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同步精品课件(同步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同步精品课件 第16课 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同步精品课件 第16课 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课件),共27页。
导入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有思想的人总是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就一起走进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文章,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学习目标Contents123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罗素(1872—1970)2 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作者简介 liyongqiang遏制( ) 飓风( ) 肆意( )濒临( ) 俯瞰( ) 深渊( )星辰( ) èjùsìbīnkànyuānchén字音俯瞰:从高处向下看。濒临:紧接,临近。缩影:指同一类型的人或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遏制:制止,控制。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水、洞穴等很深。词语读课文,理清情感脉络对爱情的渴望。详细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克遏制的同情。详细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本文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一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全文的脉络: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2.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提问:根据同学们的理解,“天堂的缩影”应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资料链接(一):《致伊迪斯》 《致伊迪斯》经历漫长的岁月,我寻求安宁。我找到狂喜,我找到烦恼,我找到疯狂,我找到孤独。我找到孤寂的痛苦,它啮噬着我的心,但是安宁我从未得到。到了垂暮之年,行将就木,我认识了你,认识了你,我找到了狂喜和安宁,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细读课文体味情感3.爱情让罗素平静、安宁、心满意足。他当真心满意足了吗?接着我们来看一看,在基本满意之余,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①了解人类心灵; ②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追求知识 罗素一生著书71种,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罗素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罗素在95岁高龄时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人们称赞他“把精湛的哲学思想成功地介绍给大众并用来关心大众”。知识取之于人们的生活,又无私奉献给生活中的人们,这就是伟人的气度和襟怀。爱情有了,知识有了,在满足了自身的条件之后,罗素开始从天堂走向人间,他眼里的人间是怎样的一副景象?他希望怎么办?痛苦的呼号 饥饿的儿童 被压迫者 无助的老人 (渴望减轻这些不幸……)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活动,罗素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1960年,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成立了罗素-萨特特别法庭。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同情人类的苦难(5)是啊,罗素不仅仅是渴望“减轻这些不幸”,更是身体力行。下面我们来读一则材料,看看罗素是怎么样同情人类不幸,保卫世界和平的。 资料链接(三):与通常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向的著作。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他支持希腊与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直到1970年(98岁)逝世前还抗议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我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细读课文体味情感1、文中第四段说到: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句话写出了追求爱情、知识和同情苦难的联系。同学们讨论一下,并思考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讨论,交流)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理想,而同情苦难则是现实。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为了自己,同情苦难则是为了他人。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从这里也体现出一个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只有对人类心存怜悯,爱情才能纯洁和崇高,知识才能更好地奉献给人类。当这个社会不再需要同情和怜悯的时候,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和谐、繁荣和美好。2、既然人类世界充满了那么多的苦难,既然这一切的一切使他觉得痛苦,甚至深深地伤害过他,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他还是那么坚定地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从这里,我们看见了人作为人的伟大之处,看到了罗素这种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品读课文感悟哲理小结:他睿智,他博大精深;他渴望知识、追求真理;他充满温情、多姿多彩;他的胸怀充满了正义与良知,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这就是罗素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整个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因此,他多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品读课文感悟哲理罗素无疑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对生命的理解,对众多知识的汲取和开拓,更在于他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耶稣活着是为了 ( )岳飞活着是为了 ( )陆游活着是为了( )屈原活着是为了( )杜甫活着是为了( )…..品读课文感悟哲理红尘中苦难的人们;“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王师北定中原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读完本文之后,同学们对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呢?小组讨论:你认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怎么活?“人生的快慰不是享受幸福,而是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欣赏,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卢作孚品读课文感悟哲理作家毕淑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卢梭也说过: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确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无为和虚度。课堂小结1.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说他为了支配他的三种感情而活,并且认为是“值得活的”。你又为何而生?冰心《谈生命》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著名作家毕淑敏: 生命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 拓展延伸2.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同样是活着,不同人的生命意义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在万物复苏的时节生命是“春风吹又生”的坚韧强劲,是力量和意志的结晶。生命,需要的是拼搏奋进、无私奉献,只有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义,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信心与爱心。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懂得珍惜时光,充实自己,创造价值,人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无限的光和热。3.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请举例谈谈。 正因为有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凄凉,多了一些慰藉和希望,世界才会前进。再见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导入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有思想的人总是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就一起走进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文章,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学习目标Contents123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罗素(1872—1970)2 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作者简介 liyongqiang遏制( ) 飓风( ) 肆意( )濒临( ) 俯瞰( ) 深渊( )星辰( ) èjùsìbīnkànyuānchén字音俯瞰:从高处向下看。濒临:紧接,临近。缩影:指同一类型的人或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遏制:制止,控制。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水、洞穴等很深。词语读课文,理清情感脉络对爱情的渴望。详细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克遏制的同情。详细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本文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一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全文的脉络: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2.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提问:根据同学们的理解,“天堂的缩影”应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资料链接(一):《致伊迪斯》 《致伊迪斯》经历漫长的岁月,我寻求安宁。我找到狂喜,我找到烦恼,我找到疯狂,我找到孤独。我找到孤寂的痛苦,它啮噬着我的心,但是安宁我从未得到。到了垂暮之年,行将就木,我认识了你,认识了你,我找到了狂喜和安宁,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细读课文体味情感3.爱情让罗素平静、安宁、心满意足。他当真心满意足了吗?接着我们来看一看,在基本满意之余,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①了解人类心灵; ②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追求知识 罗素一生著书71种,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罗素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罗素在95岁高龄时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人们称赞他“把精湛的哲学思想成功地介绍给大众并用来关心大众”。知识取之于人们的生活,又无私奉献给生活中的人们,这就是伟人的气度和襟怀。爱情有了,知识有了,在满足了自身的条件之后,罗素开始从天堂走向人间,他眼里的人间是怎样的一副景象?他希望怎么办?痛苦的呼号 饥饿的儿童 被压迫者 无助的老人 (渴望减轻这些不幸……)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活动,罗素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1960年,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成立了罗素-萨特特别法庭。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同情人类的苦难(5)是啊,罗素不仅仅是渴望“减轻这些不幸”,更是身体力行。下面我们来读一则材料,看看罗素是怎么样同情人类不幸,保卫世界和平的。 资料链接(三):与通常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向的著作。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他支持希腊与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直到1970年(98岁)逝世前还抗议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我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细读课文体味情感1、文中第四段说到: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句话写出了追求爱情、知识和同情苦难的联系。同学们讨论一下,并思考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讨论,交流)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理想,而同情苦难则是现实。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为了自己,同情苦难则是为了他人。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从这里也体现出一个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只有对人类心存怜悯,爱情才能纯洁和崇高,知识才能更好地奉献给人类。当这个社会不再需要同情和怜悯的时候,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和谐、繁荣和美好。2、既然人类世界充满了那么多的苦难,既然这一切的一切使他觉得痛苦,甚至深深地伤害过他,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他还是那么坚定地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从这里,我们看见了人作为人的伟大之处,看到了罗素这种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品读课文感悟哲理小结:他睿智,他博大精深;他渴望知识、追求真理;他充满温情、多姿多彩;他的胸怀充满了正义与良知,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这就是罗素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整个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因此,他多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品读课文感悟哲理罗素无疑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对生命的理解,对众多知识的汲取和开拓,更在于他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耶稣活着是为了 ( )岳飞活着是为了 ( )陆游活着是为了( )屈原活着是为了( )杜甫活着是为了( )…..品读课文感悟哲理红尘中苦难的人们;“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王师北定中原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读完本文之后,同学们对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呢?小组讨论:你认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怎么活?“人生的快慰不是享受幸福,而是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欣赏,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卢作孚品读课文感悟哲理作家毕淑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卢梭也说过: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确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无为和虚度。课堂小结1.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说他为了支配他的三种感情而活,并且认为是“值得活的”。你又为何而生?冰心《谈生命》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著名作家毕淑敏: 生命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 拓展延伸2.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同样是活着,不同人的生命意义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在万物复苏的时节生命是“春风吹又生”的坚韧强劲,是力量和意志的结晶。生命,需要的是拼搏奋进、无私奉献,只有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义,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信心与爱心。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懂得珍惜时光,充实自己,创造价值,人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无限的光和热。3.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请举例谈谈。 正因为有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凄凉,多了一些慰藉和希望,世界才会前进。再见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相关资料
更多