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219055/0-172808831134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219055/0-17280883113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219055/0-172808831139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统编版(2024)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合作表演,总结方法,拓展延伸,续写故事,丰富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2.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指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教师过渡,出示课本上的老屋插图,导入新课。
过渡:你们瞧,这就是那座老屋,古老、破旧,已经摇摇欲坠了——(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
(1)自由交流: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有什么心理感受?(孤独、寂寞。)
(2)师生交流:你感觉到老屋接下来会怎么样?模仿老屋的口吻,说一说。
(3)指名学生在把握老屋的心理感受的基础上,读一读第2自然段。
2.品读收留小猫的部分,学习根据插图进行预测。
过渡:就在老屋无比落寞地想要倒下的时候,它听到了一个小小的声音——
(1)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老屋会不会答应?
(2)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屋的神情,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老屋,再猜测它会不会答应。学生可能说是“慈祥、和善”,也可能说是“疲惫、冷淡”,不做统一标准。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结果。
预设:老屋答应了。相机指导学生做动作理解“吃力地眯着眼睛”,体会老屋的古老。联系之前学生所说的“疲惫、冷淡”,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苍老的生命状态。而老屋答应小猫的请求,可能是很痛快的,也可能是为助人勉强同意的,都体现了老屋的一份爱心。
(4)教师小结预测的方法——根据插图进行猜想。
小结:看来,根据文中的插图,尤其是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等,来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想,这也是阅读童话故事的一个好办法。谁来配合读一读小猫和老屋的对话?(第2~5自然段)
(5)讨论朗读的语气,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3.品读收留老母鸡的部分,学习联系生活进行预测。
过渡:送走了小猫,老屋又说了句——(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教师紧接着学生,范读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第一次读到这儿的时候,觉得老屋会不会答应?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体会。
预设:假设你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同学过来问你借铅笔,你会怎么办?过了一会儿,他又来借橡皮,你又会怎么想?再过一会儿,他又来问你借尺子,你又会怎么想?(头一次被打扰可能没什么,第二次可能会有点儿不耐烦,第三次就会很不耐烦了。)
(3)教师小结预测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小结:同学们刚刚有的根据插图进行了猜想,觉得老屋会帮忙;有的呢,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了猜想,觉得老屋可能会不耐烦。联系实际生活进行预测,也是阅读童话故事的一种好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能帮助我们感受得更深刻。那么,老屋到底答没答应老母鸡的请求呢?
(4)指名读第8自然段,说说结果。引导学生从“墙壁吱吱呀呀”体会老屋的破旧。
(5)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情节发展可能不尽相同。
小结:我们的预测可能与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这并不是说预测得一样就是好,不一样就不好。我们只要预测得有根据、有道理,不管跟作者的想法是不是一样的,都说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都是值得肯定的。说不定,按照你自己的预测去编造故事情节,又会有另一种精彩呢!那同学们,当你发现,故事的内容和你的预测并不太一样时,比如老屋答应了老母鸡的请求,而你猜想的是没有,这时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
(6)指名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7~9自然段。
4.品读收留小蜘蛛的部分,学习联系上下文进行预测。
过渡:残破的老屋挺过了风雨交加的夜晚,让小花猫睡了一个安稳觉。熬过了二十一天,让母鸡安全地孵化出了小鸡。这时候,老屋又说了句——(学生齐读第10自然段)“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老屋第几次说这句话?(第三次。)听到这句话,你产生了什么想法?(肯定又有动物需要老屋帮忙了。)为什么这么想?(在上面的故事中,老屋两次说了同样的话,都有小动物前来。第三次肯定也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预测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进行预测。
小结:很好,你们从前面的故事情节,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做了推测。预测故事,就是要学会联系上下文。那下面的故事情节,跟你们预测的是一样的吗?老师来读一读——
(3)教师范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
(4)指名分角色读第12~16自然段,说说结果。(老屋答应帮助小蜘蛛了,还听小蜘蛛讲起了故事。)
(5)师生交流。思考:在读这部分的过程中,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猜想?你的猜想跟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按照前文的情节,小动物们满足了要求后都道谢离开了。我的预测是小蜘蛛吃饱了就离开了,但是课文中小蜘蛛并没有马上走掉,它还给老屋讲起了故事。)
(6)教师相机点拨“偶尔”的意思。
预设:“偶尔”表明小蜘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吃饱”的,所以它才会一直待在老屋里。
(7)师生交流。思考:小蜘蛛为什么会给老屋讲故事?(得到别人的帮助,要力所能及地回报别人。)
5.品读最后1个自然段,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预测。
(1)教师范读第17自然段。
(2)出示最后两个旁批,思考:这些预测是根据什么做出的?
①旁批:老屋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因为相同的故事情节出现了三次,这是根据前文做出的推测。)
②旁批:估计老屋不会倒了。(因为“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这是根据文中的词句信息进行的推测。)
(3)教师小结预测的方法——关注文中的重点词句。
小结:同学们注意到了“故事一直没讲完”这句话,很好!是的,小蜘蛛一直陪伴着老屋,一边补网捉虫,一边给老屋讲故事。故事一直没讲完,老屋就一直不会倒下。这给了我们又一个启示——预测故事情节还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
(4)出示最后一句话和第1自然段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老屋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合作表演,总结方法
1.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
2.集体回顾,总结方法。
过渡:阅读童话故事,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预测的好办法?
明确:(1)注意文章的题目;(2)观察插图;(3)联系实际生活;(4)联系上下文;(5)抓住关键词句。
3.交流讨论,完成课后题第二题。思考: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呢?仿照课文的样式,写一写你自己的旁批。
提示:我读到 ,就猜到 ,因为 。
四、拓展延伸,续写故事
过渡:通过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的内容我们都可以进行合理的预测。想想看,如果给故事换个结尾,老屋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呢,它们需要什么帮助,老屋又会怎么做呢?
1.和同桌交流讨论。
2.出示课件,学生根据文段内容续写故事。
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蜘蛛的故事也讲完了,它决定去找它的小伙伴去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等等,老屋!”……
3.指名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拨。
示例:“等等,老屋!”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冬天,行吗?外面有凶恶的猎人,拿着猎枪,想拿我的皮围在他的脖子上,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冬眠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屋顶的灰哗啦啦地往下掉:“哦,哦,是熊宝宝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冬天。”
嫩嫩的小草在老屋门前发芽的时候,熊宝宝摇摇晃晃地出来了:“吼吼,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五、丰富积累,作业设计
1.自己找一篇小童话故事读一读,试着预测故事情节,并把自己一边读一边预测的内容写一写。
2.把课文中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并不难理解,教学的重难点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贯彻,以及引导学生认识并探讨老屋的生命意义。
首先,教学时,我主要通过读故事、猜情节的方法创设故事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一边读一边预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预测的时候,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说一说是根据什么预测的,从而总结、提炼出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经验,为学生后续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基。
其次,在品读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紧扣文本,通过分角色朗读、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表述、小组表演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形式,深入故事情境,把握角色情感,在各种趣味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方法,学会阅读,并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对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另一方面也引导他们讨论交流,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受到人文的熏陶、智慧的启迪。
最后,为丰富课堂活动,同时也为检验学生对课文掌握的情况,我设计了“仿写旁批”和“续编故事”两个小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充满了趣味性,每个学生理解的角度也不同,他们的思路是活跃的、开阔的,因此在师生互动中也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一方面,我觉得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还应更深入,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体会分享、传达给学生,使教学设计更合理有效。另一方面,本单元课文因为语文要素是“预测”,因而并不会提前布置预习,但学生还是会提前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和推测容易受文本的限制。因而,我还要仔细斟酌一下,怎样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怎样通过语言上的表达技巧,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从而更好地体验“预测”的美妙滋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段理解,加深感悟,分角色朗读,续写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