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课后作业题
展开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瘫痪(huàn) 沉寂(jì) 整宿(xiǔ) 攲斜(qī)
B.絮叨(xù) 诀别(jué) 匿笑(ruò) 莲蓬(péng)
C.侍弄(shì) 徘徊(huí) 覆盖(fù) 慈怜(lián)
D.静谧(mì) 荫蔽(yīn) 贮蓄(chù) 憔悴(qiá)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B.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C.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D.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3.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道:“感谢您的厚爱。”
C.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个难题困扰得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B.老百姓们喜出望外,载歌载舞欢迎战士们的到来。
C.听了这个风趣的故事,我们各得其所地笑了
D.我光着脚丫,踩着海水,注视着水波粼粼的海面。
5.给下列病句写出修改意见。(4分)
(1)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大约有16万字左右,部分被纳入高中语文教材。
(2)每次捧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都会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6.综合性学习。(9分)
七(1)班正在开展“母爱伴我行”的主题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⑴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2分)
⑵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收集了一些体现母爱的诗词或文句,现将之编辑成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2分)
⑶请根据你对母爱的理解与体验,仿照画线句子再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滋润的甘霖,洒落我们的心田; ,
;它像冬日的暖阳,驱走我们的严寒。
⑷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语言准确、得体。(50字左右) (3分)
第二部分(7—题45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2分)
8.《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2分)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文侯: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③罢:取消。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太丘舍去 去: (2)相委而去 委:
(3)文侯与虞人期猎 期: (4)文侯将出 将:
1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3分)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乃往,身自罢之。
12.【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2分)
14.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3分)
15.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16.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泥泞中,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牲畜,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牲畜,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
⑥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⑦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⑧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⑨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⑩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⑾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⑿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合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⒀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⒁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17.对文中“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的原因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我干不了农活 B.嫌我在田野里碍手碍脚
C.怕我走失 D.田野中到处是泥泞
18.朗读时我们往往对语句中某些词或短语以重音形式加以强调。请仿照示例,从重音角度对第⑿段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两处),并说明理由。(4分)
(示例)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朗读设计:“乐开了花”是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内心的喜悦,需要重读。“不自觉地”表现“我”情不自禁地开心,需要重读,突出“我”捉到鱼后难掩的喜悦之情。
19.聚焦“血红的头巾”,完成下列对话。(3分)
小语:“读这篇文章,我注意到‘血红的头巾’出现多次,它应该有丰富的内涵和作用,但又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理解。”
小文:“这不难,首先找到‘血红的头巾’在文中出现的地方,再重点看看标题和结尾,可能就清楚它的作用了。”
小语:“哦,那我明白了其内涵和作用
20.文中的母亲和《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有哪些相同的品质?请结合选文与【链接材料】中的具体情节进行阐述。(3分)
【链接材料】①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2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C. 《父亲的病》回忆了“我”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揭露了几位庸医草菅人命的丑恶面目。
D. 《藤野先生》写“报馆案”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22. 请写出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的关于“孝”的两个故事。(2分)
23.作文。(50分)
一个人心灵和心智的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期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领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让我们从懵懵懂懂走向…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材恰当,内容具体;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A(解析:B.“匿”应读作“nì”;C.“徊”应读作“huái”;D.“贮”应读作“zhù”。)
2.B(解析:B.“五、六天”表示约数,中间不用顿号。)
3. B(解析:A.“心领”用于自己的推辞;C.用词不当,可将“斗胆赐教”改为“不吝赐教”;D.“绵薄之力”用于自己,是谦辞。)
4.C(解析:C.“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不合语境)
5.(1)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2)成分残缺,应在句首加上主语“我”。
6.(1) 示例:主题班会、主题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
(2)示例:《献给母亲的歌》《母亲的微笑》;
(3)示例:它像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的创伤;
⑷示例: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报答不完母亲对我们的恩情。今天,让我们怀着一颗威恩的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吧!
7.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录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8.示例一: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示例二:我推荐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9.(1)离开(2)舍弃(3)约定(4)将要
10.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11.(1)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2)(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告诉虞人因雨)取消打猎的事。
12.共同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1分)。感受: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要讲诚信,如果不讲诚信,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2分)。(言之有理即可)
附【乙】文参考译文: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喝得很高兴,天下起了大雨。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在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好了打猎,虽然高兴,怎么能不如期相会呢!”(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告诉虞人因雨)取消打猎的事。魏国从此逐渐强大起来。
13.①母亲;②母亲给作者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③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④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⑤母亲说过的“好好儿活”那句话。
14.第①段: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第⑦段:表明“我”对母亲的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与妹妹一起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
15.①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②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作了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
16.两个加点词都是叠音词;“悄悄”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偷偷”写出了母亲担心脾气暴躁的“我”,对“我”的关心与呵护。
17.C
18.(示例)“跌倒”“吃力”“爬”“划出”“贴在”要重读,这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突出母亲因听不到儿子回答,而担心和焦急,在寻找的过程中母亲受了伤但她并不在乎,表现母亲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
19.(示例)①全文线索;②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③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
20.(示例)①坚强:此文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链接材料】中如“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细心:此文如叮嘱“我”听到呼喊后举起头巾,【链接材料】中如“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③爱子心切:此文如为了给“我”治病宰了牲畜请客“冲喜”,【链接材料】中如“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可看出。
21.D ;
22.郭巨埋儿、老莱娱亲。
23.略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第一部分(1—题25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8题。(4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4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6题。(9分)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7—20题。(13分)
得分
评卷人
五.名著阅读,回答21—22题。(5分)
得分
评卷人
第三部分(23题 50分)
题
目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7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测试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散步》 课内阅读,《散步》课内阅读,《金色花》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金色花》,回答问题,阅读《荷花·母亲》,并回答问题,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问题,阅读并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复习练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7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课时练习</a>,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