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演练[综合训练+能力提升+知识导学+教学设计+基础训练]同步练习(5-6章)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课堂检测,共3页。
B.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2.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小林的父亲发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看不清近处的小字,但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关于小林父亲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4.小丽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下列选项中,关于小丽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是远视眼B.小丽的眼镜是凹透镜
C.小丽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D.小丽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5.眼睛和照相机都可以成像,但它们的调节方式不相同。照相机要照远处景物时,必须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使像成在底片上;而正常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使之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6.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可以用________镜来矫正。经朋友推荐,张老师换用了一种新型眼镜,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张老师就可以通过________(选填“A”或“B”)区看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了。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承接像的光屏(或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这个凸透镜的距离都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选项A、C、D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①图中,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①图表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会聚在视网膜上,需要在光进入人的眼睛之前先被会聚一些,因此用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③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②图中,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②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会聚在视网膜上,需要在光进入人的眼睛之前被发散一些,因此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④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综上可知,选项D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的是远视眼,远视眼成因是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因此矫正时需要使光提前会聚,需要戴凸透镜,故A选项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能矫正近视眼,因此小丽是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5.【答案】减小 减小
【解析】用照相机拍摄远处景物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镜头向后缩,使镜头靠近底片,减小凸透镜到底片的距离。
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强,使来自近处物体某点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弱,使来自远处物体某点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6.【答案】远视 凸透 B
【解析】由题意可知,张老师看近处书上的字,需要戴上眼镜;看远处的同学,不需要戴眼镜,所以张老师的眼睛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是远视眼。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由题意可知,镜片A区厚度均匀,对光没有偏折作用;B区可以矫正视力,相当于凸透镜,所以现在张老师可以通过B区看书,通过A区看同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同步训练题,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综合训练题,共3页。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巩固练习,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