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导学案
展开1.感受并积累词语。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学习重点】
1.感知人物象,理解范进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2.体味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
【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主题。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的手法。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作揖( ) 带挈( ) 腼腆( ) 星宿( )
兀自( ) 长亲( ) 桑梓( ) 忌讳( )
2.作家作品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但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课内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围绕这个中心事件,作者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写了哪两个时间段的情况?
3.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复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二、析人物
1.众多的人物中,想一想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2.他在中举前后有哪些变化?跳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3.从以上变化中你认为范进是个怎么样的人?
4.总结:封建科举制使落第者贫困潦倒,同时也使及第者飞黄腾达,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封建科举制任意摆布读书人的命运,造就了一大批精神空虚、人格沦丧的人,甚至毒化了整个社会。一个缺乏良知与真诚支撑的社会是令人恐怖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的人物的性格、命运注定是扭曲的,这或许就是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所在。
三、悟主题
1.范进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人,你认为文章中关于范进的描写中,哪个情节最精彩?
2.作者是怎么刻画的?(小组合作解决)
3.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4.小结:课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拓展检测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腆着( ) 啐了一口( ) 兀自( ) 轩敞( )( )
2.课文选自( )这是一部( )小说,作者( ),清代小说家。
3.“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横披”而不用“披”,为什么用“腆着”而不用“挺着”?
4.选择字词填空
(1)屠夫横披了衣服, (挺、鼓、腆)着肚子去了。
(2)范进抱着鸡,手里插着草标,一步一 (跌、歇、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3)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 (漂亮、华贵、轩敞),也还干净,就 (给、送、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 (看望、请教、留心)些。
(5)屠夫把银子 (拿、捏、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 (伸、舒、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收、缩、放)了回去,往腰里 (揣、塞、放)。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范进不看便罢…”至“快些迎着去寻他。”这一部分,完成5—10题。
5.从文中找出一例,说明文章“反复”的夸张效果。
6.从文中找出一例,说明侧面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7.作者将范进发疯的过程写得极富层次感,提炼主要情节概括其发疯的过程。
一跤跌倒——( )——( )——( )
8.透过人物群像看社会,是我们阅读文学名著的一种收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
9.用浪纹线画出选段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个情节,简析其作用。
10.范进发疯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案】
1.yī qiè tiǎn xiù wù zhǎng zǐ huì
【课内探究案】
一、1.范进中举
2.中举前和中举后
3.略
二、1.范进
2.①中举前:范进家境十分贫寒:住茅屋,吃小菜,不知油腥味;乡试无盘缠,断粮三日,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常被胡屠户辱骂。可见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偷偷地参加了乡试,这说明他热衷功名,沉迷仕途,期望借此改变命运。
②中举后:经济状况改善:邻人殷勤送礼,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既送银两又赠房。
社会地位提高:众乡邻尊称其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他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前来拜会,称兄联谊
③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范进称胡屠户为“老爹”,称呼的变化反映了范进心理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他的虚伪、世故。
3.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沉迷仕途,利欲熏心,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中举后,他判若两人,圆滑世故,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三、1.范进喜极而疯
2.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描写,用“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几个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3.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拓展检测案】
一、1.tiǎn cuì wù xuān chǎng
2.《儒林外史》 章回体长篇讽刺 吴敬梓
3.这两个词勾画出了胡屠户粗俗的嘴脸。
4.略
二、5.示例:“拍手”,“大笑”。反复手法强化了范进的疯态。
6.示例:“众人大眼望小眼”通过众人的神态烘托出范进疯得不可思议。
7.往外飞跑 踹在塘里 走到集上。
8.周围人们趋炎附势,世态炎凉。
9.报录的人出主意让胡屠户打范进的嘴巴。作用是推进情节向前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10.直接原因是中举,范进穷尽一生的心血追求科考,一旦中举,喜极而疯。科举,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这一现象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 范进中举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 范进中举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了解文学文化常识,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感知文本,探究重点难点,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六单元23 范进中举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六单元23 范进中举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读精练,主题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 范进中举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 范进中举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走近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的生字难词,整体感知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