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18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 鱼我所欲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18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 鱼我所欲也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18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 鱼我所欲也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鱼我所欲也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鱼我所欲也综合训练题,共5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
    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017·生产建设兵团]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
    2.[2017·黔东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2017·黔东南]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丽水]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6·天津]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
    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范仲淹守义
    范文正公仲淹悴①,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③游。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⑤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⑦。
    (选自《东轩笔录》)
    [注] 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内:同“纳”,放入。⑥俾(bǐ):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__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
    (3)会术者病笃________________ (4)今汝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的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文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从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请简述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 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小白同父异母的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与鲍叔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孙世禄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课内精读
    1.[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答案] (1)踩踏。(2)同“德”,感恩、感激。(3)同“向”,先前、从前。(4)停止,放弃。
    2.[解析] 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方法: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先易后难,攻破难点;寻找标志,辅助断句。“行道之人”“乞人”是句子的主语,要放在句首,因此选C项。
    3.[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三点:原意不变,关键字词翻译要准确,句子要通顺。(1)句关键词语有“恶”“于”“辟”,(2)句关键词语有“乡”“得”“为”。
    [答案] (1)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4.[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倒推法:作者在文中认为应该停止的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的行为,这些行为都属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这类人的行为。所以作者讽刺的正是这种人。
    [答案] 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
    5.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6.B
    比较阅读
    1.(1)厌恶。(2)假如,假使。(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
    2.(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术士)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
    3.甲文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但面对秘方和白金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
    4.示例:南宋杰出的抗元将领文天祥被俘后,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写《过零丁洋》一诗明志。之后,他被押送至大都(今北京),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参考译文]
    [乙] 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来往。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他)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去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课外阅读
    1.C
    2.(1)被拘禁(被关押)。(2)经商(做买卖)。(3)以……为耻。(4)享受俸禄。
    3.(1)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
    (2)鲍叔牙举荐了管仲以后,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
    4.(1)知人善荐。(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参考译文]
    管仲,字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很了解管仲的贤能。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始终善待管仲,(并)不因为这样而说(他的坏话)。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就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管仲被重用之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称霸诸国,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分利润时,都是取大部分,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而是知道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而是知道时运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我曾经数次当官又数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无德无才,而是知道我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我曾经多次在打仗时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而是知道我家中有老母亲(需要侍奉)。公子纠败了,召忽为公子死了,我却忍受囚禁的屈辱不自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而是知道我不在意小节,而在意能否名扬天下。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举荐了管仲以后,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后来鲍叔牙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做官,有封地的就达十几代,而且有很多都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称赞的不是管仲的贤能,而是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鱼我所欲也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鱼我所欲也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填空,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一词多义,文本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