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5《故乡》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5《故乡》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01
    15《故乡》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积累“萧索、无端、如许、鄙索、瑟索、惘然、恣睢”等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3.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难点:
    对小说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的理解。
    三、教学设想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是文学经典,历来对其主题有不同的解读,茅盾先生曾解读故乡,提出著名的“隔膜说”认为《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教授说,鲁迅先生的《故乡》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是少年“我”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现实的故乡是由三种不同的人及其不同的精神关系构成的,有“辛苦恣睢而生活”的杨二嫂,有“辛苦麻木而生活”的闰土,还有失去自己精神落脚地的“我”。理想中的故乡,作者没有给我们作出美好未来的许诺,他让我们去追求,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创造美好的未来。
    四、教学方法:
    九年级学生一般都阅读过比较多的小说作品,包括平时的阅读,也是以小说为主,知道所谓传统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等基本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即能够读懂“这一类”。但是,同学们也往往只满足于对情节的概括和人物的分析,而对于那些艺术特点鲜明、内涵丰富深刻的作品却缺少发现、欣赏的能力,不能读出“这一篇”。因此,教学本篇,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与能力,教师能简则简,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往更深处掘进,“跳起来摘桃子”,获得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故乡》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中的名篇。小说文学价值在于揭示生活本质,所以阅读一篇小说就是了解一种社会百态。《故乡》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中国农村现状。让我们陪伴鲁迅,回到他的故乡,一起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民的苦乐哀愁。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2.介绍背景
    《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社会中求索了几十年,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阴晦(yīn huì) 萧索(xiā suǒ)
    祭祀(jì sì) 愕然(è rán)
    鄙夷(bǐ yí) 嗤笑(chī xià)
    惘然(wǎng rán) 恣睢(zì suī)
    2.把握重点字词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这里指瘦弱。
    愕然:吃惊的样子。
    鄙夷:看不起。
    嗤笑:讥笑。
    大抵:大概。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恣睢:放纵,放任。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提问】请大家在默读过程中找到《故乡》的行文线索(思路)。
    【明确】(提示:注意四句话)
    1.第1段的“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
    2.第6段的“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 。
    3.第53段的“这样的过了三四天”。
    4.第77段的“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
    小结: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
    【提问】请大家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分别叫同学来概括)
    【明确】第一部分:回故乡(1-5段)。交代“我”回故乡的时节、地点、原因,重点写渐近故乡时萧索的景象和“我”的悲凉情绪。
    第二部分:在故乡(6-77段)。其中6-8段写老屋的冷寂,“我”和母亲相见与谈话;9-33段写“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34-52段写小市民杨二嫂;53-77段写闰土的到来以及他的变化。
    第三部分:离故乡(78-88段)重点写“我”仨人乘船离开和我对故乡的感触与思考。
    小结:我回到故乡(开端)——与母亲的交谈,引发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发展,插叙)——杨二嫂出场(再发展)——我与中年闰土相见(高潮)——我离开故乡(结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梳理了《故乡》的情节,发现《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具体描绘了他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故乡的人或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这些具体的变化是什么呢?我让同学们回家做了一个课后作业,请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初这些变化,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所做的思维导图是怎样的。
    二、学生再读,初步感受课文
    故乡有什么变化?
    1.故乡的变化
    请找出分别二十年后,故乡的变化有哪些?
    【预设】:学生可能会先找故乡,就引导他们这是“我”看到的故乡的景色变化。
    【明确】:以前的故乡是“神异的图画”,现在的故乡“远近横着几条萧索的荒村”。
    【过渡语】:罢了,罢了,我这次回乡本就没有什么好心绪。故乡的人能不能让我这次回乡,增添几分温暖呢?大家看故乡人的变化——
    2、乡邻的变化
    (1)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屏显)
    【明确】 外貌 红润——沧桑
    动作 灵动——迟钝
    语言 滔滔不绝——吞吞吐吐
    精神 活泼——麻木
    对我的称呼 迅哥——老爷
    【重点分析】:找出相应语句读一读,说说作者描写人物的妙处。
    回忆中的少年闰土,说起话来涛涛不绝,省略号的作用是他说的内容很多。而中年闰土变得木讷,说话断断续续。
    强调用省略号和短句来表现人物形象(屏显)
    ①省略号可以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②省略号可以表示语意未尽,话没有说完或者是话语被打算。
    ③省略号也可以表示沉默,有时这种沉默甚至是一种无声的反抗,而有时这种沉默是一种无奈。
    ④省略号还可以表示含糊其辞。
    “我”对闰土的态度: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过渡语】:曾经在瓜地刺猹的神武小英雄变成了一个麻木的“木偶人”,作者还有没有写其他人的改变呢?
    (2)年轻杨二嫂 — 老年杨二嫂(屏显)
    年轻貌美 丑陋势力
    终日坐着 尖利的怪声大叫
    豆腐西施 瘦脚伶仃的圆规
    “我”对杨二嫂的态度:愕然—愈加愕然—惶恐—默默的站着
    【过渡语】:“我”与故乡,与故乡的人愈发显得格格不入,“我只觉得我四面又看不见的高墙……”我的故乡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呢?请大家在文章找找答案。
    3.“我”的人物形象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为何会对曾经精神家园一样的故乡不怎么留恋?小说塑造的“我”有什么特点?“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预设:(1)不留恋的原因:“我”回故乡准备迁居,看到的是故乡初冬萧索的景色,故乡的人不再是记忆中的那般美好,反让“我”气闷,觉得有了厚厚的隔膜。这样失落的精神家园,怎么能让“我”留恋,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茫远的未来。
    (2)特点:“我”是一个对现实不满、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辛苦辗转的知识分子。
    (3)作用:小说通过“我”的视角,以第一人称真实地再现了故乡的巨大变化,在“我”的身上寄寓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希望。
    4.“我”的期盼
    如何理解“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资料链接】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鲁迅 《随感录·六十六》
    预设:谁也不能断定一种理想能不能最终得到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哪怕前方没有道路,我们也能开创出一条道路;如果没有人去追求。或者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就没有希望或没有更大的希望。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形象生动,充满哲理。它告诉我们:希望有还是没有都是无所谓,不重要的。不应该只空有希望而不奋斗、追求,而应该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为之斗争、实践,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就会迎来新的生活。结尾深化主题,给人鼓舞和信心。
    三、小组合作,互相探讨下列问题:
    1. 简析课文第二段故乡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阴晦”“冷风”“苍黄”“横”等字词形象地渲染出故乡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仿佛使我们置身于深冬季节的原野,“苍黄的天”已使人感到压抑,远近村落又那么荒凉,更令人产生忧虑不安的感觉,而一个“横”字则更把一片荒凉的景象尽现,它们个个如同僵卧在严寒中一样,突出了故乡的“没有一些活气”。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凋敝的面貌。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迎”“飞”两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迎”“飞”用词准确,符合人物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写出了两种不同年龄层次人物生命的活力的差异。“迎”字写出了母亲盼望“我”归来的急切心情,“飞”运用拟物修辞,既写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又写出了侄儿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
    3.“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母亲又高兴又凄凉的心情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高兴”与“凄凉”这两个词写出了母亲内心复杂的情感,“高兴”是因为见到了久别的儿子,“凄凉”是因为要离开故乡远行了。
    4.第15—28段塑造了少年闰土怎样的形象?
    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聪明能干、口齿伶俐、见多识广、热情纯真的小英雄形象。
    5. 课文12-3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插叙。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动作干炼、能言善说、见多识广、有勇有谋、热情纯真的小英雄形象。插入少年闰土和“我”友谊片断,表现了“我”和闰土纯真亲密的朋友关系,与下文两人的隔膜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6. 课文第12段写“我”记忆中的故乡的图画,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第12段描绘了一幅“月夜刺猹图”,记忆中的故乡美丽动人,色彩明快;作者用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形象的烘托,同时它也是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与现实中萧条冷落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研读课文,思维提升
    《故乡》是作者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这篇文章距今已100年了,100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PPT展示:我们为什么要读鲁迅?)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以下资料进行探讨。
    鲁迅作品中的认识意义
    资料: 鲁迅作品就是一部“民国的建国史”,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不仅如此,鲁迅作品还对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年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作出了科学的预言。
    鲁迅指出,由于农业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中国社会基本上是一种以家族为基础、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处。”(《南腔北调集·家庭为中国之基本》)所以,鲁迅对封建宗法社会的批判,首先以“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入手,指出不仅家庭内部的两性、长幼、婆媳、嫡庶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关系,而且家庭与家庭之间也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相互隔绝状态。维护父子、夫妇之间“子事父,妻事夫”的伦理关系,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臣事君”的绝对权威性,也就是维护一种宝塔形结构的主奴关系。被压在宝塔底层的是儿童与妇女。对于中国的历史,鲁迅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即乱世)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即盛世)进行了高度概括。
    思考:鲁迅所提出的时弊如今是否仍然存在,你能否举例说明?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本文通过对“我”回故乡搬家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的现实,揭示了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召唤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六、课文总结
    故乡的“变”是不会停止的,再过一百年故乡会越变越好。当年那条未走出的路,现在已经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青春与鲜血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路还要继续走下去,由你,由我,由他,由无数的华夏儿女怀着“不变的初心”坚实地走下去……。
    七、作业布置:
    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二十年来日趋破产、贫困,你的故乡这些年来有变化吗?不妨作一次社会调查,把你了解的情况写成一篇题为“故乡”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一方面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另一方面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把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旨作为两大重难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文学作品欣赏的课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文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构建;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在关键处加以点拨。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基本上把文本盘活了,实现了编者文本、作者文本、教者文本、学者文本的四维互动,实现了文本的价值,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于:学生的深度阅读意识和深度阅读方法有待加强引导,不能局限于情节和人物的浅层理解。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7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课文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白杨礼赞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文本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阅读经典,传承文化,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