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学案,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用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
自查自测
知识点一 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定理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空间中模相等的两个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 × )
(2)空间中所有的单位向量的模都相等.( √ )
(3)空间任意三个向量都可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 )
(4)空间向量a,b,c,若a∥b,b∥c,则a∥c.( × )
(5)空间中任意两个非零向量都共面.( √ )
2.(教材改编题)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C与BD的交点为点M.设AB=a,AD=b,AA1=c,则下列向量中与C1M相等的向量是( )
A.-12a+12b+cB.12a+12b+c
C.-12a-12b-cD.-12a-12b+c
C 解析:C1M=C1C+CM=C1C+12CB+CD=A1A+12DA+12BA=-12a-12b-c.
3.在空间四点O,A,B,C中,若{OA,OB,OC}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O,A,B,C四点________.(填“共面”或“不共面”)
不共面 解析:若四点共面,则OA,OB,OC共面,构不成基底.
核心回扣
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2.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及推论
自查自测
知识点二 两个非零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如图,若四面体ABCD的每条棱长都等于2,E,F分别为棱AB,AD的中点,则BC-EF=______,EF与AC所成的角为________.
3 90˚ 解析:因为EF=12BD,BD·BC=2×2×cs 60˚=2,
所以BC-EF2=BC-12BD2=BC2-BC·BD+14BD2=4-2+14×4=3,
所以BC-EF=3.
因为EF=12BD=12AD-AB,
所以AC·EF=12AC·AD-AB=12AC·AD-AC·AB=0,
所以〈EF,AC〉=90˚.
核心回扣
数量积及其性质
(1)a·b=|a||b|cs〈a,b〉;
(2)a⊥b⇔a·b=0;
(3)|a|2=a2,|a|=a·a;
(4)cs〈a,b〉=a·b|a||b|.
注意点:
(1)a·b=b·c⇏a=c;
(2)(a·b)·c不一定等于a·(b·c).
自查自测
知识点三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1.(多选题)已知空间向量a=(-2,-1,1),b=(3,4,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2a+b)∥aB.5|a|=3b
C.a⊥(5a+6b)D.a与b夹角的余弦值为36
BC 解析:因为2a+b=(-1,2,7),a=(-2,-1,1),而-1-2≠2-1≠71,故A不正确;因为a=6,b=52,所以5|a|=3b,故B正确;因为a·(5a+6b)=5a2+6a·b=5×(4+1+1)+6×(-6-4+5)=0,故C正确;又因为a·b=-5,所以cs 〈a,b〉=-56×52=-36,故D不正确.
2.如图,PD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AB=2,E为PB的中点,cs 〈DP,AE〉=33.若以DA,DC,D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E的坐标为________.
(1,1,1) 解析:由已知得D(0,0,0),A(2,0,0),B(2,2,0).
设P(0,0,a)(a>0),则E1,1,a2,
所以DP=(0,0,a),AE=-1,1,a2,DP=a,AE=-12+12+a22=8+a22.
因为cs 〈DP,AE〉=33,所以0×-1+0×1+a×a2a×8+a22=33,
解得a=2(负值舍去),所以E(1,1,1).
核心回扣
设a=(a1,a2,a3),b=(b1,b2,b3).
【常用结论】
1.三点共线:在平面中A,B,C三点共线⇔OA=xOB+yOC(其中x+y=1),O为平面中的任意一点.
2.四点共面:在空间中P,A,B,C四点共面⇔OP=xOA+yOB+zOC(其中x+y+z=1),O为空间中任意一点.若x=y=z=13,则点P为△ABC的重心.
应用 在下列条件中,一定能使空间中的四点M,A,B,C共面的是( )
A.OM=2OA-OB-OC
B.OM=15OA+13OB+12OC
C.MA+2MB+MC=0
D.OM+OA+OB+OC=0
C 解析: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对于OM=xOA+yOB+zOC,若A,B,C,M共面,则x+y+z=1,由此可得A,B,D不正确.
选项C可化为MA=-2MB-MC,所以M,A,B,C四点共面.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3,5,2),CD=(-7,-1,-4),点E,F分别为线段BC,AD的中点,则EF的坐标为( )
A.(2,3,3)B.(-2,-3,-3)
C.(5,-2,1)D.(-5,2,-1)
B 解析:因为点E,F分别为线段BC,AD的中点,设O为坐标原点,
所以EF=OF-OE,OF=12OA+OD,OE=12OB+OC.
所以EF=12OA+OD-12OB+OC=12BA+CD=12×(-4,-6,-6)=(-2,-3,-3).
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F是侧面CDD1C1的中心.若AF=xAD+yAB +zAA1,则x-y+z等于( )
A.12B.1
C.32D.2
B 解析:AF=AD+DF=AD+12DD1+DC=AD+12AA1+AB=AD+12AB+12 AA1,则x=1,y=12,z=12,所以x-y+z=1.
3.(2024·滨州模拟)已知空间向量a=(1,2,3),b=(3,-1,2),c=(-1,0,1),则a-b+2c=________.
(-4,3,3) 解析:因为a=(1,2,3),b=(3,-1,2),c=(-1,0,1),所以a-b+2c=(1,2,3)-(3,-1,2)+2(-1,0,1)=(-4,3,3).
空间向量线性运算的解题策略
(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未知向量,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
(2)将已知向量与所求向量转化到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利用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多边形法则把所求向量用已知向量表示出来.
(3)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类似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及其应用
【例1】(1)空间向量a=(2,2,-1)的一个单位向量的坐标是________.
23,23,-13答案不唯一 解析:a=4+4+1=3,
所以a的一个单位向量的坐标是aa=13(2,2,-1)=23,23,-13.
(2)已知A,B,C三点不共线,对平面ABC外的任一点O,若点M满足OM=13OA+OB+OC.
①判断MA,MB,MC三个向量是否共面;
②判断点M是否在平面ABC内.
解:①由题意知OA+OB+OC=3OM,所以OA-OM=OM-OB+OM-OC,
即MA=BM+CM=-MB-MC,所以MA,MB,MC共面.
②因为OM=13OA+OB+OC=13OA+13OB+13OC,且13+13+13=1,
所以M,A,B,C四点共面,从而点M在平面ABC内.
[变式] 本例(1)若改为:“与空间向量a=(2,2,-1)共线的单位向量的坐标”,结果如何?
解:|a|=4+4+1=3,
所以与a共线的单位向量的坐标为±aa=±13(2,2,-1)=23,23,-13或-23,-23,13.
1.共线、共面向量定理的应用
(1)向量共线可以用来判断直线平行、三点共线.
(2)向量共面可以用来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四点共面.
(3)根据向量共线和向量共面求参数取值.
2.证明四点P,M,A,B共面的方法
(1)MP=xMA+yMB;
(2)对空间内任意一点O,OP=OM+xMA +yMB;
(3)对空间内任意一点O,OP=xOM+yOA +zOB(x+y+z=1);
(4)PM∥AB或PA∥MB或PB∥AM.
1.(2024·湛江模拟)已知a=(1,2,-y),b=(x,1,2),且(a+2b)∥(2a-b),则( )
A.x=13,y=1B.x=12,y=-4
C.x=2,y=-14D.x=1,y=-1
B 解析:a+2b=(1+2x,4,4-y),2a-b=(2-x,3,-2y-2).
由题意得1+2x2-x=43=4-y-2y-2(x≠2,y≠-1),解得x=12,y=-4.
2.如图,已知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1B1C1D1为平行四边形,E为棱AB的中点,AF=13AD,AG=2GA1,AC1与平面EFG交于点M,则AMAC1=________.
213 解析:由题可设 AM=λAC1(00,-25≠t3,
解得t>5215,且t≠-65.故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5215,+∞.
(2)已知A(-1,2,1),B(-1,5,4),C(1,3,4).
①求〈AB,BC〉;
②求AC在AB上的投影向量.
解:①因为A(-1,2,1),B(-1,5,4),C(1,3,4),
所以AB=(0,3,3),BC=(2,-2,0).
因为AB·BC=0×2+3×(-2)+3×0=-6,AB=32,BC=22,
所以cs 〈AB,BC〉=AB·BCABBC=-632×22=-12,故〈AB,BC〉=2π3.
②因为AC=(2,1,3),AB=(0,3,3),
所以AC·AB=2×0+1×3+3×3=12.
因为AB=32,AC=14,
所以cs 〈AC,AB〉=AC·ABACAB=1214×32=277,
所以AC在AB上的投影向量为ACcs 〈AC,AB〉ABAB=14×277×AB32=23AB=(0,2,2).
[变式] 若将本例(1)中“锐角”改为“钝角”,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a·b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五节数列求和(二)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用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A版普通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用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复习第六章 第五节 复数(导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常用结论,基础小题,方法提炼,对点训练,加练备选,一题多变,备选题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