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12567/0-17278691642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12567/0-172786916428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介绍,字词积累,板书设计,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苦与最乐》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文,对刚接触议论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面对的是一篇凝重的,探讨人生观的文章。杜威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所以,我一改以往按部就班学习议论文的方法,即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等,而是教师导入真实情境,从课题中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探索,发现议论文知识,“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运用略读的方法,明确作者观点。
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思维的严密性;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体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二、作者介绍: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他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他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他的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字词积累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2)(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3)(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
明确: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老师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五、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遗憾呢?我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无论对朋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那么什么是他眼中的“最乐”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学习:
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责任固然给我们带来痛苦,却也能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
明确: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 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二)品读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明确: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 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三)论证方法探究。
同学们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属哪种论证方法吗?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极具说服力。
(四)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凝重而轻灵,不死板,不呆滞,你能结合下面句子具体分析吗?
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明确: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的痛苦在于负未了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明确:运用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字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四、总结课文: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2.课外阅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六、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动手自学一,展示分享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堂评价,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精品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课时安排,学习过程,课后延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