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24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祭“人文初 祖”。这是祭拜( )
A. 蚩尤 B. 神农 C. 黄帝 D. 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三皇五帝时代(中国)。据题干“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相传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C 项正确;蚩尤是与炎黄同期的南 方部落首领,蚩尤不是“人文初祖”排除A项;神农是我国三皇之一,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 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被称为 “华夏始祖”,排除B 项;禹逝世后把王位传给儿子启,体现了王位继承由禅让到世袭,家天下的开始, 启不是“人文初祖”排除D项。故选C项。
2.考古发现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 是 ( )
A. 云南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陕西半坡遗址 D. 浙江河姆渡遗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 6000多年,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属于长江下游,符合题意,D 项正确;元谋 人距今约170万年,与材料题意不符,排除A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不属于长江流域,排除B 项;半坡遗址位于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排除C 项。故选D 项。
3.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古人在中华大地上最早培育了()
A. 水稻和玉米 B. 水稻和粟 C. 粟和玉米 D. 大豆和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所学可知,最早由中国培植的农作物是粟和水稻,B 项正确;玉米原产地在美洲, 排除A 项;玉米原产地是美洲,排除C 项;大豆不是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排除D 项。故选B 项。
4.春秋时期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 )
A. 重振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B. 团结诸侯,抗击夷狄
C. 壮大自己力量,称霸中原,建立霸业 D. 为了天下黎民百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春秋时期。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其意在壮大自己的实力,称霸中原,确立霸主地 位 ,C 项正确;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体现了周王室地位的衰微,排除A项;“团结诸侯,抗击夷狄”的说法 与史实不符,排除B 项;诸侯争霸并不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的利益,排除D 项。故选C 项。
5.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问题的先驱。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吸 引了大量门徒。他的学生将其言论和教诲编辑成书,对中国政治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是
A.《 道德经》
B.《 春秋繁露》
C.《 四书章句集注》
D.《 论语》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他的学生将其言论和教诲编辑成书,对中国政治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知是 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编辑成册,这就是著名的《论语》,对中国政治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 正确; 《道德经》相传老子所著,A 错误;《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作品,B 错误;《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所著, C错误。
6.墨子认为人与禽兽不同之处就在于人要靠劳动生活,只有努力生产才能生存。他还认为不劳而获是不仁 不义的行为。这一思想( )
A. 长期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信奉 B. 正确区分了人与动物的异同
C. 以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D. 符合平民小生产者的意愿和要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题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人要靠劳动生活,只有努力生产才能生存”“不 劳而获是不仁不义的行为”和所学可知,墨子是中下层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其主张反映了平民小生产者 安定生产的愿望,D项正确;墨子的主张并不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排除A项;马克思正确区分了人与动物的 异同,排除B项;法家主张以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7.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思想的是( )
A. 兼爱非攻 B. 隆礼重法 C. 相生相胜 D.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清静和无为而治, 不过多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最能体现道家思想,D 项正确;“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 主张,墨家主张人们要相互关爱,反对战争和侵略,排除A 项;“隆礼重法”是荀子的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 用,将儒家的礼和法家的法相结合,这不属于道家思想,排除B 项;“相生相胜”是阴阳家的思想,强调事物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排除C 项。故选D 项。
8.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选项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 的原因概括最全面的是( )
A.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B. 政治制度的转型
C. 经济的发展 D. 统治阶级的提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战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产物,因此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 处于大变革时期,A 项正确;政治制度转型、经济发展和统治阶级的提倡均是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的表现, 排除BCD项。故选A项。
9.春秋时期,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至 战国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 战国时期( )
A. 中原文化影响迅速扩大 B. 孕育着走向统一的趋势
C. 华夏民族认同正式形成 D. 南北文化交流大大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
吴、越等诸侯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可知,从春秋 到战国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和南方的诸侯国数量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因为诸侯之间、诸侯同少数民族之 间、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导致的,说明的是当时孕育着走向统一的趋势,B 项正确;材料与中华文化的影响 力是否扩大无关,排除A 项;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民族战争与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开始形成,但是并未 正式形成,排除C 项;材料与南北文化交流无关,排除D 项。故选B 项。
10.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 大禹 B. 成 汤 C. 周武王 D. 秦王赢政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自以为功过三皇,德 兼五帝的统治者是秦王赢政,因为他是第一个我国第一个皇帝,所以又叫秦始皇。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
11.“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这种局面开始于
A. 夏启 B. 周武王 C. 秦始皇 D. 明太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建立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将国家大权总揽于一人 之手,故C 项正确;夏启时实行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但并未实现高度集权,排除A项;西周 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但与题干中“开始”不符,排除D项。故选C。
12.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一措施( )
A. 延续了西周分封制度 B. 增强了地方割据势力
C. 全面恢复了社会经济 D. 有利于巩固了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 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使得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D 项正确;秦朝推行郡县制是对西周分封制度的彻底变革,并非延续,排 除A 项;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权力收归中央,大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而不是增强,排除B 项; 郡县制主要是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对于社会经济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说全面恢复,其对经济的影 响不是直接和全面的,排除C 项。故选D 项。
13.秦王朝最后出现了“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局面。其最主要原因是( )
A. 残暴统治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沉重劳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秦朝时期 中国。根据材料“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和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源在于暴政,导致百姓怨 声载道,民怨四起,A 项正确;焚书坑儒属于思想文化专制,与材料无关,排除B 项;修筑长城主要是为 了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与材料无关,排除C 项;沉重的劳役也属于暴政的表现之一,排除D 项。故选A 项。
14.秦朝三公九卿制中的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A. 任命郡守和县令 B.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代表皇帝监察百官 D. 管理全国军政事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中,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答案为B 项。郡守和县令 由皇帝任命,排除A 项;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排除C 项;太尉管理全国军务,排除D 项。
15.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召开御前会议,专门讨论帝国应该采用怎样的地方行政体制。最终秦始皇采纳廷 尉李斯建议,实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内外服制 D. 郡国并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B正确;A 是西周时期的地方政治制度,排 除 ;C 是商朝的政治制度,排除;D 是汉初的地方政治制度,排除。故选B。
16.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A. 戍边延误期限 B. 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C. 秦朝暴政激化社会阶级矛盾 D.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秦朝末年(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朝暴政激化社会阶级矛盾, C项正确;戍边延误期限是表面原因,排除A 项;具有革命首创精神是对他们起义的评价,排除B 项;陈 胜吴广不属于统治阶级,排除D 项。故选C 项。
1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 维护国家统一 B. 发展社会经济 C. 防御侵略
D. 加强民族团结
【答案】A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 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 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中央集权制度对我 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选项BCD都是该制度的积极影响,但是 与选项A 相比,没有A 更主要。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18.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一般写着“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其相关联的人物是
A. 刘邦、项羽
B. 商纣王、周武王
C. 商汤、夏桀
D. 尧、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楚河”“汉界”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象棋的背景是秦末项羽、刘邦争雄的故事。项 羽是楚,刘邦是汉,两人曾经划地为界,就是楚河汉界的原型,A 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人物不涉及“楚河”“汉界”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19.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据目前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纸发明于( )
A. 秦朝 B. 西汉 C. 隋唐 D. 魏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出土于甘肃天水的汉墓中,B 项正确;秦朝尚未发明纸,排除A项;“魏晋、 隋唐”时期时期与题干中“最早”限定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20.西汉政府将百姓编户入籍,被正式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会定 期进行人口调查;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实行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并对 工商业者加重征税。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 B. 有效消灭了富商大贾势力
C. 直接促进西汉商业高度繁荣 D. 政府对城市控制放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 朝时期的中国。首先,西汉政府将百姓编户入籍,这样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百姓,掌握人口情况,便于征 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从而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其次,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能更 准确地了解国家的人口状况,为制定政策、调配资源提供依据,这也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巩固中央集权。再者,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实行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并 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这些措施使得国家掌控了重要的经济资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地方富商 大贾的经济实力,减少了他们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综上所述,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是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A 项正确;这些措施只是削弱了富商大贾的势力,而非完全消灭,排除B 项;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排除C 项;这些措施是加强了政府对经 济和社会的控制,排除D 项。故选A 项。
21.据《史记》记载,缇萦是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的女儿,为了救被人诬陷的父亲上书汉文帝,愿充官婢, 代父受刑。此举感动了汉文帝,不但救了自己的父亲,还促使汉文帝最终废除了肉刑。班固称赞她:“百男 何惯惯,不如一缇萦。”这说明( )
A. 西汉初期就尊崇儒术思想 B. 儒家学说影响汉朝统治政策
C. 妇女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D. 社会思想多元并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前期,汉文帝肯定缇萦救父的行为,强调孝道教化为先,并废除 肉刑的故事,班固称赞缇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重视孝道,影响统治者的治国思想,B项正确;汉武 帝尊崇儒术,但是汉武帝在汉文帝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描述并不能看出汉代 妇女的社会地位变化情况,排除C 项;材料仅仅能表现出儒学的影响,并不能看出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多 元性,排除D项。故选B项。
22.“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 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 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 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 业生产发展,统治者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 年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 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为秦朝建立后的治国思想,排除。B 项,奖励耕 织,推广铁器牛耕为战国时期的强国思想,排除。C 项,为东汉初年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排除。
23.从下图可以得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式形成
C.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大一统时期繁荣昌盛与开放包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 确时空是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并立存在诸多的民族政权,而且有很 多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建立的政权,所以图示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的分 立与民族交融,B 项正确;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没有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排除A 项、C 项;繁荣昌盛与开 放包容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D 项。故选B 项。
24.观察下图,与图直接相关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 颁布均田令 B. 整顿吏治 C. 迁都洛阳 D. 移风易俗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片描述的是都城从平城迁移到了洛阳,C 项正确;图片内容与均田制、整顿吏治以及移风易俗 无关,排除A 、B 、D项。故选C 项。
25.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该图最能直观反映出该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逐步走向统一政权 B. 民族交融达到顶峰 C. 南北政权对峙加剧 D. 政局持久动荡不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题干展示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存 在多个政权并立,但是,这些政权并不是一直相互对峙、分裂下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先是北魏统一北方,后来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到北齐、北周,最终北周灭掉北齐,实现了 北方的再次统一。而南方虽然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迭,但总体上也是在相对稳定的政权更替中。最 终,隋朝取代北周,又灭掉了南朝的陈,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所以,这张示意图 最能直观反映出该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逐步走向统一,A 项正确;题干示意图无法体现民族交融达到顶 峰,排除B 项;通过题干示意图可知,南北对峙局面最终由隋结束了,而不是加剧,排除C 项;这一时期 虽然经历了多次的分裂,但是也有实现局部的统一,政局并没有持久动荡不安,排除D 项。故选A 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秦王朝为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2)秦朝亡于暴政,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答案:措施: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 世袭。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焚书坑儒。(言之有理)
【解析】
【小问1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的图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郡县长官由中央或皇帝统 一任免或调动。意义:结合所学,郡县制的推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小问2详解】
方面:结合所学,秦的暴政表现为法律严苛、徭役繁重、思想上焚书坑儒等方面。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 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
——摘编自【东汉】班固《汉书》
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 时期……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 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这些经济 统制措施,在以后仍基本延续下去。
(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治国思想?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指导思想:黄老之术、休养生息、与民休息、重农思想等等。盛世局面:“文景之治”的盛世 局面
(2)措施:打击富商大贾、抑制工商者,征收财产税、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农,天下之本也”可知,材料一体现的是重农思 想,反映了汉朝初年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政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出现的盛 世局面是“文景之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 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
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可知,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打击富商大贾、抑 制工商者,征收财产税、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蓝天教育集团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蓝天教育集团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docx、高二历史答题卡docx、高二历史答题卡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