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210898/0-1727795489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210898/0-17277954896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210898/0-1727795489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过关检测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共13页。
第1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血管内的红细胞B.乳腺导管内的液体C.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D.胰腺分泌的消化酶答案:C2.“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的人,到达平原地区后身体会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项错误。“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氧气含量突然增加)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氧气含量)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正常渗透压,C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项正确。3.人体对水的摄入量超过排出量时会导致机体内水的总量过多,表现为细胞外液增多、血钠浓度降低,严重时会出现水中毒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和正常状态相比,水中毒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体积增大B.人体中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导致的水肿现象就是水中毒C.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人体若只补充水不补充盐,可能会导致水中毒D.若水中毒较严重且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缓解,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危害健康答案:B解析:水中毒时,细胞外液增多,渗透压降低,会引起细胞内液增多,细胞体积变大,A项正确。组织水肿是人体组织液中的溶液含量增加,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而水中毒的最主要原因是体液中水分增多,溶质的相对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两者有本质的区别,B项错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人体大量出汗,若只补充水不补充盐,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水中毒,C项正确。水中毒严重时,会引起细胞内液增多,影响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危害健康,D项正确。4.下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液B.当⑤的渗透压升高时,可引起组织液增多C.②是人体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正常情况下,③处的 CO2浓度最高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⑤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项错误。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组织液将减少,B项错误。细胞质是人体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项错误。CO2由细胞产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组织液、血浆,因此③(细胞内液)处的CO2浓度最高,D项正确。5.下图是参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答案:A6.下列有关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D.淋巴液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答案:D解析:淋巴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渗透是单向的,只能由组织液到淋巴液。7.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C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不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8.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人体血浆pH的主要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O2只能从组织细胞单向进入组织液B.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神经调节C.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过多CO2会使血浆pH降低D.若人体内多余的Na+没有排出,会影响渗透压的大小答案:C解析:CO2是人体组织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经过自由扩散只能从组织细胞单向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神经调节,B项正确。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CO2,C项错误。Na+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若人体内多余的Na+没有排出,会影响渗透压的大小,D项正确。9.人体在烧伤、过敏等情况下,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会增加,此时不可能发生( )A.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B.细胞间隙液体减少C.血浆渗透压下降D.淋巴液增多答案:B解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水分更多地流向组织液,引起组织液即细胞间隙液体增多,形成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多也可能导致淋巴液增多。10.下列关于滑雪运动员在比赛时身体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比赛在寒冷的冰雪环境下进行,他们无法维持体温恒定B.比赛时的剧烈运动使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C.比赛时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会使他们的内环境稳态失调D.比赛时他们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都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答案:D解析:寒冷环境中,健康人能维持体温恒定,A项错误。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相对稳定,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后,pH不会明显降低,B项错误。人体有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比赛时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会使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但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稳态失调,C项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比赛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都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项正确。1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血糖、氧气的含量相等B.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时人就不会患病C.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内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D.内环境中可以检测到氨基酸、尿素、血清球蛋白等物质答案:D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A项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时人也可能会患病,如遗传病,B项错误。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C项错误。1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中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外液中Na+的增加量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将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B项错误。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因此静脉滴注的生理盐水中的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C、D两项错误。13.下图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液中的物质只能来源于A液B.B液中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进入A液C.A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D.红细胞和组织细胞所处内环境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液。血浆中的物质可以来源于组织液,也可以来源于血细胞和淋巴液等,A项错误。血浆中的物质只有部分能进入组织液中,B项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因此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C项错误。红细胞所处内环境是血浆,而组织细胞所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D项正确。14.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B.白蛋白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C.白蛋白减少,运输氧气的能力减弱D.白蛋白增多,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答案:B解析:白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会相对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项错误。白蛋白不运输氧气,C项错误。白蛋白不会随泌尿系统排出,D项错误。15.肝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衰竭患者失去肝的正常调节功能时,极易出现水潴留(组织间隙过量的体液滞留)、酸碱失衡、营养代谢失调等内环境紊乱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B.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肝衰竭患者表现为尿量增加、下肢浮肿、体重增加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答案:C解析:肝衰竭患者表现为尿量减少、严重腹水等。16.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原训练时,运动员体内的红细胞数目增多B.中暑时,人体体温有所升高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酶活性降低D.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内的血浆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答案:C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不会下降,故酶活性不会降低,C项错误。17.下图是红细胞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细胞中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血浆至少穿过5层膜B.CO2生成H2CO3是在血浆中完成的,碳酸酐酶可以催化H2CO3的分解C.图中组织液中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O3-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包括pH等理化性质及成分的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组织细胞中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血浆至少穿过5层膜,分别是线粒体膜2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2层(进、出),A项正确。据图可知,CO2生成H2CO3是在血浆和红细胞中完成的,碳酸酐酶可以催化H2CO3的合成,B项错误。图示组织液中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O3-,占到88%,C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包括pH等理化性质及成分的相对稳定,D项正确。1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家兔的血浆中是否含有缓冲物质,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表明家兔血浆对酸和碱的缓冲效果均较强B.该实验严格遵循对照原则,但没有严格遵循等量原则C.该实验在添加酸或碱之前应测定家兔血浆和缓冲液的pH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添加的Na2CO3溶液和乳酸答案:B解析:该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不同外,甲组和乙组加入的缓冲液的量、血浆的量也不同,因此没有严格遵循等量原则,也没有严格遵循对照原则,B项错误。19.下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B.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C.内环境稳态即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D.人体内的液体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构成细胞外液答案:D解析: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D项错误。2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1.(8分)下图是内环境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人们把这个液体环境叫作 ,其中的②是 。 (2)如果图中的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当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填“升高”或“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 (填“H2CO3”或“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①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 的含量有关,若其含量减少,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1)内环境 组织液 (2)降低 NaHCO3 (3)蛋白质22.(10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Ⅴ的名称为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结构Ⅰ代表的是 系统,Ⅲ代表的是 系统,物质③是指 。(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填“甲”“乙”或“丙”)。 (4)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 答案:(1)皮肤 Na+和Cl- (2)循环 呼吸 CO2 (3)丙 (4)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23.(10分)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等处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1)脑脊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脑脊液的作用是 。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受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专家做了临床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 ; ② 。 答案:(1)属于 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3)组织液 血浆 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ACTH治疗,停药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24.(12分)下表是健康人组(A组)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组(B组)相关生化指标长期检测所得数据的统计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A组血糖浓度在就餐后1 h内会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 。(2)B组血浆渗透压比A组高,这与血浆中 含量较高密切相关。 (3)B组尿渗透压比A组低,主要原因是 。 (4)细胞代谢需要依靠 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 。 (5)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答案:(1)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和吸收(2)葡萄糖(3)B组患者肾病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4)氧化分解葡萄糖 反应物(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5.(10分)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浆pH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空腹要求至少禁食8 h,其原因是 。 (2)参与维持pH的HCO3-/H2CO3的形成机制是 。这主要与体内的 系统的活动有关。 (3)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甲、乙2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试管甲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HCl,试管乙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1%的NaOH,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 。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 答案:(1)进食易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无法判断其是否正常(2)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O2+H2OH2CO3H++HCO3-。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参与维持pH 呼吸(3)①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两个以蒸馏水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②增设两个以缓冲液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结果是加入HCl、NaOH前后的pH也基本不变实验步骤甲组乙组步骤1每组取2支试管,编号1、2步骤22支试管分别滴加5 mL缓冲液、家兔血浆2支试管分别滴加1 mL缓冲液、家兔血浆步骤3滴加1 mL Na2CO3溶液滴加1 mL乳酸步骤4测定pH并记录结果甲组的1号和2号pH差异不大,乙组的1号和2号pH差异也不大;甲组和乙组的1号pH差异较大,甲组和乙组的2号pH差异也较大编号使用药物治疗时间治疗前水肿指数治疗后水肿指数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A组ACTH(79例)3个月4.1~9.61.1~2.91.1~2.9B组地塞米松(79例)3个月5.1~7.13.3~4.95.1~9.8项目血浆渗透压/(mmol·L-1)尿渗透压/(mmol·L-1)A组300.2710.3B组320.2430.9
第1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血管内的红细胞B.乳腺导管内的液体C.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D.胰腺分泌的消化酶答案:C2.“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的人,到达平原地区后身体会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项错误。“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氧气含量突然增加)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氧气含量)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正常渗透压,C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项正确。3.人体对水的摄入量超过排出量时会导致机体内水的总量过多,表现为细胞外液增多、血钠浓度降低,严重时会出现水中毒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和正常状态相比,水中毒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体积增大B.人体中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导致的水肿现象就是水中毒C.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人体若只补充水不补充盐,可能会导致水中毒D.若水中毒较严重且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缓解,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危害健康答案:B解析:水中毒时,细胞外液增多,渗透压降低,会引起细胞内液增多,细胞体积变大,A项正确。组织水肿是人体组织液中的溶液含量增加,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而水中毒的最主要原因是体液中水分增多,溶质的相对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两者有本质的区别,B项错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人体大量出汗,若只补充水不补充盐,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水中毒,C项正确。水中毒严重时,会引起细胞内液增多,影响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危害健康,D项正确。4.下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液B.当⑤的渗透压升高时,可引起组织液增多C.②是人体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正常情况下,③处的 CO2浓度最高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⑤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项错误。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组织液将减少,B项错误。细胞质是人体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项错误。CO2由细胞产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组织液、血浆,因此③(细胞内液)处的CO2浓度最高,D项正确。5.下图是参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答案:A6.下列有关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D.淋巴液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答案:D解析:淋巴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渗透是单向的,只能由组织液到淋巴液。7.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C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不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8.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人体血浆pH的主要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O2只能从组织细胞单向进入组织液B.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神经调节C.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过多CO2会使血浆pH降低D.若人体内多余的Na+没有排出,会影响渗透压的大小答案:C解析:CO2是人体组织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经过自由扩散只能从组织细胞单向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神经调节,B项正确。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CO2,C项错误。Na+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若人体内多余的Na+没有排出,会影响渗透压的大小,D项正确。9.人体在烧伤、过敏等情况下,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会增加,此时不可能发生( )A.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B.细胞间隙液体减少C.血浆渗透压下降D.淋巴液增多答案:B解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水分更多地流向组织液,引起组织液即细胞间隙液体增多,形成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多也可能导致淋巴液增多。10.下列关于滑雪运动员在比赛时身体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比赛在寒冷的冰雪环境下进行,他们无法维持体温恒定B.比赛时的剧烈运动使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C.比赛时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会使他们的内环境稳态失调D.比赛时他们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都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答案:D解析:寒冷环境中,健康人能维持体温恒定,A项错误。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相对稳定,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后,pH不会明显降低,B项错误。人体有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比赛时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会使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但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稳态失调,C项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比赛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都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项正确。1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血糖、氧气的含量相等B.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时人就不会患病C.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内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D.内环境中可以检测到氨基酸、尿素、血清球蛋白等物质答案:D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A项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时人也可能会患病,如遗传病,B项错误。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C项错误。1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中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外液中Na+的增加量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将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B项错误。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因此静脉滴注的生理盐水中的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C、D两项错误。13.下图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液中的物质只能来源于A液B.B液中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进入A液C.A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D.红细胞和组织细胞所处内环境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液。血浆中的物质可以来源于组织液,也可以来源于血细胞和淋巴液等,A项错误。血浆中的物质只有部分能进入组织液中,B项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因此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C项错误。红细胞所处内环境是血浆,而组织细胞所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D项正确。14.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B.白蛋白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C.白蛋白减少,运输氧气的能力减弱D.白蛋白增多,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答案:B解析:白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会相对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项错误。白蛋白不运输氧气,C项错误。白蛋白不会随泌尿系统排出,D项错误。15.肝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衰竭患者失去肝的正常调节功能时,极易出现水潴留(组织间隙过量的体液滞留)、酸碱失衡、营养代谢失调等内环境紊乱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B.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肝衰竭患者表现为尿量增加、下肢浮肿、体重增加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答案:C解析:肝衰竭患者表现为尿量减少、严重腹水等。16.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原训练时,运动员体内的红细胞数目增多B.中暑时,人体体温有所升高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酶活性降低D.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内的血浆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答案:C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不会下降,故酶活性不会降低,C项错误。17.下图是红细胞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细胞中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血浆至少穿过5层膜B.CO2生成H2CO3是在血浆中完成的,碳酸酐酶可以催化H2CO3的分解C.图中组织液中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O3-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包括pH等理化性质及成分的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组织细胞中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血浆至少穿过5层膜,分别是线粒体膜2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2层(进、出),A项正确。据图可知,CO2生成H2CO3是在血浆和红细胞中完成的,碳酸酐酶可以催化H2CO3的合成,B项错误。图示组织液中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O3-,占到88%,C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包括pH等理化性质及成分的相对稳定,D项正确。1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家兔的血浆中是否含有缓冲物质,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表明家兔血浆对酸和碱的缓冲效果均较强B.该实验严格遵循对照原则,但没有严格遵循等量原则C.该实验在添加酸或碱之前应测定家兔血浆和缓冲液的pH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添加的Na2CO3溶液和乳酸答案:B解析:该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不同外,甲组和乙组加入的缓冲液的量、血浆的量也不同,因此没有严格遵循等量原则,也没有严格遵循对照原则,B项错误。19.下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B.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C.内环境稳态即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D.人体内的液体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构成细胞外液答案:D解析: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D项错误。2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1.(8分)下图是内环境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人们把这个液体环境叫作 ,其中的②是 。 (2)如果图中的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当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填“升高”或“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 (填“H2CO3”或“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①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 的含量有关,若其含量减少,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1)内环境 组织液 (2)降低 NaHCO3 (3)蛋白质22.(10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Ⅴ的名称为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结构Ⅰ代表的是 系统,Ⅲ代表的是 系统,物质③是指 。(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填“甲”“乙”或“丙”)。 (4)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 答案:(1)皮肤 Na+和Cl- (2)循环 呼吸 CO2 (3)丙 (4)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23.(10分)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等处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1)脑脊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脑脊液的作用是 。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受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专家做了临床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 ; ② 。 答案:(1)属于 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3)组织液 血浆 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ACTH治疗,停药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24.(12分)下表是健康人组(A组)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组(B组)相关生化指标长期检测所得数据的统计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A组血糖浓度在就餐后1 h内会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 。(2)B组血浆渗透压比A组高,这与血浆中 含量较高密切相关。 (3)B组尿渗透压比A组低,主要原因是 。 (4)细胞代谢需要依靠 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 。 (5)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答案:(1)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和吸收(2)葡萄糖(3)B组患者肾病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4)氧化分解葡萄糖 反应物(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5.(10分)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浆pH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空腹要求至少禁食8 h,其原因是 。 (2)参与维持pH的HCO3-/H2CO3的形成机制是 。这主要与体内的 系统的活动有关。 (3)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甲、乙2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试管甲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HCl,试管乙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1%的NaOH,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 。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 答案:(1)进食易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无法判断其是否正常(2)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O2+H2OH2CO3H++HCO3-。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参与维持pH 呼吸(3)①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两个以蒸馏水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②增设两个以缓冲液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结果是加入HCl、NaOH前后的pH也基本不变实验步骤甲组乙组步骤1每组取2支试管,编号1、2步骤22支试管分别滴加5 mL缓冲液、家兔血浆2支试管分别滴加1 mL缓冲液、家兔血浆步骤3滴加1 mL Na2CO3溶液滴加1 mL乳酸步骤4测定pH并记录结果甲组的1号和2号pH差异不大,乙组的1号和2号pH差异也不大;甲组和乙组的1号pH差异较大,甲组和乙组的2号pH差异也较大编号使用药物治疗时间治疗前水肿指数治疗后水肿指数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A组ACTH(79例)3个月4.1~9.61.1~2.91.1~2.9B组地塞米松(79例)3个月5.1~7.13.3~4.95.1~9.8项目血浆渗透压/(mmol·L-1)尿渗透压/(mmol·L-1)A组300.2710.3B组320.2430.9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