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西北侧有喇叭口形海域,水道较窄,两岸陡峻,流速易受狭管效应影响而加快;受中纬盛行西风控制,因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冬季盛行西风带北移该地受西风控制,风力较强,夏季盛行西风带南移,此地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受风力影响,海水流速多变。
【小问3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得,库克海峡东西宽23~144km,水深71~457m,跨度大,海水深,修建难度大。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断裂陷落,地震频发,地质条件差,不利于大型工程建设;海峡两侧为山地,悬崖林立,为施工增加建设难度;受西风带控制,多大风天气,加之海峡走向和盛行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增强,风浪大,水流湍急;新西兰人口总和不到500万,人口较少,交通需求较少;修筑跨海大桥需应对复杂的海域环境,投资较大,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较多。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暑礁是我国南沙群岛中的一座珊瑚环礁,有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礁盘。2014年至2015年,我国使用吹沙填海技术,在永暑礁西南礁盘建成了水陆面积达2.8km2的人工岛——永暑岛,岛上基础设施较完善。永暑岛周国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周国海域的海底除了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外,还蕴藏着其他矿藏。图1、图2分别示意永暑礁位置及主礁盘等深线分布。
(1)简述我国在永暑礁吹沙填海的有利条件。
(2)结合永暑岛及其周边的资源情况,说明永暑岛海洋空间资源可能的开发方向。
(3)说明在永暑礁吹沙填海对我国国家安全的积极意义。
【答案】(1)永暑岛以浅水区珊瑚环礁为地基,便于沙石填埋;岛礁周边海域海底沙石充足,便于就地取材;我国挖泥船的技术水平高;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有保障。
(2)永暑岛位置独特,景色宜人,基础设施完善,可以开发旅游业;热带海域热量充足,可进行水产品养殖开发;永暑岛周边有广阔的海面,可开发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利用海底丰富矿产,开发能源资源并建设能源储备基地。
(3)吹沙填海,宣示国家主权,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成为南海上的中转补给站,保障我国海上通行安全;为我国海洋科研、气象观察、环境保护等提供相应的服务;加快周边各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维护国家资源安全。
【解析】
【小问1详解】
永暑岛的前身为永暑礁,生长发育较好,为沙石填埋提供了稳定的地基条件。永暑礁为珊瑚礁,珊瑚虫长期累积,海水深度较浅。受永暑礁的阻挡,岛礁周边海域海水流速较慢,沙石沉积较多,便于就地取材。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挖泥船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吹沙填海提供了技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资金充足,且处于国防安全的需要,政策大力支持吹沙填海作业。
【小问2详解】
有材料可知“永暑礁是我国南沙群岛中的一座珊瑚环礁,有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礁盘岛上基础设施较完善”,说明永暑岛位置独特,景色宜人,基础设施完善,可以开发旅游业,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有材料可知:“永暑岛周国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周国海域的海底除了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外,还蕴藏着其他矿藏”,说明永暑岛纬度低,属于热带海域,热量充足,渔业资源丰富,可进行水产品养殖开发;永暑岛周边有广阔的海面可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可利用海底丰富矿产,开发能源资源并建设能源储备基地。
【小问3详解】
吹沙填海使永暑礁变为永暑岛,增加了国土面积,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吹沙填海后,在岛上新建了机场、医院等基础设施,;成为南海上的中转补给站,便于物资供给与人员往来,保障我国海上通行安全。吹沙填海后,形成永暑岛,为周边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基地,为我国海洋科研、气象观察、环境保护等提供相应的服务,是我国在南海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加快周边各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我国的军事实力,为我国的国土安全和主权完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和肉类的充足供应是日常生产、生活的坚实基础。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粮食、肉类自给率高值区分布。
(1)指出青藏高原粮食自给率高值区的分布地区,并说明原因。
(2)简述青藏高原肉类自给率高值区畜牧业的畜种和生产特征。
(3)请为提高青藏高原肉类自给率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河谷。原因:海拔相对较低,热量充足,农作物生长期长;靠近河流,灌溉水源丰富;位于河谷地区,土壤深厚肥沃。
(2)畜种特征:畜种以适应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牲畜为主。生产特征:该区域高寒草甸分布面积广;畜牧业以天然放牧为主,集约化程度低。
(3)积极培育人工草场;提高畜牧业的集约化程度;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牧品种。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青藏高原粮食自给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河谷地区。原因: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热量充足,地形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适宜农作物生长时间较长;靠近雅鲁藏布江,灌溉水源丰富;位于河谷地区,受河流冲积作用,土壤深厚肥沃。
【小问2详解】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含氧量低。畜种特征:畜种以适应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牲畜为主。
生产特征:该区域的地带性植被为高寒草甸,高寒草甸分布面积广;畜牧业以天然放牧为主,粗放经营,集约化程度低。
【小问3详解】
积极培育人工草场,作为天然草料的补充;提高畜牧业的集约化程度;集中管理,减少资源的浪费;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牧品种,提高畜种的抗病能力。
省区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023年工业营收/亿元
2023年粮食产量/万吨
粮食单产/
(千克·公顷-1)
甲
135673.2
185803.6
1258.2
5764.4
乙
32200.1
40922.2
2198.3
5824.4
丙
15883.9
35677.3
7788.2
5282.6
丁
19125.9
17540.3
2119.2
7502.1
[地理][期末]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末]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2页。
[地理][期末]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末]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3页。
[地理][期末]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末]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