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2课时

    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2课时第1页
    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2课时第2页
    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2课时第3页
    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2课时第4页
    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2课时第5页
    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2课时第6页
    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2课时第7页
    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2课时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背景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析读课文,第一层第二层,亭的位置环境,亭名的由来,写“乐”,随和亲民,与民同乐,白发苍苍,老迈醉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果让你把第1段分为两层,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2.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本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
    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
    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
    表示转接,标记语意转变。
    4.第2段描写了山间朝暮之景,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利用时间推移,采用了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
    5.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
    前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季山水之乐
    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是因百姓乐而乐
    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
    6.第3段可分为几个小层次?怎么分?
    可分为四个小层次。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是全段的核心,其他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7.第3段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这幅画面中读出了什么?
    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太守治理下滁州政治清明
    “负者”、“行者”、老人、小孩,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
    8.通过第3段中的这些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太守形象?
    9.课文第4段中“然而禽鸟……其乐也”一句中的几个“乐”含义相同吗?如果不相同,分别是什么?
    本句层层推进,道出了百姓的快乐就是太守最大的快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句中几个“乐”字含义各不相同。禽鸟之“乐”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人之“乐”不仅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能纵情山水,同时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太守“乐其乐”则表明太守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处境为悲,反而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
    10.本文多次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
    11.第4段中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这几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人思考。通过这样轻松闲逸的问答,文章由写景巧妙地过渡到记事、言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此句是全文的核心,运用了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醉翁饮酒买醉,寄情山水,忧君思国。“醉翁之意不在酒”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蕴含着事理的逻辑关系。这样静态的景物又具有了动感,更加丰富了表现力。
    1.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滁州百姓的欢乐情形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地出游,可见他们的生活安定富足,这是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直接关系的。太守是为此而乐。能与民同乐,也是太守的政治理想。
    2.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你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
    1.关于《醉翁亭记》的主题,历来有“忧虑说”和“闲适说”两种主要意见。你赞成哪一种?说说理由。
    (示例一)我赞成“忧虑说”。在欧阳修任职期间,滁州当地虽然和平安定,但是当时整个北宋王朝却是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凸显,这又不能不使作者感到忧虑和痛心。(示例二)我赞成“闲适说”。文章描写滁州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禽鸟之乐,表现出作者“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
    2.同为逆境中的借景抒情寄意之作,你认为《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积极进取,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不同点:《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侧重表现欧阳修豁达乐观、与民同乐的精神。《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1.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C项表肯定的语气,其他三项表判断的语气。
    2.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B.第三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游人之乐,并且层层递进,点明主旨。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依次是“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本文先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接着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再写太守与民同乐,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背诵全文。2.完成晚练。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学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知人论世,走近作者,欧阳修,探寻背景,初读感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结构,基础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评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欧阳修,知人论世,“六一居士”,背景介绍,文本研讨,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众人游宴之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配套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写作背景,醉翁亭,读准字音,环绕着滁州城,疏通文意第一段,意趣情趣,疏通文意第二段,疏通文意第三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