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书写“言、呢、邻、治、怪”5个生字,理解并区分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掌握课文第3、4自然段的内容,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2.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培养学生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内容
1.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2.精读感悟课文第3、4自然段,理解种葫芦人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3.学习生字“言、呢、邻、治、怪”,掌握其书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的内容,掌握生字书写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到种葫芦人行为的错误性,并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生字书写方法。
2.对比朗读法:通过对比朗读不同句式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其语气变化。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想法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图片、生字卡片、句式对比表格等。
2.教学设计:详细规划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二)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复习与阅读课文,加深了解课文大意。
2.准备学习用品:铅笔、橡皮、田字格本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环节一:趣味葫芦谜,开启智慧门
【教师活动】
师:咱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的那些词语,看谁记得最牢,读得最准!上节课咱们讲的那个葫芦故事,大家还记得不?今天咱们要接着讲,看看葫芦后来怎么样了。
以生动有趣的语调,缓缓道出一个富有童趣的谜语:“青藤绿叶满篱笆,瘦长条子开黄花,藤上结满金铃铛,转眼变成金娃娃。”这谜语如同一阵清风,吹进了孩子们的心田,瞬间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们纷纷皱起眉头,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积极投入到猜谜的乐趣中。
【学生活动】
学生们被谜语的魅力深深吸引,他们或低头沉思,或相互讨论,整个教室洋溢着浓厚的探索氛围。当有人猜出谜底“葫芦”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趣味横生的开场,不仅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巧妙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我要的是葫芦》,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环节二:深入文本,领悟真谛
【教师活动】
师:咱们分段读读课文的第3、4段,读的时候想想,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有虫子了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会带大家读读那些关键的句子,感受一下不同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咱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演一演课文中的小葫芦,看看谁更像课文里的小葫芦。结束后,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叶子和葫芦到底是什么关系,种葫芦的人哪里做错了?
这一环节中,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词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随后,采用分角色朗读、对比讨论、情境模拟,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3、4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感受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种葫芦人只关注葫芦而忽视叶子与葫芦之间联系的错误认识。同时,还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思考种葫芦人明白道理后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改变。
【学生活动】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声情并茂地演绎着故事中的人物;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种葫芦人内心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深入研读文本和展开想象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环节三:书写训练,精益求精
【教师活动】
在书写训练环节,首先展示了生字“言、呢、邻、治、怪”的规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特点。随后,重点指导了“治、怪”两个生字的书写方法,详细讲解了每一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技巧,并强调了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在学生练习书写时,耐心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生字的书写规范,努力模仿教师的书写技巧。一笔一划地书写着每一个生字,力求做到工整、美观。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们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仅提高了书写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设计意图】
通过书写训练环节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能力;同时,通过相互评价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环节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师:今天咱们学了很多,知道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还有啊,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乱来。大家写一写想对种葫芦的人说的话,或者跟家人讲讲这个故事,再交流一下感受。
在总结提升环节,教师首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教师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随后,教师拓展延伸了《拔苗助长》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启示。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写想对种葫芦人说的话;跟家人讲述故事并交流感悟;完成本课练习。
【学生活动】
学生们认真听取教师的总结和提升内容,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自然规律、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积极投入到课后作业的完成中,期待在下一次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提升和布置作业环节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视野、培养综合素养;同时,也为下一次课堂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2课时
八、作业布置
(一)水平一
书写与表达:认真书写本课生字“言、邻、治、怪”,每个字写三遍,并组词;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注意把种葫芦人的想法和做法讲清楚。
(二)水平二
情景描写: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请写一段话,告诉他你的想法和建议。
(三)水平三
情景任务:与家人分享《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并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九、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评估
本节课通过复习旧知、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等环节,有效达成了课时目标。学生在掌握生字书写、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并懂得事物之间联系的重要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特别是通过对比朗读和品析句子,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种葫芦人的心理变化和故事的寓意。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在书写生字和复述故事环节,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展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然而,也有少数学生在理解课文寓意和拓展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方法调整策略
1.加强互动与合作: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2.注重思维训练:针对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寓意和拓展写作方面的困难,可以设计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挑战,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完成词语填空,引出疑问,读中体会心理,探究原因,体会故事寓意,指导写字,突出结构特点,激发兴趣,拓展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4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