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 黄山奇石
主备教师
【课前解析】
《黄山奇石》一课介绍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这里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本课主要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黄山的奇石有意思,作者的文字更加富有趣味性,一块块石头在作者笔下仿佛富有了生命,使人不禁赞美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关注课文:
全文有6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这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一词点明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怪石。
第2—5自然段每段各介绍一块奇石。第2自然段介绍“仙桃石”;第3自然段介绍“猴子观海”;第4自然段介绍“仙人指路”;第5自然段介绍“金鸡叫天都”。这几个自然段都具体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但第2、4自然段是先介绍名字,再介绍形状,第3、5自然则是先介绍形状,再揭示名字,使得文章形式更加丰富,避免了单调重复。
第6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其他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趣,给读者留下遐想。
关注生字:
本课共有10个生字,其中“巨”字的笔顺容易出错,正确笔顺是横、横折、横、竖折;“每”字的笔顺也是难点,正确笔顺是撇、横、竖折、横折钩、点、横、点。“些”的笔顺也要注意:竖、横、竖、提、撇、竖弯钩、横、横。
关注插图:
本课的主要插图是“猴子观海”,形象地诠释了“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图文相应,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利用图片理解“陡峭”的意思。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点】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黄山奇石》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些”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引入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人笔下的鹳雀楼和庐山瀑布,今天老师带大家到黄山看一看,欣赏一下黄山的奇石。(板书:黄山奇石)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跟老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段?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2.通过同学们的坐姿老师就知道了大家已经读完了,这篇课文一共有几段呢?(6段)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黄山奇石,你认为什么样的石头才是“奇石”?
预设:奇特的石头。
3.过渡: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本节课的生字,然后大家再一起去看看课文中的黄山奇石。
4.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需要会读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读。相机点拨:“闻、仙”是前鼻音。“名、景、省、形、状”是后鼻音。
(2)去掉拼音,同桌互读,读错的话帮他纠正读音。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拓展识记:如“区、巨”字形相近,可组成词串强化识记。比如“山区、地区、风景区”“巨大、巨人、巨变”。
②近义词辨析,“闻名——著名”,可以将词语带入句子中区分识记。如: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他的妈妈是(著名)的外科医生。
③图文结合识记:“形状”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可以借助图片配文字来理解,出示桌子和乒乓球的图片,配上文字帮助理解桌子是长方形的,乒乓球面是圆形的。
(4)读准多音字“都”。
“都”是一个多音字,它有两个音,分别是“dōu”和“dū”,念“dū”的时候可以组词“首都、都城、都市”;念“dōu”的时候可以组词“都好、都是”,可以造句:都市里处处都是高楼大厦。
(5)识字游戏,趣味学习。
三、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自读全文,说说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第1自然段并圈画出“怪石”,指出全文主要围绕怪石来写,且第1段是文章的中心句。
(2)请同学们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黄山风景区的位置,是在安徽省南部。
预设2: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那里的怪石有趣极了。
提出要求: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多美啊,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了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骄傲与自豪齐读第1自然段。
(3)提问:围绕怪石,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
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相机在课件中圈画描写怪石的词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教师总结:第2-6自然段围绕“怪石”写景。
(4)明确重点。指名回答课文重点介绍的奇石。(板书:详写)
预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5)学生说一说哪些奇石描写的比较简单?(板书:略写)
预设:“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学习第2自然。
(1)思考问题:第一块奇石“仙桃石”有什么奇特之处?(板书:仙桃石)
预设1:形状像个大桃子。(用了比喻的手法)
预设2: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
预设3: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语言表达提升练习。
创设情景:有位小朋友第一次来到黄山,她看到山头上有一块像大桃子的石头。你能为她介绍一下这块石头吗?
预设:仙桃石在天都峰上,在洞顶有三个硕大的圆石相垒,像从天上飞下来的,形如一盘蟠桃,从石缝里长出来的松树,形同桃柄和桃叶。人们把圆石称为“仙桃石”。
(3)认识“仙”字。
讲解: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的人为“仙”,仙人多住在很高的地方,所以“仙”字由“人”和“山”组成。
引发思考:课文先后出现了三个“仙”字组成的词语:仙桃、仙人、仙女。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用“仙”字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
3.学习第3自然段。
(1)读第3自然段,感受“猴子观海”的奇特。(板书:猴子观海)
出示第3自然段,提出要求: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2)分享交流:说一说你们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分享交流:同学们说得真美,一只“猴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望着下面翻滚的云海。你觉得“陡峭的山峰”是什么样的山峰?结合你生活经验说一说。
预设:山非常高、直上直下的。
(4)提出要求:猴子在陡峭的山峰上是怎样望着云海的?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圈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边做动作边读这一自然段。
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环节过渡:我们了解了秀丽神奇的中国黄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写美丽的中国汉字。
1.分享交流:请同学们观察“南、部、些”这3个汉字,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现书写要点,便于下步指导书写。)
2.教师指导、范写:
南:上小下大,上半部分横笔短,第二笔竖略向左斜,第四笔横折钩的横段从横中线起笔,略向上斜,竖钩的竖段长于第三笔竖,框内短竖在竖中线,上端不出头,下端与左竖持平。
部:左右宽窄相当,左边“立”宽“口”窄,右边“阝”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些:上部宽、大,下部窄、扁,“止”的末笔横改成提,收笔近田字格中心,“匕”的“乚”的弯钩段在横中线下方。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集中讲评。
4.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再进行一遍临写。
5.提出要求: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有关词语。
五、总结概括,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来到了黄山,知道了黄山上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等着我们去好好认识它们呢。
3.课后作业。
练习本课会认字和会写字。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