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专题14.3全等三角形中的经典模型【六大题型】练习(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专题14.3全等三角形中的经典模型【六大题型】练习(原卷版+解析)01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专题14.3全等三角形中的经典模型【六大题型】练习(原卷版+解析)02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专题14.3全等三角形中的经典模型【六大题型】练习(原卷版+解析)03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沪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14.1 全等三角形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14.1 全等三角形复习练习题,共47页。


    TOC \ "1-2" \h \u
    \l "_Tc27379" 【题型1 平移模型】 PAGEREF _Tc27379 \h 1
    \l "_Tc4328" 【题型2 轴对称模型】 PAGEREF _Tc4328 \h 4
    \l "_Tc15677" 【题型3 旋转模型】 PAGEREF _Tc15677 \h 6
    \l "_Tc28429" 【题型4 一线三等角模型】 PAGEREF _Tc28429 \h 9
    \l "_Tc16609" 【题型5 倍长中线模型】 PAGEREF _Tc16609 \h 13
    \l "_Tc12942" 【题型6 截长补短模型】 PAGEREF _Tc12942 \h 16
    【知识点1 平移模型】
    【模型解读】把△ABC沿着某一条直线l平行移动,所得到△DEF与△ABC称为平移型全等三角形,图①,图②是常见的平移型全等三角线.
    【常见模型】
    【题型1 平移模型】
    【例1】(2022•义马市期末)如图,点A,E,F,B在直线l上,AE=BF,AC∥BD,且AC=BD,求证:△ACF≌△BDE.
    【变式1-1】(2022•曾都区期末)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老师说:还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使△ABC≌△DEF.下面是课堂上三个同学的发言:
    甲:添加BE=CF,乙:添加AC∥DF,丙:添加∠A=∠D.
    (1)甲、乙、丙三个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2)请你从正确的说法中,选取一种给予证明.
    【变式1-2】(2022春•东坡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AB=13cm,BC=11cm,AC=6cm,点E是BC边的中点,点D在AB边上,现将△DBE沿着BA方向向左平移至△ADF的位置,则四边形DECF的周长为 cm.
    【变式1-3】(2022•富顺县校级月考)如图1,A,B,C,D在同一直线上,AB=CD,DE∥AF,且DE=AF,求证:△AFC≌△DEB.如果将BD沿着AD边的方向平行移动,如图2,3时,其余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2 轴对称模型】
    【模型解读】将原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之为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此类图形中要注意期隐含条件,即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
    【常见模型】

    【题型2 轴对称模型】
    【例2】(2022•安丘市期末)如图,已知△ACF≌△DBE,且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50°,∠F=40°.
    (1)求△DBE各内角的度数;
    (2)若AD=16,BC=10,求AB的长.
    【变式2-1】(2022•陇县一模)如图,在△ABC中,已知CD⊥AB于点D,BE⊥AC于点E,∠DCB=∠EBC.求证:AD=AE.
    【变式2-2】(2022•句容市期末)如图,已知△AOD≌△BOC.求证:AC=BD.
    【变式2-3】(2022•海珠区校级期中)如图,PB⊥AB,PC⊥AC,PB=PC,D是AP上一点.求证:∠BDP=∠CDP.
    【知识点3 旋转模型】
    【模型解读】将三角形绕着公共顶点旋转一定角度后,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旋转型三角形,识别旋转型三角形时,涉及对顶角相等、等角加(减)公共角的条件.
    【常见模型】

    【题型3 旋转模型】
    【例3】(2022•环江县期中)如图,AB=AE,AB∥DE,∠1=70°,∠D=110°.
    求证:△ABC≌△EAD.
    证明:∵∠1=70°,
    ∴ ( ).
    又∵∠D=110°,
    ∴ ( ).
    ∵AB∥DE,
    ∴ ( ).
    在△ABC和△EAD中,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AB=AE,
    ∴△ABC≌△EAD(AAS).
    【变式3-1】(2022春•济南期末)如图1,△ABE是等腰三角形,AB=AE,∠BAE=45°,过点B作BC⊥AE于点C,在BC上截取CD=CE,连接AD、DE并延长AD交BE于点P;
    (1)求证:AD=BE;
    (2)试说明AD平分∠BAE;
    (3)如图2,将△CDE绕着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那么AD与BE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变式3-2】(2022•高港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AD、BF相交于O点,点E、C在BF上,且BE=FC,AC=DE,AB=DF.求证:
    (1)AO=DO;
    (2)AC∥DE.
    【变式3-3】(2022•锦州模拟)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D、△ACE拼在一起(图1),△ABD不动.
    (1)若将△ACE绕点A逆时针旋转,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2),证明:MB=MC.
    (2)若将图1中的CE向上平移,∠CAE不变,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3),判断并直接写出MB、MC的数量关系.
    (3)在(2)中,若∠CAE的大小改变(图4),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MB、MC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知识点4 一线三等角模型】
    【模型解读】基本图形如下:此类图形通常告诉BD⊥DE,AB⊥AC,CE⊥DE,那么一定有∠B=∠CAE.

    【题型4 一线三等角模型】
    【例4】(2022春•香坊区期末)已知,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且DE=9cm,∠BDA=∠AEC=∠BAC
    (1)如图①,若AB⊥AC,则BD与AE的数量关系为 BD=AE ,CE与AD的数量关系为 CE=AD ;
    (2)如图②,判断并说明线段BD,CE与 DE的数量关系;
    (3)如图③,若只保持∠BDA=∠AEC,BD=EF=7cm,点A在线段DE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D向点E运动,同时,点C在线段EF上以xcm/s的速度由点E向点F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是否存在x,使得△ABD与△EAC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4-1】(2022•东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若DE=10,BD=3,求CE的长.
    【变式4-2】(2022春•历下区期中)CD是经过∠BCA定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A=∠β.
    (1)若直线CD经过∠BCA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
    ①若∠BCA=90°,∠β=90°,例如图1,则BE CF,EF |BE﹣AF|.(填“>”,“<”,“=”);
    ②若0°<∠BCA<180°,且∠β+∠BCA=180°,例如图2,①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外部,且∠β=∠BCA,请直接写出线段EF、BE、AF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变式4-3】(2022•余杭区月考)如图①,点B、C在∠MAN的边AM、AN上,点E,F在∠MAN内部的射线AD上,∠1、∠2分别是△ABE、△CAF的外角.已知AB=AC,∠1=∠2=∠BAC.求证:△ABE≌△CAF.
    应用:如图②,在△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且CD=2BD,点E,F在线段AD上.∠1=∠2=∠BAC,若△ABC的面积为15,求△ABE与△CDF的面积之和.
    【知识点5 倍长中线模型模型】
    【模型解读】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常见模型】

    【题型5 倍长中线模型】
    【例5】(2022秋•博兴县期末)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6,BC=4,求中线BD的取值范围.
    【变式5-1】(2022•涪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是AD上一点,BE=AC,BE的延长线交AC于F,求证:∠AEF=∠EAF.
    【变式5-2】(2022•浠水县校级模拟)(1)在△ABC中,AD为△ABC的中线,AB=6,AC=4,则AD的取值范围是 ;
    (2)如图,在△ABC中,AD为△ABC的中线,点E在中线AD上,且BE=AC,连接并延长BE交AC于点F.求证:AF=FE.
    【变式5-3】(2022•丹阳市期中)八年级一班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探究试验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活动吧.
    【探究与发现】
    (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BE,写出图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
    【理解与应用】
    (2)填空:如图2,EP是△DEF的中线,若EF=5,DE=3,设EP=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如图3,AD是△ABC的中线,∠BAC=∠ACB,点Q在BC的延长线上,QC=BC,求证:AQ=2AD.
    【知识点6 截长补短模型】
    【模型解读】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截长,指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线段;补短,指将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
    【题型6 截长补短模型】
    【例6】(2022秋•西岗区期末)阅读下面材料: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ABC=2∠C.求证:AC=AB+BD;
    小明通过思考发现,可以通过“截长、补短”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方法一:如图2,在AC上截取AE,使得AE=AB,连接DE,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
    方法二:如图3,延长AB到点E,使得BE=BD,连接DE,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
    (1)根据阅读材料,任选一种方法证明AC=AB+BD,根据自己的解题经验或参考小明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2)如图4,四边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EA=ED,∠DCB=2∠B,∠DAE+∠B=90°,探究DC、C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变式6-1】(2022•蕲春县期中)已知:如图,在△ABC中,∠ABC=60°,△ABC的角平分线AD、CE交于点O.
    求证:AC=AE+CD.
    【变式6-2】(2022•新抚区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中,∠A=∠B=90°,E是AB的中点,DE平分∠ADC.
    (1)求证:CE平分∠BCD;
    (2)求证:AD+BC=CD;
    (3)若AB=12,CD=13,求S△CDE.
    【变式6-3】(2022•黄石期末)已知△ABC和△DEF为等腰三角形,AB=AC,DE=DF,∠BAC=∠EDF,点E在AB上,点F在射线AC上.
    (1)如图1,若∠BAC=60°,点F与点C重合,求证:AF=AE+AD;
    (2)如图2,若AD=AB,求证:AF=AE+BC.
    专题14.3 全等三角形中的经典模型【六大题型】
    【沪科版】
    TOC \ "1-2" \h \u
    \l "_Tc27379" 【题型1 平移模型】 PAGEREF _Tc27379 \h 1
    \l "_Tc4328" 【题型2 轴对称模型】 PAGEREF _Tc4328 \h 5
    \l "_Tc15677" 【题型3 旋转模型】 PAGEREF _Tc15677 \h 8
    \l "_Tc28429" 【题型4 一线三等角模型】 PAGEREF _Tc28429 \h 14
    \l "_Tc16609" 【题型5 倍长中线模型】 PAGEREF _Tc16609 \h 20
    \l "_Tc12942" 【题型6 截长补短模型】 PAGEREF _Tc12942 \h 26
    【知识点1 平移模型】
    【模型解读】把△ABC沿着某一条直线l平行移动,所得到△DEF与△ABC称为平移型全等三角形,图①,图②是常见的平移型全等三角线.
    【常见模型】
    【题型1 平移模型】
    【例1】(2022•义马市期末)如图,点A,E,F,B在直线l上,AE=BF,AC∥BD,且AC=BD,求证:△ACF≌△BDE.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AF=∠DBE,根据SAS证明△ACF≌△BDE即可.
    【解答】证明:∵AE=BF,
    ∴AE+EF=BF+EF,
    即AF=BE;
    ∵AC∥BD,
    ∴∠CAF=∠DBE,
    又∵AC=BD,
    在△ACF与△BDE中,
    AC=BD∠CAF=∠DBEAF=BE,
    ∴△ACF≌△BDE(SAS).
    【变式1-1】(2022•曾都区期末)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老师说:还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使△ABC≌△DEF.下面是课堂上三个同学的发言:
    甲:添加BE=CF,乙:添加AC∥DF,丙:添加∠A=∠D.
    (1)甲、乙、丙三个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丙 ;
    (2)请你从正确的说法中,选取一种给予证明.
    【分析】(1)加上条件BE=CF或∠A=∠D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添加AC∥DF不能证明△ABC≌△DEF;
    (2)添加BE=CF可得BC=EF,利用SSS判定△ABC≌△DEF即可,添加∠A=∠D,可用SAS证明△ABC≌△DEF.
    【解答】解:(1)说法正确的是:甲、丙,
    故答案为:甲、丙;
    (2)选甲的做法,
    证明:∵BE=CF,
    ∴BC=EF,
    在△ABC和△DEF中,
    AB=DEAC=DFBC=EF,
    ∴△ABC≌△DEF(SSS).
    选丙的做法,
    在△ABC和△DEF中,
    AB=DE∠A=∠DAC=DF,
    ∴△ABC≌△DEF(SAS).
    【变式1-2】(2022春•东坡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AB=13cm,BC=11cm,AC=6cm,点E是BC边的中点,点D在AB边上,现将△DBE沿着BA方向向左平移至△ADF的位置,则四边形DECF的周长为 cm.
    【分析】连接EF,证明△CEF≌△DFE(ASA),推出DE=CF,可得结论.
    【解答】解:连接EF.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AF=DE.EF=AD,AF∥DE,EF∥AD,DF∥BC,
    ∴∠CEF=∠DFE,∠CFE=∠DEF,
    在△CEF和△DFE中,
    ∠CEF=∠EFDEF=FE∠CFE=∠DEF,
    ∴△CEF≌△DFE(ASA),
    ∴DE=CF,
    ∴AF=CF=DE=3cm
    ∵E是BC的中点,
    ∴EC=EB=DF=5.5cm,
    ∴四边形DECF的周长=2(3+5.5)=17cm.
    故答案为:17.
    【变式1-3】(2022•富顺县校级月考)如图1,A,B,C,D在同一直线上,AB=CD,DE∥AF,且DE=AF,求证:△AFC≌△DEB.如果将BD沿着AD边的方向平行移动,如图2,3时,其余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分析】可以根据已知利用SAS判定△AFC≌△DEB.如果将BD沿着AD边的方向平行移动,如图(2)、(3)时,其余条件不变,结论仍然成立.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常用的判定方法进行验证.
    【解答】解:∵AB=CD,
    ∴AB+BC=CD+BC,
    即AC=BD.
    ∵DE∥AF,
    ∴∠A=∠D.
    在△AFC和△DEB中,AF=DE∠A=∠DAC=DB,
    ∴△AFC≌△DEB(SAS).
    在(2),(3)中结论依然成立.
    如在(3)中,∵AB=CD,
    ∴AB﹣BC=CD﹣BC,
    即AC=BD,
    ∵AF∥DE,
    ∴∠A=∠D.
    在△ACF和△DEB中,AF=DE∠A=∠DAC=DB,
    ∴△ACF≌△DEB(SAS).
    【知识点2 轴对称模型】
    【模型解读】将原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之为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此类图形中要注意期隐含条件,即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
    【常见模型】

    【题型2 轴对称模型】
    【例2】(2022•安丘市期末)如图,已知△ACF≌△DBE,且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50°,∠F=40°.
    (1)求△DBE各内角的度数;
    (2)若AD=16,BC=10,求AB的长.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BD即可;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D,求出AB=CD,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ACF≌△DBE,∠A=50°,∠F=40°,
    ∴∠D=∠A=50°,∠E=∠F=40°,
    ∴∠EBD=180°﹣∠D﹣∠E=90°;
    (2)∵△ACF≌△DBE,
    ∴AC=BD,
    ∴AC﹣BC=DB﹣BC,
    ∴AB=CD,
    ∵AD=16,BC=10,
    ∴AB=CD=12(AD﹣BC)=3.
    【变式2-1】(2022•陇县一模)如图,在△ABC中,已知CD⊥AB于点D,BE⊥AC于点E,∠DCB=∠EBC.求证:AD=AE.
    【分析】由“AAS”可证△ADC≌△AEB,可得AD=AE.
    【解答】证明:∵CD⊥AB,BE⊥AC,∠DCB=∠EBC,
    ∴∠DBC=∠ECB,
    ∴AB=AC,
    在△ADC和△AEB中,
    ∠A=∠A∠ADC=∠AEB=90°AC=AB,
    ∴△ADC≌△AEB(AAS),
    ∴AD=AE.
    【变式2-2】(2022•句容市期末)如图,已知△AOD≌△BOC.求证:AC=B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证明:∵△AOD≌△BOC,
    ∴AO=BO,CO=DO,∠AOD=∠BOC,
    ∴∠AOD﹣∠COD=∠BOC﹣∠COD,
    即∠AOC=∠BOD,
    在△AOC和△BOD中,
    AO=BO∠AOC=∠BODCO=DO,
    ∴△AOC≌△BOD(SAS),
    ∴AC=BD.
    【变式2-3】(2022•海珠区校级期中)如图,PB⊥AB,PC⊥AC,PB=PC,D是AP上一点.求证:∠BDP=∠CDP.
    【分析】求出∠ABP=∠ACP=90°,根据HL推出Rt△ABP≌Rt△ACP,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PD=∠CPD,根据SAS推出△BPD≌△CPD,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证明:∵PB⊥AB,PC⊥AC,
    ∴∠ABP=∠ACP=90°,
    ∴在Rt△ABP和Rt△ACP中
    AP=APPB=PC
    ∴Rt△ABP≌Rt△ACP(HL),
    ∴∠BPD=∠CPD,
    在△BPD和△CPD中
    PB=PC∠BPD=∠CPDPD=PD
    ∴△BPD≌△CPD,
    ∴∠BDP=∠CDP.
    【知识点3 旋转模型】
    【模型解读】将三角形绕着公共顶点旋转一定角度后,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旋转型三角形,识别旋转型三角形时,涉及对顶角相等、等角加(减)公共角的条件.
    【常见模型】

    【题型3 旋转模型】
    【例3】(2022•环江县期中)如图,AB=AE,AB∥DE,∠1=70°,∠D=110°.
    求证:△ABC≌△EAD.
    证明:∵∠1=70°,
    ∴ ∠2=110° ( 邻补角的性质 ).
    又∵∠D=110°,
    ∴ ∠2=∠D ( 等量代换 ).
    ∵AB∥DE,
    ∴ ∠3=∠E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在△ABC和△EAD中,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AB=AE,
    ∴△ABC≌△EAD(AAS).
    【分析】由邻补角的性质求出∠2=110°,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3=∠E,根据AAS可证△ABC≌△EAD.
    【解答】证明:∵∠1=70°,
    ∴∠2=110°(邻补角的性质),
    又∵∠D=110°,
    ∴∠2=∠D(等量代换),
    ∵AB∥DE,
    ∴∠3=∠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C和△EAD中,
    ∠2=∠D∠3=∠EAB=AE,
    ∴△ABC≌△EAD(AAS).
    故答案为:∠2=110°;邻补角的性质;∠2=∠D;等量代换;∠3=∠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D;∠3=∠E.
    【变式3-1】(2022春•济南期末)如图1,△ABE是等腰三角形,AB=AE,∠BAE=45°,过点B作BC⊥AE于点C,在BC上截取CD=CE,连接AD、DE并延长AD交BE于点P;
    (1)求证:AD=BE;
    (2)试说明AD平分∠BAE;
    (3)如图2,将△CDE绕着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那么AD与BE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SAS证明△BCE≌△A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AD=BE.
    (2)根据△BCE≌△ACD,得到∠EBC=∠DAC,由∠BDP=∠ADC,得到∠BPD=∠DCA=90°,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可得到AD平分∠BAE;
    (3)AD⊥BE不发生变化.由△BCE≌△ACD,得到∠EBC=∠DAC,由对顶角相等得到∠BFP=∠AF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BPF=∠ACF=90°,即AD⊥BE.
    【解答】解:(1)∵BC⊥AE,∠BAE=45°,
    ∴∠CBA=∠CAB,
    ∴BC=CA,
    在△BCE和△ACD中,
    BC=AC∠BCE=∠ACD=90°CE=CD,
    ∴△BCE≌△ACD(SAS),
    ∴AD=BE.
    (2)∵△BCE≌△ACD,
    ∴∠EBC=∠DAC,
    ∵∠BDP=∠ADC,
    ∴∠BPD=∠DCA=90°,
    ∵AB=AE,
    ∴AD平分∠BAE.
    (3)AD⊥BE不发生变化.
    如图2,
    ∵△BCE≌△ACD,
    ∴∠EBC=∠DAC,
    ∵∠BFP=∠AFC,
    ∴∠BPF=∠ACF=90°,
    ∴AD⊥BE.
    【变式3-2】(2022•高港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AD、BF相交于O点,点E、C在BF上,且BE=FC,AC=DE,AB=DF.求证:
    (1)AO=DO;
    (2)AC∥DE.
    【分析】(1)易证△ABC≌△DFE,可得∠B=∠F,可证△ABO≌△DFO,可得AO=DO;
    (2)易证△ABC≌△DFE,可得∠DEF=∠ACB,可得AC∥DE.
    【解答】解:(1)∵BE=CF,
    ∴BC=FE,
    在△ABC和△DFE中,
    AB=DFAC=DEBC=FE,
    ∴△ABC≌△DFE(SSS),
    ∴∠B=∠F,
    ∵在△ABO和△DFO中,
    ∠DOF=∠AOB∠B=∠FAB=DF,
    ∴△ABO≌△DFO(AAS),
    ∴AO=DO;
    (2)∵△ABC≌△DFE,
    ∴∠DEF=∠ACB,
    ∴AC∥DE.
    【变式3-3】(2022•锦州模拟)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D、△ACE拼在一起(图1),△ABD不动.
    (1)若将△ACE绕点A逆时针旋转,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2),证明:MB=MC.
    (2)若将图1中的CE向上平移,∠CAE不变,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3),判断并直接写出MB、MC的数量关系.
    (3)在(2)中,若∠CAE的大小改变(图4),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MB、MC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分析】(1)连接A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AD=AE,AB=A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AD=∠CAE,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MAD=∠MAE,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M和△ACM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
    (2)延长DB、AE相交于E′,延长EC交AD于F,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BD=BE′,然后求出MB∥A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MBC=∠CAE,同理求出MC∥A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BCM=∠BAD,然后求出∠MBC=∠BCM,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证;
    (3)延长BM交CE于F,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DB=∠MEF,∠MBD=∠MFE,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MDB和△M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MB=MF,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即可.
    【解答】证明:(1)如图2,连接AM,由已知得△ABD≌△ACE,
    ∴AD=AE,AB=AC,∠BAD=∠CAE,
    ∵MD=ME,
    ∴∠MAD=∠MAE,
    ∴∠MAD﹣∠BAD=∠MAE﹣∠CAE,
    即∠BAM=∠CAM,
    在△ABM和△ACM中,AB=AC∠BAM=∠CAMAM=AM,
    ∴△ABM≌△ACM(SAS),
    ∴MB=MC;
    (2)MB=MC.
    理由如下:如图3,延长DB、AE相交于E′,延长EC交AD于F,
    ∴BD=BE′,CE=CF,
    ∵M是ED的中点,B是DE′的中点,
    ∴MB∥AE′,
    ∴∠MBC=∠CAE,
    同理:MC∥AD,
    ∴∠BCM=∠BAD,
    ∵∠BAD=∠CAE,
    ∴∠MBC=∠BCM,
    ∴MB=MC;
    解法二:如图3中,延长CM交BD于点T.
    ∵EC∥DT,
    ∴∠CEM=∠TDM,
    在△ECM和△DTM中,
    ∠CEM=∠TDMEM=DM∠EMC=∠DMT,
    ∴△ECM≌△DTM(ASA),
    ∴CM=MT,
    ∵∠CBT=90°,
    ∴BM=CM=MT.
    (3)MB=MC还成立.
    如图4,延长BM交CE于F,
    ∵CE∥BD,
    ∴∠MDB=∠MEF,∠MBD=∠MFE,
    又∵M是DE的中点,
    ∴MD=ME,
    在△MDB和△MEF中,
    ∠MDB=∠MEF∠MBD=∠MFEMD=ME,
    ∴△MDB≌△MEF(AAS),
    ∴MB=MF,
    ∵∠ACE=90°,
    ∴∠BCF=90°,
    ∴MB=MC.
    【知识点4 一线三等角模型】
    【模型解读】基本图形如下:此类图形通常告诉BD⊥DE,AB⊥AC,CE⊥DE,那么一定有∠B=∠CAE.

    【题型4 一线三等角模型】
    【例4】(2022春•香坊区期末)已知,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且DE=9cm,∠BDA=∠AEC=∠BAC
    (1)如图①,若AB⊥AC,则BD与AE的数量关系为 BD=AE ,CE与AD的数量关系为 CE=AD ;
    (2)如图②,判断并说明线段BD,CE与 DE的数量关系;
    (3)如图③,若只保持∠BDA=∠AEC,BD=EF=7cm,点A在线段DE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D向点E运动,同时,点C在线段EF上以xcm/s的速度由点E向点F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是否存在x,使得△ABD与△EAC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平角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CAE=∠ABD,再利用AAS证明△ABD≌△CAE,得BD=AE,CE=AD;
    (2)由(1)同理可得△ABD≌△CAE,得BD=AE,CE=AD,可得答案;
    (3)分△DAB≌△ECA或△DAB≌△EAC两种情形,分别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BDA=∠AEC=∠BAC,
    ∴∠BAD+∠CAE=∠BAD+∠ABD,
    ∴∠CAE=∠ABD,
    ∵∠BDA=∠AEC,BA=CA,
    ∴△ABD≌△CAE(AAS),
    ∴BD=AE,CE=AD,
    故答案为:BD=AE,CE=AD;
    (2)DE=BD+CE,
    由(1)同理可得△ABD≌△CAE(AAS),
    ∴BD=AE,CE=AD,
    ∴DE=BD+CE;
    (3)存在,当△DAB≌△ECA时,
    ∴AD=CE=2cm,BD=AE=7cm,
    ∴t=1,此时x=2;
    当△DAB≌△EAC时,
    ∴AD=AE=4.5cm,DB=EC=7cm,
    ∴t=AD2=94,x=7÷94=289,
    综上:t=1,x=2或t=94,x=289.
    【变式4-1】(2022•东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若DE=10,BD=3,求CE的长.
    【分析】由∠AEC=∠BAC=α,推出∠ECA=∠BAD,再根据AAS证明△BAD≌△ACE得CE=AD,AE=BD=3,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AEC=∠BAC=α,
    ∴∠ECA+∠CAE=180°﹣α,
    ∠BAD+∠CAE=180°﹣α,
    ∴∠ECA=∠BAD,
    在△BAD与△ACE中,
    ∠BDA=∠AEC∠BAD=∠ACEAB=AC,
    ∴△BAD≌△ACE(AAS),
    ∴CE=AD,AE=BD=3,
    ∵DE=AD+AE=10,
    ∴AD=DE﹣AE=DE﹣BD=10﹣3=7.
    ∴CE=7.
    【变式4-2】(2022春•历下区期中)CD是经过∠BCA定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A=∠β.
    (1)若直线CD经过∠BCA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
    ①若∠BCA=90°,∠β=90°,例如图1,则BE CF,EF |BE﹣AF|.(填“>”,“<”,“=”);
    ②若0°<∠BCA<180°,且∠β+∠BCA=180°,例如图2,①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外部,且∠β=∠BCA,请直接写出线段EF、BE、AF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分析】(1)①求出∠BEC=∠AFC=90°,∠CBE=∠ACF,根据AAS证△BCE≌△CAF,推出BE=CF,CE=AF即可;②求出∠BEC=∠AFC,∠CBE=∠ACF,根据AAS证△BCE≌△CAF,推出BE=CF,CE=AF即可;
    (2)求出∠BEC=∠AFC,∠CBE=∠ACF,根据AAS证△BCE≌△CAF,推出BE=CF,CE=AF即可.
    【解答】解:(1)①如图1,
    E点在F点的左侧,
    ∵BE⊥CD,AF⊥CD,∠ACB=90°,
    ∴∠BEC=∠AFC=90°,
    ∴∠BCE+∠ACF=90°,∠CBE+∠BCE=90°,
    ∴∠CBE=∠ACF,
    在△BCE和△CAF中,
    ∠EBC=∠ACF∠BEC=∠AFCBC=AC,
    ∴△BCE≌△CAF(AAS),
    ∴BE=CF,CE=AF,
    ∴EF=CF﹣CE=BE﹣AF,
    当E在F的右侧时,同理可证EF=AF﹣BE,
    ∴EF=|BE﹣AF|;
    故答案为=,=.
    ②:①中两个结论仍然成立;
    证明:如图2,
    ∵∠BEC=∠CFA=∠a,∠α+∠ACB=180°,
    ∴∠CBE=∠ACF,
    在△BCE和△CAF中,
    ∠EBC=∠ACF∠BEC=∠AFCBC=AC,
    ∴△BCE≌△CAF(AAS),
    ∴BE=CF,CE=AF,
    ∴EF=CF﹣CE=BE﹣AF,
    当E在F的右侧时,如图3,
    同理可证EF=AF﹣BE,
    ∴EF=|BE﹣AF|;
    (2)EF=BE+AF.
    理由是:如图4,
    ∵∠BEC=∠CFA=∠a,∠a=∠BCA,
    又∵∠EBC+∠BCE+∠BEC=180°,∠BCE+∠ACF+∠ACB=180°,
    ∴∠EBC+∠BCE=∠BCE+∠ACF,
    ∴∠EBC=∠ACF,
    在△BEC和△CFA中,
    ∠EBC=∠ACF∠BEC=∠AFCBC=AC,
    ∴△BEC≌△CFA(AAS),
    ∴AF=CE,BE=CF,
    ∵EF=CE+CF,
    ∴EF=BE+AF.
    【变式4-3】(2022•余杭区月考)如图①,点B、C在∠MAN的边AM、AN上,点E,F在∠MAN内部的射线AD上,∠1、∠2分别是△ABE、△CAF的外角.已知AB=AC,∠1=∠2=∠BAC.求证:△ABE≌△CAF.
    应用:如图②,在△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且CD=2BD,点E,F在线段AD上.∠1=∠2=∠BAC,若△ABC的面积为15,求△ABE与△CDF的面积之和.
    【分析】(1)由“ASA”可证△ABE≌△CAF;
    (2)由“ASA”可证△ABE≌△CA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S△ABE=S△CAF,由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可求解.
    【解答】证明:(1)∵∠1=∠2=∠BAC,且∠1=∠BAE+∠ABE,∠2=∠FAC+∠FCA,∠BAC=∠BAE+∠FAC,
    ∴∠BAE=∠FCA,∠ABE=∠FAC,且AB=AC,
    ∴△ABE≌△CAF(ASA)
    (2)∵∠1=∠2=∠BAC,且∠1=∠BAE+∠ABE,∠2=∠FAC+∠FCA,∠BAC=∠BAE+∠FAC,
    ∴∠BAE=∠FCA,∠ABE=∠FAC,且AB=AC,
    ∴△ABE≌△CAF(ASA)
    ∴S△ABE=S△CAF,
    ∵CD=2BD,△ABC的面积为15,
    ∴S△ACD=10=S△ABE+S△CDF.
    【知识点5 倍长中线模型模型】
    【模型解读】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常见模型】

    【题型5 倍长中线模型】
    【例5】(2022秋•博兴县期末)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6,BC=4,求中线BD的取值范围.
    【分析】延长BD到E,使DE=BD,证明两边之和大于BE=2BD,两边之差小于BE=2BD,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线段相等,等量代换得1<BD<5.
    【解答】解:如图所示,延长BD到E,使DE=BD,连接AE,
    ∵BD是△ABC的中线,
    ∴AD=CD,
    在△ADE和△CDB中,
    AD=CD∠ADE=∠CDBBD=ED,
    ∴△ADE≌△CDB(SAS),
    ∴AE=BC,
    在△ABE中,有AB﹣AE<BE<AB+AE,
    即2<2BD<10,
    ∴1<BD<5.
    【变式5-1】(2022•涪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是AD上一点,BE=AC,BE的延长线交AC于F,求证:∠AEF=∠EAF.
    【分析】延长AD到G使DG=AD,连接BG,通过△ACD≌△GB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G,AC=BG,等量代换得到BE=BG,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G=∠BEG,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如图,延长AD到G使DG=AD,连接BG,
    在△ACD与△GBD中,
    CD=BD∠ADC=∠BDGAD=DG,
    ∴△ACD≌△GBD,
    ∴∠CAD=∠G,AC=BG,
    ∵BE=AC,
    ∴BE=BG,
    ∴∠G=∠BEG,
    ∵∠BEG=∠AEF,
    ∴∠AEF=∠EAF.
    【变式5-2】(2022•浠水县校级模拟)(1)在△ABC中,AD为△ABC的中线,AB=6,AC=4,则AD的取值范围是 1<AD<5 ;
    (2)如图,在△ABC中,AD为△ABC的中线,点E在中线AD上,且BE=AC,连接并延长BE交AC于点F.求证:AF=FE.
    【分析】(1)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利用“边角边”证明△ACD和△EB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E=AC,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AE的取值范围,然后求解即可.
    (2)延长AD到点G,使DG=DE,连接CG.证明△BDE≌△CDG(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BE=CG,∠BED=∠G.得出∠G=∠GAC,∠AEF=∠GAC,则可得出结论.
    【解答】(1)解: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
    ∵AD为△ABC的中线,
    ∴BD=CD,
    在△ACD和△EBD中,
    DE=AD∠ADC=∠EDBBD=CD,
    ∴△ACD≌△EBD(SAS),
    ∴BE=AC,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6﹣4<AE<6+4,
    即2<AE<10,
    ∴1<AD<5,
    故答案为:1<AD<5.
    (2)证明,延长AD到点G,使DG=DE,连接CG.
    ∵AD是中线,
    ∴BD=DC.
    在△BDE和△CDG中,
    BD=CD∠BDE=∠CDGDE=DG,
    ∴△BDE≌△CDG(SAS).
    ∴BE=CG,∠BED=∠G.
    ∵∠AEF=∠BFD,
    ∴∠AEF=∠G.
    ∵BE=AC,
    ∴AC=CG,
    ∴∠G=∠GAC,
    ∴∠AFE=∠GAC,
    ∴AE=EF.
    【变式5-3】(2022•丹阳市期中)八年级一班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探究试验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活动吧.
    【探究与发现】
    (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BE,写出图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
    【理解与应用】
    (2)填空:如图2,EP是△DEF的中线,若EF=5,DE=3,设EP=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如图3,AD是△ABC的中线,∠BAC=∠ACB,点Q在BC的延长线上,QC=BC,求证:AQ=2AD.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
    (2)延长EP至点Q,使PQ=PE,连接F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Q=DE=3,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3)延长AD到M,使MD=AD,连接BM,于是得到AM=2AD由已知条件得到BD=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CA,∠M=∠CAD,于是得到∠BAC=∠BAM+∠CAD=∠BAM+∠M,推出△ACQ≌△MB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1)证明:在△ADC与△EDB中,
    AD=DE∠ADC=∠BDECD=BD,
    ∴△ADC≌△EDB;
    故答案为:△ADC≌△EDB;
    (2)解:如图2,延长EP至点Q,使PQ=PE,连接FQ,
    在△PDE与△PQF中,
    PE=PQ∠EPD=∠QPFPD=PF,
    ∴△PEP≌△QFP,
    ∴FQ=DE=3,
    在△EFQ中,EF﹣FQ<QE<EF+FQ,
    即5﹣3<2x<5+3,
    ∴x的取值范围是1<x<4;
    故答案为:1<x<4;
    (3)证明:如图3,延长AD到M,使MD=AD,连接BM,
    ∴AM=2AD,
    ∵AD是△ABC的中线,
    ∴BD=CD,
    在△BMD与△CAD中,
    MD=AD∠BDA=∠CDABD=CD,
    ∴△BMD≌△CAD,
    ∴BM=CA,∠M=∠CAD,
    ∴∠BAC=∠BAM+∠CAD=∠BAM+∠M,
    ∵∠ACB=∠Q+∠CAQ,AB=BC,
    ∵∠ACQ=180°﹣(∠Q+∠CAQ),∠MBA=180°﹣(∠BAM+∠M),
    ∴∠ACQ=∠MBA,
    ∵QC=BC,
    ∴QC=AB,
    在△ACQ与△MBA中,
    BM=CA∠ACQ=∠MBAQC=AB,
    ∴△ACQ≌△MBA,
    ∴AQ=AM=2AD.
    【知识点6 截长补短模型】
    【模型解读】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截长,指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线段;补短,指将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
    【题型6 截长补短模型】
    【例6】(2022秋•西岗区期末)阅读下面材料: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ABC=2∠C.求证:AC=AB+BD;
    小明通过思考发现,可以通过“截长、补短”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方法一:如图2,在AC上截取AE,使得AE=AB,连接DE,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
    方法二:如图3,延长AB到点E,使得BE=BD,连接DE,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
    (1)根据阅读材料,任选一种方法证明AC=AB+BD,根据自己的解题经验或参考小明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2)如图4,四边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EA=ED,∠DCB=2∠B,∠DAE+∠B=90°,探究DC、C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求出△ABD≌△AE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ED,∠AED=∠B=2∠C,求出ED=EC,BD=EC,即可得出答案;
    (2)在EB上截取EF,使得EF=DC,连接AF,求出∠AEB=∠CD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EF≌△E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C=AF∠AFE=∠C=2∠B,求出∠ABF=∠BAF,推出BF=AF,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证明:方法一:∵AD平分∠BAC,
    ∴∠BAD=∠CAD,
    在△BAD和△EAD中
    AD=AD∠BAD=∠EADAB=AE
    ∴△ABD≌△AED(SAS)
    ∴BD=ED,∠AED=∠B=2∠C,
    ∵∠AED=∠C+∠EDC,
    ∴∠EDC=∠C,
    ∴ED=EC,
    ∴BD=EC,
    ∴AC=AB+BD;
    (2)DC、CE、B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E=DC+CE,
    证明:在EB上截取EF,使得EF=DC,连接AF,
    ∵EA=ED,
    ∴∠EAD=∠EDA,
    ∴2∠DAE=180°﹣∠AED,
    ∵∠DAE+∠B=90°,
    ∴2∠DAE+2∠B=180°,
    ∴∠AED=2∠B=∠C,
    ∵∠BED=∠CDE+∠DAE,
    ∴∠AEB=∠CDE,
    在△AEF和△EDC中
    EF=DC∠AEF=∠EDCAE=DE
    ∴△AEF≌△EDC(SAS),
    ∴EC=AF∠AFE=∠C=2∠B,
    ∵∠AFE=∠B+∠BAF,
    ∴∠ABF=∠BAF,
    ∴BF=AF,
    ∴BF=CE,
    ∴BE=DC+CE.
    【变式6-1】(2022•蕲春县期中)已知:如图,在△ABC中,∠ABC=60°,△ABC的角平分线AD、CE交于点O.
    求证:AC=AE+CD.
    【分析】在AC上取AF=AE,连接OF,即可证得△AEO≌△AFO,得∠AOE=∠AOF;再证得∠COF=∠COD,则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即可证△FOC≌△DOC,可得DC=FC,即可得结论.
    【解答】证明:在AC上取AF=AE,连接OF,
    ∵AD平分∠BAC、
    ∴∠EAO=∠FAO,
    在△AEO与△AFO中,
    AE=AF∠EAO=∠FAOAO=AO,
    ∴△AEO≌△AFO(SAS),
    ∴∠AOE=∠AOF;
    ∵AD、CE分别平分∠BAC、∠ACB,
    ∴∠ECA+∠DAC=12∠ACB+12∠BAC=12(∠ACB+∠BAC)=12(180°﹣∠B)=60°,
    则∠AOC=180°﹣∠ECA﹣∠DAC=120°;
    ∴∠AOC=∠DOE=120°,∠AOE=∠COD=∠AOF=60°,
    则∠COF=60°,
    ∴∠COD=∠COF,
    ∴在△FOC与△DOC中,
    ∠COD=∠COFCO=CO∠FCO=∠DCO,
    ∴△FOC≌△DOC(ASA),
    ∴DC=FC,
    ∵AC=AF+FC,
    ∴AC=AE+CD.
    【变式6-2】(2022•新抚区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中,∠A=∠B=90°,E是AB的中点,DE平分∠ADC.
    (1)求证:CE平分∠BCD;
    (2)求证:AD+BC=CD;
    (3)若AB=12,CD=13,求S△CDE.
    【分析】(1)作EM⊥CD垂足为M,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2)只要证明△DEA≌△DEM得AD=DM,同理可证CB=CM.
    (3)根据S△EDC=12•DC•EM即可计算.
    【解答】(1)证明:作EM⊥CD垂足为M,
    ∵ED平分∠ADM,EA⊥AD,EM⊥CD,
    ∴AE=EM,
    ∵AE=EB,
    ∴EM=EB,
    ∵EB⊥BC,EM⊥CD,
    ∴EC平分∠BCD.
    (2)证明:由(1)可知:AE=EM=EB,
    在RT△DEA和RT△DEM中,
    DE=DEAE=EM,
    ∴△DEA≌△DEM,
    ∴DA=DM,同理可证:CB=CM
    ∴CD=DM+MC=AD+BC.
    (3)解:由(1)可知:EM=AE=EB=12AB=6,
    ∵EM⊥CD,CD=13,
    ∴S△EDC=12•DC•EM=12×13×6=39.
    【变式6-3】(2022•黄石期末)已知△ABC和△DEF为等腰三角形,AB=AC,DE=DF,∠BAC=∠EDF,点E在AB上,点F在射线AC上.
    (1)如图1,若∠BAC=60°,点F与点C重合,求证:AF=AE+AD;
    (2)如图2,若AD=AB,求证:AF=AE+BC.
    【分析】(1)由∠BAC=∠EDF=60°,推出△ABC、△DEF为等边三角形,于是得到∠BCE+∠ACE=∠DCA+∠ECA=60°,推出△BCE≌△ACD(SA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BE,即可得到结论;
    (2)在FA上截取FM=AE,连接DM,推出△AED≌△MFD(SA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DM=AB=AC,∠ADE=∠MDF,证得∠ADM=∠EDF=∠BAC,推出△ABC≌△DAM(SA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M=BC,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证明:(1)∵∠BAC=∠EDF=60°,
    ∴△ABC、△DEF为等边三角形,
    ∴∠BCE+∠ACE=∠DCA+∠ECA=60°,
    在△BCE和△ACD中BC=AC∠BCE=∠ACDCE=CD
    ∴△BCE≌△ACD(SAS),
    ∴AD=BE,
    ∴AE+AD=AE+BE=AB=AF;
    (2)在FA上截取FM=AE,连接DM,
    ∵∠BAC=∠EDF,
    ∴∠AED=∠MFD,
    在△AED和△MFD中
    AE=MF∠AED=∠MFDED=DF,
    ∴△AED≌△MFD(SAS),
    ∴DA=DM=AB=AC,∠ADE=∠MDF,
    ∴∠ADE+∠EDM=∠MDF+∠EDM,
    即∠ADM=∠EDF=∠BAC,
    在△ABC和△DAM中,
    AB=DA∠BAC=∠ADMAC=DM,
    ∴△ABC≌△DAM(SAS),
    ∴AM=BC,
    ∴AE+BC=FM+AM=AF.
    即AF=AE+BC.
    相关试卷

    数学八年级上册14.1 全等三角形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73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4.1 全等三角形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30页。

    沪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14.1 全等三角形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73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4.1 全等三角形达标测试</a>,共47页。

    初中第12章 一次函数12.1 函数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sx/tb_c273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2章 一次函数12.1 函数课时训练</a>,共35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专题14.3全等三角形中的经典模型【六大题型】练习(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