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2月的某个大课间,在重庆某校八年级学习的小江和同学们2min从教室跑到了操场,小江在操场400m的跑道上以2.5m/s的速度跑步,不一会儿感到浑身发热,小江对小北说今天的气温好像有35℃。关于上面描述的物理量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2minB. 400mC. 2.5m/sD. 35℃
    2.如图,铜镜在中国使用了4000余年。古籍《周礼》中记载的“掌以夫隧取明火于日”即用凹面镜取火。《墨经》有“正鉴”、“异于光”等关于平面镜和影子的描述,“鉴者近镜,像亦近镜”则是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描述。下列关于古籍中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凹面镜能够利用太阳光取火是因为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B. 影子的形成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发生了折射
    C. 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会逐渐变大
    D. 铜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3.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露气萧条度朔风,银烛依稀夜雨中。“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4.轮渡曾是重庆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如图所示。随着跨江大桥的修建,轮渡逐步变为旅游观光的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船的甲板上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 静止在江面上的轮渡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 船工的鞋底一般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压强
    D. 船在靠岸前关闭发动机是借助惯性力前进
    5.如图所示,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产生了多余的电荷
    B. 利用如图的原理,人们制造了发电机
    C. 图中螺线管上方小磁针静止时a端是S极
    D. 如图装置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6.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GMR是巨磁电阻,其阻值随磁场强度的增强而减小,R为定值电阻。当闭合开关S1、S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右端为S极
    B.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C. 定值电阻R的电功率不变
    D.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7.A、B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B的边长是A的2倍。将A沿竖直方向切去宽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B对地面的压强pB与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切割后,A剩余部分对地的压强为pA,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取g=10N/kg)
    A. B的重力是50N
    B. L=2.5cm时,pA:pB=16:21
    C. B的底面积为100cm2
    D. A切去一半后,pA=2000Pa
    8.在学校举行的劳动技术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中,小强同学展示了一辆自己组装的玩具车,它具有“原地灯光秀”“调速前进”和“定速后退”三种工作模式。通过控制开关S1、S2和滑动变阻器R1来改变灯L的亮度,实现“原地灯光秀”: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及转速,实现“调速前进”或“定速后退”,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不变,标有“0.6A”灯L的电阻不变,且RL=10Ω,定值电阻R2=5Ω。当玩具车工作在“原地灯光秀”模式时,电流表A的最大示数为0.4A。关于下列结论:
    ①电源电压为9V
    ②玩具车“调速前进”时,电流表A的最大示数小于0.6A
    ③玩具车“定速后退”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小于2.4W
    ④S闭合,S1接1,S2接2时,玩具车处于“原地灯光秀”模式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9.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开会或学习时,常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0.生活中的“吹”字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甲中,小朋友们持续用力吹气,将气球吹得鼓起来,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图乙中,对着B管吹气,水滴会从A管管口喷出,因为在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
    11.如图所示,重6N的物体在F=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10c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了5s,已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3N,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1标有“6V3W”,L2标有“9V9W”,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闭合开关后,两灯均发光,此时两电压表示数之比U1:U2=______;若将两灯并联后接入6V电路中,则两灯的实际功率之比P1:P2=______。
    13.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内装有30cm深的某种液体,柱形物块A的底面积SA=25cm2,高ℎA=20cm,将物块A与足够长的轻质细杆相连,杆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调节容器的初始位置,使杆对物块A的作用力F为零,再用外力让容器缓慢竖直向上移动,直到物块A刚好接触容器底部为止,ℎ表示物块A的下表面与容器底的距离,杆对物块A的作用力F随ℎ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中没有液体溢出。则物块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当容器竖直向上移动7.5cm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Pa。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4.请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
    15.如图,用细线把一个小球悬桂起来,将小球拉到位置A,松开手后小球在A、B、C点之间来回摆动。画出小球在位置A时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6.按要求填空:
    (1)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1所示。根据图像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2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若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此时像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图1是小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他将同一物体分别放在不同液体中:

    (1)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物体在乙中所受浮力为______N;
    (2)由______图可知,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甲、丙、丁两图可知,浮力大小和浸没的深度无关,由甲、丁、戊图可知,浮力大小和______有关,由甲、丙两图可知物体的体积为______m3;
    (3)戊图中液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
    (4)图2是小杨设计的测量巧克力球密度的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用电子秤测出铜块的质量为m0;
    ②如图乙所示,测出圆柱形容器和适量水的质量为m1;
    ③如图丙所示,将钢块和巧克力球用绳子系在一起后,使铜块浸没在水中,电子秤的示数为m2;
    ④如图丁所示,铜快和巧克力球都浸没后,电子秤的示数为m3;
    ⑤如图戊所示,放手后,铜块沉底,电子样示数为m4;
    请帮助小杨的测量结果可知:
    a.巧克力球的密度表达式是______(用字母m0、m1、m2、m3、m4、ρ水表示);
    b.当小杨测完所有数据后,将杯子从电子秤上拿下却发现电子秤上显示“−0.2g”,这样测量会造成密度测量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8.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美利用可调电源(可调为2V、3V、5V、6V)、5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30Ω)、滑动变阻器(20Ω 0.5A)、电压表、电流表、开关以及若干导线做了如下实验:
    (1)他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成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其中只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重新画一根正确连接的导线。(连线不要交叉)
    (2)改正图乙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美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较大示数,移动滑片,两表的示数均不变,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_____。
    (4)排除故障后,连好电路,小美将电源电压调为6V。
    ①小美接入10Ω的定值电阻后,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记录此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A。
    ②小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为15Ω的定值电阻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会______0.26A(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可将滑动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直到电压表示数回到原来值。
    ③实验中,小美发现当5个定值电阻中的某个电阻接入电路时,实验无法完成,这个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Ω。
    ④为了顺利完成5次实验,小美将电流表调至0~3A量程,并更换部分器材,下列方案可行的有______。
    A.将可调电源电压的值设为5V,其余不变
    B.将电压表控制不变的电压值U0设在2.5V~3.6V范围内,其余不变
    C.滑动变阻器调整为“15Ω 1A”,其余不变
    D.将30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25Ω的定值电阻,其余不变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9.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若列车长度为120m,其发动机的功率为360kW,行驶速度为25m/s,该居民楼长度为130m,则在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过程,求:
    (1)列车所花的时间为多少秒;
    (2)列车发动机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20.如图甲所示是小伟家购买的电烧杯,它的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其中R1和R2均为加热丝,该电烧杯烧水时有快挡和慢挡两种挡位,铭牌如图丙所示。[c水=4.2×103J/(kg⋅℃)]
    (1)求电阻R1的阻值;
    (2)电烧杯中装满的水从20℃升高到100℃,求水吸收的热量。
    (3)小伟关闭其他用电器,让电烧杯在快挡下工作,观察到标有“2500r/kW⋅ℎ”的电能表在5min内转动了100转,求此时电烧杯快挡的实际功率。
    21.科创小组设计了水库自动泄洪控制装置,将其制成顶部开有小孔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A为压力传感器,B是密度小于水且不吸水的圆柱体,能沿固定的光滑细杆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当模型内水深ℎ0=15cm时,B与模型底面刚好接触且压力为零。水面上涨到设计的警戒水位时,圆柱体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2N,触发报警装置,开启泄洪阀门。已知圆柱体B的底面积Sb=50cm2,高ℎb=25cm(g取10N/kg,ρ水=1×103kg/m3);
    (1)当B对模型底面压力F1=2.5N时,模型内水深ℎ1为多少cm;
    (2)刚触发报警装置时,B浸入水中的深度ℎ2为多少cm?
    答案解析
    1.D
    【解析】解:A、教室到操场距离比较近,2min可能到达,故A符合实际;
    B、初中的标准跑道一圈为400m,故B符合实际;
    C、初中生慢跑时速度可能为2.5m/s,故C符合实际;
    D、在12月,重庆的平均气温约为12℃,不可以达到35℃,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D
    【解析】解:
    A、凹面镜能够利用太阳光取火,主要是因为它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在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即影子,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知,人靠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铜镜的成像其实质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1)凹面镜属于球面镜的一种,是采用球的内表面做反射面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3)平面镜成像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其成像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据此判断。
    本题考查了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均属于光学知识的考查,难度一般。
    3.C
    【解析】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A错误;
    B、“露”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这里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泪”的形成是属于蜡烛的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A
    【解析】解:A.船的甲板上有凹凸的花纹,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故A正确;
    B.由于轮渡静止在江面上,则轮渡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即轮渡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B错误;
    C.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船工的鞋底一般比较宽大,增大了受力面积,是为了减小压强,故C错误;
    D.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不是力,故D错误。
    故选:A。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3)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本题综合考查了摩擦力、浮力、压强、惯性,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
    5.B
    【解析】解:A、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不是产生了多余的电荷,故A错误;
    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故B正确;
    C、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a端为N极,故C错误;
    D、图中两电磁铁的电流相同,匝数不同,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因为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3)根据安培定则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判断。
    (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知道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本题综合考查了发电机原理、奥斯特实验、摩擦起电的实质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D
    【解析】解:A.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故A错误;
    B.当闭合开关S1、S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电阻越来越大,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因此GMR其阻值增大,工作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B错误;
    C.由上述可知,工作电路的电流会减小,根据P=I2R可知,定值电阻 R 的电功率会减小,故C错误;
    D.分析工作电路可知,电压表测GM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因此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即为GMR的阻值,因此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根据安培定则得出电磁铁的两极;
    (2)先分析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流大小变化情况;
    (3)由(2)知工作电路的电流会减小,根据P=I2R进行判断;
    (4)电压表测GM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因此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即为GMR的阻值,据此判断。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电磁铁磁性与电流的关系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等,判读出巨磁电阻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7.B
    【解析】由乙图可知L的最大值为10cm,所以正方体A的边长为10cm=0.1m,
    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则B的边长为20cm=0.2m,B的底面积为20cm×20cm=400cm2,故C错误;
    当L=0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P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压强公式可得pB=GBSB,
    即GB0.2m×0.2m=5000Pa,解方程可得GB=200N,故A错误;
    当L=10cm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根据压强公式可得GA+GBSB=6000Pa,即GA+200N0.2m×0.2m=6000Pa,解方程可得GA=40N,
    A切去一半后,A对地面的压强pA=12GASA=12×40N0.05m×0.1m=4000Pa,故D错误;
    当L=2.5cm时,A对地面的压强为10cm−2.5cm10cm×GASA2=34×40N0.1m×(0.1m−0.025m)=4000Pa,
    B对地面的压强为2.5cm10cm×GA+GBSB=14×40N+200N0.2m×0.2m=5250Pa,
    则pApB=4000Pa5250Pa=1621,故B正确。
    8.D
    【解析】解:根据题意,通过控制开关S1、S2和滑动变阻器R1来改变灯L的亮度,实现“原地灯光秀”,此时直流电动机不连入电路,因此S闭合,S1接1,S2接1时,玩具车处于“原地灯光秀”模式,故④错误;
    当玩具车工作在“原地灯光秀”模式时,电流表A的最大示数为0.4A,电源电压不变,根据I=UR可知,电路中总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因此此时滑动变阻器R1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电路为灯L与R2的串联电路,电源电压为:
    U=I(RL+R2)=0.4A×(10Ω+5Ω)=6V,故①错误;
    根据题意,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及转速,实现“调速前进”或“定速后退”,说明玩具车前进时需要用滑动变阻器R1来实现“调速”,但后退时电路中没有滑动变阻器R1,以实现“定速”,因此S闭合,S1接1,S2接2时,玩具车处于“调速前进”模式;S闭合,S1接2,S2接1时,玩具车处于“定速后退”模式;
    玩具车“调速前进”时,电源电压不变,根据I=UR可知,电路中总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因此此时滑动变阻器R1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电路为灯L与直流电动机的串联电路,此时电路电流为I′=URL+RM=6V10Ω+RM,因为RM不为零,因此电路电流I′小于0.6A,电流表A的最大示数小于0.6A,故②正确;
    玩具车“定速后退”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P=U2R总=U2RL+R2+RM=(6V)210Ω+5Ω+RM=36V215Ω+RM;
    因为RM不为零,电路为灯L与直流电动机、定值电阻R2的串联电路,因此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小于2.4W,故③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通过控制开关S1、S2和滑动变阻器R1来改变灯L的亮度,实现“原地灯光秀”,此时直流电动机不连入电路,因此S闭合,S1接1,S2接1时,玩具车处于“原地灯光秀”模式;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及转速,实现“调速前进”或“定速后退”,说明玩具车前进时需要用滑动变阻器R1来实现“调速”,但后退时电路中没有滑动变阻器R1,以实现“定速”,因此S闭合,S1接1,S2接2时,玩具车处于“调速前进”模式;S闭合,S1接2,S2接1时,玩具车处于“定速后退”模式;
    当玩具车工作在“原地灯光秀”模式时,电流表A的最大示数为0.4A,电源电压不变,根据I=UR可知,电路中总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因此此时滑动变阻器R1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电路为灯L与R2的串联电路,根据U=I(RL+R2)求出电源电压;
    玩具车“调速前进”时,电源电压不变,根据I=UR可知,电路中总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因此此时滑动变阻器R1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电路为灯L与直流电动机的串联电路,根据I′=URL+RM求出此时电路电流;
    玩具车“定速后退”时,电路为灯L与直流电动机、定值电阻R2的串联电路,根据P=U2R总=U2RL+R2+RM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此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有一定难度。
    9.音色 声源
    【解析】解: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开会或学习时,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声源。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音色和减弱噪声的途径的理解和掌握,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10.形变 小
    【解析】解:(1)甲图中,用手指压气球,气球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对着B管吹气,A管管口流速快,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滴会从A管管口喷出。
    故答案为:形变;小。
    (1)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但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观察用力后气球变化情况;
    (2)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的压强越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难度不大,都是基础知识。
    11.2 75%
    【解析】解:根据v=st得物体移动的路程:
    s物=vt=10cm/s×5s=50cm=0.5m,
    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为2段;则拉力F移动的距离s绳=ns物=2×0.5m=1m,
    则总功为:
    W总=Fs绳=2N×1m=2J,
    有用功为:
    W有用=fs物=3N×0.5m=1.5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η=W有用W总=1.5J2J×100%=75%。
    故答案为:2;75%。
    根据v=st求出物体移动的路程,已知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可求拉力F移动的距离,根据公式W=Fs绳可求拉力F做的总功,根据W有用=fs物算出有用功,利用η=W有用W总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本题考查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是本题的关键,难点是对动滑轮上绳子段数的判断。
    12.7:3 3:4
    【解析】解:由P=UI=U2R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U额12P额1=(6V)23W=12Ω,R2=U额22P额2=(9V)29W=9Ω;
    (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后,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L2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的电阻之和,所以,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R总=R1+R2=12Ω+9Ω=21Ω,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UR可得,两电压表示数之比:
    U1U2=IR总IR2=R总R2=21Ω9Ω=73;
    (2)若将两灯并联后接入6V电路中,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P=UI=U2R可得:
    P1P2=U并2R1U并2R2=R2R1=9Ω12Ω=34。
    故答案为:7:3;3:4。
    知道两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P=UI=U2R求出两灯泡的电阻;
    (1)由电路图可知,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L2两端的电压,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压表的示数之比;
    (2)将两灯并联后接入6V电路中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P=UI=U2R求出两灯的实际功率之比。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13.12 9600
    【解析】解:当物块A的下表面与容器底的距离为30cm时,对物块A进行受力分析,
    此时物块A受到重力GA与杆对物块A的拉力F1,故G A=F1=3N,
    此时液体体积V液=S容器×30cm①;
    当物块A刚好浸没时,物块A的下表面与容器底的距离为20cm,此时液体深为40cm,
    对物块A进行受力分析,物块A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向下的重力GA和杆对A的支持力F2,
    故F 浮=GA+F2=3N+9N=12N,
    V液+VA=S容器×40cm②,
    联立①②得S容器=50cm2,
    由F浮=ρ液gVA得,ρ液=F浮gVA=12N10N/kg×5×10−4m3=2.4×103kg/m3;
    当调节容器到初始位置时,由于杆上的力为0N,
    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初始=GA=3N,
    由F浮初始=ρ液gV排得,V排=F浮初始ρ液g=3N2.4×103kg/m3×10N/kg=1.25×10−4m3=125cm3,
    此时液面初始高度
    ℎ初始=V液+V排S容器=30cm×50cm2+125cm350cm2=32.5cm;
    设容器上移距离为Δℎ容,液面高度变化为Δℎ液,则有
    SA×Δℎ容=Δℎ液(S容器−SA),即25cm2×7.5cm=Δℎ液(50cm2−25cm2),
    解得,Δℎ液=7.5cm,
    容器上移后液面高度
    ℎ上移=ℎ初始+Δℎ液=32.5cm+7.5cm=40cm=0.4m,
    故容器上移后压强
    p上移=ρ液gℎ上移=2.4×103kg/m3×10N/kg×0.4m=9600Pa。
    故答案为:12;9600。
    对于浮力与图像结合的题目一般的切入点为从图上找一些已经给出数据的特殊点,思考特殊点对应的物理状态,再根据受力分析、体积公式、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等列出对应的表达式。
    抓住四个状态:第一个状态是物体还未进入液体的时刻,此时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等于杆上拉力的大小,可以求出物体重力;
    第二个状态是物体刚好浸没的时刻,对物体受力分析可求出受到浮力的大小,同时结合体积分析可以求出容器底面积,结合阿基米德定律可以求出液体密度;
    第三个状态是初始状态,即浮力与物体重力相等的时刻,由浮力与重力相等列式可求出此时排开液体体积,继而求出此时液面高度;
    第四个状态是容器上升7.5cm后的状态,使用体积分析列出液面高度变化的表达式,求出液面高度变化量,继而求出变化后的液面高度,最后用液体压强公式算出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
    此题考察了浮力的多过程综合运算及液面高度变化问题,条件以文字及图像的方式给出,需要同学们从图像中寻找已知量并且判断图像中各个点对应的物理状态,综合来说难度较大,对学生的物理过程理解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要求较高,是一个区分度较高的题。
    14.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解析】仔细观察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5.
    【解析】解:小球在A位置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细线对小球的拉力,过重心画出这两个力,如图所示:
    首先对小球到达A时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各个力。
    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16.晶体 吸收 不变 15.0 左 变小
    【解析】解:(1)由于该物质熔化时存在固定的熔化温度,故为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的吸收热量,若停止加热,则熔化停止;从图象可以看出,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27min左右停止熔化,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的焦距,等于30.0cm,则焦距为15.0cm;
    若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此时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物距不变,但是焦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1)晶体;吸收;不变;(2)15.0;左;变小。
    (1)晶体和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表现在图象上,晶体熔化有一段图象是水平的,而非晶体是一直上升的,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
    (2)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像距越小,像越小。
    此题主要考查晶体熔化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
    17.4.4 1.6 甲、乙、丙 液体密度 2.5×10−4 0.8×103 ρ球=m4−m1−m0m3−m2ρ水 偏大
    【解析】解:(1)图1,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4.4N;
    物体在乙中所受浮力为:
    F浮=G−F示=6N−4.4N=1.6N,
    (2)由乙丙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随着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由称重法可知,浮力在变大,可知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由甲、丁、戊图可知,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液体的密度不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称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同,可知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由甲、丙两图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浮1=G−F示1=6N−3.5N=2.5N,
    物体的体积为:
    V=V排=F浮1ρ水g=2.5N1.0×103kg/m3×10N/kg=2.5×10−4m3,
    (3)戊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浮2=G−F示2=6N−4N=2N,
    戊图中液体的密度:
    ρ液=F浮2gV排′=2N10N/kg×2.5×10−4m3=0.8×103kg/m3,
    (4)由图2乙丙可知,电子秤示数的变化是由于把铜块放进容器中引起的,铜块受到浮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容器中的水也受到铜块的竖直向下的压力作用,从而使电子秤受到的压力发生改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铜块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则电子秤示数的变化量等于铜块排开液体的质量,铜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丙=G排丙=ΔF丙=(m2−m1)g,
    同理,由乙丁两图可知,铜块和巧克力球一起受到的浮力为:
    F浮丁=G排丁=ΔF丁=(m3−m1)g,
    由甲乙戊可知,巧克力球的质量为:
    m=m4−m1−m0,
    由丙丁可知,巧克力球受到的浮力为:
    F球=F浮丁−F浮丙=(m3−m1)g−(m2−m1)g=(m3−m2)g,
    由F浮=ρ液V排g可知,巧克力球的体积为:
    V球=V球排=F球 ρ水g=(m3−m2)gρ水g=m3−m2ρ水,
    巧克力球的密度表达式是:
    ρ球=mV球=m4−m1−m0m3−m2ρ水=m4−m1−m0m3−m2ρ水,
    将杯子从电子秤上拿下却发现电子秤上显示“−0.2g”,说明之前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之前测量的质量都要加上0.2g才等于实际的质量。则巧克力球的实际密度为:
    ρ球实=(m4+0.2g)−(m1+0.2g)−(m0+0.2g)(m3+0.2g)−(m2+0.2g)ρ水=m4−m1−m0−0.2gm3−m2ρ水0.26A;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10Ω改接成15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串联分压的分压原理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左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③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因此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UVR小=4V5Ω=0.8A>0.5A,即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大于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的4V2V=2倍,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为20Ω时,根据分压原理,定值电阻的最大阻值:R最大=2×20Ω=40Ω>30Ω,故使用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无法完成实验;
    ④A、由于所控制的电压不变,因此使用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实验时,电路中电流仍大于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无法完成实验,故A不可行;
    B、由欧姆定律可知,当定值电阻两端所控制的最大电压为:UV大=I大R小=0.5A×5Ω=2.5V,故B不可行;
    C、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V=4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V=6V−4V=2V,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2V4V=0.5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30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滑=0.5×30Ω=15Ω,即所选择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能小于15Ω,故C可行;
    D、将30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25Ω的定值电阻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还是超过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故D不可行。
    故选:C。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左;(3)滑动变阻器上方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4)①0.4;②大于;左;③5;④C。
    (1)由图乙可知,定值电阻没有接入电路,据此改正连接错误;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
    (3)移动滑片两电表示数不变说明变阻器没有了变阻的作用,根据电表示数的大小利用欧姆定律分析判断电路中可能的故障;
    (4)①根据图丙电流表所选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②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定值电阻两端所控制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求出接入10Ω的定值电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换为15Ω的定值电阻后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③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与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进行比较,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分压原理,求出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定值电阻的阻值,进而确定无法完成实验的电阻;
    ④逐一分析每个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本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考查电路连接、注意事项、故障分析、电流表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和实验方案的评价。
    19.解:(1)列车所花的时间为
    t=sv=120m+130m25m/s=10s;
    (2)列车发动机做的功为W=Pt=360×103W×10s=3.6×106J。
    答:(1)列车所花的时间为10s;
    (2)列车发动机做的功为3.6×106J。
    【解析】(1)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居民楼的长度,又知道列车行驶的速度,根据t=sv求出列车穿过居民楼的时间;
    (2)知道电动机的功率和工作时间,根据W=Pt求出列车电动机做的功。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电功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居民楼的长度。
    20.解:(1)分析电路图,且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可知,当S闭合,S1断开时,只有R1工作,此时为慢挡,功率P慢=400W。根据P=U2R可知
    R1=U2P=(220V)2400W=121Ω;
    (2)由图丙可知,水的体积为:
    V=0.5L=0.5dm3=5×10−4m3
    水的质量为:
    m水=ρV=1.0×103kg/m3×5×10−4m3=0.5kg
    Q吸=c水m(t−t0)=4.2×103J/(kg⋅℃)×0.5kg×(100℃−20℃)=1.68×105J;
    (3)标有“2500r/kW⋅ℎ”的电能表在5min内转动了100转,消耗电能为:
    W=1002500kW⋅ℎ=144000J,
    电烧杯快挡的实际功率:P=Wt=144000J5×60s=480W。
    答:(1)电阻R1的阻值121ῼ;
    (2)水吸收的热量为144000J;
    (3)此时电烧杯快挡的实际功率480W。
    【解析】(1)开关S1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S和S1都闭合时,电阻R1与R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由据P=U2R可知,功率最大,处于快挡;开关S1断开时,功率较小,处于慢挡,根据P=U2R可求得电阻R1的阻值;
    (2)由ρ=mV求得水的质量,由Q=cmΔt可求得水吸收的热量;
    (3)由“2500r/kW⋅ℎ”的电能表在5min内转动了100转,可求得实际消耗的电能,再利用P=Wt可求得电烧杯快挡的实际功率。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电热公式的综合应用,分析电路结构是关键。
    21.解:
    (1)由题意知,当模型内水深ℎ0=15cm时,B与模型底面刚好接触且压力为零,则此时B漂浮,B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则B的重力为
    F浮B=GB=ρ水gV排=1×103kg/m3×10N/kg×50×10−4m2×15×10−2m=7.5N,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当B对模型底面压力,F1=2.5N时,
    B受到的浮力:F1浮=GB−F1=7.5N−2.5N=5N,
    B排开水的体积为:V1排=F1浮ρ水g=5N1.0×103kg/m3×10N/kg=5×10−4m3=500cm3,
    由V=Sℎ可知,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ℎ1=V1S=500cm350cm2=10cm;
    (2)刚触发报警装置时圆柱体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2N,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传感器对圆柱体向下的压力也为2N,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时B受到的浮力:F2浮=GB+F2=7.5N+2N=9.5N,
    B排开水的体积为:V2排=F2浮ρ水g=9.5N1.0×103kg/m3×10N/kg=9.5×10−4m3=950cm3,
    由V=Sℎ可知,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ℎ2=V2S=950cm350cm2=19cm。
    答:(1)模型内水深ℎ1为10cm;
    (2)B浸入水中的深度ℎ2为19cm。
    【解析】(1)根据当模型内水深ℎ0=15cm时,根据体积公式求出B排开水的体积,根据B与模型底面刚好接触且压力为零可知B处于漂浮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结合物体的漂浮条件求出B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当B对模型底面压力F1=2.5N时B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B排开水的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模型内水深;
    (2)根据刚触发报警装置时圆柱体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2N结合力的平衡条件求出B受到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求出B排开水的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B浸入水中的深度。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和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电烧杯容量
    0.5L
    额定电压
    220V
    慢档额定功率
    400W
    快档额定功率
    600W

    相关试卷

    [物理]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中考模拟试卷(有答案):

    这是一份[物理]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中考模拟试卷(有答案),共11页。

    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中考指标到校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中考指标到校考试物理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2024年重庆市中考物理模拟预热卷[重庆专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2024年重庆市中考物理模拟预热卷[重庆专用](含解析),共1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