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第一课(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整本书阅读第一课(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整本书阅读第一课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整本书阅读第一课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22457" 知识导航·思维引航 PAGEREF _Tc22457 \h 3
\l "_Tc49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PAGEREF _Tc4903 \h 4
\l "_Tc22794" 考点一 概念或观点 PAGEREF _Tc22794 \h 4
\l "_Tc16201" 考点二 内容或情节 PAGEREF _Tc16201 \h 4
\l "_Tc17285" 考点三 实践与运用 PAGEREF _Tc17285 \h 6
\l "_Tc30184" 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PAGEREF _Tc30184 \h 7
\l "_Tc7238" 真题解悟·命题洞见 PAGEREF _Tc7238 \h 10
衔接高考,整本书阅读的四大考题设计
近年整本书阅读考情分析统计分析
考点一 概念或观点
概念与观点类考题,主要是针对整本书(《乡土中国》《红楼梦》)中的相关概念与观点进行概括转述与评价。这类考题,一是考查是否记住了书中的相关概念与观点,二是考查对相关概念与观点的评析。《乡土中国》属社会学著作,里面提到了一系列的乡土概念,阅读时必须深入理解;《红楼梦》属文学著作,针对这本书也有一些观点与分析,需要考生进行再评价。
例1.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提到乡土社会诸多权力。根据性质,权力可以分为哪几种?写出这些权力概念并简略解释。
《乡土中国》一书中,作者写出了许多用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请指出这些概念对应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
考点二 内容或情节
内容与情节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或转述整本书(《乡土中国》《红楼梦》)中的相关内容与情节。
例1.(2007年福建卷)《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细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5分)
2.《红楼梦》的许多情节中,都出现了“手帕”。请选择其中一处,简要概述相关情节,并说明手帕在其中的作用。
考点三 实践与运用
实践与运用类考题,是指运用整本书(《乡土中国》《红楼梦》)中的相关概念与观点,去指导实际生活运用,属延伸运用型考题。解答本题,需要对文本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解透彻。
【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从近年高考看,整本书阅读,在新高考题中,主要考题有两种,一是融合现代文阅读考题,二是写作。这里只谈谈融合现代文阅读考题。
融合现代文阅读考题有两种设题方式:
①直接呈现《乡土中国》或《红楼梦》文本片段,设置为“非连续性文段”之一;
②只在题目设置中呈现整本书中的某个概念,与阅读理解文本进行勾连。
无论哪一种命题形式,考查的重点是运用整本书中相关的概念与情节,来分析理解现代文。答题时,既要完整表达整本书中的概念与观点,也要对现代文中的相关进行衔接勾连。
示例如下: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试题。
甲 八百米故乡
苏 童
①在我的字典里,故乡常常是被缩小的,有时候仅仅缩小成一条狭窄的街道。有时候故乡是被压扁的,它是一片一片的记忆碎片,闪烁着寒冷或者温暖的光芒。我需要的一切词汇,都经过了打包处理,便于携带,包括“故乡”这两个沉重而庞大的字眼。
②1982年夏天,在一条名叫齐门外大街的街道上居住了二十多年之后,在把四个子女都养大成人之后,我父母乔迁新居。那是很多年来我们家的第一次搬迁,唯一的问题是日常生活的直径改变了。正负八百米,我父亲去市中心上班,骑自行车要多走八百米,我母亲上班少走八百米,可是去看望我外祖母和舅舅们要多走八百米。
③对我来说,八百米是一次直径的扩展,美中不足的是这次扩展规模太小,我的生活从一条街到另外一条街,仅仅延伸了八百米,不能遗忘什么,也不能获得什么。那年夏天,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故乡”这个词。八百米成为一个象征,就像一个人发现故乡的路,很短,也很长。
④我的写作,其实一直在利用这局促的八百米的故乡,有一些事物总是在我创作过程中浮现在脑海里,分别是河水、铁路、工厂、河里的客船、驳船和农用船。许多敞开的房屋的门洞,早晨和黄昏街上的人流和嘈杂的市声。那八百米范围里的居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有好多人脸会在我写作的时候悄悄一闪,进入我的记忆,那些事物,那些人,都以故乡的名义降临。
⑤齐门外大街如今拆了一半,保留了一半,被拆去的是临河的房屋,127号,这个门牌号码现在应该是消失了。那曾经是我母亲的家族很多人的旧屋。我母亲这一家家境贫困,从镇江地区的扬中岛上出外谋生,移民到苏州,一直团结在我大舅的周围,一起居住,一起生活。
⑥我们这个家族,最初是这个街区的陌生人。周围的邻居大多是苏州的老居民,对于我们127号的日常生活,毕竟是有点好奇的。而语言问题首当其冲,姐姐和表姐们一旦与别人发生口水仗,必然会因口音受牵连。我们家的下一代都为上一代的家乡辩解过,为地理位置辩解,为口音所属方言辩解,出于虚荣心,或者就是出于恼怒。当你为父母的口音感到恼怒时,你如何体会“故乡”这两个字带来的荣耀?
⑦失散,团聚,再失散,是我母亲的家族在扬中、苏州两地迁徙生息的结局,没有土地的家族将永远难逃失散的命运。我母亲的家族在几十年的艰难时世里一直聚合在一起,是一个亲密的家族圈的生活,但最终,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一切烟消云散,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第二代,还有第三代,最后还是失散了。
⑧五年前,随着苏州齐门外大街的拆迁重建,我的大舅和三舅妈都被安置在了别的居民小区。我童年时代热闹的家族圈生活完全萎缩了,家族对于我来说,仅仅是由直系亲属组成,每次回到苏州,我的足迹仅限于我父亲的家和我兄弟姐妹的家,甚至他们都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每两家之间的距离都很遥远,远远超过八百米。对我来说,超过八百米,故乡便开始模糊,开始隐匿,至此,我的八百米的故乡已经飘忽不见了。
(节选)
乙 血缘和地缘
费孝通
①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②但是人毕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
(节选)
请用乙文的观点阐释甲文“失散”、“团聚”现象。(5分)
1.【2021年高考北京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
(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2.【2020年高考北京卷】《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真题感悟】
从近年高考题看,整本书阅读,一般是考查书中的某个情节内容或概念观点。情节内容型考题,主要考查对书中的情节进行转述或阐释,属理解识记型考题;概念观点类考题,主要考查运用这个观点与概念对书外的现象进行评析,属应用型考题。要真正答好这两类题,必须对整本书进行系统阅读,熟悉其重要内容与情节。
考题方向
考题设计
现代文阅读
①直接呈现《乡土中国》或《红楼梦》文本片段,设置为“非连续性文段”之一;
②只在题目设置中呈现整本书中的某个概念,与阅读理解文本进行勾连。
古诗词阅读
①考查《红楼梦》中的诗词(包括比较阅读)
②运用整本书中的相关概念理解古代诗词
语言文字运用
①直接呈现《乡土中国》或《红楼梦》文本片段,设置相关考题
②围绕《乡土中国》或《红楼梦》,设置考题
写作
①将《红楼梦》或《乡土中国》中的某个情节、概念或观点、现象,作为作文素材,设计作文考题。
年份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文本
2023
新高考II卷
现代文阅读I中的一则文本是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
《乡土中国》
2022
新高考II卷
现代文阅读I的文本是关于《红楼梦》的翻译的三篇学术论文节选
围绕《红楼梦》
2022北京卷
(1)除了《红楼梦》外,这里还提到了小说另外四个书名。请从中任选三个,解释这些书名和作品内容有何关联。
(2)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仙乐套曲就叫《红楼梦》。今天的通行本也多以《红楼梦》为书名。结合作品内容,谈谈《红楼梦》作为书名的合理性。
《红楼梦》
2022天津卷
以下三幅图均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请从中选择一幅你喜欢的,指出其所涉及的人物和相关情节,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100字左右。
《红楼梦》
2021北京卷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
(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红楼梦》
《论语》
2021天津卷
校文学社拟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部书中的哪个经典场景?请说明理由。要求100字左右。
《论语》
《三国演义》
《红楼梦》
2020江苏卷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
《红楼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考教衔接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考教衔接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考教衔接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