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3节产业转移课件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3节产业转移练习含答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结合资料,分析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的案例,提高区域认知能力3.结合资料,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概况(1)概念:企业将产品 生产 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2)类型:国内产业转移、 国际 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 利润 。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充足、 高素质 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市场: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 饱和 ,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不断变化,产业承接地也会发生变化。
(3)政策: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对于产业承接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 优惠 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4)其他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还有很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 地价 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 增加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导因素因 产业类型 而异。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2.其他产业的转移随着科技的发展,转移的产业除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包括汽车、电子等在内的已经实现技术 标准化 的资本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 微思考 东亚国家或地区为什么在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示:工业化之初,东亚国家或地区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1)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 工业化 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1)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 国际产业 分工和合作。 (2)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承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 生产过程 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1)转出地: 就业 机会减少,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2)承接地:缓解 就业 压力。
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重难归纳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市场、政策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为推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安徽省积极支持集聚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集聚,打造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热土。(1)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承接的产业主要是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2)在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内投资办厂,管理部门会提供“一站式”服务,这反映了何种因素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提示:(1)邻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经济联系紧密。(2)政策因素。
典例剖析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S集团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技术B.市场C.原材料D.劳动力(2)与在国内建厂相比,S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 )A.降低生产成本B.增加产品产量C.提高产品质量D.方便原料供应(3)推测入驻越南的S集团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投资B.提升企业形象C.支持园区建设D.满足客户需求
解析:第(1)题,据材料“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S集团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可知,S集团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故影响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B项正确。第(2)题,据材料“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可知,S集团在越南建厂主要是为了完成生产。与我国相比,越南经济相对落后,地价和劳动力价格等低廉,故生产成本更低,A项正确。
第(3)题,据材料“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可知,S集团在越南建厂主要是为了完成生产,故入驻越南的S集团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主要是为了尽快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D项正确。
学以致用早期,我国纺织业集聚于东部沿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动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转移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特征。产业区际转移粘性是指由于诸多因素的约束,转移的产业出现强烈依附于原所在地的倾向,使得产业梯度推移难以循序进行的情形。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纺织业转移方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粤流向晋B.苏流向桂C.鲁流向湘D.津流向冀(2)关于造成我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粘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较低B.东部地区市场广阔C.中西部地区原料不足D.中西部地区能源短缺
(3)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的有( )①给予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 ②扩大东部地区生产规模 ③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④提高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贸易自由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1)题,产业一般向地域、文化接近且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转移,故D项正确。第(2)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较高,市场广阔;中西部地区原料、能源相对丰富。故B项正确。
第(3)题,产业区际转移粘性是指由于诸多因素的约束,某产业出现强烈依附于原产业所在地的倾向,使得产业梯度推移难以循序进行的情形。因此,为了减轻产业区际转移粘性,可给予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①正确;扩大东部地区生产规模,不利于产业转移,②错误;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吸引产业转移,有利于减轻产业区际转移粘性,③正确;提高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贸易自由度,有利于减轻产业区际转移粘性,④正确。
重难归纳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重工业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2.转移方向(1)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2)资源密集型产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3)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4)有严重污染的产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
3.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1)由发达地区流入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2)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由于技术创新等原因,一种新的产业在某一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形成并发展。当技术成熟,生产要素也发生变化时,该区域生产这一产业产品的优势变弱,便将其生产环节转移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自身的产业结构则升级到另一个新的层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产业便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梯度转移。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国际产业转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提示: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发达国家一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附加值低的产品加工环节,而将附加值高的研发和营销环节留在国内。
典例剖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某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创新技术B.拓展市场C.扩大规模D.降低成本(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消费习惯相似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运输费用较低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进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C.销售量增多D.生产量增多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汽车企业的零部件生产厂家仍保留在甲国,而技术含量较低的组装厂转移至乙国,所以A、C两项错误;在调整前,该汽车企业的市场就已经面向乙国,调整并不是为了拓展市场,B项错误;乙国缺少零部件生产厂家,前期汽车主要从甲国进口,所以经济水平低,组装劳动力成本低,且两国间签订了贸易协定,贸易关税成本较低,所以该汽车企业将组装厂转移至乙国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D项正确。
第(2)题,该产业布局模式会增加零部件的运输距离,增加了运输成本,选择在邻国之间,是为了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费用,故选C项。消费习惯影响市场布局,但不影响生产布局;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生产成本,所以应把组装厂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组装厂不涉及研发。
第(3)题,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主要在乙国组装,甲国不再组装汽车,而是从乙国进口,所以进口量增多,出口量减少,A项正确,B项错误;市场没有变,还是甲国和乙国,所以销售量不一定增多,生产量受零部件与市场制约,材料只显示组装厂布局变化,不能显示生产量增多,C、D两项错误。
学以致用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读某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转移的产业可能是( )A.钢铁工业B.电子工业C.化学工业D.纺织工业(2)新疆吸引该类产业转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原料充足,且品质好B.交通便利C.劳动力素质高D.产业协作条件好(3)下列影响该产业转移的因素中,影响程度不断减弱的是( )A.原料B.交通C.劳动力数量D.政策
解析:第(1)题,根据该产业的最初形成时间及转移路线,可判断该产业可能是纺织工业。第(2)题,新疆是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大、品质好,有利于发展纺织工业。第(3)题,随着纺织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数量对该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弱。本题需要在准确认知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运用综合思维进行解答。
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难归纳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和产业承接区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图所示。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国新一轮的区域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充分把握产业转移的机遇,力争快速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水平。产业转移对中西部的城市建设有何影响?
提示: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典例剖析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的特点是双向流动:一方面低层次的产业向中国周边更具劳动力优势、土地优势的东南亚和印度转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向本国转移。下表为某年份中国与印度各项指标比较表,下图为该年份中国与印度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以该年份数据为参考,与中国相比,印度未来成为新一轮产业承接地的优势是( )A.印度产业结构更合理B.印度基础设施更完善C.印度处在人口红利期D.印度劳动力素质高(2)新一轮产业转移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出现“产业空洞”B.减轻中国的对外依赖程度C.高端制造业水平迅速赶超发达国家D.促进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
(3)为了应对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国应该( )A.降低土地、劳动力价格B.加快产业升级,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C.打造中西部科技园区D.扩大对外投资
解析:第(1)题,读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可知,印度0~14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未来劳动力数量呈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人口红利,故C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印度第二产业比例较小,中国产业结构更合理,A项错误;印度基础设施没有中国完善,印度劳动力素质没有中国的高,B、D两项错误。
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次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属于产业转出区,原有低端产业迁出,高端制造业创造力又不足,中国可能出现“产业空洞”,故A项正确;在产业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产品是多国合作生产,这会加剧中国的对外依赖程度,B项错误;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先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短期内中国的高端制造业水平无法赶超发达国家,C项错误;中国经济增速因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可能会放缓,D项错误。
第(3)题,为了应对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国应该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B项正确;应出台人才、土地等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并承接更多处于价值链顶端的产业,而不是降低土地、劳动力价格,吸引低端产业转入,A项错误;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人才、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应以政策为主导建立工业园区和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C项错误;应该加大企业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而不是扩大对外投资,D项错误。
学以致用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东、西两翼与粤北山区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衰退性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具备区位优势、缺乏竞争力的产业。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行业生产能力过剩或生产成本过高的产业B.资金投入少和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产业C.多为传统产业和市场需求下降较快的产业D.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开发期的产业
(2)产业转移对东、西两翼与粤北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例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可知,衰退性产业是全行业生产能力过剩或生产成本过高的产业,多为市场需求下降较快、资金投入少和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而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开发期的产业多为新兴产业,不可能是衰退性产业。第(2)题,产业转移有利于东、西两翼与粤北山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下图为“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 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B.资源环境问题频发C.传统工业部分复兴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3.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 )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B.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
解析:第1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例,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要升级制造业,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频发;“再工业化”也包含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第2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留在发达国家,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项正确。第3题,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一般会发展新型工业,我国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部和西部地区
5.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江三角洲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转移抑制了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D.可能给承接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第4题,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A项正确,B项错误。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则承接海外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C、D两项错误。第5题,产业转移促进了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带动工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工业产值呈上升趋势,A项错误。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B项错误。三个时期的产业转移都会促进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C项错误。产业转移可能会给承接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项正确。
6.湖南省郴州市被称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郴州东连江西,南邻广东,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下图是湖南省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郴州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郴州承接加工贸易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3)有人建议以后郴州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你是否赞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劳动力工资和地价低廉;距珠江三角洲地区近;有铁路与外界相连;国家政策扶持。(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赞成。郴州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可以促进郴州的产业升级,有利于改善郴州的生态环境。或不赞成。郴州的城市等级较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少,科技实力薄弱;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因此,郴州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4节国际合作课件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4节国际合作练习含答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集体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节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练习含答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教课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练习含答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