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检测卷合辑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卷 试卷 0 次下载
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过关卷
展开
这是一份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过关卷,共10页。
第一单元过关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C.羁绊(jī) 归省(xǐng)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áng) 马前卒(z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门槛 恣意 待慢 风萧萧B.宽慰 胆怯 家眷 茂腾腾C.和蔼 诲暗 煎熬 熙熙然D.羁绊 纨绔 挑衅 暧融融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今年的元宵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B.大冬会期间,哈尔滨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4.下面语段中每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互换位置。(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__________删去。(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C.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头插茱萸。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D.老师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7.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3分)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我”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C.《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D.《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青衣。8.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8分)(1)请仿照示例,从“春节”“元宵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2分)示例: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2)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3分)(3)请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3分)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时,舞龙舞狮、逛庙会、闹花灯等都很有趣。二、阅读探究(42分)(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7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9.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3分)10.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怎样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沙湾鱼灯王锦强沙湾地属岭南珠三角番禺水乡,因此人们对“鱼”有着独特的感情。明代中叶以来,每年的三月初一至初三,沙湾都要举行盛大的北帝诞祭祀活动。其中,必有鱼形大灯笼及晚间小型鱼灯的展演项目。由于历代有不少文人参与,其造型、工艺愈见精巧,节目形式与艺术内涵更为丰富。沙湾鱼灯的前身,还可追溯到祠堂及富家大宅门前悬挂的大小灯笼。南宋开村以来,沙湾聚居着何、李、王、黎等几大家族,农耕经济及商业十分繁荣,乡村内祠宇民居、富户豪宅鳞次栉比,入夜后尽显万家灯火。灯笼通常悬挂于门廊、檐下,上面写有祠堂堂名或该户人家姓氏,并绘有工细书画及传统工艺纹样。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或府第的显赫程度。例如:沙湾何氏是富甲一方、誉满番禺的名门望族,其始建于元初的大宗祠门前便悬挂了一对特大的灯笼,直径达1.9米、高2.2米,一面写有“留耕堂”,另一面则写着“何”,昭示着该宗族的财雄势大与人丁兴旺。逐渐,大灯笼被引用到迎神赛会的仪仗队列里,当中还有扎制成鱼形提举巡游的,而晚间照明用的手提小灯笼,便发展成为造型多姿多彩的鱼灯。此外,由于鱼灯的基本扎作易于掌握,美感也易于表现,甚得人们喜爱,因而在重大节庆之夜,沙湾鱼灯总能让乡人们乐在其中。从1945年起,沙湾将每年10月10日定为鱼灯巡游的日子,数量和款式众多的鱼灯均由学校学生扎作。沙湾鱼灯的艺术造型并不全是鱼形,还有各种动物、水果等形状,因以鱼的造型居多,且取“余”的谐音,便统称为“鱼灯”,还作为孩子们在全年节日里的娱乐玩具。这也是沙湾鱼灯有别于其他地区“花灯”的不同之处。每逢佳节来临,人们便会扎制出鳌鱼、金鱼、鲤鱼、乌鱼以及白兔、莲花等各种款式,大的以竹竿擎着,小的以短竿提着,造型生动传神、亮丽灿然,寓意“百般生利”,表达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望。这美好的寓意及其所承载的独特民俗文化,使鱼灯艺术在沙湾历经数百年魅力不减。适应于近水而居的生活环境,利用自然环境中易得的原材料——竹篾,沙湾人发展出以编织竹制品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在生产之余,人们就地取材,用编制竹制品的剩余材料扎制鱼灯,作为儿童的玩具,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生活、生产上的感受,体现出浓郁的水乡文化的特色。挂灯、赏灯是沙湾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民间文化传统。每逢重要日子,各家各户均会扎制或购买鱼灯,挂于屋檐或天台,合家赏灯。同时,正月里在祠堂挂灯,为前一年增添的新丁祈福,是沙湾沿袭已久的习俗。“灯”与“丁”谐音,在祠堂添挂新灯笼寓意“添新丁”。一方面是以这一形式,祭祀祖先并报告祖先族中又添新丁,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祖先的告慰;另一方面,这也是古代的一种户籍登记方式,意味着新丁开始有分得族内财产的权利。[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1.沙湾鱼灯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12.下面句中加点词可不可以删除?为什么?(4分)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或府第的显赫程度。13.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14.沙湾获得“中国鱼灯艺术之乡”的称号。假如沙湾鱼灯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结合选文的介绍,写几句推荐语,让更多人了解沙湾鱼灯。(6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赶年集厉彦林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②我的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5.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16.品味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17.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1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19.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5分)三、写作(50分)20.题目:生活,是一面镜子要求: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②体裁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答案: 第一单元过关卷一、1.D 点拨:D项“怅”应读chàng。2.B 点拨:A项“待慢”应为“怠慢”;C项“诲暗”应为“晦暗”;D项“暧融融”应为“暖融融”。3.B 点拨:“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能用来说明交通拥堵状况的突然好转。4.(1)传承文化 传递感情(2)把(或“被”)(3)品尝 品赏(或“欣赏”“品析”“品味”等)(4)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5.C6.B 点拨: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所以弟弟的生肖属相是“羊”。7.D 点拨:A.“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B.《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8.(1)示例一:春节,倒贴“福”字,期盼家人健康平安、富裕和谐。示例二:元宵节,吃元宵,希望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2)示例:我们应该认真传承民族文化,过好传统节日,在继承中发扬的同时,我们也不要盲目排斥洋节。(3)示例: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二、(一)9.“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0.示例: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基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二)11.①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或府第的显赫程度;②寓意“百般生利”,表达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望;③正月里在祠堂挂灯,为前一年增添的新丁祈福。12.不可以。去掉“往往”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3.举例子、分类别。作用:具体说明了沙湾鱼灯造型多样、大小不一、生动别致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4.示例:沙湾鱼灯扎作、展演的历史由来已久,且品种数量甚多,大小各异,造型华美,具有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每逢重大节日,大人擎着鱼灯,小孩提着鱼灯,在古街古巷间列队巡游,成为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三)15.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16.本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家乡的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表达了人们赶集时的喜悦之情。17.本段文字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途所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况,烘托了作者赶集的快乐心情,为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作铺垫。18.由“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可看出母亲的节俭;由“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可看出母亲的勤劳、慈爱。19.示例: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使我们能够采取多种多样的过年方式,使我们能够享受丰富多彩的年味。三、20.例文略。
第一单元过关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C.羁绊(jī) 归省(xǐng)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áng) 马前卒(z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门槛 恣意 待慢 风萧萧B.宽慰 胆怯 家眷 茂腾腾C.和蔼 诲暗 煎熬 熙熙然D.羁绊 纨绔 挑衅 暧融融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今年的元宵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B.大冬会期间,哈尔滨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4.下面语段中每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互换位置。(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__________删去。(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C.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头插茱萸。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D.老师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7.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3分)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我”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C.《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D.《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青衣。8.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8分)(1)请仿照示例,从“春节”“元宵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2分)示例: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2)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3分)(3)请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3分)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时,舞龙舞狮、逛庙会、闹花灯等都很有趣。二、阅读探究(42分)(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7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9.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3分)10.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怎样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沙湾鱼灯王锦强沙湾地属岭南珠三角番禺水乡,因此人们对“鱼”有着独特的感情。明代中叶以来,每年的三月初一至初三,沙湾都要举行盛大的北帝诞祭祀活动。其中,必有鱼形大灯笼及晚间小型鱼灯的展演项目。由于历代有不少文人参与,其造型、工艺愈见精巧,节目形式与艺术内涵更为丰富。沙湾鱼灯的前身,还可追溯到祠堂及富家大宅门前悬挂的大小灯笼。南宋开村以来,沙湾聚居着何、李、王、黎等几大家族,农耕经济及商业十分繁荣,乡村内祠宇民居、富户豪宅鳞次栉比,入夜后尽显万家灯火。灯笼通常悬挂于门廊、檐下,上面写有祠堂堂名或该户人家姓氏,并绘有工细书画及传统工艺纹样。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或府第的显赫程度。例如:沙湾何氏是富甲一方、誉满番禺的名门望族,其始建于元初的大宗祠门前便悬挂了一对特大的灯笼,直径达1.9米、高2.2米,一面写有“留耕堂”,另一面则写着“何”,昭示着该宗族的财雄势大与人丁兴旺。逐渐,大灯笼被引用到迎神赛会的仪仗队列里,当中还有扎制成鱼形提举巡游的,而晚间照明用的手提小灯笼,便发展成为造型多姿多彩的鱼灯。此外,由于鱼灯的基本扎作易于掌握,美感也易于表现,甚得人们喜爱,因而在重大节庆之夜,沙湾鱼灯总能让乡人们乐在其中。从1945年起,沙湾将每年10月10日定为鱼灯巡游的日子,数量和款式众多的鱼灯均由学校学生扎作。沙湾鱼灯的艺术造型并不全是鱼形,还有各种动物、水果等形状,因以鱼的造型居多,且取“余”的谐音,便统称为“鱼灯”,还作为孩子们在全年节日里的娱乐玩具。这也是沙湾鱼灯有别于其他地区“花灯”的不同之处。每逢佳节来临,人们便会扎制出鳌鱼、金鱼、鲤鱼、乌鱼以及白兔、莲花等各种款式,大的以竹竿擎着,小的以短竿提着,造型生动传神、亮丽灿然,寓意“百般生利”,表达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望。这美好的寓意及其所承载的独特民俗文化,使鱼灯艺术在沙湾历经数百年魅力不减。适应于近水而居的生活环境,利用自然环境中易得的原材料——竹篾,沙湾人发展出以编织竹制品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在生产之余,人们就地取材,用编制竹制品的剩余材料扎制鱼灯,作为儿童的玩具,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生活、生产上的感受,体现出浓郁的水乡文化的特色。挂灯、赏灯是沙湾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民间文化传统。每逢重要日子,各家各户均会扎制或购买鱼灯,挂于屋檐或天台,合家赏灯。同时,正月里在祠堂挂灯,为前一年增添的新丁祈福,是沙湾沿袭已久的习俗。“灯”与“丁”谐音,在祠堂添挂新灯笼寓意“添新丁”。一方面是以这一形式,祭祀祖先并报告祖先族中又添新丁,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祖先的告慰;另一方面,这也是古代的一种户籍登记方式,意味着新丁开始有分得族内财产的权利。[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1.沙湾鱼灯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12.下面句中加点词可不可以删除?为什么?(4分)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或府第的显赫程度。13.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14.沙湾获得“中国鱼灯艺术之乡”的称号。假如沙湾鱼灯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结合选文的介绍,写几句推荐语,让更多人了解沙湾鱼灯。(6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赶年集厉彦林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②我的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5.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16.品味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17.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1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19.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5分)三、写作(50分)20.题目:生活,是一面镜子要求: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②体裁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答案: 第一单元过关卷一、1.D 点拨:D项“怅”应读chàng。2.B 点拨:A项“待慢”应为“怠慢”;C项“诲暗”应为“晦暗”;D项“暧融融”应为“暖融融”。3.B 点拨:“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能用来说明交通拥堵状况的突然好转。4.(1)传承文化 传递感情(2)把(或“被”)(3)品尝 品赏(或“欣赏”“品析”“品味”等)(4)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5.C6.B 点拨: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所以弟弟的生肖属相是“羊”。7.D 点拨:A.“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B.《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8.(1)示例一:春节,倒贴“福”字,期盼家人健康平安、富裕和谐。示例二:元宵节,吃元宵,希望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2)示例:我们应该认真传承民族文化,过好传统节日,在继承中发扬的同时,我们也不要盲目排斥洋节。(3)示例: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二、(一)9.“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0.示例: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基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二)11.①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或府第的显赫程度;②寓意“百般生利”,表达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望;③正月里在祠堂挂灯,为前一年增添的新丁祈福。12.不可以。去掉“往往”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3.举例子、分类别。作用:具体说明了沙湾鱼灯造型多样、大小不一、生动别致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4.示例:沙湾鱼灯扎作、展演的历史由来已久,且品种数量甚多,大小各异,造型华美,具有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每逢重大节日,大人擎着鱼灯,小孩提着鱼灯,在古街古巷间列队巡游,成为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三)15.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16.本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家乡的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表达了人们赶集时的喜悦之情。17.本段文字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途所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况,烘托了作者赶集的快乐心情,为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作铺垫。18.由“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可看出母亲的节俭;由“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可看出母亲的勤劳、慈爱。19.示例: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使我们能够采取多种多样的过年方式,使我们能够享受丰富多彩的年味。三、20.例文略。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