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共11页。
第一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 ℃。多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注:太阳系各天体体积及天体之间的距离未按实际比例绘制。1.夜晚在火星上可能观察到( )A.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B.水星在小行星带中穿梭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2.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距离太阳较远B.表面大气稀薄C.大气成分为CO2D.常年大风答案:1.C 2.B解析:第1题,土星不会出现在火星与火星的卫星之间,不会遮住火星的卫星;水星有自己的公转轨道,不会在小行星带中穿梭;火星大气稀薄,夜晚可以看见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因行星之间实际距离遥远,在火星上观测地球,只能看到一个小点。故选C项。第2题,大气层的存在可以使地表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火星表面大气稀薄,所以火星昼夜温差大。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了6个月。据此回答3~4题。3.在太空中沿预定轨道运行的中国空间站属于( )A.星际物质 B.行星C.卫星 D.彗星4.对航天员出舱活动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耀斑爆发C.剧烈高温 D.强风暴雨答案:3.C 4.B解析:第3题,中国空间站在预定轨道上运行,围绕地球转动,地球属于行星,围绕其转动的是卫星。第4题,当太阳活动足够强烈时,会对航空航天产生灾害性的影响,故耀斑爆发时会明显影响航天员出舱活动。读水星、金星、地球资料表,回答5~6题。5.下列关于表中各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星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B.水星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C.水星昼夜温差比地球大D.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比水星低6.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存在液态水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5.C 6.D解析:第5题,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的轨道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水星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金星表面平均温度为737 K,比水星高。第6题,由于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的水能够以液态形式存在。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图,回答7~8题。7.据图分析,全球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A.由南向北递减B.由北向南递减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8.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为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主要能源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 ④是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的主要来源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7.D 8.B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全球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故选D项。第8题,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主要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不属于太阳能,排除③,故选B项。在地球上看到太阳被行星遮挡的现象称为“凌日”。下图为某行星“凌日”照片。据此回答9~10题。9.图中的“大黑点”可能是( )A.土星 B.火星C.木星 D.金星10.下列关于图中太阳上诸多“小黑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形成于太阳大气层中的色球层B.肉眼可见,因此多采用肉眼直接进行观测C.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无影响D.数量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答案:9.D 10.D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太阳被行星遮挡的现象,说明该行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位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内。根据太阳系天体结构可知,图中的“大黑点”可能是水星、金星。第10题,图中太阳上诸多“小黑点”是太阳外部大气活动的标志,是黑子,一般形成于太阳光球层中;肉眼可见,但太阳辐射强,不宜采用肉眼直接进行观测;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的降水有影响;数量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太阳活动对地球有显著影响。读某区域某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关系示意图,回答11~12题。11.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强弱与自然灾害频次( )A.无关联 B.呈正相关C.呈负相关 D.无法确定12.图中虚线代表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C.旱涝 D.崩塌、泥石流答案:11.B 12.C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活动越强,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越高,故二者呈正相关。第12题,地震、火山喷发、崩塌、泥石流都属于地质灾害,旱涝属于气象灾害,太阳活动主要影响地球的气候,因此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旱涝。当地时间2023年4月11日凌晨,俄罗斯希韦卢奇火山强烈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20千米。希韦卢奇火山是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最大的火山之一。下图分别示意火山喷发景观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回答13~14题。13.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① B.②C.③ D.④1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答案:13.B 14.C解析:第13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地幔,图中②表示的是地幔,故B项正确;①表示的是地壳,A项错误;③表示的是外核,C项错误;④表示的是内核,D项错误。第14题,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地震波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减速。图中②与③交界处为古登堡面,故C项正确。下图为某时期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15.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A.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B.新生代、古生代、中生代C.古生代、新生代、中生代D.中生代、古生代、新生代16.根据各地质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可知( )A.甲时代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B.乙时代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C.乙时代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D.丙时代后期和乙时代是重要的造煤期答案:15.A 16.D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丙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动物界有两栖动物和三叶虫,植物界有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属于古生代;乙距今2.52亿年—0.66亿年,动物界有恐龙,植物界有裸子植物,属于中生代;甲距今0.66亿年,植物界主要是被子植物,属于新生代。故选A项。第16题,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发生在中生代末期;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的形成发生在新生代;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是在古生代中后期;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中生代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故选D项。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距今时间,单位:亿年),回答17~20题。17.下列关于图中五个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时期是②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时期是③D.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是③18.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A.①代末B.②代末C.③代末D.④代末19.地质历史时期的两个重要造煤时期是( )①太古宙 ②古生代后期 ③中生代 ④新生代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0.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17.A 18.D 19.C 20.C解析:根据时间的划分可判断出各序号代表的地质年代:⑤为新生代,④为中生代,③为古生代,②为元古宙,①为太古宙。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灭绝于中生代末期,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古生代早期,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是太古宙。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造煤的重要时期。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把各个国家的经典音乐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1)科学家计划在宇宙探测器上存放一段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视频,如果请你来录制,你应该怎样介绍?(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米/秒)(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3)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解析:第(1)题,地球的位置可从天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中的具体位置来说明。第(2)题,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第(3)题,某星球具有生命,它所具备的条件应和地球相类似,可参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进行归纳。22.(7分)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A、B、C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 层、 层和日冕层。 (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B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这两种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均约为 。 (3)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 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 现象。 答案:(1)光球 色球(2)太阳黑子 耀斑 11年(3)磁暴(4)极光解析:第(1)题,图中A、B、C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第(2)题,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B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这两种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均约为11年。第(3)题,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第(4)题,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2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黑龙江省龙骨山曾经出土过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平头鸭嘴龙化石。平头鸭嘴龙被学者称为“神州第一龙”,研究发现,它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高悬于空中,用来抓食树上的枝叶,指尖还长有适合划水的蹼,适宜在湖沼水域或岸边生活。它的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陆地上行走时尾巴如“方向盘”,在水中游泳时尾巴则变成“舵”,鸭子似的嘴巴便于在泥沼里铲除植物。下图为“神州第一龙”复原图。(1)推测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2)指出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当地的典型植被,并说明当时该植被的大规模死亡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3)简述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动物的演化特征。答案:(1)气候温暖湿润,林草茂密;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平,湖沼面积广。(2)典型植被:裸子植物。意义:中生代晚期,裸子植物大规模死亡,被埋藏于地层中,形成煤炭资源,中生代是地质时期一次重要的成煤期,为当前人类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能量。(3)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平头鸭嘴龙生活的自然环境是降水较多,当地的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平,湖沼众多。第(2)题,中生代的主要植被是裸子植物。中生代晚期,裸子植物大规模死亡,伴随着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这些裸子植物会慢慢变成煤炭,中生代是地质时期一次重要的成煤期,煤炭在现代是重要的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第(3)题,中生代,爬行动物大量繁衍,是此时期主要的动物,其中恐龙尤其繁盛;某些爬行动物开始慢慢向鸟类演化,成为现代鸟类的祖先;同时中生代出现小型哺乳动物,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24.(13分)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读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地区海平面太阳总辐射量表(单位:4 186焦/厘米2)以及我国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1)据表归纳,春分日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夏至日的90°N较冬至日的90°S获得的太阳总辐射量 (填“多”或“少”),仅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原因。 (3)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 (填“大”或“小”),试分析原因。 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2)少 北极地区海洋面积大,水汽多,云量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南极地区为冰雪大陆,严寒,干燥,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3)小 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全球同纬度大部分地区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解析: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是影响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行星名称与太阳距离/(×106千米)公转周期/年自转周期/天大气及成分表面平均温度/K水星57.900.2458.79极稀薄,氦、汽化钠440金星108.200.62243.69浓密,二氧化碳737地球149.601.001.00浓密,氮、氧288纬度90°N60°N40°N20°N0°20°S40°S60°S90°S春分日04536968559108566984570夏至日1 0939941 007950802576304480秋分日04456858428978446904520冬至日0513256158561 0141 0741 0611 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