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02 \l "_Tc702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PAGEREF _Tc7022 \h 3
03 \l "_Tc306"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PAGEREF _Tc306 \h 5
\l "_Tc23645"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PAGEREF _Tc23645 \h 5
\l "_Tc8741" 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 PAGEREF _Tc8741 \h 5
\l "_Tc5345" 知识点2 物质的分类 PAGEREF _Tc5345 \h 7
\l "_Tc21155" 考向1 考查物质的组成的判断 PAGEREF _Tc21155 \h 10
\l "_Tc28902" 考向2 根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PAGEREF _Tc28902 \h 11
\l "_Tc818"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PAGEREF _Tc818 \h 12
\l "_Tc27137" 知识点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PAGEREF _Tc27137 \h 12
\l "_Tc28076" 知识点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PAGEREF _Tc28076 \h 12
\l "_Tc18130" 考向1 传统文化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PAGEREF _Tc18130 \h 17
\l "_Tc10653" 考向2 物质变化的性质及其应用 PAGEREF _Tc10653 \h 18
\l "_Tc9851" 考向3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PAGEREF _Tc9851 \h 20
\l "_Tc12374" 考点三 分散系与胶体 PAGEREF _Tc12374 \h 22
\l "_Tc213" 知识点1 分散系 PAGEREF _Tc213 \h 22
\l "_Tc14037" 知识点2 胶体 PAGEREF _Tc14037 \h 23
\l "_Tc2380" 考向1 分散系及其分类 PAGEREF _Tc2380 \h 25
\l "_Tc13237" 考向2 胶体的组成、性质、制备 PAGEREF _Tc13237 \h 26
\l "_Tc4481" 考向3 胶体性质的应用 PAGEREF _Tc4481 \h 28
\l "_Tc22970" 04 \l "_Tc24080" 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PAGEREF _Tc22970 \h 29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l "_Tc25045" 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
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如—CH3、—CH2—(亚甲基)、—CH2CH3、—OH。
②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③“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eq \\al(2-,3)、NOeq \\al(-,3)、SOeq \\al(2-,4)、NHeq \\al(+,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eq \(――→,\s\up7(组成))eq \b\lc\{\rc\ (\a\vs4\al\c1(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原子与物质的关系
2.同素异形体
(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化学性质相似,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4)常见的混合物
(5)常见的纯净物
①氯仿:CHCl3的俗名
②酒精:CH3CH2OH的俗名
③冰醋酸:固体CH3COOH的俗名
④甘油:结构简式为2--2,属于醇物质
⑤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
4.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特别提醒】①物质的组成可概括为“宏观一素(元素)、微观六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②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均用化学式表示。
③几乎所有的酸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有确定的分子式。
④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如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l "_Tc16775" 知识点2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1.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特别提醒】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
(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
(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
2)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
(1)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c.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d.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e.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2)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a.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
(3)纯净物和混合物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正交硫和单斜硫。
b.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
c.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与D2O。
d.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
4)对氧化物的深刻认识
(1)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l "_Tc17630" 考向1 考查物质的组成的判断
例1 (2024·重庆荣昌·模拟预测)齐鲁文化底蕴深厚,下列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
A.崂山绿茶B.鲁锦C.曲阜楷木雕D.莱芜锡雕
【答案】D
【解析】A.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茶多酚、植物碱等,属于有机物,A不符题意;B.鲁锦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不符题意;C.曲阜楷木雕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C不符题意;D.莱芜锡雕,属于金属材料,D符合题意;故选D。
【反思归纳】(1)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由O2、O3组成的气体就是混合物。
(2)一种分子式不只表示一种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
(3) 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4)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
【变式训练1】(2024·河南·模拟预测)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下列古代“丝绸之路”有关商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玉器B.丝绸C.香料D.皮草
【答案】A
【解析】丝绸、香料、皮草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玉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等无机物;答案选A。
【变式训练2】(2024·湖南·二模)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硫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酸性氧化物,故A符合题意;B.氧化铜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碱性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钾是在溶液中能电离出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盐,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是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碱,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变式训练3】(2024·贵州·模拟预测)“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下列有关文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良渚陶器制作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二氧化硅
B.“贾湖骨笛”制作材料是鹤类尺骨,它的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台北故宫的“东坡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玛瑙石,其矿物主要化学成分为
D.“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表面的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答案】C
【解析】A.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所以良渚陶器的主要原料是黏土,故A错误;B.羟基磷酸钙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C.玛瑙是一种宝石,其主要成分是,故C正确;D.铜刀表面的绿色物质是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故D错误;故选C。
\l "_Tc16322" 考向2 根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2 (2024·安徽滁州·一模)分类法是认识物质世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金属材料:生铁、不锈钢、玻璃钢B.可加热的容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D.可回收物: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
【答案】D
【解析】A.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B.集气瓶用来收集气体,不能被加热,故B错误;C.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均能够重新加工后再次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D正确;答案选D。
【思维建模】从组成、熔沸点、性质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②混合物: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熔沸点;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变式训练1】(2024·贵州·三模)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云、雾、紫水晶都属于胶体B.硫酸钡、乙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C.、、均为酸性氧化物D.液氨、液氯、干冰均为化合物
【答案】A
【解析】A.云、雾为气溶胶,紫水晶为固溶胶,它们都都属于胶体,A正确;B.乙酸属于弱电解质,B错误;C.不存在相应的酸,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D.液氯是单质,D错误;故答案选A。
【变式训练2】(2024·浙江台州·二模)一定条件下和发生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属于
A.非电解质B.氧化物C.有机物D.盐
【答案】A
【解析】一定条件下和发生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NH3;A.NH3是非电解质,故A选;B.NH3不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故B不选;C.NH3不含有C元素,不是有机物,故C不选;D.NH3不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与酸根构成的,不是盐,故D不选。答案选A。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知识点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点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特别提醒】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
(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
(3)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
3.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eq \b\lc\{\rc\ (\a\vs4\al\c1(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b\lc\{\rc\ (\a\vs4\al\c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b\lc\{\rc\ (\a\vs4\al\c1(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b\lc\{\rc\ (\a\vs4\al\c1(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b\lc\{\rc\ (\a\vs4\al\c1(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b\lc\{\rc\ (\a\vs4\al\c1(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5.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特别提醒】1)从物质的分类上,纵向、横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差异性。
2)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3)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
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②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④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
⑤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Fe3+。
6.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
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单质eq \(――→,\s\up7(O2))碱性氧化物eq \(――→,\s\up7(H2O))碱eq \(――→,\s\up7(酸))盐
如:Naeq \(――→,\s\up7(O2))Na2Oeq \(――→,\s\up7(H2O))NaOHeq \(――→,\s\up7(H2SO4))Na2SO4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eq \(――→,\s\up7(O2))酸性氧化物eq \(――→,\s\up7(H2O))酸eq \(――→,\s\up7(碱))盐
如:Seq \(――→,\s\up7(O2))SO2eq \(――→,\s\up7(H2O))H2SO3eq \(――→,\s\up7(NaOH))Na2SO3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3)物质转化中的特殊性
(1)金属一般不和碱反应,铝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和酸反应,硅能和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2H2↑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不能和酸反应 SiO2+4HFSiF4↑+2H2O
(4)碱性氧化物和酸不一定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
②Fe2O3+6HI2FeI2+I2↓+3H2O
(5)碱和酸不一定发生中和反应
①3Fe(OH)2+10HNO3(稀)3Fe(NO3)3+NO↑+8H2O
②Fe2O3+6HI2FeI2+I2↓+3H2O
4)不能一步实现的反应
(1)不能一步生成的氧化物
①H2S(或S)不能一步转化为SO3
②N2(或NH3)不能一步转化为NO2
③Fe(OH)2不能一步生成Fe2O3
④Fe不能一步生成Fe2O3
(2)不能一步生成的酸或碱:难溶性酸或碱
①Fe2O3、Al2O3、CuO与水不能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②SiO2不能与水一步反应生成H2SiO3
(3)不能一步生成的硫化物或氯化物
①Cu和S反应不能生成CuS
②Fe和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
③Fe和I2反应不能生成FeI3
(4)电解法制备物质
①不能用电解熔融的AlCl3制备金属铝
②不能用电解熔融的MgO或MgCl2溶液制备金属镁
③不能用电解NaCl溶液制备金属钠
7.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易错提醒】常见的易混淆物质变化
(1)化学变化:结晶水合物的脱水、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蛋白质的变性、电解、水解、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与裂解等。
(2)物理变化:焰色试验、活性炭的吸附、盐析、蒸馏、升华、潮解等。
(3)核反应:即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4)同一名称两种变化
8.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物质变化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或者物质的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具有某种性质,才会发生对应的变化;物质发生了某种变化,说明了该物质具备某种性质。
9.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
①“强制弱”规律
②“易溶制难溶”规律
如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a2++SOeq \\al(2-,4)===BaSO4↓
③“难挥发制易挥发”规律
如:H2SO4+2NaCleq \(=====,\s\up9(△))Na2SO4+2HCl↑,H3PO4+NaBreq \(=====,\s\up9(△))NaH2PO4+HBr↑
考向1 传统文化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例1 银雀山汉墓是全国规模较大的古代墓群之一,出土了大量文物,出土的下列文物中与其他成分分类不同的是
A.帛画B.竹简C.陶器D.漆器
【答案】C
【解析】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竹简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陶器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漆器是一种木制装饰品,涂以油漆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硅酸盐是无机盐,与有机物纤维素和蛋白质不同;故选C。
【思维建模】解题传统文化试题的关键和基本思路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文本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解读,转化为化学学科中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离与提纯方法、反应类型及反应原理等熟悉的教材知识。解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材料信息
信息提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类型
分离与提纯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
对照
检验
选项
【变式训练1】(2024·安徽安庆·三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蔡伦造纸采用碱液制浆,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羟基磷灰石是龟甲的成分之一,属于无机物
C.制作徽墨的松烟颗粒直径约30~50nm,溶于水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D.安徽繁昌窑所产青白瓷是以黏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
【答案】A
【解析】A.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A错误;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组成上分析为盐类化合物,属于无机物,B正确;C.制作徽墨的松烟颗粒直径约30~50nm,溶于水形成胶体,则可产生丁达尔现象,C正确;D.陶瓷的原料是黏土,安徽繁昌窑所产青白瓷是以黏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D正确;故答案为:A。
【变式训练2】(2024·安徽合肥·一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出多件重要文物,如青铜神树、黄金手杖、丝绸黑炭、象牙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铜的硬度比纯铜低
B.自然界中的金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C.丝绸到黑炭的转化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D.象牙中含有的胶原蛋白属于有机高分子
【答案】A
【解析】A.青铜为铜的合金,硬度比纯铜高,A错误;B.金性质稳定,自然界中的金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B正确;C.丝绸到黑炭的转化,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相对分子量大于一万的为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大于一万,故为有机高分子,D正确;故答案为:A。
考向2 物质变化的性质及其应用
例1(2024·江西·模拟预测)下列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答案】A
【解析】A.C60分子直径小于C70分子直径,选用空腔大小与C60或C70大小适配的杯酚,可分离C60和C70,故A正确;B.镁粉加入小苏打溶液中快速产生气体,与小苏打溶于水吸热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C.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是因为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故C错误;D.Cl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2ClO2+2NaOH=NaClO2+NaClO3+H2O,所以二氧化氯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A。
【思维建模】判断物质变化的基本思路为
【变式训练1】(2023·上海徐汇·统考二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氯气液化B.石油裂化C.金属钝化D.蔗糖炭化
【答案】A
【解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氯气液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石油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金属钝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蔗糖炭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变式训练2】(2024·陕西西安·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有效减少的排放,实现“碳中和”
B.维生素C用于抗衰老保健品的辅料,因其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清除体内自由基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甲壳质又称几丁质,是虾、蟹、昆虫等外壳的重要成分,它属于有机物
【答案】D
【解析】A.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将CO和氮氧化物经催化反应生和,并未有效减少的排放,实现“碳中和”,A错误;B.维生素C用于抗衰老保健品的辅料,因为其有较强的还原性,能抵抗人体内自由基,B错误;C.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D.甲壳质(C8H13O5N)n又称几丁质,是虾、蟹、昆虫等外壳的重要成分, 属于有机物,D正确;故选D。
【变式训练3】(2024·安徽滁州·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则有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是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碳元素显+4价,A不符合题意;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但是有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符合题意;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但是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向3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例1(23-24高三上·山西大同·期末)锶与钙位于同一主族,其化合物应用广泛,SrSO4常用于陶瓷工业。以青石精矿(主要含SrSO4)为原料制备高纯硫酸锶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可以循环利用
B.“转化”的总离子方程式为
C.“转化”中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且控制氨水过量
D.流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答案】B
【分析】相同温度时溶解度SrCO3100 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 3胶体
泥水
(1)
气溶胶
云、烟、雾
(2)
液溶胶
豆浆、氢氧化铝胶体、Fe(OH)3胶体、硅酸胶体
(3)
固溶胶
果冻、宝石、烟水晶、有色玻璃
(4)
三种有机胶体
淀粉溶液、肥皂水、蛋白质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01讲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1讲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1讲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01讲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1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1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01讲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1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1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