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2.2 数轴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2.2 数轴练习,共31页。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为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现在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点P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O点向左运动,当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2.如图,在数轴上有A、B、C这三个点,
回答:
(1)A、B、C这三个点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2)A、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A、C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3)若将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后,则A、B、C这三个点所表示的数谁最大?最大的数比最小的数大多少?
3.对于数轴上的,,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他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倍分点”.如图,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是,,,此时点是点,的“倍分点”.
(1)当点表示数,点表示数时,下列各数,,是点,的“倍分点”的是____;
(2)当点表示数,点表示数时,为数轴上一个动点.
①若点是点,的“倍分点”,求此时点表示的数;
②若点,,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倍分点”,求出此时点表示的数.
4.如图,半径为1个单位的圆片上有一点A与数轴上的原点重合,AB是圆片的直径.(注:结果保留 )
(1)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滚动半周,点B到达数轴上点C的位置,点C表示的数是 数(填“无理”或“有理”), 这个数是 ;(注:滚动是指没有滑动的转动)
(2)把圆片沿数轴滚动2周,点A到达数轴上点D的位置,点D表示的数是 ;
(3)圆片在数轴上向右滚动的周数记为正数,圆片在数轴上向左滚动的周数记为负数,依次运动情况记录如下:+2,-1,+5,-3,-3 .
①第 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近,第 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远.
②当圆片结束运动时,求A点运动的路程和此时点A所表示的数.
5.已知有理数满足(a+20)2+(b-30)2=0,且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是A和B两点(如图)我们把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用 表示.
(1)求AB的值
(2)若数轴上有一点C,满足2AC=3BC,求C点表示的数.
(3)若动点P和Q分别从A、B两点出发,分别以2单位/s和4单位/s的速度运动,Q点向左运动,P点运动到何处时PQ=30?
6.已知数轴上有、、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且;动点从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移动,设移动时间为秒.
(1)求,,的值;
(2)以为长,为宽,作出长方形,其中与重合,与重合(如图所示),将这个长方形总绕着右边的端点不断滚动(无滑动),求点第3次落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字;
(3)将(2)中的长方形,与重合,与重合时开始计时,该长方形以2个单位长度/秒向右移动.当点与点重合时,立即返回向左移动,当点与点重合时,立即返回向右移动,点再次到达点时停止,整个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点从点出发,向左移动,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当P点与点相遇所花的时间为,求的值.
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5.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3)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你探索式子|x+5|+|x﹣7|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写出求最小值的过程;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a,b满足.
(1)求a和b的值;
(2)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向右运动,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
①在P,Q的运动过程中,共有多长时间P,Q两点间的距离不超过4个单位长度?
②当t >15时,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等式AP+mPQ=75(m为常数)始终成立,求m的值.
9.我们把数轴上表示数的点称为离心点,记作点,对于两个不同的点M和N,若点M、N到离心点的距离相等,则称点M、N互为离心变换点.例如:图1中,因为表示数的点M和表示数1的点N,它们与离心点的距离都是2个单位长度,所以点M、N互为离心变换点.
(1)已知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且点A、B互为离心变换点.
①若,则 ;若,则a= .
②用含a的式子表示b,则b= .
③若把点A表示的数乘以3,再把所得数表示的点沿着数轴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恰好到点B,则点A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是什么?
(2)若数轴上的点P表示数m,Q表示数m+6.对P点做如下操作:点P沿数轴向右移动k(k>0)个单位长度得到P1,P2为P1的离心变换点,点P2沿数轴向右移动k个单位长度得到P3,P4为P3的离心变换点…,依此顺序不断地重复,得到P5,P6,…,Pn.
①已知P2019表示的数是,求的值;
②对Q点做如下操作:Q1为Q的离心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Q1的落点为Q2,Q3为Q2的离心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Q3的落点为Q4,…,依此顺序不断地重复,得到Q5,Q6,…,Qn,若无论k为何值,Pn与Qn两点间的距离都是26,求n的值.
10.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和点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表示,点表示10,点表示18,我们称点和点在数轴上相距28个长度单位.动点从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运动到点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从点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从点运动到点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的时间为秒.问:
(1)动点从点运动至点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秒;
(2)用含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点在线段上运动时,所表示数是___________,在线段上运动时,所表示数是___________;
(3)求当为何值时,、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
11.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数,点表示数,,满足.
(1)求,的值;
(2)若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请在数轴上找一点,使,求点表示的数;
(3)如图,一小球甲从点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个小球乙从点处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①分别表示出(秒)时甲、乙两小球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求甲、乙两小球相距两个单位时所经历的时间.
12.如图,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
(1)点与点相距个单位长度,则点所对应的数为______.
(2)在(1)的条件下,如图1,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当点运动到所在的点处时,求,两点间距离.
(3)如图2,若点对应的数是,现有点从点出发,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点从点出发,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在运动过程中,到的距离、到的距离以及到的距离中,是否会有某两段距离相等的时候?若有,请求出此时的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13.如图,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1)的长为
(2)若点为的中点,则点表示的数为___:
(3)将一枚棋子放置在点处,让这枚棋子沿数轴在线段上往复运动(即棋子从点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运动到点处,随即沿数轴向左运动,当运动到点处,随即沿数轴向右运动,如此反复…),并且规定棋子按照如下的步骤运动:第步,从点开始运动个单位长度至点处:第步,从点继续运动t 个单位长度至点处;第步,从点继续运动个单位长度至点处….
例如:当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决如下问题:
①如果,那么表示的数为 ;表示的数为 ;线段=
②如果,且点表示的数为,那么
③如果,且线段,那么请你求出的值 ;
14.,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为原点,点对应的有理数为,点对应的有理数为,且满足
(1)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①当时,的长为______,点表示的有理数为______;
②当时,求的值;
(2)在(1)的条件下,同时动点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向左运动,那么当动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时,试求的长.
15.已知数轴上有A、B两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且满足|a+3|+(b-9)2=0
(1)求a、b的值;
(2)点C是数轴上A、B之间的一个点,使得AC+OC=BC,求出点C所对应的数;
(3)在(2)的条件下,点P、点Q为数轴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A点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同时从B点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P运动到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OP+BQ=3PQ时,求t的值.
16.数轴上从左到右有A,B,C三个点,点C对应的数是10,AB=BC=20.
(1)点A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
(2)若数轴上有一点D,且BD=4,则点D表示的数是什么?
(3)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当点P和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
第一次月考难点特训(一)和数轴上的动点有关的压轴题
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3、5,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且点P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为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现在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点P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O点向左运动,当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答案】(1)1;(2)-4或6;(3)-18或-30.
【解析】
【分析】
(1)根据PA=PB,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的值;
(2)分x<-3,-3≤x≤5和x>5三种情况,根据PA+PB=10,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3)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2t-3,点B对应的数为t+5,点P对应的数为-3t,根据AB=2,即可得出关于x的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的值,再将其代入-3t中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
解:(1)依题意,得:5-x=x-(-3),
解得:x=1.
故答案为:1.
(2)当x<-3时,-3-x+5-x=10,
解得:x=-4;
当-3≤x≤5时,x-(-3)+5-x=8≠10,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x>5时,x-5+x-(-3)=10,
解得:x=6.
答:数轴上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x的值为-4或6.
(3)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2t-3,点B对应的数为t+5,点P对应的数为-3t,
依题意,得:|2t-3-(t+5)|=2,
即t-8=-2或t-8=2,
解得:t=6或t=10.
当t=6时,-3t=-18;
当t=10时,-3t=-30.
答:当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点P所对应的数是-18或-3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在数轴上有A、B、C这三个点,
回答:
(1)A、B、C这三个点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2)A、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A、C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3)若将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后,则A、B、C这三个点所表示的数谁最大?最大的数比最小的数大多少?
【答案】(1)-6、1、4;(2)7,10;(3)C点表示的数最大,比最小的数大5
【解析】
【分析】
(1)直接根据数轴观察出A、B、C三点所对应的数;
(2)根据数轴的几何意义,根据图示直接回答.
(3)根据移动的方向,得A所表示的数是-6+5=-1.比较负数的时候,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详解】
解:(1)根据图示,知A、B、C这三个点表示的数各是-6、1、4;
(2)根据图示知AB=|-6|+|1|=7;AC=|-6|+|4|=10;
(3)将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后,A点表示的数是-1(如图所示),则 A、B、C这三个点所表示的数C点最大;根据图示知最大的数是4,最小的数是-1,
则最大的数比最小的数大4-(-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是数轴.注意:数轴上点的移动和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是左减右加.
3.对于数轴上的,,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他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倍分点”.如图,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是,,,此时点是点,的“倍分点”.
(1)当点表示数,点表示数时,下列各数,,是点,的“倍分点”的是____;
(2)当点表示数,点表示数时,为数轴上一个动点.
①若点是点,的“倍分点”,求此时点表示的数;
②若点,,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倍分点”,求出此时点表示的数.
【答案】(1),;(2)①,,,;②,,,,,,,,,,,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求得CA与BC,AB与AC的关系,得到答案;
(2)①根据点D与点B的位置关系列方程求解;②分类讨论点P位置求解.
【详解】
解:(1)∵点表示数,点表示数
∴AB=2-(-2)=4
如图,当C表示的数是时,此时点C不是点,B的“倍分点”.
如图,当点C表示的数是1时,此时点C是点,B的“倍分点”.
如图,当点C表示的数是4时,此时点C是点,B的“倍分点”.
故答案为:1,
(2)设点对应的数为.
①当点在之间时,因为,所以时,,
即;
当时,,即.
当点在点右侧,,即,解得;
当点在点左侧,,即,解得.
综上,点表示的数可为,,,.
②由①得点是倍分点时,点表示的数可为,,,.
当点为倍分点,点在之间时,,即,解得;
点在点左侧时,,即,解得;
,,解得.
点在点右侧,,即,解得.
当点为倍分点时,同理可求,,,.
综上,点表示的数可为:,,,,,,,,,,,.
【点睛】
本题考查数轴相关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分类讨论符合题干的情况.
4.如图,半径为1个单位的圆片上有一点A与数轴上的原点重合,AB是圆片的直径.(注:结果保留 )
(1)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滚动半周,点B到达数轴上点C的位置,点C表示的数是 数(填“无理”或“有理”), 这个数是 ;(注:滚动是指没有滑动的转动)
(2)把圆片沿数轴滚动2周,点A到达数轴上点D的位置,点D表示的数是 ;
(3)圆片在数轴上向右滚动的周数记为正数,圆片在数轴上向左滚动的周数记为负数,依次运动情况记录如下:+2,-1,+5,-3,-3 .
①第 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近,第 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远.
②当圆片结束运动时,求A点运动的路程和此时点A所表示的数.
【答案】(1)无理,π;(2)4π或4π;(3)①5,3;②A点运动的路程为28π;点A所表示的数为0.
【解析】
【分析】
(1)利用圆的半径以及滚动周数即可得出滚动距离;
(2)利用圆的半径以及滚动周数即可得出滚动距离;
(3)①利用滚动的方向以及滚动的周数即可得出A点移动距离变化;
②利用绝对值的性质以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移动距离和A表示的数即可.
【详解】
解:(1)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滚动半周,点B到达数轴上点C的位置,
∴;
∴点C表示的数是无理数,这个数是π;
故答案为:无理,π;
(2)把圆片沿数轴滚动2周,点A到达数轴上点D的位置,
当向右滚动时,有
;
此时点D表示额数为;
当向左滚动时,有
;
此时点D表示的数为;
∴点D表示的数是4π或-4π;
故答案为:4π或4π;
(3)①∵圆片在数轴上向右滚动的周数记为正数,圆片在数轴上向左滚动的周数记为负数,依次运动情况记录如下:+2,-1,+5,-3,-3 .
∴,,
∴第5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近,第3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远,
故答案为:5,3;
②∵,
∴14×2π×1=28π,
∴A点运动的路程共有28π;
∵(+2)+(1)+(+5)+(3)+(3)=0,
∴0×2π=0,
∴此时点A所表示的数是:0,
综合上述,点A所表示的数是:.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和圆的周长公式应用,利用数轴得出对应数是解题关键.
5.已知有理数满足(a+20)2+(b-30)2=0,且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是A和B两点(如图)我们把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用 表示.
(1)求AB的值
(2)若数轴上有一点C,满足2AC=3BC,求C点表示的数.
(3)若动点P和Q分别从A、B两点出发,分别以2单位/s和4单位/s的速度运动,Q点向左运动,P点运动到何处时PQ=30?
【答案】(1)50;(2)10或130;(3)或或-40或-100
【解析】
【分析】
(1)利用偶次方的非负性求出a和b,再计算AB;
(2)分点C在点A右侧,点C在点A左侧,两种情况,结合2AC=3BC列出方程,解之即可;
(3)分若点P向左运动,若点P向右运动,两种情况,分别再分当点P在点Q左侧,当点P在点Q右侧,一共四种情况,利用PQ=30列出方程,解之即可.
【详解】
解:(1)∵(a+20)2+(b-30)2=0,
∴a+20=0,b-30=0,
∴a=-20,b=30,
∴AB的值为30-(-20)=50;
(2)设点C表示的数为m,
∵2AC=3BC,
∴点C在点A右侧,
当点C在点B左侧时,
则2(m+20)=3(30-m)
解得:m=10;
当点C在点B右侧时,
则2(m+20)=3(m-30)
解得:m=130;
综上:C点表示的数为10或130;
(3)设运动时间为t秒,
若点P向左运动,
当点P在点Q左侧,
30-4t-(-20+2t)=30,
解得:t=,
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
当点P在点Q右侧,
-20+2t-(30-4t)=30,
解得:t=,
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
若点P向右运动,
当点P在点Q左侧,
30-4t-(-20-2t)=30,
解得:t=10,
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40;
当点P在点Q右侧,
-20-2t-(30-4t)=30,
解得:t=40,
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100,
综上:当点P分别运动到或或-40或-100处时,PQ=30.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6.已知数轴上有、、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且;动点从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移动,设移动时间为秒.
(1)求,,的值;
(2)以为长,为宽,作出长方形,其中与重合,与重合(如图所示),将这个长方形总绕着右边的端点不断滚动(无滑动),求点第3次落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字;
(3)将(2)中的长方形,与重合,与重合时开始计时,该长方形以2个单位长度/秒向右移动.当点与点重合时,立即返回向左移动,当点与点重合时,立即返回向右移动,点再次到达点时停止,整个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点从点出发,向左移动,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当P点与点相遇所花的时间为,求的值.
【答案】(1)a=-24,b=-10,c=10,(2)96,(3)秒
【解析】
【分析】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解;
(2)根据题意可知,GH=14,HE=10,E点第一次落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0,以后每次落到数轴上,都增加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求解;
(3)根据G点的运动方向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利用速度列方程即可.
【详解】
解:(1)∵|a+24|+|b+10|+(c-10)2=0,
∴a+24=0,b+10=0,c-10=0,
∴a=-24,b=-10,c=10.
(2)∵a=-24,b=-10,
∴AB=-10-(-24)=14,OB=10,
E点第一次落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0+10=0,
第二次落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0+(14+10)×2=48,
第三次落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48+(14+10)×2=96;
(3)①当G点第一次向右运动时(0≤t≤10),PG=34,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2t+t=34,
解得,,,舍去;
②当H点到达C点时,运动时间为:,
此时,P点对应的数是0,G点对应的数是-4,P、G两点同时向左运动时(10<t≤20),G点速度大于P点速度,故G点与P点不能相遇;
③当G点回到A点时,运动时间为:,
此时,P点对应的数是-10,G点对应的数是-24,G点第二次向右运动时(20<t≤30),PQ=14,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2(t-20)+t-20=14,
解得,,
综上所述,当t为秒时,P点与点相遇.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绝对值以及偶次方的非负性,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5.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3)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你探索式子|x+5|+|x﹣7|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写出求最小值的过程;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答案】(1)点B表示的数是﹣7,点P表示的数是8﹣6t;(2)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Q;(3)当﹣5≤x≤7时,|x+5|+|x﹣7|存在最小值12.
【解析】
【分析】
(1)根据数轴表示数的方法得到B表示的数为8-15,P表示的数为8-6t;
(2)点P运动t秒时追上点Q,根据P的路程-Q的路程=15,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分类讨论:①当点D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②当点D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③当点D在点A的右侧时,化简绝对值,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
(1)∵点A表示的数为8,B在A点左边,AB=15,
∴点B表示的数是8﹣15=﹣7,
∵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点P表示的数是8﹣6t.
(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则AC=6x,BC=3x,
∵AC﹣BC=AB,
∴6x﹣3x=15,
解得:x=5,
∴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Q.
(3)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可分为三种情况:
①当点D在点B的左侧或与点B重合时x≤﹣5,
则有BD=|x+5|=﹣(x+5)=﹣x﹣5,AD=|x﹣7|=﹣(x﹣7)=7﹣x,
∵|x+6|+|x﹣8|≥0,
∴﹣x﹣5+7﹣x≥0,
∴x≤1,
∴当x=﹣5时|x+5|+|x﹣7|存在最小值12,
②当点D在AB之间时﹣5<x<7,BD=|x+5|=x+5,AD=|x﹣7|=﹣(x﹣7)=7﹣x,
∵|x+5|+|x﹣7|=x+5+7﹣x=12,
∴式子|x+5|+|x﹣7|=12.
③当点D在点A的右侧时x≥7,则BD=|x+5|=x+6,AD=|x﹣7|=x﹣7,
∵|x+5|+|x﹣7|=x+5+x﹣7=2x﹣2≥0,
∴x≥1,
∴当x=7时,|x+5|+|x﹣7|=12为最小值,
综上所述当﹣5≤x≤7时,|x+5|+|x﹣7|存在最小值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线段的中点,解不等式等知识点,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a,b满足.
(1)求a和b的值;
(2)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向右运动,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
①在P,Q的运动过程中,共有多长时间P,Q两点间的距离不超过4个单位长度?
②当t >15时,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等式AP+mPQ=75(m为常数)始终成立,求m的值.
【答案】(1)−5,10;(2)①8秒;②当m=-5.
【解析】
【分析】
(1)由非负性可求解;
(2)①由两点距离可求解;由P,Q两点间的距离不超过4个单位长度,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②等式AP+mPQ=75(m为常数)始终成立,由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1)∵a、b满足:|a+5|+(b−10)2=0,
∵|a+5|≥0,(b−10)2≥0,
∴:|a+5|=0,(b−10)2=0,
∴a=−5,b=10,
故答案为:−5,10;
(2)①当PQ为4个单位长度时,|−5+5t−(10+4t)|=4,
∴t=11或t=19
∴19-11=8s
∴共有8秒时间PQ两点的距离不超过4个单位
②由题意可得:5t+m(-5+5t-10-4t)=75,
∴5t+mt-15m=75,
∴当m=-5时,等式AP+mPQ=75(m为常数)始终成立.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非负数的性质、数轴、两点间距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我们把数轴上表示数的点称为离心点,记作点,对于两个不同的点M和N,若点M、N到离心点的距离相等,则称点M、N互为离心变换点.例如:图1中,因为表示数的点M和表示数1的点N,它们与离心点的距离都是2个单位长度,所以点M、N互为离心变换点.
(1)已知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且点A、B互为离心变换点.
①若,则 ;若,则a= .
②用含a的式子表示b,则b= .
③若把点A表示的数乘以3,再把所得数表示的点沿着数轴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恰好到点B,则点A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是什么?
(2)若数轴上的点P表示数m,Q表示数m+6.对P点做如下操作:点P沿数轴向右移动k(k>0)个单位长度得到P1,P2为P1的离心变换点,点P2沿数轴向右移动k个单位长度得到P3,P4为P3的离心变换点…,依此顺序不断地重复,得到P5,P6,…,Pn.
①已知P2019表示的数是,求的值;
②对Q点做如下操作:Q1为Q的离心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Q1的落点为Q2,Q3为Q2的离心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Q3的落点为Q4,…,依此顺序不断地重复,得到Q5,Q6,…,Qn,若无论k为何值,Pn与Qn两点间的距离都是26,求n的值.
【答案】(1)①2;2π;②2a;③;(2)①;②20.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互为离心变换点的定义可得出a+b=2,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②根据a+b=2,变换后即可得出结论;
③设点A表示的数为x,根据点A的运动找出点B,结合互为离心变换点的定义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点Pn与点Qn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P4n=m、Q4n=m+6+4n”,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关于n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①∵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A与点B互为离心变换点,
∵a+b=2.
当a=4时,b=2;
当b=π时,a=2π.
故答案为:2;2π.
②∵a+b=2,
∴b=2a.
故答案为:2a.
③设点A表示的数为x,
根据题意得:3x3+x=2,
解得:x=.
∴点A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是;
故答案为:.
(2)①由题意可知:P1表示的数为m+k,P2表示的数为2(m+k),P3表示的数为2m,P4表示的数为m,P5表示的数为m+k,…,
可知P点的运动每4次一个循环,
∵2019=504×4+3,2020=505×4,
∴,
∴,
∵,
∴;
②设点P表示的数为m,则点Q表示的数为m+6,
由题意可知:P1表示的数为m+k,P2表示的数为2(m+k),P3表示的数为2m,P4表示的数为m,P5表示的数为m+k,…,
Q1表示的数为2m6,Q2表示的数为2+m+6,Q3表示的数为4m6,Q4表示的数为4+m+6,Q5表示的数为6m6,Q6表示的数为6+m+6,…,
∴P4n=m,Q4n=m+6+4n.
令|m(m+6+4n)|=26,
即|6+4n|=26,
解得:4n=20或4n=32(舍弃).
∴n的值为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图形的变化类、数轴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互为基准变换点的定义找出a+b=2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和点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表示,点表示10,点表示18,我们称点和点在数轴上相距28个长度单位.动点从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运动到点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从点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从点运动到点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的时间为秒.问:
(1)动点从点运动至点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秒;
(2)用含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点在线段上运动时,所表示数是___________,在线段上运动时,所表示数是___________;
(3)求当为何值时,、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
【答案】(1)19秒;(2)2t-10,2t-20;(3)2、6.5、11或17
【解析】
【分析】
(1)由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分三段求出各段时间,再相加求出总时间为19秒;
(2)由路程=速度时间得出点P的运动路程,从而可求出点P与点O相距的距离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PO与BQ的长度相等,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详解】
解:(1)由图可知:动点P从点A运动至C分成三段,分别为AO、OB、BC,
AO段时间为,OB段时间为,BC段时间为
∴动点P从点A运动至C点需要时间为5+10+4=19(秒),
(2)点在线段上运动时,OP=2t,则点所表示数是2t-10
在线段上运动时,所表示数是10+2(t-5-10)=2t-20
(3)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有4种可能:
①动点Q在CB上,动点P在AO上,则:8-t=10-2t,解得:t=2.
②动点Q在CB上,动点P在OB上,则:8-t=(t-5)×1,解得:t=6.5.
③动点Q在BO上,动点P在OB上,则:2(t-8)=(t-5)×1,解得:t=11.
④动点Q在OA上,动点P在BC上,则:10+2(t-15)=t-13+10,解得:t=17.
综上所述:t的值为2、6.5、11或17.
11.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数,点表示数,,满足.
(1)求,的值;
(2)若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请在数轴上找一点,使,求点表示的数;
(3)如图,一小球甲从点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个小球乙从点处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①分别表示出(秒)时甲、乙两小球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求甲、乙两小球相距两个单位时所经历的时间.
【答案】(1)a=-2,b=6;(2)或14;(3)①甲:-2-2t,乙:6-3t;②6秒或10秒
【解析】
【分析】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a=-2,b=6;
(2)分C点在线段AB上和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3)①根据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直接列式即可;
②根据甲、乙两小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1)∵,
∴a+2=0,b-6=0,
解得,a=-2,b=6,
故答案为:a=-2,b=6;
(2)设数轴上点C表示的数为c.
∵AC=2BC,
∴|c-a|=2|c-b|,即|c+2|=2|c-6|.
∵AC=2BC>BC,
∴点C不可能在BA的延长线上,则C点可能在线段AB上和线段AB的延长线上.
①当C点在线段AB上时,则有-2≤c≤6,
得c+2=2(6-c),解得;
②当C点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则有c>6,
得c+2=2(c-6),解得c=14.
故当AC=2BC时,c=或c=14;
(3)①∵甲球运动的路程为:2•t=2t,OA=2,
∴甲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2t-2;
乙球运动的路程为:3•t=3t,OB=6,
乙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6-3t;
②由题意得:,
解得:t=10或t=6,
∴甲、乙两小球相距两个单位时所经历的时间为6秒或10秒.
【点睛】
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数轴,两点间的距离,有一定难度,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
(1)点与点相距个单位长度,则点所对应的数为______.
(2)在(1)的条件下,如图1,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当点运动到所在的点处时,求,两点间距离.
(3)如图2,若点对应的数是,现有点从点出发,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点从点出发,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在运动过程中,到的距离、到的距离以及到的距离中,是否会有某两段距离相等的时候?若有,请求出此时的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答案】(1)或;(2)或;(3)有,或或或或.
【解析】
【分析】
(1)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两点距离公式列出方程解答便可;
(2)先求出运动后两点表示的数,再根据距离公式求得结果;
(3)根据题意用t的代数式表示PB,BQ,PQ,再分三种情况(PB=BQ,PB=PQ,BQ=PQ)列出方程求解,若存在解,则有相等情况,若无解则不存在相等情况.
【详解】
(1)点在点左侧时,
为:
点在点右侧时,
为:,
综上所述,点对应的数为或.
(2)①当对应的数为时,
:个单位,(秒),
:,
;
②当对应的数为时,
:个单位,(秒),
:
综上所述,,两点之间的距离为或.
(3)在运动过程中,会有两段距离相等的时候,
由题可知:点表示的数为,
点表示的数为
,
分三种情况:
①当时,
为中点或与重合,
若为中点,如图1
图1
则
即
解得,
若与重合,
如图2,
图2
则,
即,
解得.
②当时,
为中点或,重合,
若为中点,如图3,
图3
则,
即
解得
若,重合,则(不合题意)
③当时,
为中点或,重合
若为中点,如图4
图4
则,
即,
解得
若,重合,
则,
即
解得.
综上所述,当或或或或时,线段,,中存在两条线段相等.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解答时根据行程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是关键.
13.如图,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1)的长为
(2)若点为的中点,则点表示的数为___:
(3)将一枚棋子放置在点处,让这枚棋子沿数轴在线段上往复运动(即棋子从点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运动到点处,随即沿数轴向左运动,当运动到点处,随即沿数轴向右运动,如此反复…),并且规定棋子按照如下的步骤运动:第步,从点开始运动个单位长度至点处:第步,从点继续运动t 个单位长度至点处;第步,从点继续运动个单位长度至点处….
例如:当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决如下问题:
①如果,那么表示的数为 ;表示的数为 ;线段=
②如果,且点表示的数为,那么
③如果,且线段,那么请你求出的值 ;
【答案】(1);(2);(3)①;②或;③或2或
【解析】
【分析】
(1)由数轴上点对应数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得到解答;
(2)由中点意义和数轴上点对应数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得解;
(3)①由题意可以依次算得各空答案;
②分两种情况讨论;
③分三种情况讨论.
【详解】
解:(1)由12-0=12可知MN的长为12,
故答案为12;
(2)由题意得:MP=,所以点 P 表示的数为6,
故答案为6;
(3)①由0+4=4可得表示的数为4;由可得 表示的数为12;
由可知 表示的数为0,故
故答案为4;12;4;
②分两种情况:
a、,则t+2t+3t=3,解得:t=;
b、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提分精练期中难点特训(二)数轴上的动点与整式加减相结合的压轴题(原卷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探究与发现,新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难点特训(三)和特殊四边形动点有关的压轴大题(原卷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正方形中,点在边上,交于点.,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2.3 数轴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定义],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