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8B.﹣=﹣8C.=±8D.=±8
2、(4分)若式子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 ).
A.x≥2B.x≠2C.x≤2D.x<2
3、(4分)在ABCD中,∠A:∠B:∠C:∠D的度数比值可能是( )
A.1:2:3:4B.1:2:2:1C.1:1:2:2D.2:1:2:1
4、(4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下列配方正确的是( )
A.B.C.D.
5、(4分)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a=1.5 b=2 c=2.5B.a:b:c=5:12:13
C.∠A+∠B=∠CD.∠A:∠B:∠C=3:4:5
6、(4分)一组数据:﹣3,1,2,6,6,8,16,9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6和6B.8和6C.6和8D.8和16
7、(4分)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2﹣a)x>1的解集是x<;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0B.a<0C.a<2D.a>2
8、(4分)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10 B.9 C.8 D.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直线关于轴对称的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_.
10、(4分)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棵数分别是10、10、x、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
11、(4分)对于函数y=(m﹣2)x+1,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_____.
12、(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C,∠C=70°,AE⊥BD于E,则∠DAE=_____度.
13、(4分)如图,为的中位线,平分,交于,,则的长为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C三地,C地位于A、B两地之间,甲车从A地沿这条公路匀速驶向C地,乙车从B地沿这条公路匀速驶向A地,在甲车出发至甲车到达C地的过程中,甲、乙两车各自与C地的距离y(公里)与甲车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请根据所给图象关系解答下列问题:
(1)求甲、乙两车的行驶速度;
(2)求乙车出发1.5小时后,两车距离多少公里?
(3)求乙车出发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15、(8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3,4),点B(6,0).
(1)如图①,求AB的长;
(2)如图2,把图①中的△ABO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O的对应点M恰好落在OA的延长线上,N是点A旋转后的对应点;
①求证:四边形AOBN是平行四边形;
②求点N的坐标.
(3)点C是OB的中点,点D为线段OA上的动点,在△ABO绕点B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点D的对应点是P,求线段CP长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
16、(8分)甲、乙两人匀速从同一地点到1500米处的图书馆看书,甲出发5分钟后,乙以50米/分的速度沿同一路线行走.设甲、乙两人相距s(米),甲行走的时间为t(分),s关于t的函数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
(1)求甲行走的速度;
(2)在坐标系中,补画s关于t的函数图象的其余部分;
(3)问甲、乙两人何时相距360米?
17、(10分)下面是小东设计的“作矩形”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
求作:矩形
作法:如图,
①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交于点;
②连接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截取
③连接
所以四边形即为所求作的矩形
根据小东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边的证明:
证明: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填推理的依据)
四边形是矩形( )(填推理的依据)
18、(10分)(1)解方程:=;
(2)因式分解:2x2-1.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若关于x的方程-3有增根,则a=_____.
20、(4分)如图,在△ABC中,AC=BC=9,∠C=120°,D为AC边上一点,且AD=6,E是AB边上一动点,连接DE,将线段DE绕点D逆时针旋转30°得到DF,若F恰好在BC边上,则AE的长为_____.
21、(4分)直线与轴的交点是________.
22、(4分)已知一次函数与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②;③关于的方程的解为;④当,.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填序号).
23、(4分)如果一组数据a ,a ,…a的平均数是2,那么新数据3a ,3a ,…3a的平均数是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安岳是有名的“柠檬之乡”,某超市用3000元进了一批柠檬销售良好;又用7700元购来一批柠檬,但这次的进价比第一批高了10%,购进数量是第一批的2倍多500斤.
(1)第一批柠檬的进价是每斤多少元?
(2)为获得更高利润,超市决定将第二批柠檬分成大果子和小果子分别包装出售,大果子的售价是第一批柠檬进价的2倍,小果子的售价是第一批柠檬进价的1.2倍.问大果子至少要多少斤才能使第二批柠檬的利润不低于3080元?
25、(10分)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顶点A与坐标原点重合,一反比例函数图象过顶点C,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速度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动点Q同时以每秒4个单位速度从D点出发沿正方形的边DC﹣CB﹣BA方向顺时针折线运动,当点P与点Q相遇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1)求出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连接PD,当以点Q和正方形的某两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和△PAD全等时,求点Q的坐标;
(3)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以点Q、P、D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s,并指出相应t的取值.
26、(12分)材料一:如图1,由课本91页例2画函数y=﹣6x与y=﹣6x+5可知,直线y=﹣6x+5可以由直线y=﹣6x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由此我们得到正确的结论一:在直线L1:y=K1x+b1与直线L2:y=K2x+b2中,如果K1=K2 且b1≠b2 ,那么L1∥L2,反过来,也成立.
材料二:如图2,由课本92页例3画函数y=2x﹣1与y=﹣0.5x+1可知,利用所学知识一定能证出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由此我们得到正确的结论二:在直线L1:y=k1x+b1 与L2:y=k2x+b2 中,如果k1·k2=-1那么L1⊥L2,反过来,也成立
应用举例
已知直线y=﹣x+5与直线y=kx+2互相垂直,则﹣k=﹣1.所以k=6
解决问题
(1)请写出一条直线解析式______,使它与直线y=x﹣3平行.
(2)如图3,点A坐标为(﹣1,0),点P是直线y=﹣3x+2上一动点,当点P运动到何位置时,线段PA的长度最小?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逐项计算即可.
【详解】
解:A、=8,故此选项错误;
B、﹣=﹣8,故此选项错正确;
C、=8,故此选项错误;
D、=8,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D
【解析】
根据被开方式大于且等于零,分母不等于零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式子有意义
∴
∴x<2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有意义时字母的取值范围,代数式有意义时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从几个方面考虑:①当代数式是整式时,字母可取全体实数;②当代数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③当代数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3、D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判定即可
【详解】
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可知D正确.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知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这一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A
【解析】
【分析】方程两边同时加1,可得,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详解】方程两边同时加1,可得,即.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配方. 解题关键点:理解配方的方法.
5、D
【解析】
A. a2+b2=1.52+22=2.52=c2,所以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B. a:b:c=5:12:13,52+122=132,所以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C. ∠A+∠B=∠C ,∠A+∠B+∠C =180°,所以∠C=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D. ∠A:∠B:∠C=3:4:5,3+4≠5,所以△ABC表示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详解】
在这一组数据中6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6;
这组数据已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是6、6,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
故选A.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
7、D
【解析】
根据已知不等式的解集,结合x的系数确定出1-a为负数,求出a的范围即可.
【详解】
∵关于x的不等式(1﹣a)x>1的解集是x< ,
∴1﹣a<0,
解得:a>1.
故选:D.
考查了不等式的解集,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8、C
【解析】试题解析:设多边形有n条边,由题意得:
110°(n-2)=360°×3,
解得:n=1.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解析】
设函数解析式为:y=kx+b,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两直线k值互为相反数,b值相同可得出答案.
【详解】
∵y=kx+b和y=-3x+1关于y轴对称,
∴可得:k=3,b=1.
∴函数解析式为y=3x+1.
故答案为:y=3x+1.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掌握直线关于y轴对称点的特点是关键.
10、1
【解析】
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确定x的值,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
当众数为1时,根据题意得(1+1+x+8)÷4=1,
解得x=12,
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8,1,1,12,
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1,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1)÷2=1.
故答案为1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
11、m>1
【解析】
根据图象的增减性来确定(m﹣1)的取值范围,从而求解.
【详解】
解:∵一次函数y=(m﹣1)x+1,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
∴m﹣1>2,
解得,m>1.
故答案是:m>1.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k<2;
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k>2.
12、
【解析】
由DB=DC,∠C=70°可以得到∠DBC=∠C=70°,又由AD∥BC推出∠ADB=∠DBC=∠C=70°,而∠AED=9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答案.由此可以求出∠DAE.
【详解】
∵DB=DC,∠C=70°,
∴∠DBC=∠C=70°,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D∥BC,AE⊥BD,
∴∠ADB=∠DBC=∠C=70°,∠AED=90°,
∴∠DAE=-70°=20°.
故填空为:20°.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3、
【解析】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BC=6,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证明ED=EB,计算即可.
【详解】
∵EF为△ABC的中位线,
∴EF∥BC,EF=BC=6,
∴∠EDB=∠DBC,
∵BD平分∠ABC,
∴∠EBD=∠DBC,
∴∠EDB=∠EBD,
∴ED=EB=AB=4,
∴DF=EF−ED=2,
故答案为:2
此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关键在于得到EF=BC=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甲车的行驶速度 60(km/h),乙车的行驶速度80(km/h);(2)两车距离170公里;(3)乙车出发小时后,两车相遇.
【解析】
(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即可;
(2)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解;
(3)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和即可求解.
【详解】
(1)甲车的行驶速度:=60(km/h)
乙车的行驶速度:=80(km/h)
(2)乙车出发1.5小时后,离C地距离:200-80×1.5=80(km),
甲离C地距离:240-60×(1+1.5)=90(km),
80+90=170(km)
乙车出发1.5小时后,两车距离170公里。
(3)设乙车出发x小时后,两车相遇,
则80x+60(x+1)=200+240,
解得:x=小时,
所以,乙车出发小时后,两车相遇.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函数图象逐一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15、(1)AB的长是2;(2)①见解析;②点N坐标为(1,4);(3)线段CP长的取值范围为≤CP≤1.
【解析】
(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
(2)①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的距离公式计算出OA,从而得出OA=AB,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OB=∠ABO,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M=BO,BN=BA,∠MBN=∠ABO=∠AOB,然后证出AO∥BN且AO=BN即可证出结论;
②证出AN∥x轴,再结合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点A的坐标即可得出结论;
(3)连接BP,根据题意,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当点P在线段OB上时,CP=BP-BC最短;当点P在线段OB延长线上时,CP=BP+BC最长,然后求出B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即可求出CP的最值,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
(1)∵点A(3,4),点B(6,0)
∴AB==2
∴AB的长是2.
(2)①证明:∵OA==2
∴OA=AB
∴∠AOB=∠ABO
∵△ABO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NBM
∴BM=BO,BN=BA,∠MBN=∠ABO=∠AOB
∴∠OMB=∠AOB,OA=BN
∴∠OMB=∠MBN
∴AO∥BN且AO=BN
∴四边形AOBN是平行四边形
②如图1,连接AN
∵四边形AOBN是平行四边形
∴AN∥OB即AN∥x轴,AN=OB=6
∴xN=xA+6=3+6=1,yN=yA=4
∴点N坐标为(1,4)
(3)连接BP
∵点D为线段OA上的动点,OA的对应边为MN
∴点P为线段MN上的动点
∴点P的运动轨迹是以B为圆心,BP长为半径的圆
∵C在OB上,且CB=OB=3
∴当点P在线段OB上时,CP=BP-BC最短;当点P在线段OB延长线上时,CP=BP+BC最长
如图2,当BP⊥MN时,BP最短
∵S△NBM=S△ABO,MN=OA=2
∴MN•BP=OB•yA
∴BP=
∴CP最小值=-3=
当点P与M重合时,BP最大,BP=BM=OB=6
∴CP最大值=6+3=1
∴线段CP长的取值范围为≤CP≤1.
此题考查的是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旋转的性质和线段的最值问题,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的距离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旋转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6、(1)30米/分;(2)见解析;(3)当甲行走30.5分钟或38分钟时,甲、乙两人相距360米.
【解析】
(1)由图象可知t=5时,s=11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答;
(2)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当t=35时,乙已经到达图书馆,甲距图书馆的路程还有(110-101)=41米,甲到达图书馆还需时间;41÷30=15(分),所以35+15=1(分),所以当s=0时,横轴上对应的时间为1.
(3)分别求出当12.5≤t≤35时和当35<t≤1时的函数解析式,根据甲、乙两人相距360米,即s=360,分别求出t的值即可.
【详解】
(1)甲行走的速度:11÷5=30(米/分);
(2)当t=35时,甲行走的路程为:30×35=101(米),乙行走的路程为:(35-5)×1=110(米),
∴当t=35时,乙已经到达图书馆,甲距图书馆的路程还有(110-101)=41米,
∴甲到达图书馆还需时间;41÷30=15(分),
∴35+15=1(分),
∴当s=0时,横轴上对应的时间为1.
补画的图象如图所示(横轴上对应的时间为1),
(3)如图,
设乙出发经过x分和甲第一次相遇,根据题意得:11+30x=1x,
解得:x=7.5,
7.5+5=12.5(分),
由函数图象可知,当t=12.5时,s=0,
∴点B的坐标为(12.5,0),
当12.5≤t≤35时,设BC的解析式为:s=kt+b,(k≠0),
把C(35,41),B(12.5,0)代入可得:
解得:,
∴s=20t-21,
当35<t≤1时,设CD的解析式为s=k1x+b1,(k1≠0),
把D(1,0),C(35,41)代入得:
解得:
∴s=-30t+110,
∵甲、乙两人相距360米,即s=360,
解得:t1=30.5,t2=38,
∴当甲行走30.5分钟或38分钟时,甲、乙两人相距360米.
本题考查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17、(1)见解析;(2)O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解析】
(1)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
(2)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到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BC=90°,且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可判定四边形ABCD矩形.
【详解】
解:(1)如图,矩形ABCD即为所求.
(2)∵OA=OC,OD=O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BC=90°,四边形ABCD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故答案为:O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尺规作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
18、(1)x=-10;(2)2(x+2)(x-2)
【解析】
(1)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2)原式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详解】
解:(1)去分母得:2x-4=3x+6,解得:x=-10,
经检验x=-10是分式方程的解,
∴原方程的解为:x=-10;
(2)原式=.
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分解因式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1
【解析】
去分母后把x=2代入,即可求出a的值.
【详解】
两边都乘以x-2,得
a=x-1,
∵方程有增根,
∴x-2=0,
∴x=2,
∴a=2-1=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的增根,在分式方程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叫做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不适合原分式方程,但是适合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
20、3+
【解析】
由,可知,又有,联想一线三等角模型,延长到,使,得,进而可得,,由于,即可得是直角三角形,易求,由即可解题.
【详解】
解:如图,延长到,使,连接,
,,
,,
,
又,
,
在和中,
,
,,
,
,
设,则,由得:
,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
,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也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本题解题关键是通过一线三等角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得到.
21、
【解析】
令中即可求解.
【详解】
解:令中,得到.
故与轴的交点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与x轴的交点则令y=0求解;与y轴的交点则令x=0求解.
22、③④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①②进行判断;利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对③进行判断;利用函数图象,当x>3时,一次函数y1=kx+b在直线y2=x+a的下方,则可对④进行判断.
【详解】
解:∵一次函数y1=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k<0,b>0,所以①错误;
∵直线y2=x+a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
∴a<0,所以②错误;
∵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为3,
∴x=3时,kx+b=x﹣a,所以③正确;
当x>3时,y1<y2,所以④正确.
故答案为③④.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
23、6
【解析】
根据所给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写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表示式,把要求的结果也有平均数的公式表示出来,根据前面条件得到结果.
【详解】
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
,
,,,的平均数是
故答案为6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2元;(2)至少要1487.5斤.
【解析】
(1)设第一批柠檬的进价是每斤x元,根据第二次购进数量是第一批的2倍多500斤即可得出分式方程求出答案;
(2)首先求出第二批柠檬的数量,第二批柠檬的进价,大果子每斤利润和小果子每斤利润,进而根据利润不低于3080元得出不等式解答即可.
【详解】
解:(1)设第一批柠檬的进价是每斤x元,
据题意得:,
解得:x=2
经检验,x=2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第一批柠檬的进价是2元每斤;
(2)第二批柠檬的数量为:7700÷2(1+10%)=3500(斤),
第二批柠檬的进价为:2(1+10%)=2.2元,
大果子每斤利润为2×2-2.2=1.8元,小果子每斤利润为2×1.2-2.2=0.2元,
设大果子的数量为y斤才能使第二批柠檬的利润不低于3080元,
根据题意得:1.8y+(3500−y)×0.2≥3080,
解得:y≥1487.5,
答:大果子至少要1487.5斤才能使第二批柠檬的利润不低于3080元.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题意找出正确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5、(1)y=;
(2)Q1(,4);Q2(4,),Q3(4,);
(3)s1=8t(0<t≤1);s2=﹣2t2+2t+8(1≤t≤2);s3=﹣10t+1(2≤t≤).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可得C的坐标为(4,4),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分点Q在CD,BC,AB边上,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得点Q的坐标;
(3)分点Q在CD,BC,AB边上,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解:(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C的坐标为(4,4),
设反比例解析式为y=,
将C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
(2)当Q在DC上时,如图所示:
此时△APD≌△CQB,
∴AP=CQ,即t=4﹣4t,解得t=,
则DQ=4t=,即Q1(,4);
当Q在BC边上时,有两个位置,如图所示:
若Q在上边,则△QCD≌△PAD,
∴AP=QC,即4t﹣4=t,解得t=,
则QB=8﹣4t=,此时Q2(4,);
若Q在下边,则△APD≌△BQA,
则AP=BQ,即8﹣4t=t,解得t=,
则QB=,即Q3(4,);
当Q在AB边上时,如图所示:
此时△APD≌△QBC,
∴AP=BQ,即4t﹣8=t,解得t=,
因为0≤t≤,所以舍去.
综上所述Q1(,4); Q2(4,),Q3(4,);
(3)当0<t≤1时,Q在DC上,DQ=4t,则s=×4t×4=8t;
当1≤t≤2时,Q在BC上,则BP=4﹣t,CQ=4t﹣4,AP=t,
则s=S正方形ABCD﹣S△APD﹣S△BPQ﹣S△CDQ=16﹣AP•AD﹣PB•BQ﹣DC•CQ=16﹣t×4﹣(4﹣t)•[4﹣(4t﹣4)]﹣×4(4t﹣4)═﹣2t2+2t+8;
当2≤t≤时,Q在AB上,PQ=12﹣5t,则s=×4×(12﹣5t),即s=﹣10t+1.
总之,s1=8t(0<t≤1);
s2=﹣2t2+2t+8(1≤t≤2);
s3=﹣10t+1(2≤t≤).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26、(1)y=x;(2)当线段PA的长度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
【解析】
(1)由两直线平行可得出k1=k2=1、b1≠b2=﹣3,取b1=0即可得出结论;
(2)过点A作AP⊥直线y=﹣3x+2于点P,此时线段PA的长度最小,由两直线平行可设直线PA的解析式为y=x+b,由点A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PA的解析式,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成方程组,再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当线段PA的长度最小时,点P的坐标.
【详解】
.解:(1)∵两直线平行,
∴k1=k2=1,b1≠b2=﹣3,
∴该直线可以为y=x.
故答案为y=x.
(2)过点A作AP⊥直线y=﹣3x+2于点P,此时线段PA的长度最小,如图所示.
∵直线PA与直线y=﹣3x+2垂直,
∴设直线PA的解析式为y=x+b.
∵点A(﹣1,0)在直线PA上,
∴×(﹣1)+b=0,解得:b=,
∴直线PA的解析式为y=x+.
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成方程组,得:
,解得: .
∴当线段PA的长度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
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垂线段以及两直线平行或相交,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材料一找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2)利用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找出点P的位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部分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南安市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